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ervla Murphy
图书标签:
  • 印度河
  • 河流
  • 文化
  • 历史
  • 旅行
  • 游记
  • 印度
  • 南亚
  • 纪实文学
  • 风土人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九七四年的寒冬,戴芙拉.墨菲女士带着她六岁的女儿深入位处「最西之端」,也是印度河发源地的「小西藏」巴提斯坦,展开长达四个月的徒步旅行。

  在这段旅程中,只有一匹老马哈兰与屿她们结伴同行。她们一起走过喀喇崑崙山的险径断崖、挑战喜马拉雅山冷峻的冰雪世界,以及穿越深邃不见底的印度河崃谷。一路上,她们遭遇一连串的惊险与面临死亡的威胁;同时文化的差异、当地生活的不便,和目睹巴提斯坦人的困境,更给墨菲女士强烈的冲击。

  特别是她六岁女儿在旅程中所表现的勇气与成熟,让墨菲女士既感动也欣慰。有一次,当她们要越过一个泥泞小沟,蕾秋不小心摔了一跤,只见她抬起头笑咪咪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摔跤,琼恩说,一个人得先摔上七次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

  透过情味浓郁而且幽默的文字,我们不啻感受了作者对周遭环境的关怀与热忱,也看到与自然环境搏斗的勇气与机智。

作者简介

戴芙拉.墨菲 (Dervla Murphy)

  生于爱尔兰的渥特福郡(County Waterfold),双亲都是柏林人。自一九六四年起,作者便定期推出她在四大洲偏远地区旅行的游记;她的旅行方式多半是骑自行车或徒步。

  此外,墨菲女士的写作题材也涵盖北爱尔兰问题、核子工业的危害,以及英国的种族关系等等。目前仍住在渥特福郡。

  墨菲女士的着作丰富,包括:《单骑伴我走天涯》(Full Tilt) 、《骑骡游衣索匹亚》(In Ethiopia With A Mule)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不同的旅程 / 王宣一
自序 写在远征之前
第一章:吉普车时代的吉尔吉特
第二章:印度河崃谷漫游
第三章:偏向险山行
第四章:哈兰伴我行
第五章:巴堤斯坦的都市生活
第六章:穆哈兰姆纪实
第七章:哈兰有疾
第八章:前进卡帕鲁
第九章:诺巴希派的回教世界
第十章:消失的步道
第十一章:吉里斯到斯喀杜
第十二章:春临希加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不同的旅程∕王宣一

  这样的旅行,很不同。旅社的房间里有跳蚤有异味,有很多常年不洗澡的人和她们一起同住,胃痛的时候吃的是给马吃的营养品,牙痛的时候被郎中整得惨兮兮;小女孩收到的礼物不是芭比娃娃,是一枚鸡蛋或几个核果。她们比较常能吃到的食物是杏子干,而更多的时候,在九千呎的高山,步履艰难地得从冰雪滑熘的山壁小径上通过,或是乘坐流笼渡过急流的深圳。

  一对爱尔兰来的母女,就这样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巴提斯坦旅行了四个月,她们的故事记录在这本《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故事不只她们的故事记录在这本《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故事不只又惊险刺激,还向连续剧一样好看。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实在不是段容易的旅程,不只关乎风雪或年龄,还有知识和旅行获得的智慧。

  这样的旅行,是的,这样的旅行使她们的书读起来好宽阔,宽阔才能看清不同的文化,有着不一样的体认。我们在书中,读到她们的态度,一份对环境对周围的人们发自内心的体贴。是的,一开始她们的旅行,就选择了和当地人一样的生活,一面要接受他们的方法,一面也调整自己的步子,却同时还要保持他们敏锐的嗅觉,认清自己的角色。很多时候,得抛弃自己观念上的固执,文明世界的规矩,与理直气壮的心态。例如当警察怀疑她们的旅行证件,使得她们必须一次又一次被检查,去解释,往往约好的人,约好的时间,总是等无人,这时候要生气吗?要问合不合理吗?很多东西,不在当地,是不能想像的。像是邮局,一百多年前英国人设立的,原本用信差送信,现在改用飞机;现代人以为现代化的效率,但是在那里却更没有效率,因为天候,因为态度,飞机可不一定什么时候来。而在生活之中,她们更常处在没有隐私的状态之下,吃饭、刷牙、写日记,都有人盯着看,看猴子似的,她们得不在意,也得习惯和其他人共居一室,挤在一群打鼾的、咳嗽的、一辈子不洗澡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间安睡,她们选择和他们一样,而事实上又和他们不一样,这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

  旅途之中有很多的情绪的、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文化,她们得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来作判断,就像她们这种没有蒙面的异教徒妇女,参加祭典,又举着一台相机,被别的妇女打耳光,什么是该离开的时候;投宿在不受欢迎的人家,前面一个村子还有好远,该屈辱的留下吗;还有,准备了鲔鱼罐头当午餐,却看着其他人吃着简单的豆子汤,要怎么去处理由然而升的罪恶感呢?有些东西,得小心料理的,旅途之中的情绪,别人的,或是自己的。
然而,一路行来,最牵动人心的,还是孩子。六岁大的女孩,我们也许会想怎么能够,她怎么能够走那么多路?她怎么能够忍饥受冻?她怎么能够不闹情绪?她怎么能够体贴别人?欣赏别人?

  但是,我们似乎不用担心,当我们读到母亲描绘孩子的那一段,「一次看到女儿站在危险的乱石堆中,若无其事地和旁边的人聊天,心里在想,如果有那一天,女儿从失火的房子里获救,她也一定会和前来搭救的消防员聊聊天」时,我们不禁笑了,我们担心的总是孩子,但是这回大可以放心了,孩子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我们却总是低估他们的判断……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