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属于人间,来到这里,无能存活,但 一颗爱慕的心,如茧自缚,遂有了今日的结局,此乃情魔之劫,非关人力可以改变……
《聊斋》集中国志怪小说想像力之大成,文字里的亡魂世界,所反映出的人性面貌,往往比现实更具有力量。《幽冥物语》撷取此一经典的精神,借附现代风貌,以传说众杂的北投山区为故事舞台,再现永恆的生命主题。〈爱慕〉里的蛇精因羡慕少女的美丽,来到人类社会,却终被众人辜负;〈房间〉暗夜里的声响,是摆脱不去的前尘往事,幢幢魅影夜半孤游;〈夜游〉本是为了找回失去的自由而进行的飙速探险,却意外碰见过去被辜负的友情亡魂……这些故事还保留着现世的温度,穿越了阴阳的界线,诉说一节节慾望纠缠的人鬼故事。
作者简介
郝誉翔
一九六九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剧本奖等奖项。着有短篇小说集《洗》、《逆旅》、《初恋安妮》,长篇小说《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论着《目连戏中庶民文化之研究》、《情慾世纪末》,剧本《松鼠自杀事件》等书。
【自序】
爱慕
身体
房间
夜游
祕密
漩涡
瓶子
(附录)招魂
小说写完了,似乎就应该留给读者自己去诠释,但关于这本书,我仍忍不住想要交代它的由来。我以为,中文现代小说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那么,非得要回到被我们所遗忘了的传统不可。然而,中文小说的传统又是什么呢?志怪,正是我以为中文古典小说中最有趣的一环,但很可惜的是,现代小说却殊少能从中汲取滋养。
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仔细反覆阅读《聊斋》。《聊斋》乃是集中国志怪小说想像力之大成,故我从《聊斋》中汲取精粹,放入这本现代风貌的短篇小说中。小说的人名,如阿绣、鸦头、珊瑚、阿琐、婴宁、阿纤、青凤……,皆是出于《聊斋》,一来是为了趣味,一来则是,《聊斋》多以人为篇名,而人,实乃志怪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最值得我们去剖析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至于《聊斋》的故事主题,则被我加以浓缩变形,置诸小说当中,在此我不一一点出,希望可以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间。
有了故事,有了人,就必须有场景。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北投。
我在北投长大,成人,我几乎闭着眼睛,就能绘出那里街道的走向,街边的风景。而北投,在我的成长过程之中,竟也不只是一座朴素之城,反倒更像是一个充满了魔幻想像的诡谲温泉之地。它的古老,它的破落,它的沧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故它就成为我这本现代志怪小说的场景。这样的北投或许不被多数人认可,但对我而言,它却是无比真实的,与我生命密切纠葛在一起的,属于我的北投。
为这本小说集取名为《幽冥物语》,则有两个原因。一是:志怪小说必涉亡魂的世界,故幽冥反倒往往比现实更具有力量。二是,我素喜读日本的物语,而日本物语中多为志怪小说,与中国早期古典小说极为相似,而我又特别偏爱「物语」二字,望文生义,彷彿是万物在夜里默默地说着话似的,很能说出我在写这一系列小说时的心境。
这本小说附有〈招魂〉一篇,则为我小时候的亲身经验,至今仍是历历如绘。故我不免思及物语小说的精神,乃是「物之哀」,而我这本书,也可说是在志怪想像之中,包裹着一个「物之哀」的心与回忆吧。
一直以來,我對那種能把我徹底拉入另一個世界的書就特別著迷,但要找到一本真正能做到這點的,實在是可遇不可求。《幽冥物語》呢,就屬於那種我花了老半天時間,結果卻發現它一點也沒能搔到我的癢處的例子。你知道嗎?有時候,一本小說的封面設計可能就已經傳達了非常豐富的訊息,讓人充滿期待,但一旦翻開,卻發現內容與期待完全走樣,那種失落感真的是難以言喻。例如,我特別喜歡那種在文字中能夠精準捕捉到時代脈動、社會氛圍,並且將之巧妙融入角色塑造與情節推展的敘事。好的作品,它應該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共鳴,一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甚至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隱喻或反思。《幽冥物語》這本書,它似乎想營造一種神秘莫測的氛圍,但這種氛圍的營造卻顯得有些空泛,缺乏足夠的細節支撐,也沒有讓讀者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去探究。我曾經讀過一本關於古老傳說的書,作者透過細膩的筆觸,將那些模糊的歷史碎片、民間的口耳相傳,編織成了一個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故事,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解開層層謎團。但《幽冥物語》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作者在堆砌一些零散的詞句,試圖拼湊出一個輪廓,卻始終無法讓讀者看清楚它的全貌。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在文字中呼吸、能夠在字裡行間感受到生命律動的體驗,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受。它就像是一張未經打磨的玉石,雖然潛藏著一些價值,但卻因為缺乏精雕細琢,而無法展現出應有的光芒。
评分我向來對那些能夠帶我進入奇幻世界,感受不同於現實的氛圍的小說情有獨鍾。《幽冥物語》這本書,它在試圖建構一個我認為應該相當引人入勝的「幽冥」世界,但實際閱讀起來,卻覺得它的世界觀設定相當薄弱,而且很多設定都顯得牽強,缺乏內在的邏輯自洽。你知道嗎?一個好的奇幻世界,應該有其獨特的規則、歷史、文化,甚至是種種細微的生態系統,這些東西即使不直接說出來,也應該在文字的字裡行間有所暗示,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它的真實性。例如,我曾經讀過一本以古代神話為背景的小說,作者不僅對神話傳說有深入的研究,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富有想像力的拓展,使得書中的世界既有傳承的古老韻味,又不失新奇的創意,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活生生的神話國度。但《幽冥物語》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足,它對「幽冥」的描寫,更多的是一種概念性的堆砌,缺乏具體的細節和生動的想像,使得這個世界顯得空洞而蒼白。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沉浸其中,甚至忍不住去想像這個世界的種種可能性的作品,而不是像這樣,只是草草帶過,讓人提不起興趣。它就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畫,雖然有幾筆濃墨重彩,但整體構圖卻顯得鬆散,無法形成引人入勝的畫面。
评分我總是在尋找那種能夠在文字中展現出作者獨特思考,並且能引發讀者反思的作品。《幽冥物語》這本書,它似乎想探討一些關於「幽冥」與「現實」的界線,但我覺得它的探討相當膚淺,而且缺乏深刻的見解。你看,真正的哲學性思考,往往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透過巧妙的故事設計,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去質疑。我曾經讀過一本探討生命意義的科幻小說,作者透過一個關於人工智能和人類意識融合的離奇故事,引發了一系列關於何為「生命」、何為「存在」的深刻問題,讓我在讀完之後,久久無法釋懷。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在這方面的處理,顯得有些草率,它只是提出了幾個模糊的問題,卻沒有提供足夠的線索和思考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挖掘。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拓展我的視野,挑戰我的固有觀念的作品,而不是僅僅複製一些常見的思考模式。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啟發。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辯論,但卻沒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論點。
评分對於一本小說,我最看重的莫過於它能否在文字中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幽冥物語》這本書,它在嘗試營造一種「幽冥」的神秘感,但我覺得這種氛圍的營造,相當生硬,而且缺乏足夠的張力,讓人很難真正進入那個情境。你知道嗎?營造氛圍,不僅僅是運用一些黑暗、陰森的詞彙,更需要透過情節的推動、場景的描寫,以及角色的心態,一點一點地滲透到讀者的感官中。我曾經讀過一本以監獄為背景的小說,作者僅僅透過對日常瑣碎事件的細膩描寫,以及囚犯們在狹小空間裡的壓抑和絕望,就成功地營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讓讀者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種無處不在的壓抑感。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對「幽冥」氛圍的處理,顯得有些浮於表面,它似乎只停留在對「幽冥」的字面理解上,而未能深入到其深層次的心理和情感層面。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在閱讀時,感受到一股無形的氣息,一種能夠觸動我心靈深處的氛圍。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體驗。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聽一首沒有旋律的歌曲,雖然有聲音,但卻無法打動人心。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那種在敘事中能夠精準把握節奏,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營造出驚喜或緊張感的作品就特別欣賞。《幽冥物語》這本書,它在試圖講述一個關於「幽冥」的冒險故事,但我覺得它的情節發展相當緩慢,而且很多地方都顯得拖沓,缺乏戲劇性的張力。你知道嗎?好的冒險故事,應該有起伏,有高潮,有讓人屏息的瞬間,這樣才能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我曾經讀過一本關於尋寶的探險小說,作者將每一段旅程的艱辛、每一個謎題的解答,以及每一個意想不到的危險,都描寫得驚心動魄,讓我在閱讀時,也跟著角色一起捏一把汗,期待著他們下一步的行動。但《幽冥物語》在情節推進上,顯得有些平淡,缺乏足夠的轉折和衝突,使得整個故事的節奏都顯得有些慵懶,讓人很容易就產生閱讀疲勞。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在閱讀時,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的體驗。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受。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場平淡的紀錄片,雖然內容充實,但卻缺乏引人入勝的故事性。
评分每次翻開一本新書,我都會忍不住去揣測作者的心意,他們到底想透過這個故事傳達些什麼?是想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善惡,還是想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幽冥物語》這本書,坦白說,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的切入點。它的主題似乎有些模糊不清,就好像遠方飄來一層霧,你看得到那裡有什麼東西,但卻看不清楚它的真實樣貌。我個人偏愛那種敘事結構清晰,情節發展有邏輯,角色塑造立體且有層次感的小說。例如,我最近讀到一本描寫歷史事件的作品,作者將複雜的政治鬥爭、個人情感糾葛,以及時代洪流中的無奈,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讓人既能了解歷史,又能感受到人性的掙扎。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在情節推進上顯得有些跳躍,角色的動機也常常讓人難以理解,這使得讀者很難真正投入到故事之中。我希望作者能夠更深入地挖掘角色內心,讓他們的行為有跡可循,這樣才能讓讀者產生情感上的連結。有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它能與你分享它的喜怒哀樂,讓你感同身受。但《幽冥物語》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陌生的訪客,匆匆一瞥,卻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激發我思考,讓我有所感悟的文字,而不是僅僅提供一些片段式的場景。
评分我一直都很喜歡那種能夠在故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對世界或人性的觀察,並且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作品。《幽冥物語》這本書,它似乎想在「幽冥」與「人間」的對比中,展現一些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但我覺得它的思考流於表面,而且缺乏足夠的深度和洞察力。你看,真正有價值的觀察,往往是細膩的,是能夠從平凡中發現不凡,從微觀中窺見宏觀的。我曾經讀過一本以普通人為主角的社會寫實小說,作者透過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揭示了社會底層人們的艱辛與掙扎,以及他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尊嚴和希望,讓我讀完之後,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人性有了更複雜的認識。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在這方面的處理,顯得有些概念化,它只是提出了「幽冥」與「人間」的對比,卻沒有深入挖掘其中的細節和情感,使得這種對比顯得蒼白無力。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性,並且能夠引發我對自身存在的反思的作品。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啟發。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觀看一場經過精心編排的戲劇,雖然有情節,但卻缺乏真實的情感流露。
评分我一直很欣賞那種能夠透過文字,將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的作品。《幽冥物語》這本書,它試圖描寫一些關於「幽冥」中生物的生存狀態,但我覺得它對這些生物的刻畫,過於單一和刻板,缺乏足夠的深度和層次感。你看,有時候,即使是描寫最簡單的生命,如果作者能夠賦予它們獨特的習性、情感,甚至是與環境之間的微妙互動,那麼這個角色就會變得鮮活起來。例如,我曾經讀過一本關於叢林動物的紀實文學,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動物們在嚴酷環境中的生存鬥爭,它們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以及它們對生命的渴望,讀起來讓人感覺到一種生命的原始力量,也對動物的智慧和情感有了全新的認識。相較之下,《幽冥物語》對「幽冥」中生物的描寫,更像是在列舉一些符號,它們的行為模式似乎都圍繞著某種單一的目的,缺乏變化和意外,也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多樣性,即使是虛構的生命,也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讓我看到這點。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觀看一場缺乏情感的表演,雖然動作到位,但卻沒有靈魂。
评分每一次翻開一本新書,我都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全新的體驗,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幽冥物語》這本書,它在嘗試構建一個與眾不同的「幽冥」世界,但我覺得它的創新程度,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標準,而且很多設定都顯得有些似曾相識,缺乏原創性。你知道嗎?一個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能夠在傳統的框架下,加入獨特的元素,或者在熟悉的題材上,注入全新的視角。我曾經讀過一本以時間旅行為主題的小說,作者在傳統的「時間旅行」設定上,加入了非常獨特的「因果律」的解讀,以及對「歷史」與「選擇」之間關係的深刻探討,使得整個故事既充滿想像力,又引人深思,完全跳脫了以往同類作品的窠臼。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在「幽冥」世界的構建上,似乎更多的是在沿用一些既有的概念,缺乏足夠的突破和想像,使得這個世界顯得不夠新鮮,也難以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眼前一亮的,充滿創意和驚喜的作品。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品嚐一道熟悉的菜餚,雖然味道不錯,但卻少了那份獨特的調味,無法讓人驚艷。
评分我對那些在文字中能夠營造出獨特語言風格,並且能夠透過詞彙的選擇和組合,傳達出細膩情感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欣賞。《幽冥物語》這本書,它在描寫「幽冥」的景象和人物時,使用的語言,我個人覺得相當普通,而且缺乏特色,未能真正將「幽冥」的奇特感傳達出來。你知道嗎?語言是塑造氛圍和情感的利器,同樣一個場景,用不同的詞語去描寫,所產生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我曾經讀過一本詩意的小說,作者的文字就像是流動的音樂,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恰到好處,既有畫面感,又能觸動人的心靈,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一種文字本身的魅力。相比之下,《幽冥物語》在語言運用上,顯得有些直白,它更像是將事物的功能性描述出來,而未能透過語言本身的韻味,去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感覺。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沉醉在文字之中的作品,讓語言本身成為一種享受。但這本書,很可惜,並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閱讀一份平鋪直敘的報告,雖然信息清晰,但卻缺乏文學的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