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台让台湾和世界接轨的捷运、新干线、台铁、轻轨电车车辆纸模型,真实缩小比例,款款栩栩如生。透过自己动手制作纸模型,除了可以欣赏机械构造的独特美感,还能透过详细的简介,充分认识这一群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朋友,期待它们能交织出一个先进而多元的台湾铁路新气象。
23台纸模型:《捷运》台北捷运高运量电联车、台北捷运中运量电联车、高雄捷运高运量电联车。《新干线》700系Rail Star。《台铁》DH200型柴液机车、35SPK32700型平快车、DHL100型柴液机车、EMU300型自强号、35FPK10500型莒光号客车、DR2510型柴油客车。《轻轨》中正国际机场旅客电车、西门子COMBINO轻轨、中科院轻轨二号电车。
作者简介
杜智弘:模型设计
1970年生,文化大学美术系毕,现任职于广告公司。台湾铁路文化及模型爱好者,为圆火车拥有之梦,兴起用纸材自制火车的念头,参照现有资料,并以实车为据,在材质条件下,力求比例造型更贴近实车,是台湾首创火车百分百缩小比例模型创作者。作品曾载于铁道旅行杂志,极受好评。着有:《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3》、《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4》、《自己动手做迷你小汽车》、《自己动手做台湾巴士1》。摄影:杨鸿嘉(Luke) 1976年生,现职为出版社资深美术编辑。台湾铁道爱好者,喜爱铁道摄影,2001年成立「路总部铁道网站」至今。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真的把“自己动手做”这件事情变得触手可及。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模型制作教程,往往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具和昂贵的材料,对于新手来说,光是购买这些东西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但是这本书,我发现很多步骤都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工具来完成。作者非常细心地在教程中说明了这一点,并且给出了一些替代方案。比如,在制作某些部件的时候,他会建议使用一些硬纸板、塑料瓶盖,甚至是废弃的包装盒,然后通过巧妙的裁剪、折叠和粘合,就能做出逼真的效果。这大大降低了制作门槛,让更多像我一样,不具备专业设备和经验的普通爱好者,也能轻松上手。而且,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即使是对模型制作完全陌生的新手,也能照着做,一点都不会感到迷茫。这种“亲民”的设计,真的让人觉得非常贴心。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自己动手做”这四个字,总让我联想到那些复杂到让人头晕的图纸和繁琐到让人抓狂的步骤。我一直对台湾的交通系统,尤其是那些飞驰在轨道上的列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去台湾旅游,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去观察、去感受,从纵横交错的捷运网络,到象征着速度与便捷的新干线,再到承载着历史与日常的台铁,还有那些在城市中穿梭的轻轨,每一种都让我着迷。我常常幻想,如果能亲手制作出这些小小的模型,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啊!但是,我毕竟不是专业的模型制作者,我对金属、塑料、木材的加工技巧,对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还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所以,当这本书封面上的“自己动手做”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心里就开始打鼓,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和高难度技巧的书,把我这样一个普通爱好者拒之门外。然而,翻开书页之后,我的疑虑才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喜和期待。
评分我一直觉得,最好的科普读物,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知识。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生硬的理论讲解,也没有枯燥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动手做”这一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将台湾的交通文化、技术发展,以及精妙的模型制作技巧,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常常会花上半天时间,沉浸在模型制作的乐趣中,一边享受着动手的快乐,一边也在阅读书中的相关介绍,然后就会发现,原来我手里的这个小小零件,背后有着这么丰富的故事和技术。这种学习方式,比我以前任何一次被动接受信息都来得更深刻、更持久。而且,通过亲手制作,我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列车的设计美学和工程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又渊博的朋友,既鼓励我动手实践,又慷慨地分享着它所知道的一切,让我觉得非常受益。
评分说实话,在看到这本书的目录之前,我对“新干线”和“轻轨”这两个概念在模型制作中的区别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但在作者的引导下,我才发现它们在设计理念、运行方式,乃至模型制作的重点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书中对于新干线的制作,重点在于如何体现它的流线型外观和高速感,作者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对细节的处理,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还原出新干线那种“子弹头”的凌厉。而对于轻轨,则更侧重于它的城市化特征,如何表现它的灵活性、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及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轻轨车站和站台的制作部分,那些小小的候车亭、广告牌,甚至路边的绿植,都让整个场景变得生动起来。这种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细致区分和针对性指导,让我觉得自己不仅在学习制作模型,更是在深入了解台湾轨道交通的多样性。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呈现的台湾交通工具的“前世今生”。不仅仅是教你怎么一步步做出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交通工具背后的历史渊源、技术发展,以及它们在台湾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对于捷运的介绍,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制作捷运列车的模型,还会讲到台北捷运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些曾经的规划、遇到的挑战,以及它如何改变了台北市民的生活方式。还有关于台铁的部分,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述那些经典的车型,它们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讲到台铁早期蒸汽火车的介绍,那种朴实却充满力量的美感,通过文字和图片,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在我眼前。这种结合了模型制作和历史文化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手工教程,更是一本关于台湾交通文化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手中的模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复制品,而是有了生命和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