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共同的文化资产,近百年前的台湾山野历史。
一百多年前的台湾,曾经在学术研究上被视为黑暗时代,尤其是官方统治不及的山岳地带,犹如蒙上一层面纱般地神祕。
然而,这样的不可知却激发出探险家们一探究竟的慾望,来自欧美的马偕、必麒麟等人都曾为了工作或个人兴趣,冒险进入黑暗的化外之地,而一向对台湾投以觊觎目光、怀抱高度野心的日本人,更是屡派祕探,暗中进行军情、政情的侦察,尤其在领台之后,更是掀起一波波的调查行动。
于是,森丑之助为阿美族留下现已失传的船祭实况,完成台湾第一篇民族志;长野义虎走通清代的八通关古道与关门古道,连续两次横越台湾中央山脉,震惊当时各界;野吕宁在合欢山造成台湾史上最大的山难,一夜冻死八十九人,不过却也缔造了南湖大山与奇莱北峰的首登纪录,更是台湾地形测量的最大功臣;鸟居龙藏发表论述,首次揭开台湾巨石文化的序幕;植物学家田代安定真实描绘了台湾东部平埔族生活以及伊能嘉矩详细记录了平埔族迁移的血泪;还有水野遵陪同长官前去拜访琅峤十八番社的总头目潘文杰,记录下当时的宴饮风情……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调查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目的,这些珍贵的手稿或工作日志都是研究台湾历史的重要文献,更是台湾人共同的文化资产,且让我们跟随译註者的引导,进入近百年前的台湾山野历史中。
作者简介
杨南郡
一九三一年生,台湾台南人。从事台湾高山地区文化遗迹之调查研究、着述及文献译註等,成绩斐然。曾获中国时报报导文学奖《斯卡罗遗事》、年度文学推荐奖《台湾百年前的足迹》、年度十大好书奖《探险台湾》、《台湾百年前的足迹》、一九九九年第一届台湾杰出文献工作奖。
着有:《与子偕行》、《寻访月亮的脚印》(晨星出版);《台湾百年前的足迹》(玉山社出版)。
译註:《探险台湾》、《平埔族调查旅行》、《台湾踏查日记》、《生蕃行脚——森丑之助的台湾探险》(远流出版);《鸟居龙藏》、《鹿野忠雄》(晨星出版);《山、云与蕃人》(玉山社出版)。
牡丹社事件前夕的侦查──水野遵:《台湾征番记》
日军功台急先锋在瑯峤──桦山资纪:《台湾记事》
清治时代,日本领事来台窥探──上野专一 :《台湾视察复命书》
陆军中尉率先闯入生蕃地探险──长野义虎演讲实录
台湾蕃通的第一篇民族志与南中央山脉探险──森丑之助现场报导
植物学家的人文踏查──田代安定:《台东殖民地豫察报文》
台湾史学开创者遗留的手稿──伊能嘉矩:《观风蹉跎》
揭开台湾巨石文化的第一章──人类学者鸟居龙藏心系台湾
地形测绘技师的高山探险──野吕宁:《探险复命书》
武装探险队首登奇莱与能高连峰──台湾总督府警视:《探险复命书》
这本书,我得说,真是太出乎意料了。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台湾历史或者社会变迁的平铺直叙的书,但它完全不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特别,他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也没有按照主题来展开,而是像一位漫游在时光长河中的旅人,随心所欲地拾起那些闪闪发光的回忆碎片。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构成了时代肌理的普通人。比如,有一段描写了早期移民在台湾岛上开垦荒地的艰辛,那种画面感十足,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味道。还有一段,讲述了某个小镇上,一家代代相传的照相馆,它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的变迁,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温度,他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和你聊天,用一种非常亲切、娓娓道来的方式,把那些久远的故事拉近到你眼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却又无比真实的台湾岁月。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出发,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个人化、充满情感的切入点。作者似乎非常关注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关于“人”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关于几代台湾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社会变迁时的无奈与坚持。他描写了一个在战乱时期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离开家园的家庭,以及他们如何在新的土地上重新扎根,但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描绘非常打动人,让我感受到了历史进程中,普通人所承受的苦难与伟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台湾民间信仰和习俗的描写,作者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展现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了解台湾的历史,更是在感受台湾人民的精神世界,那种韧性,那种乐观,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本正襟危坐的史书,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感官盛宴。作者在字里行间,巧妙地融入了台湾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从传统庙宇的庄严肃穆,到夜市的喧嚣热闹,再到原住民部落的神秘图腾,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茶文化的一段,作者详细描述了台湾不同地区的茶园风貌,以及当地人泡茶、品茶的讲究。他甚至连茶香的细微变化,以及不同季节茶叶的口感差异都描述得惟妙惟肖。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台湾的高山茶园,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茶香。还有一段关于传统戏曲的描写,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勒出演员在舞台上的身段、唱腔,以及观众席的欢声雷动。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而是像是无数颗珍珠串联起来的项链,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和意境。我尤其喜欢他描写台湾独特的自然风光。那一段关于台风来临前夕的宁静,以及台风过后,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写得太有感染力了。他能够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能体会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另外,书中还有一些对台湾社会某些特定时期集体记忆的探索,比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反应和情绪的变化。这些描写非常细腻,能够引起读者深切的共鸣。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书,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反复咀嚼,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而且充满了独特的文学色彩。它不像是一般的历史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炼,却又能营造出极其丰富的画面感。我尤其喜欢他描写台湾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比如清晨的渔港,人们忙碌的身影,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声音,还有鱼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些细节被作者捕捉得非常到位,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另外,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台湾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的描写。作者没有直接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叙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复杂性。他能够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个体命运的起伏。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