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认识一种野花。
春,是水零零的缤纷季节, 柔柔的阳光,小小娇嫩的草花, 草间探出头来的,是蒲公英、黄鹌菜的金色小太阳。 浅山林边,堇菜类的紫花,矮矮的一丛丛, 野生的杜鹃花海从山坡开始蔓延...
夏,是海边和高山野花的舞台, 深深的,浅浅的蜜,美丽的花色是热情的记号, 鲜明地指引夏季的虫蝶;
懂得化□术的玉叶金花和大甲草,也把花朵变得又大又美。
秋,是风儿悠闲花儿忙碌的季节。 成片的芒花在山坡翻摇, 王爷葵散落在平野人家的屋后, 最后一季的高山野花,也要赶在寒冬来前结下种子, 忙碌生长,为了生命的即将结束,即将开始。
冬,休耕田的野花欢庆新年。 有美丽的紫云英、泥胡菜和藿香蓟, 就不怕收割后的稻田失色, 即使是像小叶灰藋这样不出色的野草,也弄了满身花粉。 农人短暂的休息,野花短暂的舞台,每一年都有生命的传承。
从海边到高山,从都市丛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着不同的野花开落, 也许四季不够分明, 但台湾的野花足以在心中烙下 春夏秋冬的脚步。
本书特色
花色索引— 国内唯一一本备有花色辨认索引的野花丛书,经过花色比对和清楚的花朵特写镜头,将能顺利辨认野花名称。
花期季节编排— 以一天认识一种野花的方式,依花期和季节性编排365种野花。
丰富的摄影图片— 全书700帧以上的摄影是植物学家吕胜由先生20 多年来的珍贵纪录,是本书最详尽的图片说明。
精致插画— 细致的植物画及说明性图解穿插在文中,帮助了解同时赏心悦目。
齐备的野花知识— 除了365种野花的精采介绍之外,另有专文介绍台湾的野花现况、野花的观察方法、野花的私生活、山野草的栽培……等珍贵文章。
我对《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的喜爱,源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它所传递的那份对土地的深情。我从小就对台湾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在山林间、田野里默默绽放的野花,它们承载着我童年的许多美好回忆。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路边常常会开满“酢浆草”,它的叶子像三叶草一样,花朵是紫色的,我常常会把它摘下来,放在指尖上玩耍。书中对酢浆草的描述,不仅提到了它的形态,还描写了它在阳光下的姿态,以及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这让我觉得非常生动。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臺灣山蘇”的介绍。我以前只知道它是一种蕨类植物,但书中详细介绍了它的叶子是如何展开的,它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种细致的描述,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介绍,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这些野花能够如此顽强地生长,它们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又孕育了怎样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找到了答案,它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原始,最纯粹的力量。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台湾的生态环境都抱有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曾经熟悉的野花野草都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及时雨,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这些被遗忘的自然宝藏重新带回到人们的面前。我记得住在台北市郊的时候,清晨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草木的清香,那时候,路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野花,它们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然而,随着老家周围的开发,那些曾经熟悉的花朵,很多都已经变得稀少。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让我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看到了那些熟悉的,以及许多我从未见过的野花。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臺灣馬兜鈴”的介绍,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植物,不仅形态奇特,而且与蝴蝶的生长有着紧密的联系。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我了解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小草,也可能在某个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环环相扣”的生态理念,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在城市绿化中已经被“修剪”掉的植物,例如“香泽兰”,它虽然在某些地方被视为入侵植物,但书中也客观地提到了它在某些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顽强生命力。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称赞。它不仅仅是关于野花,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尊重每一个生命。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对植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自然科学的这份热爱。它的内容详实,知识性强,但又不像学术专著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植物学名和俗名的介绍,这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植物的俗名,对它的学名却一无所知,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点。书中对“臺灣海桐”的描写,让我对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曾经在垦丁的海边看到过这种植物,当时只是觉得它长得比较特别,但书中详细介绍了它的生长环境、果实特征,甚至还提到了它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应用,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野薑花”的介绍。我们家乡也有野姜花,每年夏天,花开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但书中不仅描写了它的香气,还详细介绍了它的花期、叶形,甚至提到了它的药用价值,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我已经在我的书架上为这本书留出了显眼的位置,并且已经推荐给了许多我的同事和朋友。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台湾的自然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对自然一知半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启蒙。它用一种非常亲切、有趣的方式,打开了我认识台湾自然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植物的世界非常神秘,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揭开了这神秘的面纱。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臺灣百合”的描写。我一直以为百合就是纯洁的象征,但书中让我了解到,它在台湾的山野之中,经历了怎样的生长过程,它的每一次绽放,都饱含着生命的力量。我曾经在阳明山看到过一些白色的野花,当时并没有在意,现在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那些我曾经错过的美丽,究竟是什么。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我从未听过的野花,比如“鬼针草”,我以前只知道它会粘在裤子上,但书中详细介绍了它的花期、果实,甚至提到了它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这让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隐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而我却浑然不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有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更多台湾的野花。
评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对台湾的山野风光情有独钟。《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在摄影方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拍得非常精美,光影运用得当,构图也十分讲究,让我不禁对摄影师的功力赞叹不已。我经常在户外进行摄影创作,但很多时候,我只是匆匆拍下眼前的风景,却很少去关注那些细微之处,比如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野花,在镜头下也能绽放出惊人的美丽。书中对“水芙蓉”的描绘,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一片静谧的水域中,水芙蓉静静地漂浮着,它的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金黄,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我曾经在宜兰的某个湿地公园也见过类似的水生植物,但从未像书中这样仔细观察过。这本书也让我对一些常见的植物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书中对“凤眼草”的介绍,它在很多水边都比较常见,我以前并没有在意过,但看了书中的图片,才发现它的叶子和花朵都有着独特的形态,而且它的名字也充满了诗意。这本书就像一本“野花百科全书”,它不仅提供了植物的名称和特征,更通过精美的图片,将这些植物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计划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更加留意这些野花野草,尝试去捕捉它们独特的美。
评分《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我一直以为,台湾的魅力只在于它的美食和人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隐藏在角落里的另一番景象——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野花。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途径台湾东部的某个小镇,路边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它们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的故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的遗憾。书中对“臺灣金花石蒜”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它生长在海边的岩石上,花朵颜色鲜艳,充满了生命力。我曾经在某个海边公园看到过类似的花朵,但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名字。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这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我还对书中关于“臺灣馬兜鈴”的描写很感兴趣。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植物,与蝴蝶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故事。
评分作为一个在城市里生活了很久的人,我越来越怀念那种贴近自然的生活。《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书中描绘的那些野花,虽然平凡,但它们在自己的生长环境中,展现出勃勃生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毛西番莲”的描写。我曾经在某个郊野公园看到过类似的花朵,当时觉得它非常特别,但不知道它的名字。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叫毛西番莲,而且它的花形非常奇特,像钟一样垂挂着。书中还提到了它在野外的生长环境,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还对书中关于“臺灣姑婆芋”的描述印象深刻。我曾经在雨后看到了它巨大的叶子,当时觉得它非常壮观,但书中也提醒了它的毒性,这让我意识到,大自然的美丽,有时也伴随着危险,需要我们保持警惕。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也隐藏着无限的惊喜。它鼓励我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身边的一切。我计划在周末的时候,带着这本书,去郊外走走,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那些我曾经熟悉的,又或者从未留意的野花。
评分《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著作,对我来说,不只是翻阅几张照片,更像是与土地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从我童年时期对野地的好奇,到如今面对生活压力时渴望寻找那份宁静,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内心深处的空白。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家在乡下,夏天的时候,后院总会爬满不知名的野花,它们颜色鲜艳,形态各异,我总喜欢赤着脚丫在田埂边追逐蝴蝶,顺便采集一些小野花插在水杯里。那时候,对这些植物没有名字,只是觉得它们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带我重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一一揭开了这些野花的身份。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只是“路边野草”的植物,原来都有着如此动人的故事和顽强的生命力。例如,书中关于“台湾百合”的介绍,让我对这种纯洁而坚韧的花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它只是随处可见的白色花朵,但书中详细描述了它在悬崖峭壁上生长的艰辛,以及它在风雨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这让我联想到许多在生活中默默付出的台湾女性,她们同样美丽、坚韧,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光彩。读到书中对“狗尾草”的描绘,我更是会心一笑。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摘下狗尾草,轻轻甩动,制造出沙沙的声音,或者将它握在手里,假装是一把扇子。现在看到书中它被赋予了“生命力顽强,适应性极强”的标签,感觉像是找到了知己。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知识普及,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连接了我与脚下的这片土地,连接了我与过去的回忆,也连接了我对未来更深切的期盼。我非常期待它的“秋冬篇”能够早日问世,继续带领我探索台湾更丰富的自然风貌。
评分在我看来,《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本关于台湾风土人情的“微型百科”。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植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这个地方的气候、土壤,甚至人文。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厨房墙壁上,总会挂着一些干燥的草药,我外婆告诉我,这些都是从山里采来的,可以用来治病。书中对一些药用植物的介绍,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例如,书中对“小金英”的介绍,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说,这种植物可以用来敷跌打损伤,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它的药用价值,让我觉得非常亲切。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草根植物”的描写。这些植物可能在城市里不太常见,但在乡下,它们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书中对“车前草”的描述,我小时候经常用它的叶子来玩,书中也提到了它具有利尿的功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本身,更是关于植物与人,植物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阅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植物的书籍很多,大多都是图鉴式的,要么过于学术,要么过于大众,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舒服,图片清晰,色彩还原度很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些野花的芬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罗列植物名称和科属,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每一株野花的故事。例如,书中对“臺灣姑婆芋”的介绍,让我了解到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其实有着鲜艳的外表下隐藏的毒性,这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自然界的生存智慧。我曾经在郊外徒步时,远远看到过这种植物,当时觉得它很美,并没有多想,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要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我非常熟悉的野花,比如“冇骨消”,我们家乡的婆婆妈妈们经常会用它的叶子来包粽子,书中不仅介绍了它的食用价值,还提到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温度,它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更是在挖掘和传承宝岛台湾的文化底蕴。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滨刀豆”的描写,它生长在海边的沙丘上,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许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像滨刀豆一样,在逆境中寻找生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它并非只有繁华的都市和现代的建筑,还有着无数隐藏在角落里的生命,它们默默地绽放,诉说着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