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会因气候、日光、海底颜色、海洋深度及海中地形……等,变化出万千表情。人类是如何看待大海,海洋美丽的样貌里蕴藏什么样的学问,就让海洋摄影师中村庸夫告诉你。
本书特色
一本结合影像艺术与自然知识的海洋百科!
海洋佔地球面积的70%,她的面貌与蕴涵的学问也一样浩瀚。研究所主修海岸工学的名海洋摄影家中村庸夫于书中,带领你到各个海域观摩各种海的表情和海岸地形。借由他的镜头,你将可畅游地球上横无际涯的海洋,同时吸收博大精深的海洋资讯。
◎收藏239帧海洋摄影家中村庸夫的作品,全彩印刷,画质精美。
◎照片涵盖七海、南海、冰海等海域,犹如进行一趟环海世界之旅。
◎收录海流、潮流、潮水、海浪等各种海象,海的面貌尽收眼底。
◎以海洋相关专有名称编辑,海洋知识完整丰富。
◎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俞何兴教授专业审定,宛若一本海洋小百科。
作者简介
中村庸夫
一九四九年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研究所理工学研究所建设工学学分班毕业。虽然定居东京,但每年有一半的光阴投注在世界的海洋上。为Volvox公司主编、名海洋摄影家。研究所主修海岸工学,加深了对于海洋的知识,摄影技术亦更臻成熟。喜爱生物,喜欢拍照,喜好旅行,以及醉心大海。中村将兴趣与职业结合,一头钻进海洋摄影师之路。当初拍照对象仅限于船舶以及温暖珊瑚礁的生物,但是,在潜水途中,或者是搭游轮旅游之际,会遇见海豚以及追逐潮水的鲸鱼,故渐渐地对哺乳动物产生兴趣。为追逐鲸鱼与海豚,开始环游世界之海,并且拍摄到抹香鲸及须鲸的各种水中模样。对动物摄影师拍摄不到的海底动物水中姿态也兴致盎然,海中的哺乳动物亦是拍摄主题。除了海狮、海獭,甚至将潜水器材搬运到阿拉斯加、北极海、南极,在水中拍摄企鹅及冰下的海豹。此外,在海外也出版许多着作。
着作有《七海物语》(data house)、《水中生态》、《看呀.海豚》、《伦巴.伦巴》、《与海豚邂逅时》(以上由平凡社出版)、《珊瑚礁的秘密》(祥传社)、《加拉巴哥之海》、《海豹的Baby》、《企鹅宝宝》(以上由讲谈社出版)、《如梦似幻》、《与海豚共舞》、《企鹅.天堂》、《企鹅王国》(以上由kk best sellers出版)、《海豚》(Columbia Books)、《单纯的梦》(ToTo出版)、《特写.海豹》(目玟社)、《返回大海的动物》(Synforest)、《欢迎光临企鹅国》(旺文社)等等。
个人网站:www.volvox.co.jp
审定者简介
俞何兴
一九七○年国立台湾大学地质学系毕业。一九七九年取得美国辛辛那堤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后留驻美国德州休士顿,先后于美国 Pennzoil 石油公司担任地质师,以及于Standard Oil Production公司担任地球物理师。现为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专长震测地层学、震测解释、石油地质学与台湾区域海洋地质。
译者简介
刘秀群
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毕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日商公司上班,在初为人母时决定自己养育孩子,故于六年前成为专职主妇至今。走入家庭期间曾再度回到校园攻读研究所,完成心愿之一。今后则希望成为一位称职的家管以及自由工作者。
第1章 地球是海洋星球
海洋的诞生
海洋的字源与神话、传说
七海
岛
第 2 章 海流、潮流、潮水
海流
潮流.潮水的流向
第 3 章 海浪的各种面貌
海浪的形态
风与浪
海面的波浪
拍岸的海浪.登陆的浪
冲浪用语
声音.泡沫.飞沫
航行波浪
风平浪静与微波
第 4 章 大海的表情
大海的气象
大海的色彩与光芒
第 5 章 海岸地形.海边与岩岸
海崃与水路
湾.海湾.河口
海岬.海岸地形
岸.海滨.岩岸
沙质的地形.滨外沙洲
浅海
第 6 章 南海.冰海
珊瑚礁.南海
冰海
后记
后记
潜水,让人在反省自我的同时凝视时代之海。
帆船竞赛的日子,海面风平浪静,但在前往南极时,却遇见震音直逼40度的凶勐波浪向船身袭击。
为了追逐美丽的波浪,我数度前往冬季夏威夷的北岸,欣赏海面被海风支配,观察波浪在每一瞬间变化造形,感叹大海的表情瞬息万变。
也曾遨游七海,同时邂逅各种大海的表情。大海的风景与气温、水温、空气的透明度息息相关,连海岸形势及云朵也凑上一脚;令人震慑的严寒气候里,在下雪后海面可见清晨日光;傍晚,海岸波光粼粼;冬季里的北太平洋,波浪则结冻如金属般坚硬;而从上空俯瞰珊瑚礁,海水色彩缤纷,令人目眩神迷。
大海,因水色、天色、日光、反射、海底颜色、深度及海中地形表现不同质感,至今在各个海域,我已见识到数不清的大海风情,借由本次出版机会,将一幅幅大海的照片以「名字」区分整理之后公开于世,展露光芒。再次品味照片,回想拍照的情景,咀嚼大海的名字,彷彿见到海洋星球─地球。
《海的表情》这本书,我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封面设计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深邃而又宁静的蓝色,仿佛将整个海洋的广阔与神秘都浓缩在了方寸之间。书脊上的烫金字迹,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更添了几分质感。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纸张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这个由文字构建的海底世界。作者是如何捕捉到海的瞬息万变的“表情”的呢?是风平浪静时的温柔低语,还是惊涛骇浪时的磅礴怒吼?抑或是那潜藏在深海中,无人知晓的寂静与孤独?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期待着文字能够将它们一一呈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静谧的夜晚,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点上一杯咖啡,缓缓翻阅《海的表情》,让思绪随着文字的起伏,一同游弋在那片蓝色的世界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实在是太美了。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种辞藻华丽的堆砌,而是如同海水一样,清澈、流畅,却又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力量。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无形的美实体化。比如,他形容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就像是大地在低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他形容海水的颜色,不仅仅是蓝色,而是有深邃的靛蓝、神秘的海蓝、梦幻的浅蓝,每一种颜色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情绪。我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那片流动的色彩,听到那婉转的低语。这种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感的文字,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静默”的描绘。他写到,当海面平静如镜,将天空的云彩倒映其中时,那是一种怎样深邃而又宁静的美?那种美,不是喧嚣的,而是内敛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作者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在那样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海的呼吸和心的跳动。我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曾经在海边,在黄昏时分,望着海面发呆的场景。那时,海面反射着金色的夕阳,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与安宁。作者能够捕捉到这种稍纵即逝的美,并将它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艺术造诣。这让我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已经忽略了太多身边的美好?是否已经太久没有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份简单的宁静了?《海的表情》这本书,无疑是在提醒我,放慢脚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的序言,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开篇便用一种极其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海是如何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拥有喜怒哀乐,拥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他没有直接描写海的壮阔,而是从最细微之处着笔,比如海面上的一抹晨曦,海浪拍打礁石时溅起的水珠,甚至是海风拂过面颊时带来的咸湿气息。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我仿佛能听见海的呼吸,感受到海的温度,甚至能闻到海的味道。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捕捉,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海洋的深刻理解和深沉情感。他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与海洋共生共息的灵魂。读着序言,我的内心被一种莫名的感动所充盈,仿佛找到了一个久违的共鸣。我开始思考,我们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是否也如同序言中描绘的那样,是如此紧密而又复杂?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更多关于海洋的奥秘,也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评分总的来说,《海的表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情感、关于哲学思考的书。作者以海洋为载体,描绘了人生的百态,情绪的起伏,以及那些永恒不变的追问。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感受,如何去思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的世界。这本书,就像是一次精神的远航,让我得以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我一定会将这本书珍藏起来,时不时地翻阅,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意境,实在是太悠远了。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更注重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绪。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醇厚的陈酿,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他常常会从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一片海边的落叶,一条搁浅的鱼,延伸到对生命、对时间、对宇宙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并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文字之中,如同海边的雾气,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却又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我常常在读完一段文字后,会停下来,望着窗外,陷入沉思。作者的文字,有种魔力,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对生命最本真的追问。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海洋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上升到了艺术和哲学的层面。他笔下的海,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体,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海的“情绪”,其实也是在描绘人类自身的情绪。海的辽阔,映照着我们内心的渴望;海的深邃,隐藏着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海的无常,象征着生命的不确定性。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了解海洋,更是在认识我自己。这种“借海喻人”的写法,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海洋本身的描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堪称巧妙。作者并没有按照“海的快乐”、“海的悲伤”这样直白的分类来组织内容,而是将各种“表情”融汇在不同的叙事之中。有时,一个看似平静的海面,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暗流,就像书中描绘的一个温柔的角色,内心却可能承受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反之,波涛汹涌的海面,或许也孕育着勃勃生机。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手法,让我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我需要跟随作者的思绪,在字里行间去寻找那些隐藏的“表情”,去解读那些微妙的情绪。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惊喜。它迫使我主动去思考,去联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我被作者对海洋声音的描绘所深深打动。他不仅仅是用“哗哗”或“轰隆”这样的简单词汇来形容海浪,而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海浪不同的“语调”。有时是温柔的轻抚,像恋人耳边的细语;有时是急促的拍打,像是愤怒的咆哮;有时又是深沉的低鸣,仿佛藏着古老的秘密。他甚至能够捕捉到海风穿过海岸线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时而呜咽,时而呼啸,时而又带着一种悠扬的旋律。这种对声音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海边,能够真切地听到海的声音,感受到海的情绪。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海洋的感知,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听觉上的体验同样重要,甚至更能触及灵魂深处。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声音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在书中“聆听”大海的心声。
评分刚翻开正文,就被作者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是在捕捉海水的流动一样,将一个个故事片段、一幕幕场景,巧妙地穿插、融合在一起。有时像是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留白之处意境无穷;有时又像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高潮与低谷,激昂与沉静,相互交织。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而是在与海对话,在感受海的脉搏。其中一个场景,描绘的是海边小镇的渔民们,他们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随着潮涨潮落而起伏。作者笔下的渔民,淳朴而坚韧,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对大海的敬畏与热爱。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大海上捕鱼的场景,听到他们收获时的欢笑,感受到他们面对风浪时的无奈与勇敢。这种真实而生动的人物描绘,让我对海洋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风景层面,而是延伸到了与海洋紧密相连的人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