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方塊專欄,上論國傢民族興亡,下敘人間喜怒哀樂, 兼蓄宇內、廣博包容,寫什麼都行,然因篇幅限製,宜簡潔通俗、言之有物,旁及新聞、知識、趣味與啓發性,更要跳脫八股、說教窠臼,實非易事。十餘年來,個人忝為執筆園丁,鎮日搜索枯腸、急就補白,箇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於今勉成「人間有情」、「天公疼戇人」、「心寬路更廣」、「心中一把尺」根本真情係列四書,堪慰平生。不纔敝帚,未敢自珍,歡迎您一同來感受金門的烽火歲月,認識浯島的風土民情!
作者簡介
林怡種
一九五五年生於金門。
曾任金門日報社技士、編輯、編輯主任、總編輯,
以「根本」為筆名寫「浯江夜話」專欄十餘年。
序∕003
心中一把尺∕013
權力魔杖∕015
牛皮看人吹∕017
雖傻又何妨?∕019
學而時習之∕021
本立而道生∕023
好漢不提當年勇∕025
閑話春聯∕027
人咬狗不是新聞∕029
歹路毋通行∕031
命裏無時莫強求∕033
有理行遍天下∕035
掠龜走鱉∕037
熱忱與冷水∕039
仙人打鼓有時錯∕041
不恥下問∕043
以人為鏡∕045
臨財毋茍得∕047
富不過三代?∕049
知難行易∕051
莫當白字先生∕053
讓他三尺又何妨?∕055
油麻菜籽∕057
諧音的妙用∕059
蟻穴可潰堤∕061
犢仔不畏虎∕063
官大理更大∕065
難忘中古單車∕067
身教重於言教∕069
理直氣就壯∕071
重讀西遊記∕073
「官」好人生是彩色∕075
最怕隻剩一張嘴∕077
誠懇待人∕079
手心嚮上與嚮下∕081
笑口常開∕083
風水輪流轉∕085
人性光輝∕087
半瓶叮當∕089
婆媳親 全傢和∕091
強中自有強中手∕093
閑話廁所文學∕095
船過應有痕∕097
對得起自己∕099
夜貓甘苦談∕101
歡迎新作者∕103
我也是「騙子」∕105
瞄準籃框∕107
發福非福∕109
鄉願的代價∕111
養榕情深∕113
老農的嘆息∕115
窮厝無窮路∕117
不願讓孩子當總統∕119
花生成熟時∕121
吃苦如吃補∕123
我該換電話號碼瞭∕125
揠苗不能助長∕127
「包二奶」的省思∕129
官字兩個口∕131
怎一個憂字瞭得∕133
錯彆字 鬧笑話∕135
活得像自己∕137
選賢與能∕139
畫餅不能充飢∕141
善惡一念間∕143
鬼月,何懼之有?∕145
土水師驚掠漏∕147
不要自找麻煩∕149
我上法庭當證人∕151
重視水電供應∕153
愛心不容冒用∕155
不要當傻瓜∕157
兩性平權?∕159
懷念倪阿嬌老師∕161
跟著流行走∕163
撿彈片換午餐的童年∕165
四維今安在?∕167
好心乎雷親∕169
誰來當老闆∕171
土猴惡坑口∕173
平時要燒香∕175
就從今夜起∕177
金門視野來去∕179
拒當白老鼠∕181
觀心觀光∕183
臨危不亂∕185
保存戰役史蹟∕187
童年歲月∕189
順應時代潮流∕191
急振急診∕193
事事關心∕195
我隻有高中畢業∕197
妙算有玄機∕199
水火大賊∕201
玩火必自焚∕203
知足心常樂∕205
南洋錢、唐山福∕207
勤儉緻富∕209
傢和萬事興∕211
期待再相會∕213
附錄--懷念《浯江夜話》∕215
後記--但使願無違∕219
《心中一把尺》這本書,真的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一直以為,“心中一把尺”就是指我們的道德標準,或者說是是非觀。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原來它遠不止於此。作者將“心中的一把尺”的概念,延伸到瞭人生的方方麵麵,從人際關係的相處之道,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再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選擇。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取捨的尺度”的討論。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和糾結,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取”,也不知道如何去“捨”。作者用瞭很多非常貼切的比喻,比如,就像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裏,我們手中拿著一把“尺”,用來衡量哪些樹木值得我們去砍伐,哪些又應該留下來,讓它們繼續生長。這種引導性的思考方式,讓我受益匪淺。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它不生硬,不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自然、親切的方式,與讀者進行交流。我常常在閱讀時,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聽他/她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尺”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從中找到前進的方嚮。
评分《心中一把尺》這本書,我真的要牆裂推薦給每一個在生活中感到睏惑的人!我本來對這類書名有些“雞湯”嫌疑的書持保留態度,但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並沒有給我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心中的一把尺”——來剖析我們的人生。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瞭我們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在一次次的經曆中,潛移默化地塑造瞭自己內心的那把“尺”。比如,書中關於“期望值”的章節,讓我豁然開朗。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失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尺”沒有校準好,對他人,對生活,甚至對自己,都抱有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不要期望”,而是教你如何去識彆不閤理的期望,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尺”,找到一個更健康、更平衡的期待值。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客觀,它不是簡單地指責我們,而是讓我們去理解,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模式,都源於我們內心那把“尺”的固有邏輯。然後,它再引導我們去思考,這把“尺”是否還在服務於我們,或者已經成為瞭一種束縛。這本書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智慧的光芒,讓我忍不住想一直讀下去。我感覺,我仿佛在和作者一起,進行一場深入心靈的對話,去重新認識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评分拿到《心中一把尺》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住瞭。那種淡淡的,帶點復古的墨綠色,配上一個抽象的,但又隱隱能看齣“尺”的輪廓的圖案,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那種細膩的筆觸給打動瞭。他/她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去營造什麼戲劇性的衝突,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甚至帶點娓娓道來的語氣,開始講述關於“尺”的故事。我理解的書裏的“尺”,其實是一種關於“度”的哲學。不是物理上的長度,而是人生中的分寸感,是為人處世的邊界,是情緒的收放自如,是得失的平衡之道。書裏講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受傷,會失落,會與人産生隔閡,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度”的把握齣瞭問題。比如,過度地付齣,換來的可能是被忽視;過度地索取,則會導緻關係的破裂;過度地在意他人的眼光,可能會失去自我;過度地堅持己見,則會堵塞自己學習的道路。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地闡釋瞭“度”的重要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人際關係中的邊界感”的探討。它不是教你怎麼去疏遠彆人,而是教你怎麼去尊重自己,同時也尊重他人,找到那個最舒適的相處距離。這種“度”,需要我們用“心中的一把尺”去不斷地衡量和調整。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內心的“體檢”,讓我看到瞭自己很多平時忽略的盲點。它沒有給我答案,而是給我工具,讓我自己去找到答案。這種啓發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非常有價值。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剛剛好,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纍。我常常會在睡前讀上幾頁,感覺整個人都平靜瞭很多。
评分啊,最近真是被一本叫做《心中一把尺》的書給燒到瞭!我本來是抱著一種“啊,又一本心靈雞湯,隨便翻翻”的心態買的,結果呢?完全被它帶溝裏去瞭!這本書的作者,老實說,我之前對他/她並沒有什麼特彆的印象,但讀完之後,我覺得我真的需要去挖一下他/她的背景資料瞭。書裏的很多觀點,與其說是“心靈雞湯”,不如說是一種非常接地氣的人生哲學。比如說,它裏麵講到一個關於“尺度”的定義,不是那種量體裁衣的“尺”,也不是那種法律條文上的“尺”,而是一種內心的衡量標準,一種判斷是非、衡量得失、決定取捨的內在準則。作者用瞭很多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可能是從小到大的經曆,也可能是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去一點點剖析我們這個“心中一把尺”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又會在什麼情況下悄悄地偏移,甚至有時候是完全扭麯。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自我認知”的那幾個章節,它不是那種空泛的“認識你自己”,而是讓你去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尺”,看看它是否準確,是否公平,是否被外界的聲音太多地乾擾。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迷茫,不就是因為我們內心的那把尺根本就沒拿穩嗎?或者,它根本就是歪的!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你會這麼想”、“為什麼你會這麼做”。這種循循善誘的方式,比那些直接給齣答案的書要有效得多。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趣,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麼枯燥,也不像網絡文章那麼隨意,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那種。我讀的時候,時不時會停下來,拿齣筆來做筆記,甚至還會迴想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曆,對照書裏的說法,感覺就像是在跟自己對話,跟自己的內心進行一場深刻的梳理。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得。
评分《心中一把尺》這本書,真是我最近發現的一顆遺珠!我一直覺得,我們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不斷尋找和校準“心中那把尺”的過程。這本書,就恰恰觸及瞭這個最核心的主題。作者並沒有直接灌輸什麼大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故事化、非常個人化的方式,來展現“尺”的形塑和演變。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片段,講的是作者小時候一次被誤解的經曆,那次經曆在他/她心裏種下瞭一顆“不被理解”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又影響瞭他/她日後很多的選擇和判斷。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讓我感同身受,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經曆,是否也塑造瞭自己內心某種不那麼健康的“尺”。而且,這本書在談論“尺”的時候,並不是局限於某個單一的維度,而是將它延伸到瞭人際關係、職業發展、自我認知等生活的方方麵麵。它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不快樂,或者與他人産生衝突,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內心的那把“尺”可能被扭麯瞭,或者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最難得的是,作者在提供分析和見解的同時,也給予瞭我們一種積極的力量。他/她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去理解自己的局限,然後,用一種更溫柔、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去重新校準那把“心中的一把尺”。讀這本書,就像是參加瞭一場深度的心靈療愈,讓我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負擔,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评分剛讀完《心中一把尺》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一直覺得,“心中一把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錶著我們的判斷力、我們的原則、我們的價值體係。但這本書,卻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作者並沒有把“尺”描繪成一個僵化的、非黑即白的衡量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動態的、靈活的、需要不斷調整和校準的“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包容”與“底綫”的平衡。很多人在談論包容時,往往會走嚮另一個極端,將自己的底綫一再退讓。而作者則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闡釋瞭如何在一個有“尺度”的空間裏,去實現真正的包容。它不是沒有原則的遷讓,而是基於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找到那個最恰當的“度”。而且,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非常引人入勝。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用平和而富有洞察力的語言,一點點地揭開我們內心深處的秘密。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對照自己的經曆,然後發現,很多我曾經睏惑不已的問題,似乎都有瞭答案。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體悟,也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瞭信心。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心中一把尺》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接觸過太多類似的書名,內容卻大同小異,要麼是泛泛而談的道理,要麼就是生搬硬套的例子。但是,《心中一把尺》這本書,真的讓我大跌眼鏡。它裏麵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對“尺度”的解讀,已經不再是那種簡單的“好與壞”、“對與錯”的二元對立瞭。它更像是一種動態的、流動的、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去調整的“度”。比如說,書中提到瞭“同理心”和“界限感”之間的微妙平衡。我們常說要設身處地為彆人著想,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無限度地去犧牲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作者用瞭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在“同理心”的天平兩端,一邊放著對方的感受,另一邊放著自己的底綫。隻有當這兩者都達到一種平衡的時候,這段關係纔可能健康地發展下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這些復雜的人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刻的洞察力和不偏不倚的態度。他/她不會輕易地去評判任何一種行為,而是讓你去思考,是什麼樣的“尺”,在那個時刻,驅使著一個人做齣那樣的選擇。然後,再引導你去審視自己的“尺”,它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偏差?這本書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纍,反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經常會讀到一半就停下來,去思考書中的內容,然後結閤自己的人生經曆,發現很多我曾經無法理解的事情,似乎都有瞭解釋。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很多年後,依然能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评分最近在閱讀《心中一把尺》這本書,感覺整個人都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和 clarity 所籠罩。這本書的書名,乍一聽,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有點老套,甚至會聯想到一些陳詞濫調的道理,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的方式,探討瞭我們內心深處那把無形的“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何種至關重要的角色。我最深刻的體會是,這本書不是在教我們如何去“評判”他人,而是引導我們去“審視”自我。作者通過大量的個人經曆和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抽絲剝繭地揭示瞭我們內心那把“尺”的養成過程,以及它如何受到童年經曆、教育背景、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識彆和校準那把可能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産生偏差的“尺”。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過度敏感”這個話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評這種特質,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可能源於內心的不安全感,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內心的“尺”,去建立更健康的自我價值感,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痛苦。這種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讓我感覺非常受用。書裏的語言也極其優美,不華麗,但字字珠璣,讀起來有一種詩意的寜靜感。我常常會在閱讀時,停下來,深深地呼吸一口氣,感受那種文字帶來的撫慰。它沒有給我明確的答案,而是給瞭我探索的地圖,讓我自己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寶藏。
评分最近被《心中一把尺》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瞭。我之所以會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心中一把尺”,聽起來就像是一種內在的智慧,一種衡量的準則。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個概念的所有想象,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給齣“正確”的標準,而是通過一種探索式的敘述,帶領讀者去發現和理解那把“心中的尺”是如何形成的。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情緒的尺度”的探討。很多人在麵對負麵情緒時,要麼就是過度壓抑,要麼就是情緒失控,而作者則通過許多生動的例子,教會我們如何去識彆情緒的“度”,如何在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適當地錶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種 nuanced 的觀點,是我之前從未在其他書中讀到過的。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特彆,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心理學著作,充滿瞭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優美、流暢的文字,將深奧的道理娓娓道來。我常常會在閱讀時,被作者的某個句子所打動,然後停下來,反復品味。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日後的生活中,時不時地迴想起書中的話語,然後受益匪淺。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溫柔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靜靜地陪伴你,然後給你一些啓示。
评分老實說,我最近是被《心中一把尺》這本書徹底“徵服”瞭。我原本以為,這本書隻是會講述一些關於“度”的道理,但沒想到,它卻深入到瞭人性的最核心層麵。作者用一種非常獨特且充滿智慧的方式,來探討我們內心的那把“尺”是如何被塑造的,以及它如何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關於“自我評價的尺度”的分析。我們常常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否定自己,或者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過於膨脹,而作者則提醒我們,真正有價值的自我評價,應該來源於內心那把“尺”的公正和客觀。它不是基於彆人的看法,也不是基於一時的得失,而是基於我們對自我價值的深刻認知。而且,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非常有感染力。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發現。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情境與自己的經曆對照,然後發現,很多我曾經無法理解的睏惑,似乎都有瞭清晰的解答。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