「圣经与人生」系列丛书,是现代中国人版的「荒漠甘泉」,由中国人撰写的跨世纪代表作。每章经文都解释一个真实的故事,全是真实人生的缩影。每天花十分钟读一篇,可以活学活用,把人生的问号变成惊叹号。
头一本「人生的智慧锦囊」解释箴言。钟彩钧是宋明理学的权威、中研院的宗教比较学专家,他并不是基督徒,却特别推荐本书:「筱玉的感情丰富,观察细致,文笔传神。她描述的基督教教训单纯、积极而健康,在照顾个人需要这方面是超过儒家的。」
书摘-1 (选自「玫瑰,努力绽放了」)
我听到玫瑰的声音:「我已经原谅你了,你也要原谅自己。」她原谅我在她出国以前坚决地反对,给她带来压力,让她在失败以后更感到难堪。我也原谅你,玫玲,以及所有的朋友,我必须为这些年的暌违负起责任。
我的好处是感情丰富,永远挂念着朋友;缺点是怨天尤人,有话直说,不懂得保留一点,给大家带来一份压力。大家只记得这份压力,忘掉我的关怀,所以不敢再跟我联络了。
我也该原谅自己了。犯下荒谬的错误,虽然产生了荒谬的后遗症,却也催促着我不断成长。这份孤独、这个动心忍性的人生,让我随时有机会停顿一下,咀嚼过去的经历。在将近五十岁的年龄,终于豁然开朗了。我脱掉错误的茧,跟着真正的英雄,纵横在天地之间。
高中毕业三十年了,大伙儿的身心都挂着年龄的刻痕。有些朋友变得很干练,有的豁达了,有的病了,有的心里憔悴或者脾气古怪了。仍然是高中的体型、高中的那张脸,却渐渐显出老态。憔悴、古怪,这就叫「衰老」,这就是我们小时候不敢接近老人的原因。
大家被生活、工作和休假的行程煎熬着,没力气检察我改变了没有。我却能俯视全局,把环境和人性看清楚。这样的眼光,是错误带来的幸福。
人生就是这么弔诡,总算得到玫瑰的消息,她却已经一去不回了。我的喉咙在夏天长了茧,不能说话,所以不能去见陈妈妈,也不能参加公祭。这样也好,暌违了十年,我不要在那个悲哀的场合见到你。况且躺在那儿的不是你,你超越了有限的躯壳,正在无尽的空间里遨翔呢。
我现在就对着美丽的夜空、对着点点繁星,跟你说再见。我们是生死之交,一时的暌违算不得什么。你已经努力绽放过了,现在你还在绽放;我们且互相勉励,为自己、家人和这个混乱的国家奋战下去吧。
将来,我会在没有时空隔阂的国度,看见一朵成熟茁壮的玫瑰,在阳光下盛放着。只要对望一眼,心意就畅通了,又何必补办什么同学会呢。你拿刺,我拿竹箭(就是我名字里的筱),并驾开到战场去,跟大黄蜂对决,捍卫这个被螫伤的国家。
书摘-2 (摘自「剥了一层皮」)
血液在我身体里流动,我这个气球就能鼓着气苦干实干。但是,只要拿一把小刀,在皮肤上轻轻划一条缝,破气球的生命力就洩掉了,我就狰狞地挂着彩,变成一个造型恐怖的废物。
人就是这么脆弱,根本不堪一击。郝更生是一流的运动员、体育学家,身手可不是普通的矫健。前一分钟还在生龙活虎呢,后一分钟就在行人穿越道上摆平了。再伟大的教父,挥挥手就干掉多少人,但是被某个人突袭一下,也就丧命了。
我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在大家面前耀武扬威。但是只要某个人随便招惹一下,或者不经意钩到铁丝,摔了一跤,吃错东西,或者把手指卷进一台机器,就跩不起来了。
两个好朋友经过一场小误会,或者冲着一点小利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岸跟岸、族群和族群,早就水乳交融,有盛唐的泱泱大度,可以共存共荣了。现在被挑拨一下,就开始龇牙咧嘴。
我们跟自己、跟环境相处,又何尝不是「相看两生厌」。小时候以为自己是个可爱的乖宝宝,长大发现自己犯了几个小错,或者不够精明什么的,就可能一辈子讨厌自己。原本以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可以发挥才干了,很快地就失望了,又变成斗败的公鸡。
人就是这么脆弱,身心跟险恶的环境只隔着薄薄的一层皮。耶稣不会挡掉这把小刀子,我变成废物,让自己和别人瞧不起,才肯打开心门向祂求救。这时,圣灵就会疗伤止痛,包裹我的身心,形成一层新的、强韧的皮肤。天兵天将正在空中奋战呢,他们可以保护我。
选边站
经过小刀的伤害,我才懂得锻鍊肌肉。持续地运动下去,肌肉变成牛肚,有弹性了。即使被小刀戳破,也只留下一个洞,不至于像肥肉、软肉似的,戳几下子就滩成一大片烂泥。这个小洞能渐渐地癒合,不会影响身体的机能或运作,我的生命力增强了。
被小刀戳破,流血,那不就平白损失了? 不会的,这些流失的血是脏血,圣灵的血会补充进来。我过去没有多少国家观念,看到国旗完全麻木,是个煳涂虫。经过这个打击,混淆的观念澄清了。我现在看到国旗,觉得再美丽不过了。
伤痛把一个人敲醒,他停下来沈思,选边站了,建立起自我、道德和国家的意识。一时的伤痛,换来珍贵的成长,让一个人懂得善良的重要性,愿意倚靠时空的创造者。他不那么怕伤害了,也不会再轻易伤害别人。
作者简介
钟彩钧
学历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远东系 博士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硕士
台湾大学哲学系 学士
经历
筱玉是我三十年以前的同学,我们都知道她的家境不好,读书非常认真,又是虔诚的基督徒,此外就不甚了了。毕业多年,约略知道她不很平顺,最后在家带孩子,只把优异的禀赋隐藏在兼职之中。
近来她为其尊人写传记,因为搜集资料的关系与我见了几次面。讲起话来,还是一样略带情绪性的夸张,但眉宇间多了一分宁静与自信。我想,她现在是自己的主人了。但从她这本新着来看,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她现在找到好主人,而愿意做个好仆人、好儿女。
这本书包括了对周遭亲友,乃至对敌人的观察,又包含了对许多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人,尤其中国人,并不习惯吐露负面的心事,但做为耶稣安慰的见证,供词却不可不坦白详密。在这一致化功利化的社会中隐藏了许多失败者的辛酸,成功者的纠葛,原来在太平表象下,人生是这么的坎坷与复杂。
但如果不是感情丰富、观察细致、文笔传神如筱玉,恐怕无法表达出来。在筱玉的笔下,人生、工作、痛苦,都是十分沈重的,不仅勾心斗角带来互相毁灭,连不适当的爱也造成负面的结果。
事实不正是这样吗?每个人都把生活的条件看得太重了,超过了生活本身。于是佔到一个位子的人,纵使不打算抢更好的位子,却莫名其妙地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假想敌,而遭到倾陷。父母在制式教育下一味逼迫孩子,倒不是望子成龙,而是忧虑他将来的竞争力,结果却正好埋没了孩子的长处。现代社会进步很快,大家在压力之下拼命向前,但如果说其结果是把世界加速带向疯狂,也未必是危言悚听。
错误的行为起于错误的知识,这些怎样也解不开的纠结,却可以在正确的知识中得到抚平。筱玉这本书带着大家读箴言,通过祈祷,以及用自己与周遭的人生经验来诠释。筱玉说她读懂了箴言,她把书稿拿给我,我也很容易地看完了箴言,稍能体会在世界上的运用。
箴言就是处世的正确知识。世界错综复杂到无可救药了,箴言提供的处方却很简单。箴言是有人生历练的,因此对人生百态有入微的观察和道破,虽然如此,它却不卷入纠葛之中,只提醒我们信仰与道德两项利器。
箴言一开始就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因此人要谦卑,世俗的地位与成就不会增加人在神面前的分量,更不会使人变成神。神喜欢公理、正义,尤其喜欢单纯善良的心灵。世路虽艰,信仰的人却以不变应万变,纵使一生受尽委曲,正义亦会在另一个世界伸张。
我是抱持儒家思想的人,其实并不是教徒。不同的宗教与哲学代表不同的世界观,例如痛苦一项,基督教认为是撒旦,佛教认为是业报,儒家则认为是自然,如果谨慎养生仍不免痛苦,只能乐天知命。我想,痛苦的人恐怕会觉得儒家太乐观了。在照顾到个人需要的地方,基督教是超过儒家的。但这是指神回答了每个人的需求而言,箴言教训的性质却是单纯积极而健康的,与其他宗教和哲学又未尝不相通。
筱玉要我写几句话,大概她希望这本书不仅在教友间流传,于是先拿老同学做测试。但我仍然觉得是极大的恭惟,也很乐意向世人推荐此书。
钟彩钧谨序
民国九十三年十一月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对它抱持着一丝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嗯,又一本励志书”的心理预期。你知道的,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有时候读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获得了什么,感觉像是给大脑喂了一堆空洞的鸡汤,喝完暖暖的,但没啥实质。不过,这次的《人生的智慧锦囊》确实让我有点意外。它不像那些上来就讲“你要自信!你要乐观!”的书,而是更像一位长辈,或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 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慢慢地渗透进你的脑子里。我记得里面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关于“等待”的艺术。不是那种被动地干等着,而是那种有策略、有准备的等待。它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很多次的“不耐烦”,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要立刻有个结果,不然就觉得焦躁不安。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就像种子一样,需要时间去发芽,去生长,强行催促只会适得其反。它还提到了很多关于“选择”的智慧,但不是那种宏大的、改变命运的抉择,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比如今天早餐吃什么,或者要不要回复那封邮件。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让你看到,正是这些小小的选择,汇聚起来,才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是被大道理砸晕,而是如同拨云见日,看清楚了原本就在眼前的事实。
评分我一向是个比较“务实”的人,对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太感冒。所以当朋友推荐《人生的智慧锦囊》给我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毕竟,市面上的“人生智慧”类书籍,很多都写得空泛,讲些大家心知肚明但却难以实践的道理。然而,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有些改变了。它并没有提供什么惊天动地的“人生秘籍”,而是更加注重于从细节入手,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里面有很多关于“小确幸”的论述,不是那种刻意去寻找的,而是提醒我们去留意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清晨一杯热咖啡的香气,窗边洒落的阳光,或者和家人朋友的一次轻松聊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刻,如果用心去感受,其实都能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效率”和“品质”的关系。我们总是在追求高效率,但有时候,过度的追求效率反而让我们忽略了过程本身的意义。它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我明白,适当放慢脚步,享受当下,或许才是更可持续的人生状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读起来让人感到很舒服,没有压力。
评分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最近生活有点迷茫,总觉得卡在某个地方,上不去也下不来。朋友说《人生的智慧锦囊》或许能给点启发。拿到书,第一眼觉得封面设计挺简洁的,不像有些书那样花里胡哨。翻开来,内容也比我想象中的要“接地气”不少。它没有那种“成功学”的腔调,也没有让你立刻变得“正能量爆棚”。 相反,它更像是你在面对一个难题时,有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给你一些非常实际的建议。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反思”的部分。它不是那种让你沉溺在过去的“反省”,而是教你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然后更好地前进。它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同样的错误,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和消化那些经验。这本书还花了很大的篇幅讲“情绪管理”,但不是教你压抑情绪,而是教你如何去认识、接纳,并且合理地疏导它们。比如,它会告诉你,生气的时候,不要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先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这些听起来好像都是老生常谈,但这本书用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把这些道理讲得特别明白,而且非常容易让人代入。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好像开阔了一些。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人生的智慧锦囊》这本书的,当时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觉得名字里就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仿佛是一本能够解决人生难题的宝典。拿到书之后,我并没有立刻一口气读完,而是每天抽一点时间,慢慢品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给你灌输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许多生活中的小故事,来阐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里面有一个关于“感恩”的篇章,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很多忽略的细节。我们总是习惯于追求更好的,却常常忘记了身边拥有的。这本书提醒我,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它还讲到了“妥协”的智慧,但不是那种消极的退让,而是在认识到现实的局限性之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不强求,不纠结”的态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学会适时的变通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前行。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读起来没有压力,仿佛就是一位长辈在和你聊天,娓娓道来,却处处透露着智慧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我买《人生的智慧锦囊》纯粹是抱着一种“好奇心”买的。最近看了太多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总觉得有点空泛,想要找点更实在的东西。这本书的名字挺吸引人的,让人感觉里面会有很多“干货”。拿到手之后,我发现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并没有给你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我记得里面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智慧。我们总是习惯于追求完美,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与其执着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不完美”,不如学会去拥抱它们,并且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它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坚持”的真谛,但不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而是如何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有策略地、有韧性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温暖的力量,让人读起来很舒服,不会感到有压力。它更像是在和你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感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去体会和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