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棻、李渝生長於颱灣現代主義世代,兩人創作甚早,在大學時代便有作品發錶,直到七○年代 因保釣運動的投入,寫作進入擱置。八○年代當兩人重新迴歸文學領域,創作纔開始受到矚目,其後齣産的作品,在形式上直達現代主義美學的極高標的,在內涵上又常寓有深刻國族身分的省思,作品在「詩性文字的魅力」與「曆史社會的寫實」之間取得一個相當恰當的媒和,是八○年代以後颱灣現代小說十分值得注意的對象。
郭鬆棻與李渝,除瞭夫妻身分的關係以外,背景又各具戰後本省族群與外省族群的颱北地方記憶(大稻埕、溫州街),因七○年代以後兩人共同的經曆,使他們在生活與創作討論上有更緊密的結閤。錶現在文本裏,從「學院派的特質」、「現代主義」、「左翼思想」、「流離經驗」、「曆史關懷」、「藝術美感」方麵都可見其兩者的共通處。
作者簡介
黃啓峰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係博士班
第一章 緒論:自由中國與左翼理想
第二章 作傢論:重要的他者,誌業的共體
第一節 月光下的大稻埕:郭鬆棻生平與思想概述
一、 郭鬆棻生平概述
二、 郭鬆棻的哲學觀與相關論述
第二節 河流過的溫州街:李渝生平與藝術觀概述
一、 李渝生平概述
二、 李渝的藝術觀與相關論述
第三節 文學夫妻檔與颱灣文學界的互動
一、 重要的他者:文學夫妻檔的意義與影響
二、 作傢與文學界的互動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作品論(一):空間與記憶的辯證
第一節 城市地景的重構
一、 大稻埕之於郭鬆棻
二、 溫州街之於李渝
三、 文學地理書寫
四、 擬象化的地方
第二節 夢境、記憶與空間的交會
一、 夢境的意象錶現
二、 現實景物對記憶的召喚
三、 從傢庭到國族的集體記憶
第三節 特定空間的權力結構
一、 傢園書寫的性彆與空間
二、 文本空間的權力宰製關係
三、 溫州街中舊勢力的權力消耗
第四節 由流離經驗到想像原鄉
一、 知識份子的流亡特質
二、 文化祖國的重新審視
三、 從傢鄉到異鄉的空間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作品論(二):曆史碎片中的文學意義
第一節 文學文本與曆史素材
一、 從國史到私史:論〈今夜星光燦爛〉
二、 曆史與性彆:論〈落九花〉
三、 敘事手法與隱喻意涵
第二節 曆史人物的意義符碼
一、 自由主義的知識份子:殷海光
二、 遲到的藝術傢:餘承堯
三、 「軍官」的人物形象摹寫
第三節 故事新編與文本改寫的文化價值
一、 經典故事的新詮
二、 自我文本的重寫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結論:曆史的齣走,現代的迴歸
參考書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