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足球赛(FIFA World Cup),四年一度的足坛盛事,总让全世界的球迷为之屏息凝神……你可知道,足球其实源起于中国!经各方专家鉴定与国际足协的一致认可,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今足球运动的雏形,据记载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后由汉而唐而宋,蹴鞠一直是从民间至宫廷流行的游戏及运动,从《史记》到《水浒传》而《金瓶梅》,均可见蹴鞠的身影。宋太祖、宋太宗均将其视为国戏,《水浒传》开场的高太尉更是因踢的一脚好球,而由街头混混一路扶昇直上殿堂;而开封城(时名东京、汴京),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万商云集,诸国来朝。足球就在民间流行、皇室奖励及蕃国模仿之下,世界上的第一场世界盃于焉开打。
故事发生在北宋仁宗天圣四年(西元1026年),话说三年前,皇帝初登基不久,便下昭举办这场空前的「天下蹴鞠大会」,广招世界各国毬队参加。并为了征求大宋国代表,招募全国各地好手入京甄拔,一时间不少毬队、社团竞相争逐,几经淘汰,终于选出这支以史云生为首的大宋队。同时,各国队伍也陆续进城,包括日本、高丽、契丹、大理、大食、天竺、拂林国等,一时东京城内百业昌隆,盛况空前 ……
陈弘耀,一位喜欢宋朝多过于现代的漫画作者,在潜伏十年后,以其图文功力为我们?说这场历史上未曾记载的「千年世界盃」。
作者简介
陈弘耀
1964年生,于九○年代前后创作数篇脍炙人口之漫画作品,以细腻分镜、引人剧情及超慢画工闻名漫坛。漫画作品有《大西游》(1986)、《一刀传》(1989)、《赤狐》(1992)及《兽蒲团》(1996)等。插画作品有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哈金的《池塘》、袁哲生的《罗汉池》及《倪亚达》系列、陈瑶华的《苍蝇情书》等。
第一回 各路远客齐欢庆 四方场上争太平 
第二回 腾腾间君子脚下 幽幽然玉女豪情 
第三回 天地盛会传千古 北南拳脚有春秋 
第四回 有心把干坤倒转 无奈叹天地不仁 
第五回 万里浓云吹不散 一团浮月照无眠 
第六回 九尾狐艳惊四座 窜云龙贻笑八方 
第七回 只道这龙困浅滩 谁料那虎出平阳 
第八回 烈日有意千草尽 潜龙无心百春回 
第九回 漫水漫山无路去 天兵天将下凡来 
序场
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球联盟正式向世界宣布: 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都城临淄(距今约二三○○年前),后经波斯、埃及、义大利辗转传到了英伦三岛,并在此发扬光大。
足球这玩意儿是打哪来的?当真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汉代刘向所着的《别录》里边记载着:「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也就是说,四千多年前黄帝老祖宗发明了足球,并且拿它来训练军队。
蹴者踢也,鞠者球也,说白话就是踢足球。若说足球运动是老祖宗黄帝发明来练兵的,或许有些穿凿于神话;但要说是至晚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人便踢起了足球。不管你相不相信,喜不喜欢,这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了。
汉代《西经杂记》里这么写着:汉高祖刘邦的爸爸「居深宫,悽怅不乐」简单说就是整天闷在皇宫里头不快活。为了满足太上皇对足球等娱乐活动的爱好,高祖便想出个点子,在宫里搞起了一堆老爸怀念的民间的娱乐活动,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足球。太上皇有得玩了,这才乐了起来:「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从此足球运动便穿上了黄袍,打自民间游艺一蹴而入进了皇家。但由于当时只有「鞠室」而无「毬门」,比赛的阵仗可不小。据东汉李尤「鞠城铭」所述: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如此,况乎执机。 
由此铭中可想而知,当时的足球场呈方形,四周围以高墙,左右两端的墙面上各挖出六个半圆形的「球洞」(也就是鞠室),每个洞大约有半个人高。这样的设计,光「守洞员」两队就有十二名。除了上场流汗拚命的球员外,再加上双方举裁判、队长各一名,一场球赛踢下来,少说也有几十人在球场上跑来跑去。这等排场,恐怕是今天的球迷所难以想像的吧?
也差不多就从汉朝这时候起,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及中亚、西亚各国也开始有了体育文化的交流往来。
到了唐代,足球运动又有了一些革命性的发展:首先是「气鞠」的发明。以前的球是「以帛为之,实以物」,也就是用布或皮革做外皮,里头再塞些毛发之类的实心球(可想而知这样的球挺笨的,弹性也一定不好,踢起来当然更是不够痛快)。如今已演变为以动物的膀胱充气鼓作为囊胆,外面再用皮革包裹保护的充气式皮球,这种发明不仅改良了弹性,也让皮球的重量大大减轻。《太平广记》中,归氏子弟曾以气球的构造作了首诗来调侃翰林诗人皮曰休:
八片尖皮砌作毬, 
火中燂了水中揉。 
一包闲气如常在, 
惹踢招拳卒未休。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设计,这或许在今天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实际上一直要到二十世纪五○年代,才有了突破性的改变:首先要有了充气阀门的发明,才淘汰了球胆;直到合成无孔材料的出现,方取代了皮革。所以说自唐代以来,这种「气鞠」无论在东方西方,一直被延用了千年以上。要说这「气鞠」是体育史上划时代的创举,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唐代蹴鞠的另一项演进,就是「毬门」的出现,用竹子及网制的球门,代替了汉时凿壁而成的「鞠室」。除了场地和观赛更加自由开放外,比赛方式也改良了许多: 球场两端各设置一个球门,两队各出十二名球员上场,包括守门员各一,以踢球进对方球门而得分。根据仲无颜《气毬赋》中所描写的竞赛场面和球场设备来看,这种双球门的比赛形制,已经和现代众所周知的的英式足球十分相近了。
除了上述的双门球赛外,唐代还发展出单门以及无球门的足球运动。
单门蹴鞠的比赛方式备载于明代汪云程的《蹴鞠图谱》一书中,比赛时球门高高架于球场中央,说是球门,其实只是一张架得挺高的网子上开了个小圆洞。两队分列左右两边,就阵形来看,有那么点排球的味道,只不过是用脚来踢的。球员们负责接球传球,最后再传给毬头(也就是队长),由毬头踢球过门而得分。那圆洞开得又高又小,想要踢得过去,没有点本事还真不大容易。与双门球赛相较之下,这种单门赛的表演及技艺性质较高,然而对抗性与刺激性显然是不如许多的了。
至于无球门的蹴鞠,那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从形式上区分,就有「打毬」、「白打」、「趯鞠」等种种。
所谓「打毬」,也称作一般场户,这种玩法在西元六六四年以前就已经外传到日本去了。从一人场到十人场,共有十种比赛方式。比赛时各自独踢,随意变换花样。没有竞赛对象的时候,也可以单独表演;「白打」则有二人对踢至多人对踢,这种踢法,特别适合女孩子玩耍。譬如王建《宫词》里就有「寒食内人长白打」的句子。
至于「趯鞠」,则是比赛踢高球。想来是把球往高处踢,只要接得住,能踢多高踢多高,踢得越高成绩越好。这种蹴鞠,唐代时就传到了高丽。《酉阳杂俎》上记载:「张芬曾为书?行军,曲艺过人常于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王维《寒食城柬即事》当中也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的句子,应该都是在描写这样的蹴鞠情况。
然而然无论是独踢或对踢,蹴鞠运动这时已演变得更富于游艺性与表演性。其优点是不受场地限制,就像踢毽子一样方便。也难怪蹴鞠在当时可以普及到各个阶层而成为全民运动。
到了北宋,宫廷蹴鞠之兴盛可谓空前绝后,自开国皇帝赵匡胤以至着名的亡国之君宋徽宗,没有一个皇帝不是足球迷。且这时皮球的制作技术也比唐代更为精致。原来是八片皮缝合成一个毬,这时已发展为十二片,并要求达到「碎凑十分圆」的水准。且不说其他,单就造型来看,十二个正五边形缝合成一颗足球,是不是让现代的足球迷感觉有点熟悉?
北宋年间,由于民间的风气,皇室的加持,加上数百年来远至东罗马帝国的体育外交,我们应当不难想见,很有可能在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不夜城——北宋的首都开封城里,或许曾经举办过这么一场,也很可能是人类史上第一场「世界盃足球赛」……
我拿到《千年世界盃》这本书,感觉像是收到了一张通往过去的回程票。我一直对那些年代久远的体育赛事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像世界杯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盛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回到那些没有高清转播,甚至很多影像资料都已模糊不清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足球氛围。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时期足球战术的演变,从早期的简单粗犷,到如今的精细配合,这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技术革新。同时,我也想了解,那些被时代潮流所淹没的伟大球员和教练,他们的故事是否也能在书中得到体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冠军的辉煌,更能呈现出足球运动的“众生相”,包括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以及他们为这项运动所做出的贡献。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也是一次对足球精神的致敬。
评分翻开《千年世界盃》的封面,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足球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无数珍贵的展品。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金色的奖杯,沾满泥泞的球衣,还有球迷们狂热的呐喊声。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挖掘出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比如,每一届世界杯举办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筹备艰辛?有哪些幕后故事,是媒体报道之外的?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去采访当事人,或者查阅尘封的档案,才能将这些鲜为人知的片段呈现出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世界杯对举办国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深入分析,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足球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观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足球这项运动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评分《千年世界盃》,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仿佛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不太擅长分析比赛细节,但我喜欢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一项运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世界杯是如何从一项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发展成为如今全球瞩目的盛会,它背后有哪些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在推动?我期待书中能够对历届世界杯的举办城市和国家进行深入的介绍,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世界杯来提升国际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甚至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我也对世界杯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很感兴趣,比如,球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世界杯如何成为一种民族认同的象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让我从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来理解足球的魅力,以及世界杯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体育力量的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千年世界盃》这本书,一开始有点犹豫。我不是那种狂热的球迷,对足球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比分上。但“千年”这个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到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百科全书,从最早的足球起源,一直讲到现代的世界杯,中间穿插着那些传奇人物和经典战役。我更倾向于从人文的角度去理解足球,比如,它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又如何成为一种跨越语言和国界的沟通方式。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更多关于足球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解读,而不是单纯的比赛分析。我很好奇,那些在世界杯舞台上闪耀的明星,他们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在万众瞩目下踢出精彩的比赛?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鲜活的人物画像,以及他们与足球结下的不解之缘。这本书,或许能让我这个“非典型”球迷,找到进入足球世界的另一扇门。
评分这本书,名字叫《千年世界盃》,光听名字就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见证足球这项运动的百年辉煌。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经典画面:贝利在绿茵场上的飞奔,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齐达内的头槌,以及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进球瞬间。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带领我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深入挖掘每一届世界杯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胜负,还有那些影响着一代人、甚至改变世界格局的文化符号和时代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比赛结果的流水账,更能触及到足球运动的灵魂,它如何连接不同国度的人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精神力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世界杯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它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我猜想,作者一定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才能将如此厚重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朝圣之旅,我要通过它,去感受足球的魅力,去理解这项运动背后蕴含的无数情感和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