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大旅行
从北纬48度到南纬54度
北、中、南美洲
115 天的八个国家
两个男女旅人
年纪加起来近百岁
一个龟毛,一个粗线条
一个瞻前顾后,一个性好幻想
他们在秘鲁高山滨死,在哥伦比亚垂危
在哈瓦那旧城当街大吵
恨不得拿刀对砍
他们半途盘缠用尽
幸获善人协助
一趟大旅行
因为马奎斯的《百年孤寂》
约萨的《爱情万岁》
聂鲁达的二十一首情诗
因为巴拿马运河、的的喀喀湖和麦哲伦海崃
所有小学课本读的
和青春期以后的梦想
一次完成
作者简介
胡慧玲
自幼立志搭船过巴拿马运河,想像左眼看太平洋,同时右眼瞄大西洋。
及长,因迷恋马奎斯的《百年孤寂》,发愿亲炙魔幻般的拉美大陆。
对人的内外在皆好奇,准偏执狂似的阅读者。
未来目标是:横越八通关古道、骑单车纵贯东海岸。
别号胡大美人、大赢妇、叶赫那拉氏。
台大历史系毕业。
着有《我喜欢这样想你》、《岛屿爱恋》、《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师回忆录》,和口述史等十余本书。
林世煜
出生于府城安平的开台第一街。半生随际遇而安,却也不乏各式的惊叹。
唸社会科学,发现自己对人事的兴趣。加入党外运动,深刻认识人的处境。
投身商场,体验曳尾泥涂的酸甜苦辣。执笔写作,更像无与伦比的自我疗养。
有机会认识许多精采的朋友,有机会探问许多精采的事件。
命运待我不薄,人间也多逢善意。
后半生还想多读点书,多做点自己感到是做了点什么,
而得以微笑入睡的事。
政大外交系,政治研究所毕业。
写过的政治评论散见杂志报刊。
出版过《都是为她》、《台湾茶》、《台湾蔬果生活历》、《白色封印》等书。
读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那种微风吹过,夹杂着淡淡海盐味的空气,阳光洒在斑驳的老墙上,远处传来模糊的闽南语交谈声。作者的笔触,我预想中会是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能够将那些平凡的日常,渲染出别样的韵味。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台湾不同地域风情的对比描绘,比如北部都会的繁华与南部乡村的淳朴,东海岸的壮丽与离岛的静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这种宏观的地域差异与微观的个人体验的。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读者漫步街头巷尾,还是像一位资深的观察者,娓娓道来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希望书中能有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细节,比如一道不起眼的小吃背后蕴含的家族故事,一尊古老神像旁发生的奇遇,或是某个街头艺人表演时,周围人群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这些细枝末节,往往是构成一个地方独特魅力的关键。
评分我特别想知道,作者在“异乡”这个设定下,是如何处理“归属感”这个概念的。是在一次次旅途中,逐渐找到心中的那片土地,还是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而又好奇的观察者姿态?我非常喜欢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书籍,这本书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台湾风光的游记,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和文化碰撞的探索。或许作者会在书中分享一些自己作为“异乡人”的困惑、挣扎,以及最终的成长。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真诚的分享,而非简单的景点罗列。例如,作者是如何理解台湾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是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对台湾社会的影响的?这些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开放的心态才能触及。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台湾,去思考“家”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感,仿佛是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我原本对台湾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美食和著名的景点,但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更深沉的视角。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异乡”这个词的精髓的,是作为一个旅人,还是一个长期居住者?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不为游客所知的小巷、老店、以及当地人生活习惯的描绘。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气息,往往比那些著名的地标更能触动人心。我猜测作者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体验,甚至可能深入到一些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这样的书写方式,能够让我透过文字,感受到台湾的温度和人情味,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异乡人”,在陌生的土地上,一点一滴地拼凑出属于自己的台湾记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台湾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异国他乡努力生活、寻找梦想的身影。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台湾新移民或是在台大陆人士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和生活挑战的。这种视角,往往比单纯的旅游攻略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奋斗的痕迹。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台湾社会结构、人际交往方式、甚至一些社会问题的探讨。比如,台湾人民普遍存在的“小确幸”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他们是如何保持这种生活态度的?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去描绘这些。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台湾的“好”,更可能是展现台湾的“真”,包括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却同样构成这个地方独特肌理的部分。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已经构筑了许多关于台湾的画面,而“在异乡发现台湾”这个书名,则为我的想象增添了更多维度。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以何种“异乡”的身份来书写这本书的?是初来乍到的新奇,还是经过岁月沉淀后的熟悉?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台湾不同时代变迁的记录,那些老照片、老故事,承载着这座岛屿的记忆,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一部分是关于台湾的“慢生活”,那些隐藏在巷弄深处的手艺人,那些在公园里悠闲下棋的老人,那些在夜市里充满烟火气的摊贩。这些场景,往往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稀缺的宝藏。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她的文字,带领我们慢下来,去感受台湾那份独有的宁静与安详,去发现隐藏在寻常生活中的不平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