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报酬的概念与衡量
.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分析评价与交易实务
.衍生性金融商品与国际股票市场的介绍分析与交易实务
.股市、债市、汇市与商品市场的互动技术分析
.效率市场与投资组合理论
.资金管理、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行为财务学的投资理念与交易守则
为什么要投资?投资的三大理由是增加收益,赚取资本利得,获得投资经验。也就是说,投资人希望有效管理财富,获取最大收益,不受通货膨胀、赋税及其他因素之影响。 故投资指的是,投资者购买证券,准备长期持有,以获取长期资本利得。投资之前,通常会分析研究相关资讯,以估计风险及期望报酬率,故影响投资三要素为:(1)时间;(2)报酬;(3)风险。
本书以金融投资为范畴,循序介绍各种金融工具的投资观念及理论,以及实务上交易的应用技巧。全书共分七大篇二十八章,第一篇金融市场的介绍,第二篇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第三篇债券市场的介绍分析与评价,第四篇效率市场与投资组合理论,第五篇货币市场的介绍分析与评价,第六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介绍分析与评价 ,第七篇其他投资学的领域,包括资金管理、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与行为财务学(或股市心理分析)。
投资学着重于管理投资人的财富,也就是当前所得与未来所得现值的总和。除了追求最大报酬,也在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准之下,获得更多的报酬。报酬与风险之间具有抵换关系,故投资决策的形成除了报酬高低外,还须同时考量风险的大小。了解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后,投资人能够针对不同的金融投资工具进行分析与选择,建构最适合的投资组合。
作者简介
杜金龙
?民国45年11月26日生,台湾省台南市人
?学历
成功大学交管系
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毕业
?经历
永丰余造纸公司投资事业部、经营管理组
大华证券公司自营部副总
证券投资分析人员考试及格 ( 77年)
期货人员考试及格 ( 82年)
荣获金彝奖证券及期货杰出人才 ( 87年)
?现任
大华证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
?着作
技术指标在台湾股市应用的诀窍 ( 80年出版,91年再版,95年三版)
基本分析在台湾股市应用的诀窍 ( 85年出版,91年再版)
价值分析在台湾股市个股应用的诀窍 ( 90年出版)
图表型态解析在台湾股市应用的诀窍 ( 91年出版)
技术分析入门 ( 94年出版)
台股短线实战策略-短线技术分析在台湾股市应用的诀窍 ( 95年出版)
高阶技术分析在台湾金融市场应用的诀窍 ( 95年出版)
台股中长线实战策略-中长线技术分析在台湾股市应用的诀窍 ( 96年出版)
【上册】
作者序
第一章 投资学导论
1.1 认识投资 1.2 实资投资与金融投资 1.3 投资、投机与赌博 1.4 投资程序与投资决策流程 1.5 本书的架构
第一篇 金融市场的介绍
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
2.1金融市场的概述 2.2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 2.3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2.4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资工具 2.5共同基金的投资工具
第三章 报酬与风险
3.1 报酬与风险的介绍 3.2 报酬率的概念与衡量方式 3.3风险的概念与衡量方式 3.4风险的种类 3.5 报酬与风险的抵换关系 3.6 台积电与联电公司-报酬与风险的实际计算方 法 3.7 台湾加权股价指数的股市与债市、汇市与商品各种金融市场投资工具报酬率与风险的比较 3.8 风险值(VaR)
第二篇 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第四章 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介绍与交易实务
4.1证券市场的介绍4.2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4.3 流通市场的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4.4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4.5 股票市场交易实务-实际上开户执行买卖股票4.6 信用评等机构
第五章 基本分析—总体经济分析
5.1 总体经济分析的介绍 5.2经济成长率 5.3 景气循环 5.4 资金面 5.5其他实质面经济指标-工业生产指数 5.6油价 5.7 黄金 5.8 物价 5.9 对外贸易与外销订单 5.10 其他金融面经济指标-汇率与外汇存底 5.11 利率 5.12 其他股市的市场面指标-五项股市指标值得注意 5.13 总体经济指标分析的要诀
第六章 基本分析—产业分析
6.1 产业类股的代号与名称 6.2 产业关联图 6.3 产业生命周期循环 6.4 产业景气循环 6.5 各产业别原料行情 6.6产业类别的营收与盈余分析 6.7 彼得?林区的高本益比高成长(PE/G)选股 6.8 菲利浦?费雪的核心集中投资法则选股 6.9产业分析的营业收入、营业利益及每股税后盈余三项资料分析 6.10全部上市的本益比、殖利率及股价净值比与股价的关系
第七章 基本分析—公司分析(或传统股的价值分析)
7.1 公司分析(或价值分析)7.2 传统的盈余评价模型(EVM)的投资理念7.3 财务比率分析7.4 公司分析或价值分析评价模型的买卖原则7.5 每个月营业收入成长率7.6 每季营业利益率7.7 税后纯益率及每股税后盈余(EPS)7.8 中长期历史股市评价指标的本益比(PER ) 7.9 中长期历史股市评价指标的殖利率(Yield ) 7.10 中长期历史股市评价指标的股价净值比(PBR) 7.11 股利折现模型(DDM) 7.12 个股盈余的各种预测方法
第八章 高科技股价值分析的评价模型
8.1 价格营业额比率(PSR) 8.2 价格研究支出比率(PRR) 8.3 下跌风险值(DRV)8.4 经济附加价值(EVA)与市场附加价值(MVA) 8.5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8.6 价值型、成长型与动能型投资
第九章 技术分析—图表型态解析
9.1 股价走势图的分析工具 9.2 道氏理论 9.3 趋势线原理-涨、跌、盘 9.4 价格型态-反转型态与继续型态 9.5波浪理论-型态、比率与时间
第十章 技术分析—计量化技术指标
10.1计量化技术指标的介绍 10.2价的技术指标 10.3 量的技术指标 10.4 时间的技术指标 10.5 市场宽幅的技术指标 10.6其他的技术指标-融资融券余额表 10.7 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配合10.8技术分析的心得
第三篇 债券市场的介绍分析与评价
第十一章 债券市场的介绍与交易实务
11.1债券市场的介绍 11.2债券的种类 11.3债券市场的交易实务、制度改善与系统的更新 11.4 债券市场的结构与交易状况 11.5 公债市场参与者的组成份子 11.6 债券市场交易资讯的收集 11.7 期交所10年期公债期货 K线图的收集管道 11.8 债券市场与股市的互动11.9 柜台买卖中心证券新金融商品业务交易概况 11.10 信用评等机构
第十二章 债券市场的分析与评价
12.1债券市场的术语 12.2 到期殖利率与当期殖利率 12.3 利率的期间结构12.4 债券价格波动性 12.5 债券的存续期间与麦考雷 12.6 凸曲度 12.7 利率管理12.8 长期公债期货的评价模式
这本《投资学【上册】基础理论、分析、评价与交易实务》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纸质手感也相当不错,打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严谨的学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它在开篇部分对宏观经济环境与投资之间关系的深入剖析,这部分内容让我对理解市场波动有了全新的视角。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堆砌,而是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与现实案例相结合,比如在讲解通货膨胀对资产价值影响时,就引用了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变动中的具体数据和事件,这让我在阅读时感觉身临其境,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内化。书中关于不同经济周期下资产配置策略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投资就像在雾中前行,看不清方向,而这本书则像是一盏明灯,点亮了前方的道路。它不仅教会了我识别各种经济信号,还指导我如何根据这些信号调整投资组合,以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特别是关于如何评估不同行业和公司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表现,这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包含了很多我之前未曾深入思考过的维度,比如行业壁垒、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管理层对经济波动的应对能力等等。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宏观经济与投资决策的框架。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资产估值这一块的内容,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很多其他书籍那样,仅仅罗列几种估值方法就草草收尾,而是深入探讨了每种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场景以及局限性。从DCF(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各种变种,到相对估值法(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的应用,再到期权定价模型(如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在企业估值中的启示,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比如现金流预测的难度、市场情绪对估值的影响等,反而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应对策略。我尤其喜欢关于“价值陷阱”的章节,书中分析了导致一些看似低估的股票最终未能回归合理估值的深层原因,并给出了识别和规避这些陷阱的有效方法。对于我而言,这部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我分析公司内在价值的能力,让我不再仅仅依赖于公开的财务报表,而是能更深入地挖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
评分这本书在投资风险管理章节的深度和广度,是我阅读过的许多同类书籍中少见的。它从宏观的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讲到微观的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并详细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分散化来管理非系统性风险。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的成因、度量方法(如VaR、CVaR等)和对冲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实操案例。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部分,包括违约概率的估计、信用评级的应用以及信用衍生品的风险对冲。作者还触及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更为细致的风险维度,这让我意识到投资的风险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最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关于风险管理并非是消极地规避风险,而是要主动地识别、度量、监控和控制风险,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风险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也为我未来在实际投资中规避不必要的损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投资学【上册】基础理论、分析、评价与交易实务》的时候,我最先被吸引住的是它对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详尽阐述。不同于一些泛泛而谈的投资读物,这本书花了不少笔墨去解析交易指令的生成、订单簿的运作机制,以及各种交易撮合模式对价格形成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交易细节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什么市场会出现价差、流动性为何会波动,甚至还探讨了高频交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这些微观层面的理解,我感觉自己对交易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买入低估,卖出高估”这样简单的层面。书中对不同类型交易成本(如佣金、滑点、印花税等)的量化分析,也让我对实际交易中的“隐形成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优化我的交易策略至关重要。此外,作者还列举了不同交易所的特点和监管差异,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自己以往的交易经历,发现了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感觉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提升交易的精细度和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它对投资组合理论的严谨梳理。从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开始,作者逐步引申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以及其后的多因素模型,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我之前对这些理论一直存在一些似懂非懂的感觉,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逻辑。特别是在讲解有效前沿的构建过程时,书中详细演示了如何通过改变资产权重来达到风险收益的最优组合,这让我对“分散化投资”的真正含义有了全新的体会。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实际应用这些模型来构建投资组合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风险度量指标,如何处理资产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动态调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预算”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不仅仅要关注整体的风险水平,更要对不同资产或资产类别在整体风险中所占的比例有清晰的认知。对于那些希望构建科学、系统性投资策略的读者而言,这部分内容绝对是必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