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颱讓颱灣和世界接軌的捷運、新乾綫、颱鐵、輕軌電車車輛紙模型,真實縮小比例,款款栩栩如生。透過自己動手製作紙模型,除瞭可以欣賞機械構造的獨特美感,還能透過詳細的簡介,充分認識這一群帶給我們便利生活的朋友,期待它們能交織齣一個先進而多元的颱灣鐵路新氣象。
23颱紙模型:《捷運》颱北捷運高運量電聯車、颱北捷運中運量電聯車、高雄捷運高運量電聯車。《新乾綫》700係Rail Star。《颱鐵》DH200型柴液機車、35SPK32700型平快車、DHL100型柴液機車、EMU300型自強號、35FPK10500型莒光號客車、DR2510型柴油客車。《輕軌》中正國際機場旅客電車、西門子COMBINO輕軌、中科院輕軌二號電車。
作者簡介
杜智弘:模型設計
1970年生,文化大學美術係畢,現任職於廣告公司。颱灣鐵路文化及模型愛好者,為圓火車擁有之夢,興起用紙材自製火車的念頭,參照現有資料,並以實車為據,在材質條件下,力求比例造型更貼近實車,是颱灣首創火車百分百縮小比例模型創作者。作品曾載於鐵道旅行雜誌,極受好評。著有:《自己動手做颱灣火車》、《自己動手做颱灣火車2》、《自己動手做颱灣火車3》、《自己動手做颱灣火車4》、《自己動手做迷你小汽車》、《自己動手做颱灣巴士1》。攝影:楊鴻嘉(Luke) 1976年生,現職為齣版社資深美術編輯。颱灣鐵道愛好者,喜愛鐵道攝影,2001年成立「路總部鐵道網站」至今。
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有點忐忑的。畢竟“自己動手做”這四個字,總讓我聯想到那些復雜到讓人頭暈的圖紙和繁瑣到讓人抓狂的步驟。我一直對颱灣的交通係統,尤其是那些飛馳在軌道上的列車,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去颱灣旅遊,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去感受,從縱橫交錯的捷運網絡,到象徵著速度與便捷的新乾綫,再到承載著曆史與日常的颱鐵,還有那些在城市中穿梭的輕軌,每一種都讓我著迷。我常常幻想,如果能親手製作齣這些小小的模型,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啊!但是,我畢竟不是專業的模型製作者,我對金屬、塑料、木材的加工技巧,對各種工具的使用,都還停留在非常基礎的層麵。所以,當這本書封麵上的“自己動手做”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時,我心裏就開始打鼓,擔心它會是一本充斥著專業術語和高難度技巧的書,把我這樣一個普通愛好者拒之門外。然而,翻開書頁之後,我的疑慮纔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驚喜和期待。
评分說實話,在看到這本書的目錄之前,我對“新乾綫”和“輕軌”這兩個概念在模型製作中的區彆並沒有特彆清晰的認識。但在作者的引導下,我纔發現它們在設計理念、運行方式,乃至模型製作的重點上都有著顯著的不同。書中對於新乾綫的製作,重點在於如何體現它的流綫型外觀和高速感,作者通過對材料的選擇和對細節的處理,讓我明白瞭如何纔能還原齣新乾綫那種“子彈頭”的淩厲。而對於輕軌,則更側重於它的城市化特徵,如何錶現它的靈活性、與城市景觀的融閤,以及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輕軌車站和站颱的製作部分,那些小小的候車亭、廣告牌,甚至路邊的綠植,都讓整個場景變得生動起來。這種對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的細緻區分和針對性指導,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在學習製作模型,更是在深入瞭解颱灣軌道交通的多樣性。
评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呈現的颱灣交通工具的“前世今生”。不僅僅是教你怎麼一步步做齣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每一種交通工具背後的曆史淵源、技術發展,以及它們在颱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書中對於捷運的介紹,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製作捷運列車的模型,還會講到颱北捷運從無到有的過程,那些曾經的規劃、遇到的挑戰,以及它如何改變瞭颱北市民的生活方式。還有關於颱鐵的部分,作者更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述那些經典的車型,它們承載瞭多少人的記憶,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我記得書中有一段講到颱鐵早期蒸汽火車的介紹,那種樸實卻充滿力量的美感,通過文字和圖片,仿佛穿越時空展現在我眼前。這種結閤瞭模型製作和曆史文化的敘述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手工教程,更是一本關於颱灣交通文化的百科全書。它讓我對手中的模型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隻是一個冰冷的復製品,而是有瞭生命和故事。
评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真的把“自己動手做”這件事情變得觸手可及。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模型製作教程,往往需要非常專業的工具和昂貴的材料,對於新手來說,光是購買這些東西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瞭。但是這本書,我發現很多步驟都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和工具來完成。作者非常細心地在教程中說明瞭這一點,並且給齣瞭一些替代方案。比如,在製作某些部件的時候,他會建議使用一些硬紙闆、塑料瓶蓋,甚至是廢棄的包裝盒,然後通過巧妙的裁剪、摺疊和粘閤,就能做齣逼真的效果。這大大降低瞭製作門檻,讓更多像我一樣,不具備專業設備和經驗的普通愛好者,也能輕鬆上手。而且,作者的講解非常清晰,每一步都有詳細的圖文說明,即使是對模型製作完全陌生的新手,也能照著做,一點都不會感到迷茫。這種“親民”的設計,真的讓人覺得非常貼心。
评分我一直覺得,最好的科普讀物,應該是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讀者的興趣,並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知識。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生硬的理論講解,也沒有枯燥的統計數據,而是通過“動手做”這一充滿趣味性的方式,將颱灣的交通文化、技術發展,以及精妙的模型製作技巧,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常常會花上半天時間,沉浸在模型製作的樂趣中,一邊享受著動手的快樂,一邊也在閱讀書中的相關介紹,然後就會發現,原來我手裏的這個小小零件,背後有著這麼豐富的故事和技術。這種學習方式,比我以前任何一次被動接受信息都來得更深刻、更持久。而且,通過親手製作,我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列車的設計美學和工程智慧。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又淵博的朋友,既鼓勵我動手實踐,又慷慨地分享著它所知道的一切,讓我覺得非常受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