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俄罗斯
  • 普京
  • 2008年
  • 政治
  • 历史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冷战后
  • 俄罗斯政治
  • 现代俄罗斯
  • 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俄罗斯科技发达,世所公认。而俄罗斯联邦经济的转型,亦已使之身列金砖四国,未来在世界舞台中必有举足轻重之地位。

  目前,俄罗斯普丁总统已在位七年,明(2008)年俄罗斯即将再度进行总统大选。这种总统制的实施,起于俄罗斯联邦成立之初,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及文化上的政策,大抵均取决于总统普丁的信念和态度。当叶尔辛担任总统时,俄罗斯採行高度的民主,然而在私有化政策实施中则出现若干流弊缺失。尤其,地方权限的扩大,甚至凌逼中央政府,引发俄罗斯政府与人民担忧俄罗斯联邦将步上苏联后尘而分崩离析。

  普丁总统振兴经济但紧缩民主尺度的是非功过,尚有待历史未来畀予较公允的评价。当下誉之者视渠为中兴的支柱,而谤之者则视为威权主义者。年富力强的普丁,目前已表明无意在2008年寻求连任。然而,普丁究竟如何择定继承人以及将如何影响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外交、经济与内政政策走向,是国际社会此刻密切关注的焦点。
帝国余晖下的抉择: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欧亚大陆变局 本书深入剖析了冷战结束后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演变,聚焦于后苏联空间(Post-Soviet Space)的转型阵痛、欧洲安全秩序的重塑,以及新兴大国在全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调整。全书以严谨的史料为基础,辅以细致的区域案例研究,力图描绘出那个复杂多变时代的宏大图景。 第一部分:解体后的真空与秩序的重建 本部分着重考察了1991年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及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连锁反应。我们首先审视了中东欧国家在“历史的终结”叙事下,向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快速靠拢过程,特别是北约和欧盟东扩对欧洲大陆安全地理的根本性改变。书中详尽分析了中东欧各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曲折与反复,以及经济“休克疗法”带来的社会代价。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后苏联空间。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斯拉夫核心国家的内部权力结构演变被置于透镜之下。特别关注了这些国家在身份认同构建上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继承苏联遗产与寻求独立国家身份之间找到平衡。本书细致对比了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与内陆国家在融入西方体系中的速度与阻力,揭示了“历史记忆”在塑造当代外交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本部分对高加索地区的冲突热点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的僵持,到格鲁吉亚境内的分离主义问题,这些地区性冲突不仅是民族矛盾的爆发,更是大国博弈的微观体现。我们分析了这些冲突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被不同外部势力所利用或冷却,以及它们对区域一体化进程构成的长期障碍。 第二部分:中亚的“大博弈”新篇章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冷战结束后获得了新生,但其独立之路并未意味着摆脱外部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将中亚视为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实验室”。我们深入探讨了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如何成为驱动区域政治经济格局的核心要素。 书中详细分析了各国领导人如何利用资源财富来巩固内部统治,并巧妙地实施“多向量外交”策略,以平衡来自俄罗斯、中国、美国及欧洲的压力。哈萨克斯坦的稳定与发展模式,乌兹别克斯坦的内向型安全观,以及土库曼斯坦的极端中立政策,均被单独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此外,本部分重点讨论了安全挑战的演变。随着阿富汗局势在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期的动荡,极端主义和跨国犯罪问题对中亚的渗透构成了新的威胁。我们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SCO)在此背景下的崛起及其在维护区域稳定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探讨了其与西方安全框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三部分:欧洲安全架构的张力与演进 在冷战壁垒倒塌后,欧洲大陆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稳定的安全体系,但这一努力始终伴随着内在的张力。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北约自冷战结束后的战略定位转变。从一个防御性联盟转变为一个“介入式”安全提供者,北约的多次东扩及其对俄罗斯战略预期的影响,构成了核心议题。我们审视了“9·11”事件后,北约在反恐战争中角色的扩展如何进一步模糊了其核心使命。 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其在安全和防务领域的“软实力”扩张,也受到了细致考察。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的逐步建立,显示了欧洲寻求在安全事务上实现“战略自主”的愿望。然而,内部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在巴尔干地区干预行动中的效能不足,以及缺乏统一的军事资源调动能力,都限制了其作为地缘政治行动者的影响力。 本书特别关注了东西欧之间在历史认知和安全需求上的“鸿沟”。对于前华约国家而言,加入西方体系是历史的回归;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北约的扩张则被视为对其核心战略利益的持续挤压。这种不对称的认知构成了冷战后欧洲安全格局中最持久的结构性矛盾。 第四部分: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角色重塑 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扩展到全球背景下,审视了后冷战时代欧亚大陆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变化。重点分析了能源出口国(如俄罗斯和里海国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定价权和政治影响力。 同时,本书也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反过来成为政治杠杆。例如,贸易关系、移民流动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如跨欧亚的能源管道建设)如何被用作影响邻国政策的工具。我们分析了新兴经济体,如土耳其,如何在东西方之间寻找自身的独特角色,以及其对“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利用与限制。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带偏见的分析框架,理解从柏林墙倒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夜,欧亚大陆内部和外部力量如何共同塑造了今日的国际环境。它不是对某一个特定人物或单一事件的传记式叙述,而是对一个宏大历史阶段的结构性、系统性考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00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与普丁的可能动向                  段培龙 1
俄罗斯「主权民主」的观念与普丁主义                     彼萨列夫 9
俄罗斯与中亚关系展望                                                  傅仁坤 25
由2007到2008:新选举制度与俄罗斯政治发展趋势 赵竹成 43
普丁政权与东正教会的关系                                         郭昕宜 51
普丁任内的施政成就问题以及继承人选                     林唯圣 61
普丁政府的亚太政策                                                     赵春山 67
俄罗斯与中共关系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姜书益 73
俄罗斯政党整编与普丁接班人                                     吴福成 87
俄罗斯外交新方向                                                         连弘宜 93
俄罗斯、中东欧国家与新冷战                                     郑钦模 101
普丁对美国的七年之怒                                                 戴万钦 113
后普丁时代的经济国有化                                             汪哲仁 12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这本书,简直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头脑风暴,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它在21世纪初的崛起,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揭示了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复杂运作。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在新闻报道中的片面信息,这本书则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精于算计、魄力十足的政治家。书中对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巧妙地化解国内外的挑战,以及他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重建国家秩序,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2008年之前,这段时期在书中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它标志着俄罗斯从90年代的迷失中走出来,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定位。书中对俄罗斯经济的腾飞,以及它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扩张,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作者对俄罗斯社会思潮的分析印象深刻,在经历了巨变的年代,民众对稳定和秩序的渴望,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重新抬头,都为理解普丁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的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引领读者进行思考。读完这本书,我对“国家转型”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变,更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

评分

这本《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用枯燥的政治语言来堆砌,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细节,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印象,更多地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复杂的他。书中关于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国家秩序,以及他对经济改革的推动,都让我耳目一新。2008年之前,这段时间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书中对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能源政策的调整,以及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升,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的分析,在经历了90年代的动荡之后,这种情绪的复苏,以及它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利用,都为理解当下的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作者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能够逐步理解俄罗斯国家发展的逻辑。读完这本书,我对“强人政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是简单的独裁,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评分

这本《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现代俄罗斯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2008年之前的俄罗斯,以及普丁的政治生涯,描绘得淋漓尽致。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认识,更多地是来自于零散的新闻片段,这本书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精于权谋、目标明确的政治家。书中对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果断采取措施,稳定国内局势,以及他对经济改革的推动,都进行了详实的剖析。2008年之前,这段时期在书中被视为俄罗斯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并开始重塑国际形象的关键时期。书中对俄罗斯经济的腾飞,以及它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扩张,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作者对俄罗斯社会思潮的分析印象深刻,在经历了90年代的动荡后,民众对强有力领导的渴望,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复苏,都为理解普丁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事件,用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完这本书,我对“国家复兴”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是民族自信心的重塑和国家认同感的回归。

评分

这本《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简直是一部关于权力与政治的百科全书,让我对现代俄罗斯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认知。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了解仅限于媒体上的片段,这本书则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人物。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新整合俄罗斯的权力架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寡头的细节所震撼,那种果断和策略,让人不得不佩服。2008年之前这段时期,在书中被描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俄罗斯从混乱走向秩序,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关键转型期。书中对这段时期俄罗斯经济的腾飞,以及它如何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从中看到了俄罗斯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重新在国际舞台上找回自信。此外,书中对俄罗斯社会思潮的分析也相当精彩,在经历了90年代的迷茫后,民众对强有力领导的渴望,对国家荣誉的期盼,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复苏,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本书的叙事非常有条理,尽管涉及的政治和经济概念比较复杂,但作者却能用清晰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对“大国崛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更是政治智慧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评分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让我能够深入理解21世纪初的俄罗斯,以及普丁如何成为这个国家的核心。作者以其卓越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揭示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政治运作。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印象,更多地是来自于媒体上的片面描绘,这本书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在动荡年代,凭借决断力和政治智慧,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的领导者。书中对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巧妙地化解国内外的挑战,以及他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重建国家秩序,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2008年之前,这段时期在书中被视为俄罗斯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并开始重塑国际形象的关键时期。书中对俄罗斯经济的腾飞,以及它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扩张,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作者对俄罗斯社会思潮的分析印象深刻,在经历了90年代的动荡后,民众对稳定和秩序的渴望,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重新抬头,都为理解普丁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生动,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清楚,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他的思路。读完这本书,我对“国家转型”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变,更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

评分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描绘了2008年之前那段至关重要的时期,以及普丁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在阅读之前,我对俄罗斯的认知,更多地是停留在冰冷的地缘政治层面,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隐藏在政治角力背后的,那些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抉择。书中对普丁崛起之路的描绘,并非是简单的传记式叙述,而是深入分析了他如何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巩固权力,重塑国家。我尤其对书中对那些曾经掌控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寡头的描写印象深刻,普丁如何巧妙地将他们纳入国家的轨道,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之前,这段看似平静的时光,在书中被揭示出了暗流涌动。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它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崛起,都与普丁的政策密不可分。作者并没有回避俄罗斯所面临的挑战,他同样也探讨了社会改革的艰难,以及民众心理的变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俄罗斯,去理解普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转型和民族复兴的史诗。

评分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它在21世纪初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写作态度,为我呈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俄罗斯。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印象,更多地是来自媒体上的刻板化描述,这本书却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凭借智慧和魄力,重塑国家命运的领导者。书中对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运用各种手段,将分散的权力重新整合,以及他对经济改革的推动,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2008年之前,这段时期在书中被视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关键阶段。书中对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它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尤其对作者对俄罗斯社会情绪的刻画印象深刻,在经历了90年代的动荡后,民众对稳定和秩序的渴望,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重新抬头,都为理解普丁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清楚,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他的思路。读完这本书,我对“大国崛起”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更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评分

读完《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我感觉自己好像在经历一场智力上的探险,被书中那些精妙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敏感和复杂的议题,而是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精确度,深入剖析了普丁上台后,俄罗斯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寡头”现象的论述,以及普丁如何一步步将其纳入国家控制的整个过程。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经济、以及权力运作的细节,都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政治并非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一场充满策略、妥协和博弈的复杂游戏。普丁的手段之高明,他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以及他如何利用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来凝聚人心,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禁屏息。2008年之前,这个时间点选择得非常巧妙,它恰好是俄罗斯在经历了动荡的90年代后,开始重新找回自身定位的关键时期。书中对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尝试,以及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变化,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普丁政策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而是着重于分析其政策的动因、执行过程以及实际效果。这让我能够更客观地理解普丁其人,以及他所领导下的俄罗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会让人感到满足的书,而是需要你反复咀嚼,才能从中体会到更深层的含义。我甚至开始反思,我们对“强人政治”的理解,是否过于简单化了。

评分

《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探索了21世纪初的俄罗斯腹地。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政治术语的书,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生动,并且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对普丁的描绘,并非是脸谱化的,而是试图展现其决策背后的考量,以及他在复杂局面下的权衡。书中关于2008年之前俄罗斯经济复苏的部分,让我对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有了新的认识。从能源出口到国内产业的调整,作者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并且将这些经济现象与政治决策紧密地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会情绪的刻画,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俄罗斯民众对稳定和秩序有着强烈的渴望,而普丁的出现,似乎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书中对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以及它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利用,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国家在重新寻找自身身份认同的挣扎与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来理解俄罗斯,它不是简单地赞美或批评,而是试图呈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俄罗斯。我读完之后,对“2008年之前”这个时间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本书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它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俄罗斯、普丁与2008前夕》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它在那段关键时期究竟经历了什么,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在阅读之前,我对普丁的印象还停留在新闻报道中的强硬形象,以及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某种模糊概念。但这本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抽丝剥茧般的叙事,将历史的脉络、政治的博弈、以及社会情绪的暗流,一点点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被书中对2008年之前那几年俄罗斯社会内部变化的细致描绘所打动。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着无数复杂因素的交织。书中对于普丁如何在上任初期就着手进行权力重塑,如何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巩固自身地位,以及他如何巧妙地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研究上的严谨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每一个决策的出台,似乎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其逻辑根源。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当一个国家在经历剧烈变革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失落、他们的无奈,又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俄罗斯。这本书的叙事非常有画面感,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莫斯科街头,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复杂情绪。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关于一个国家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