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经唐、宋两朝努力,至北宋时期,取得文坛的正统地位,造就古文创作之高峰,此项成就,有赖唐人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独孤及等先驱者之努力,继韩愈、柳宗元、宋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接踵相应,使此文学革命能致全功。
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中,元次山于韩愈之前,力扫雕藻绮靡的习俗,提出完具的文学主张,并能于散文中表现特立绝俗的风格,在唐代古文运动中实具先导的地位,但历代对元结散文着力不多,故本文就元结散文,分为七章,加以研讨。
首章绪论,概述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以政治环境、社会情况、文学思潮为辅,配合元结志传、着作等资料,使元结生平、学养、性格等予以再现,给予读者深刻印象。
第三章,就元结散文,分析其文学主张,崇尚实用、抒发情志、反对唯美、主创新反抄袭等项。
第四章,则就元次山散文,研讨其内涵之特色,蕴含政治理念、社会关怀、个人省思等三个方面。
第五章,研究元结散文艺术技巧及其成就,包括立题命意、章法佈局、字句修辞等项。
第六章,分析元次山散文的地位,以唐代古文运动之起始、初唐史家与元结文评之比较,及历代诸家对元结散文地位之评论等角度再作深入讨论,借以彰显元结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七章,总论元次山散文之特色及价值,并阐明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之成就与贡献。
作者简介
黄丽容
台北县板桥市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博士。现任淡水真理大学通识教育学院专任助理教授。发表〈王维咏月诗分析〉、〈曹子建乐府诗之抒情表现〉、〈《红楼梦》之西方文物文学价值探微〉等论文;〈欧阳脩醉翁亭记赏析〉、〈自君之出矣〉、〈写作漫谈〉等短评与文学创作。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唐代古文运动,这四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场文学上的“拨乱反正”,是对当时浮靡文风的一次有力反击。然而,我们往往只关注到这场运动的“胜利者”,比如韩愈、柳宗元,却很少去探究那些在他们之前,就已经开始孕育和实践这种思潮的“先行者”。“元次山”这个名字,虽然并不如前两位那样家喻户晓,但一旦被冠以“先驱者”的帽子,便立刻显得分量十足。这本书的副标题“散文及创作理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文学理念新探”,更是精准地勾勒出了它将要探讨的核心内容,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元次山究竟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如此超前的文学理念?他的散文,是否就已经蕴含了后来古文运动所强调的“质朴”、“自然”、“深刻”等特质?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对元次山具体作品的精妙分析,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例如他在叙事、抒情、说理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更让我着迷的是“创作理论”的部分。我知道,伟大的文学运动,必然离不开强大的理论支撑。元次山在文学创作的理论层面,是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如何理解“文”与“道”的关系?他对文章的“气”和“神”又有怎样的理解?他是否为后来的古文作家,在理论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启发?这本书能否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为我们揭示元次山在文学理念上的“新”意,从而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他在唐代古文运动史上的重要地位?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这位“先驱者”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把钥匙,即将开启我心中一直存在的那个文学史的“盲点”。唐代古文运动,一直是我非常着迷的一个话题。我总觉得,任何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有在前人默默耕耘、奠定基础。而“元次山”这个名字,加上“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定位,瞬间就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一直想知道,那些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是如何突破时代的局限,提出新的文学主张的?这本书的题目,正是承诺要进行“文学理念新探”,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元次山的散文作品,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他在语言上的革新,是否已经展现出摆脱骈体文束缚的趋势?他在内容上,是否更加注重思想的深刻性和现实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创作理论”部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元次山在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上,有哪些独到的见解。他是否对文章的“道”与“文”的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如何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古文”?这本书能否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清晰地阐释元次山在文学理论上的“新”意,从而证明他在古文运动中的“先驱”地位?我渴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元次山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并借此更深入地认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心头涌上的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唐代古文运动”这个大名,无数次在课本、在文学史的介绍中听到。陌生的是“元次山”这个名字,虽然也曾耳闻,但其在大众认知中的分量,似乎远不如韩愈、柳宗元等人。这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元次山如此重要,为何他没有像韩愈那样广为人知?这本书的题目,正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这个疑问,并给出了“散文及创作理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文学理念新探”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定位。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先驱者”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散文有哪些独特之处,使其能够成为古文运动的“星星之火”?这本书会不会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让我们看到元次山散文的艺术魅力,比如他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情感表达等方面,是否已经体现了后来古文运动所倡导的某些核心特质?而“创作理论”,这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想了解,元次山是否对文章的“道”与“文”的关系有过深入的思考?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原则,来指导如何写出“古道”的散文?他是否强调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现实关怀,从而为后来的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本书能否提供充分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来证明元次山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以及他在古文运动中所扮演的“先驱”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填补知识的空白,重新认识这位可能被历史所忽略的伟大文学家。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搔到了我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对于历史细节探究的痒处。我一直觉得,历史上的伟大变革,绝非一蹴而就,其背后一定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思想酝酿和实践探索过程。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最终的胜利者,而忽略了那些在暗中默默耕耘,甚至可能经历过失败和不被理解的“先行者”。“元次山”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总与一种清雅、质朴、却又蕴含深邃思想的文风联系在一起。他为何会被视为“先驱者”?他的文学理念究竟有何“新”之处?这本书的题目,正是直指这些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核心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元次山散文的艺术特色,比如他如何摒弃了当时盛行的浮靡文风,转而追求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如何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入到平实的叙述之中。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创作理论”这一部分。文学理论的构建,往往是思想高度的体现。元次山对文章的本质、对作者的使命、对读者应起到的作用,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标准?这些理论是否对后来的古文大家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本书能否提供充分的证据,论证元次山在古文运动中的“先驱”地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为我提供知识,更能激发我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些被历史低估的伟大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简直像是在向我这位长期对唐代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抛出一个巨大的诱惑。“元次山”这个名字,虽然不如韩愈、柳宗元那样家喻户晓,但“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定位,立刻让我意识到他的重要性。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先行者”的努力共同推动的,而这些先行者,往往比最终的“胜利者”更值得深入研究。这本书的题目,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究“源头活水”的好奇心。“散文及创作理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文学理念新探”,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指向了我想要了解的核心问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析元次山散文的艺术特色,比如他如何运用简洁、自然的语言,摆脱当时骈体文的浮华?他在文章的构思和情感的表达上,是否已经显露出对“真”和“实”的追求?更让我兴奋的是“创作理论”部分。我想知道,元次山在文学创作的理论层面,是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如何理解“道”与“文”的关系?他是否对文章的“体”和“用”有过深入的思考?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原则,来指导如何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价值的“古文”?这本书能否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为我们揭示元次山文学理念上的“新”意,从而证明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先驱”地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借此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学术探索的召唤。唐代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转型,但对于这场运动的“先行者”,我们往往知之甚少,而“元次山”这个名字,似乎正是这场运动中一位未被充分发掘的“关键人物”。这本书的题目,特别强调了“散文及创作理论”和“文学理念新探”,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核心内容。我非常好奇,元次山究竟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萌生了超越当时主流文学观念的思想?他的散文,是否已经展现出对语言的质朴运用、对思想的深刻表达,以及对情感的真挚流露的追求?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元次山散文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对后来古文运动的“启示”之处?而“创作理论”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元次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建树,例如他如何理解“文以载道”的内涵?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标准,来指导如何写出“古道”的文章?他是否对文章的“气”和“神”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本书能否以严谨的学术考证为基础,为我们揭示元次山文学理念上的“新”意,从而确立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先驱者”的重要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场深入的学术盛宴,让我对这位重要的文学人物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深入探索一段我虽有所了解,但细节却模糊不清的文学史。唐代古文运动,在我看来,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回归到文字的本质,强调文章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内涵。然而,任何革命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总有先行者在暗中铺垫。元次山,这位被冠以“先驱者”名号的人物,他的文学理念究竟有何“新”意,足以让他成为这场运动的开端?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敢于提出不同声音,并且能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充满敬意。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元次山内心世界的大门。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元次山散文的细致解读,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他是否在语言的简洁、结构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方面,就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局限?更让我期待的是“创作理论”部分。文学理论的构建,往往是评价一位思想家地位的重要标尺。元次山是否对文章的“文以载道”有过系统的阐释?他是否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强调内容的充实和思想的深刻,而不是仅仅追求辞藻的华丽?他是否对“古文”的定义和追求,有着清晰的界定,为后来的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这本书能否通过详实的论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元次山在文学理论上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在古文运动中作为“先驱”的不可磨灭的地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了解元次山的作品,更能理解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长久以来对唐代古文运动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就像在沙漠里找到了一汪甘泉。一直以来,我们对唐代古文运动的认知,多半集中在韩愈、柳宗元等大家身上,他们如璀璨的明星,光芒四射,但也因此,一些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但可能稍显“低调”的先行者,便容易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元次山,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散文,带着一种冲淡平和,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与当时盛行的骈体文风格迥异,无疑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然而,关于他文学理念的深入探讨,市面上似乎一直缺乏一本足够详尽、足够有份量的著作。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是“先驱者文学理念新探”几个字,立刻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期待。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新审视元次山在古文运动史上的地位?他是否会从元次山的散文作品本身出发,挖掘出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又或者,作者会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元次山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孕育出如此超前的文学思想的?这本书的标题还提到了“创作理论”,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知道,文学运动的形成,不仅仅是作品的堆砌,更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引导。元次山究竟提出了哪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这些理念又对后来的古文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启示和影响?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扎实的学术考证为基础,却又不失文学作品应有的美感和可读性,带领我走进元次山那个充满思想光辉的文学世界,重新认识这位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充满浓厚的兴趣。唐代古文运动,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一种更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质朴的文学思潮的兴起。然而,正如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其复杂的动因和前期的酝酿。这本书的题目,正是聚焦于一位可能被大众所忽视的“先驱者”——元次山,并且深入探讨他的“文学理念”。这立刻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迫切想知道,这位“先驱者”究竟是谁?他的散文有哪些艺术特色,使其能够成为古文运动的早期实践者?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对元次山散文的文本分析,展现其语言的朴实无华、内容的深邃隽永,以及情感的真挚动人?我尤其对“创作理论”部分感到兴奋。文学理论的构建,往往是思想深度的体现。元次山是如何理解文学的本质?他是否提出了关于文章的“道”与“文”的辨析,以及如何才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的文章?他是否对“古文”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清晰的论述,为后来的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本书能否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细致的分析,论证元次山在文学理念上的“新”意,从而证明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先驱”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元次山那个充满思想光芒的时代,重新审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填补我在这一知识领域的空白。
评分我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趣,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篇关于韩愈的文章,那篇文章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在唐朝,一度风靡的“骈体文”并非主流,而是被一种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古文”所取代。这其中,韩愈自然是绕不开的核心人物。然而,在那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也隐约读到,韩愈并非横空出世,他的思想和实践,一定有其思想源头和铺垫。这本书的题目,恰恰点出了“元次山”这个名字,并且将其定位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喜和好奇。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没有前人的开创,怎会有后人的辉煌?因此,深入了解元次山这位“先驱者”,就如同逆流而上,去探寻古文运动的源头活水。书名中的“文学理念新探”,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通常对文学家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上,而对于其背后的创作理念、美学追求,以及思想体系的构建,则往往涉猎不深。这本书是否能够系统地梳理元次山的文学思想,揭示他与当时主流文学思潮的差异,以及他所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学主张?他所倡导的“古文”,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写作原则和艺术特征?他对文章的“道”、“文”、“气”等概念是如何理解和阐释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整个唐代古文运动的演变轨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揭示元次山在文学理论上的独特贡献,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