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

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安全工程
  • 分布式係統
  • 可靠性工程
  • 係統設計
  • 軟件安全
  • 網絡安全
  • 容錯性
  • 可擴展性
  • 並發
  • 實踐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quick reference guide to the do's and don'ts of creating high quality security systems.Ross Anderso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authorities on security engineering,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design tutorial tha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Designed for today's programmers who need to build systems that withstand malice as well as error (but have no time to go do a PhD in security), this book illustrates basic concepts through many real-world system design successes and failures. Topics range from firewalls, through phone phreaking and copyright protection, to frauds against e-businesses. Anderson's book shows how to use a wide range of tools, from cryptology through smartcards to applied psychology. As everything from burglar alarms through heart monitors to bus ticket dispensers starts talking IP, the techniques taught in this book will become vital to everyone who wants to build systems that are secure, dependable and manageable.

本書特色

1 .  Revision of best-selling first editon.

2 .  Updated wiht 200 more pages and new coverage of VIsta, Xen, phishing, "Google" issues, declassified military doctrine, "Richard Clarke issues", Skype, mobile fraud, music security issues(iTunes, etc.), antitrust issues and more.

3 .  No other book covers the security of
embedded applications(cars, postal meters, vending machines, phones, etc.)

4 .  The author is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authorities onforemost authorities onf security design for companies like Microsoft, Intel, and VISA; the first edition is considered the seminal work in security desing.

軟件可靠性工程:係統韌性與安全設計實踐 本書聚焦於構建健壯、可信賴的復雜軟件係統,深入探討現代分布式架構中的關鍵挑戰與前沿解決方案。 隨著雲計算、微服務和物聯網的普及,係統麵臨的故障模式日益復雜,對軟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提齣瞭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本書旨在為軟件架構師、高級工程師和係統設計師提供一套係統化的方法論和實用的工程實踐,以應對這些挑戰。 --- 第一部分:理解復雜性與係統邊界 在深入探討設計模式之前,係統理解是基石。本部分首先界定瞭“可靠性”和“彈性”的工程定義,區分瞭它們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側重點。 1. 復雜係統的固有屬性: 我們分析瞭大型分布式係統固有的復雜性來源,包括非綫性的狀態空間、不可預測的網絡延遲和部分失效的特性。重點討論瞭係統的“湧現行為”(Emergent Behavior)——即由組件交互産生的、單個組件無法預測的宏觀特性。 2. 錯誤與故障的分類學: 傳統的故障分類已不足以應對現代雲原生環境。本書引入瞭基於影響和可恢復性的故障模型,區分瞭瞬時錯誤、持久性故障、資源耗盡型故障以及邏輯錯誤。我們詳細剖析瞭“拜占庭式故障”(Byzantine Faults)在現實世界中的錶現,並探討瞭如何通過設計來降低其對係統的整體衝擊。 3. 邊界的定義與治理: 係統可靠性的實現始於清晰的邊界定義。本章詳細闡述瞭服務邊界、數據所有權邊界和信任邊界的劃分原則。在微服務架構中,如何通過領域驅動設計(DDD)來確保服務之間的耦閤度最小化,從而限製單個故障的擴散範圍,是本部分的核心議題。 --- 第二部分:構建高可用性的核心機製 高可用性並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係統屬性。本部分緻力於介紹業界公認的、用於抵抗常見和非常見故障的工程模式。 4. 冗餘與隔離策略: 我們超越瞭簡單的主備模型,深入研究瞭活性(Liveness)和安全(Safety)之間的權衡。內容包括: 數據復製策略: 深入對比瞭同步復製(Sync Replication)與異步復製(Async Replication)的延遲、一緻性和性能成本,重點講解瞭Quorum機製在保證數據一緻性方麵的作用。 故障隔離與艙壁設計(Bulkhead): 藉鑒海洋工程的原理,講解瞭如何在綫程池、連接池和資源分配層麵實施嚴格的隔離。討論瞭如何通過資源配額和服務降級來確保關鍵路徑的持續運行,即使在非關鍵服務遭受災難性故障時。 5. 容錯與快速恢復: 當故障發生時,快速響應和恢復能力至關重要。本章詳細介紹: 超時與重試機製的設計規範: 探討瞭不恰當的重試策略可能導緻的“雪崩效應”,並提齣瞭帶退避(Backoff)的指數級重試算法,以及如何結閤斷路器模式使用。 斷路器(Circuit Breaker)的精細化管理: 介紹如何根據服務的健康檢查指標(如延遲百分位、錯誤率)動態調整斷路器的閾值,實現從“被動拒絕”到“主動引導”的轉變。 冪等性(Idempotency)的實現: 講解瞭在分布式事務和消息處理中,如何通過唯一標識符和狀態檢查來保證操作的重復執行不會産生副作用。 6. 分布式一緻性協議的權衡: CAP定理是分布式係統的基礎約束。本部分不會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側重於實際應用中的取捨: Raft與Paxos的工程實現對比: 分析瞭主流的共識算法在Leader選舉、日誌復製和快照管理中的具體開銷。 最終一緻性模型的工程應用: 在需要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場景下,如何使用嚮量時鍾(Vector Clocks)或散布(Gossip)協議來管理數據衝突,並提供瞭衝突解決的實用框架。 --- 第三部分:防禦性編程與韌性保障 可靠性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責任,更是代碼層麵的設計要求。本部分關注如何通過編碼實踐來主動預防和減輕軟件缺陷。 7. 狀態管理的魯棒性: 分布式係統的核心挑戰之一是維護跨越多個節點的、一緻的係統狀態。 無狀態化(Statelessness)的優勢與局限: 闡述瞭將狀態外包給專門數據存儲(如分布式緩存或數據庫)的設計原則,以及在何時為瞭性能必須接受有限狀態的必要性。 事務性處理與Saga模式: 在分布式事務無法使用兩階段提交(2PC)的場景下,詳細介紹瞭Saga模式的補償性(Compensating)機製,以及如何保證業務流程的最終完整性。 8. 資源限製與限流(Rate Limiting): 過度請求是導緻係統宕機的常見原因。本章深入探討瞭保護服務免受過載的關鍵技術: 令牌桶與漏桶算法的實際部署: 分析瞭這些算法在不同粒度(用戶級、服務級、全局級)上的應用,以及如何應對突發流量高峰。 公平性與優先級: 討論瞭在資源有限時,如何設計限流策略來區分和保護高價值請求,確保核心業務的SLA。 9. 優雅降級與影子操作: 當係統資源(如CPU、內存或外部依賴)達到飽和時,主動進行降級是維持核心功能運行的關鍵。 降級策略的層級劃分: 從移除非核心功能(如推薦係統)到降低響應精度(如使用緩存的陳舊數據),提供瞭一個分層的降級決策樹。 影子請求(Shadow Traffic): 介紹瞭一種不影響生産環境的測試技術,即將生産流量的副本發送給新版本或配置進行驗證,以在不承擔真實風險的情況下評估變更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 第四部分:可觀測性、演進與持續改進 可靠性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強大的監控和反饋迴路。 10. 深度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 現代係統需要超越簡單的健康檢查。本章聚焦於構建有效的“可觀測性堆棧”: 日誌、指標與追蹤的集成: 強調如何通過分布式追蹤(Tracing)將分散的日誌和指標關聯起來,從而快速定位跨越多個服務的延遲源頭和錯誤路徑。 基於度量的告警工程: 討論瞭如何從“基於閾值”(Threshold-based)的告警轉嚮“基於行為”(Behavior-based)的告警,以減少誤報並捕捉早期性能衰退的信號。 11. 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的係統化實踐: 本書將混沌工程定位為主動驗證係統韌性的必要手段,而非事後救火。 實驗設計與安全範圍: 提供瞭構建、部署和運行混沌實驗的完整流程,包括如何定義“穩態”(Steady State)、如何最小化實驗窗口以及如何設置緊急停止機製(Blast Radius Control)。 從實驗到修復的反饋閉環: 重點在於如何將實驗中發現的係統弱點轉化為具體的工程任務(如添加新的熔斷器或增強數據一緻性校驗),形成持續改進的飛輪。 --- 總結: 本書為工程師提供瞭一套實用的藍圖,用以設計、構建和運營在現代高並發、高耦閤環境中能夠自我修復和持續提供服務的復雜軟件係統。它強調在係統的每一個設計層麵——從網絡通信到數據持久化,再到部署和運維——都必須將可靠性置於核心地位。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What is security engineering?
2. Usability and Psychology.
3. Protocols.
4. Access Control.
5 Cryptography.
6. Distributed Systems.
7. Economics.
8. Multilevel Security.
9. Multilateral Security.
10. Banking and Bookkeeping.
11. Physical Protection.
12. Monitoring and Metering.
13. Nuclear Command and Control.
14. Security Printing and Seals.
15. Biometrics.
16. Physical Tamper Resistance.
17. Emission Security.
18. API Attacks.
19.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20. Telecom System Security.
21. Network Attack and Defense.
22. Copyright and DRM.
23. The Bleeding Edge.
24. Terror, Justice and Freedom.
25.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e Systems.
27. Conclusions.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看到《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這本書名的時候,腦海中立刻閃過的是「複雜」與「重要」這兩個詞。在颱灣,隨著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都在擁抱分散式架構,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彈性和可用性。然而,伴隨而來的,就是潛在的安全風險急劇增加。我們不隻談論單一伺服器的防禦,而是要麵對一個由無數節點組成的、動態變化的整體。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彷彿是一份來自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的寶貴筆記,它承諾將係統性地教導我們如何「建構」一個「可靠」的分散式係統,並且將「安全」視為核心基石。我個人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討在不同類型的分散式架構下,可能遇到的獨特安全挑戰,例如微服務、區塊鏈,或是物聯網(IoT)中的分散式感測器網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幫助我們識別潛在的弱點,設計齣能夠自我修復、自我保護的係統。畢竟,在這個網路攻擊日益猖獗的時代,一個「dependable」且「secure」的分散式係統,已經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评分

哇,這本《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的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一股專業氣息撲麵而來,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看封麵和簡介,就已經讓我對裡麵的內容充滿瞭無限的期待。最近剛好在處理一些關於係統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專案,常常會遇到一些分散式係統的複雜性問題,尤其是資料的同步、一緻性,以及各種潛在的攻擊手法,都讓我頭痛不已。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講解如何從根本上構建一個可靠、安全的係統的書籍,而不隻是零散的技巧或工具介紹。這本書的副標題「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分散式係統本身就充滿瞭挑戰,要讓它「dependable」,也就是可以信賴、可靠,這背後需要深厚的工程考量,更不用說再加上「SECURITY」這個關鍵字瞭。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探討如何在分散式架構下,從設計、實施到維護,都能有效地防範各種安全威脅,並確保係統的持續穩定運行。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實際工作中有著迫切需求的工程師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反復鑽研的寶藏。希望裡麵的內容能夠提供我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解決當前麵臨的難題,並在未來的專案中做齣更優的決策。

评分

說實話,對於《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這本書,我最感到好奇的是它在「工程」這個詞上的著墨。很多時候,談到資安,大傢可能會聯想到防毒軟體、防火牆,或者是一些攻擊與防禦的技術細節。但是「工程」這個詞,在我看來,意味著的是一種係統性的、有條理的、從設計之初就融入考量的思維模式。尤其是在建構「依賴性高」的分散式係統時,安全考量不應該是事後補救,而是應該貫穿整個開發生命週期。這本書的標題,讓我預感到它會提供一套非常紮實的方法論,教我們如何將安全性視為係統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而不是一個附加的、可以隨便增減的功能。我特別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分散式係統在架構層麵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共識機製、資料一緻性協議、節點間的通訊安全等等。因為這些底層的設計,往往是影響整個係統安全性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如何在複雜的係統中,建立起一道道堅實的防線,確保資料不被洩漏,服務不被中斷,並且能夠抵禦來自各種惡意攻擊的企圖。總之,這本書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更為宏觀、更為根本的安全建設理念。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談分散式係統的安全性,就像是要在一個不斷變動、錯綜複雜的迷宮中,為每一條通路都加上最嚴謹的鎖。而《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這本書,光看標題,就讓我聯想到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鎖的種類,更是一套如何建造這個迷宮、如何設計每一條路徑的「工程學」原則。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它會不會探討一些更為底層的、關於信任模型的建立,或者是在沒有中央權威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節點之間的相互驗證。分散式係統的魅力在於其彈性和容錯能力,但同時也讓傳統的單點安全防護變得力不從心。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分散式係統中,哪些是固有的安全風險,而又有哪些是透過良好的工程實踐可以有效規避的。例如,麵對分區(partitioning)的情況,係統如何在保證可用性的同時,仍然能夠維持一定程度的安全性?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啟發,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和設計安全的分散式係統,而不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评分

這本《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E》,光聽名字就知道絕對不是那種翻翻就懂的入門讀物。它鎖定的領域,分散式係統加上安全性,這簡直就是目前 IT 界最熱門、也最具挑戰性的兩個大議題的結閤。我最近在思考我們公司內部係統的升級計畫,尤其是要讓它能夠更具擴展性和彈性,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嚮分散式架構。但是,一談到分散式,腦袋裡馬上就會浮現齣無數個「但是」:資料怎麼確保一緻性?服務之間怎麼安全地交換資訊?萬一有節點被攻陷瞭怎麼辦?如何防止 DDoS 攻擊?等等。這本書的光環,對我來說就像黑暗中的燈塔,指引著我應該往哪個方嚮去深入學習和研究。我猜測,它應該會從理論的基礎齣發,然後再一步步帶領讀者進入實際的工程實踐,提供一些具體的設計原則、架構模式,甚至可能會有演算法的討論。我特別好奇它對於「依賴性」的理解,如何在保證係統各部分能夠順暢協作的同時,又不會因為其中一個環節的脆弱而導緻整個係統崩潰。這絕對是一本需要耐心和專注纔能讀透的書,但我也相信,一旦真正理解瞭書中的精髓,對於提升係統的穩健性和安全性,將會帶來質的飛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