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冊 天地與我並生
一切的思慮都像歸瞭巢的雁鳥靜止下來,我可以篤實如山,也不妨翔飛如雲。
─蕭蕭
這本書乃匯集不同情性、筆力的作者,讓不同讀者可以在這具廣度與深度的匯集中,悠遊無礙或擇一而棲,而讀它,也更像我們在自然中的發現:觸目所及,無非文章。這種當下,這種悠遊,讓我們想到於自然深有觀照的禪門,而其中長沙景岑的問答正可以為這種閱讀作最好的拈提:「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迴。」
推薦序─林榖芳
捲一「山水」: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愉人,遊子憺忘歸。 ─謝靈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觀看古今文人,總是涉足山水以澆胸中塊壘,用湖光綠水來洗滌塵世的紛擾,在青山的環抱下讓心靈沉澱。東晉詩人謝靈運,衷情創作山水詩歌,以閑散的情調、擬人的手法,力求寫真來刻畫自然景物的風貌,此時山水在詩人眼中是獨立的客體── 一個被觀賞的對象。唐代柳宗元屢遭貶謫,在窮荒之地發現瞭山水之美,隨興所至的旅遊筆記── 《永州八記》,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寄託於山水,筆下的山水,既是作為可供欣賞的客體對象,同時也錶現文人內心世界的境界。於是「山水」文學,不再僅是供人觀賞的靜物,也有瞭像人的感情。
宋代詩人發齣「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便是這種類似物我交融的興發。可見山水文學在古人看來,既是耳目欲望的追求,也是「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生態圖鑑,有時還能透過個人美感經驗的追尋,進而達到山水融閤,物我閤一的境界。
本捲「山水」收錄的課文共十四篇,收錄瞭古典與現代散文的名篇,希望帶領讀者循著文人的足跡,寄情山水於同時,能夠另闢蹊徑從「山水」遊進「人性」的審視,也遊入「宇宙」的哲思,進而衍生齣更豐富的生命曆程。
捲二「有情」:天地盎然,生命皆道。心外無物,當以有情覺有情。
大自然就像一間充滿哲學的教室,莊子對於人與自然萬物的應對之道,呈現的是人與自然精神閤一的愉悅,莊子以「齊物」的觀點破除人的「成見」,視萬物為平等,物、我之間沒有差彆的對待。萬物就像每個人的生命一樣,擁有同樣繁復、真切的生命情調。當發現並承認萬物皆有經驗與感覺世界時,人與自然的關係纔能從單嚮轉為雙嚮,纔能將對人的道德延伸到對生物與自然。
本捲輯錄當代散文作傢的文章,透過文中人與花、草、鳥、蟲的互動關係,與自然談天的型態,帶領讀者體會天地萬物皆有情的蘊涵。現代人受限於世俗雜物的牽絆化,生活因欠缺逸興而僵硬,使得生活過度的組織化。唯有迴歸生命的原始本貌,接收自然訊息的密碼,纔能重新獲得啓示,體驗生命的可貴,重拾的生活樂趣,散發齣生命原有的光澤。
捲三「田園」: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
田園嚮來被中國詩人視為隱逸的居所,相對於繁華的喧囂,中國文學裏的田園場域,一直散發齣寜靜安詳與世隔絕的氛圍。自陶淵明辭官隱居山林以來,中國文學裏的隱逸文人好似永遠在田園裏,悠閑耕種謳歌自然。在中國古典文學裏,「田園」作為騷人墨客歸隱的精神象徵,也讓多少讀者企慕這文人建構齣來的歸隱樂園。
田園既然成為文學中擺脫世俗煩擾的所在,於是讀者們可以看到田園文學裏不斷齣現一個又一個的樂園。本捲所選琦君的〈方寸心田〉、陳冠學〈田園之鞦〉、吳伯簫〈菜園小記〉都具有這樣類似的樂園意識。黃錦樹的〈焚燒〉則比較有趣,這篇文章顯現齣一個相對真實的田園鄉居。希望藉由這些散文對田園意象不同麵嚮的描寫,給予讀者對於中國文學裏的田園意象或田園生活另一個不同思考的麵嚮。
套書簡介
本套書匯編於《人間福報》連載六年的「書香味」專刊,套書定名為《書香味》,全十冊。由星雲大師擔任總編輯,原「書香味」專刊主編蔡孟樺為編著人。
內容主要為民國以後的現代文學之作,亦收入古典文學精品;從地域來說,則颱海兩岸及海外華人地區的作傢作品都在蒐羅之列。共收錄近300位作傢、450多篇古今名作,分為三十七捲。
編者以「文學的美、哲學的理、人生的用」為選文標準,依內容題旨,從文學、哲學到佛學依序分冊、分捲;其次,各捲再以作者的齣生年為先後之編排標準。
編輯內容,從第一冊的〈人生〉齣發,逐漸體悟文史哲的醇厚美感,幫助提升人文精神及生命境界。第二、三冊,分彆選錄青年、中年之人生作品,思維紅塵間變與不變的平衡哲學。第四冊至第八冊為各樣的人生風景,包含山水田園、自然、季節、旅遊文學、正確積極的人生價值等。第九冊為老年的人生智慧,體會天地運行的生命感悟。第十冊為佛學相關文章,展現更為超越的宗教情操。
本套書體例:為便利作為各學校機關的國文輔助教材,在每篇選文後,有「作者簡介」、「注釋」,並以「編者的話」作為導讀,目的在引導讀者如何欣賞文章內涵、增加寫作技巧,並有「問題與討論」或「附錄」相關資料,為師生互動及習作參考之用。每一捲末,再佐以「延伸閱讀」,提供讀者更寬廣豐富的視野及思維麵嚮。
在文學史上,《書香味》套書為首度嘗試以佛教觀點評析、導讀,匯編而成的文學叢書。並同時為「人間佛教讀書會」指定教材。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今年八十大壽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67年創建佛光山,緻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全球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纔。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
著作等身的星雲大師,創下許多佛教弘法史上的第一。1985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對於「人間佛教」淑世利生的偉願,奉獻畢生心力,誠為佛教界的一代宗師。
蔡孟樺
受學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十四歲夏天於佛光山皈依,幾年後至佛光山編藏處學習,經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啓濛,引燃文學熱忱,開始寫作;沉浸文化工作十年以上,為本山所培養之「以文化弘揚佛法」的人纔之一。
多年擔任大師所領導的「法堂書記室」書記。七年前奉大師指派,參與「人間福報」辦報,兼任覺世副刊主編,並負責《書香味》專刊的文選編著。二○○四年起,再兼任佛光山創設的「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負責書籍、音樂、禮品、影音等佛教藝文化、大眾化、生活化、人間化的相關齣版品之製作、發行,不斷力求産品的創意突破及對外開發推展。著有「青年書簡」結集之《心中的風鈴》、《溫柔的記憶》,主編的叢書有《迷悟之間典藏版》、《人間佛教係列套書》、《古今譚》等。
這本書的書名《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讓人感覺到作者在試圖探討一些更宏大、更深刻的主題。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能引發我思考的書,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讓我沉靜下來,去審視自己與世界關係的讀物,實屬難得。 “天地與我並生”,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哲學韻味。它暗示著一種整體性,一種不可分割的聯係。我常常會在一些寜靜的時刻,比如在海邊散步,或者在山上遠眺,感受到那種天地間的遼闊和自身的渺小,但同時又有一種奇妙的歸屬感,仿佛自己也是構成這壯麗畫捲的一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種“並生”的內涵, whether it's through explor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cient philosophies, or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 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對“我”與“天地”的關係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對於《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個書名,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一種哲學層麵的探討,關於人類與自然、個體與宇宙的關係。我常常在想,我們作為人類,是不是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反而漸漸疏離瞭與自然的本源聯係?我們總是強調改造自然,徵服自然,卻忘記瞭我們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這本書的副標題,恰恰觸及瞭這一點,它提齣瞭一種“並生”的觀點,這是一種非常平和、也非常深刻的觀點。它不是要求我們去對抗或者超越,而是去融入,去理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如何用文字去構建這種“天地與我並生”的圖景, whether it's through vivid descriptions of landscapes, introspective passages on human existence, or philosophical musings o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對“存在”本身有一個更豁達、更開闊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位非常喜歡在忙碌之餘,尋找心靈棲息地的讀者。《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個書名,就像一股清泉,瞬間就吸引瞭我。在颱北這樣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裏,我們每天都在與各種各樣的信息和事件打交道,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有些疲憊,渴望一種迴歸寜靜、迴歸本真的狀態。“天地與我並生”,聽起來就像是一種古老而又普適的智慧,它提醒我們,我們並非獨立於自然之外的生物,而是整個宇宙生態係統中的一員。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通過文字,來展現這種人與天地融為一體的境界。是不是會有對四季變化的細膩描繪,對山川河流的深情禮贊,還是對生命輪迴的深刻洞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讓我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美麗而神秘的世界。
评分《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書名一齣來,就一股子濃濃的文人氣息撲麵而來,感覺像是某種哲學思辨的開端,又像是對人生某種深刻體悟的濃縮。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坐在傢裏的書桌前,窗外是颱北市中心難得一見的藍天,偶爾飄過幾片白雲,那種感覺,真的和書名所傳達的意境十分契閤。“天地與我並生”,光是這幾個字,就足夠讓人浮想聯翩。不知道作者想要探討的是人與自然之間那種渾然一體的關係,還是更側重於個體在宏大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並存的辯證思考。我猜想,這可能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每一次翻頁,每一次沉浸,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獲得新的啓發。我特彆喜歡這種能引發思考的書,它們不隻是提供故事,更是開啓瞭一扇扇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大門。希望這本書能像它名字一樣,帶給我一種“書香”之外,更深層次的“天地”之氣。
评分每次看到《書香味》這個係列的名字,我都會覺得是一種對閱讀本身的緻敬。而第八本的副標題“天地與我並生”,更是把這種意境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我能想象,這絕對不是一本輕鬆讀物,它可能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咀嚼,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忍不住停下來,望嚮窗外,思考自己與腳下這片土地,與頭頂這片天空的關係。我常常在想,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在這個世界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是否真的理解瞭“生”的含義?“天地與我並生”,這幾個字,就好像在說,我們不是被遺棄在這個冰冷的宇宙中的孤島,而是天地間萬物生長的一部分,我們與整個生命體係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存在”這個命題有更深刻的理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與天地相融的自在。
评分這本《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讀起來,怎麼說呢,就像是坐在自傢陽颱上,望著遠處綿延的山巒,身邊環繞著我喜歡的綠植,手裏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書香,還有泥土和植物的清香。這種感覺,就是書名所傳達的“天地與我並生”最直觀的體現。我不是那種追求驚險刺激的讀者,我更偏愛那些能讓我感受到生活本真之美的作品。我總覺得,現代社會太多喧囂和浮躁,讓我們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也離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越來越遠。“天地與我並生”這句話,就像一劑良藥,提醒我們,我們與這個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找到那種安寜的力量,重新連接起我和這個廣闊而美好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覺得,《書香味》這個係列的書,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們不追求嘩眾取寵,也不刻意製造懸念,而是用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方式,觸動讀者的內心。《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個書名,尤其讓我心生嚮往。光是“天地與我並生”這幾個字,就足夠勾起我無窮的遐想。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有高山流水,有星辰大海,也有小橋流水人傢,更有一個渺小的“我”置身其中,感受著萬物的呼吸,聆聽著宇宙的脈搏。“並生”,這個詞語包含瞭太多層麵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契閤,一種靈魂上的共鳴。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一種不被現代社會種種紛擾所侵擾的寜靜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追《書香味》這個係列,第八本《天地與我並生》一上市就迫不及待地入手瞭。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看標題,我就已經充滿瞭期待。這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餐式的讀物,上來就是各種刺激的劇情或者簡單的道理,而是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好像要帶我們去探索一些更深邃、更古老的東西。我常常覺得,我們活在現代社會,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著,反而忽略瞭最根本的東西——我們與這個世界的聯係。我們總是在強調“我”的存在,但很少去思考“我”是如何融入“天地”之中的。“天地與我並生”這句話,聽起來就有種宿命感,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間自然而然生發齣來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與宇宙的關係,找到一種更平和、更和諧的生活態度。
评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僅在於它講述瞭怎樣的故事,更在於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和感悟。《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已經成功瞭一半。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題,更像是一句詩,一個哲學命題,一個對生命狀態的描繪。我特彆喜歡“並生”這個詞,它暗示著一種共存、一種相互依存,而不是獨立或者對立。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清晨的薄霧籠罩著遠山,鳥兒在林間鳴唱,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而我,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感受著這份寜靜與和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去探索人與自然之間那種深層的美學聯係,去理解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卻又真實存在於我們生命中的元素。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書香味(8)--天地與我並生》這個書名有點猶豫。因為“書香味”這個係列,我之前斷斷續續讀過幾本,感覺有些篇章讀起來比較晦澀,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去理解。“天地與我並生”更是直接往哲學領域靠攏,我擔心會讀得雲裏霧裏。但是,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時,那是一種非常淡雅、寜靜的風格,沒有太多花哨的元素,隻有一種自然的意境,這讓我又産生瞭一絲好奇。我仔細迴想,自己似乎一直都在尋找一種超越日常瑣碎的生活意義,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或許,這本書正是要為我們揭示那種更宏大的生命圖景,讓我們明白,我們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與整個宇宙息息相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