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
那个你,
在哪里?
寂寞的发源是打从我们自己心底的,
爱情也终究是灵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恩佐
因为寂寞,所以我们爱了;
因为爱了,所以我们也寂寞了……
恩佐说: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
于是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爱情的种种情绪:
期待、失落、快乐、悲伤、疑惑、揣测、微笑、心悸……
还有包裹着这些情绪的,寂寞。
寂寞究竟怎么来的?
或许来自不被满足,或许来自不被了解;
本书特色 恩佐睽违一年最新图文创作
59篇作品,表现出59种爱情的模样。
作者简介
恩佐
是笔名。
取自天使的英文谐音,
也是感谢生命中帮助过自己的人。
高中时想当漫画家,后来几乎停止画画;
大学考上了新闻系,可是从未考虑当记者;
毕业之后跑去书店工作,同时创作投稿。
现在是全职作家。
学生时代得过几张奖状,
可是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训练。
对于插画家的身分,还是不太习惯,
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写自己画。
作品屡获好评,
曾获得诚品、金石堂最佳图文书,
以及金鼎奖年度最佳图画书。
目前在杂志与报纸都有专栏连载,
也为多本畅销书绘制封面插图。
图文作品
海豚爱上热咖啡(大田)
因为心在左边(大田)
最远的你最近的我(大田)
一年甲班34ㄏㄠˋ(时报)
幸福练习簿(大田)
之一.确实存在的可能
不想爱 012
跟我无关的经典 014
睿智的哈姆 016
情非得已之分手理由 018
男主角.女主角 020
包装 022
原罪 024
爱不对人 026
不要跟大人说你的爱恋 028
爱情是一场游戏 030
等于 032
他们说 034
轮回 036
溺爱的结局 038
秘密 040
黑白 042
确实存在的可能 044
我 046
之二.所以,我愿意
如果说 060
浪漫 062
幼稚 064
那一刻 066
爱要怎么玩 068
什么是爱 070
比数学更困难的问题 072
忘记 074
对错 076
看得远 078
故事 080
百分之百的情人 082
活该 084
略懂一 086
破功Ⅰ 088
破功Ⅱ 090
破功Ⅲ 092
愿意 094
之三.终于悲哀的寂寞
那个你 098
形式 100
毒 102
还是会寂寞 104
爱情的尽头 106
危险动作 108
最后 110
孤独.寂寞 112
作家之死 114
完成 116
因果 118
裂缝 120
可是 122
容量 124
非谁不可 126
说谎 128
终于悲哀的寂寞 130
之四.聪明的垃圾桶
聪明的垃圾桶 134
偶像剧 138
百分之百的情人之模仿 142
爱情里的型男 146
略懂二 152
努力不等于成功 156
后记 162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像是深夜里的一盏孤灯,虽然不耀眼,却能照亮前行的路。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他没有大肆渲染孤独的痛苦,而是以一种平静的语调,诉说着内心的感受。这种克制,反而让孤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力量。我记得其中一个场景,主人公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路灯的光芒拉长了他的影子,那一刻的寂静,仿佛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回响。这种描绘,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感,让我觉得,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感受着同样的孤独。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它只是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它像是一种陪伴,一种无声的支持,让你在孤独中,不再感到那么无助。它让我明白了,接受孤独,拥抱孤独,也许才是真正的解脱。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考验耐心,但当你最终沉浸其中,会发现其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作者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结构,而是以一种更接近于意识流的方式,将一个个情感片段、思绪片段呈现出来。初读时,我可能会觉得有些跳跃,甚至有些零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这种结构的巧妙之处。它仿佛在模仿我们内心的运作方式,那些不经意间闪过的念头,那些被遗忘的片段,都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组合,构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张力。书中对于“记忆”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遵循时间线,而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将过去的片段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这种写作手法,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故事”的定义,也让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可以如此多样化。它是一本需要你全身心投入的书,需要你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评分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贩卖焦虑的书籍,强迫你去“战胜”孤独,而是以一种温柔的姿态,告诉你孤独并不可怕,甚至可以是某种形式的陪伴。书中描绘的很多场景,都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记得一个关于“空椅子”的意象,它象征着缺失,也象征着一种等待。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重量。作者并没有试图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被解决,而是被理解。这种理解,来自于作者对孤独体验的深刻洞察,也来自于他用文字所搭建的那座桥梁,将读者与他自己,以及与其他读者连接起来。它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的灵魂对话,也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话。这本书让我感觉,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并不孤单。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充满了诗意。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它不像那些直白地宣泄情感的作品,而是以一种含蓄、内敛的方式,将孤独的滋味缓缓道来。这种“轻描淡写”的处理,反而让孤独感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刻。我记得有段描写,主人公在雨夜里望着窗外,雨滴敲打着玻璃,仿佛是他内心孤寂的写照。这种意境的营造,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雨夜,感受到了那种潮湿、冰冷、却又带着一丝宁静的孤独。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但又不是带着批判的眼光,而是带着一种理解和同情。它让我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丢失了与自己独处的能力,而将孤独视为一种需要被治愈的病症。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孤独的价值,它也许是让我们认识自我、发现内在世界的宝贵机会。它的文字之美,让我感觉仿佛在欣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虽然色彩不浓烈,但却意境深远。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情感和意义都写出来,而是留下了很多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我常常会在读完某一段后,陷入沉思,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而是通过意象和暗示,引导读者去自行探索。我喜欢书中关于“窗户”的比喻,它既是隔绝外界的屏障,也是通往内心世界的窗口。这种多义性的解读,让这本书充满了生命力,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它让我意识到,理解并非总是需要语言的清晰表达,有时,沉默和暗示更能触及人心。这本书让我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更加愿意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茶”,越品越有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着一种特殊的韵律,即使不追求情节的起伏,也能让读者沉浸其中。作者善于运用细微的观察和精准的比喻,将那些难以言说的孤独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记得书中一段关于“时间的碎片”的比喻,它生动地描绘了孤独者内心的感受,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那些零散的思绪,都汇聚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它不是那种让人悲伤欲绝的孤独,而是一种更深刻、更内敛的孤独,它让我们开始审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以及生命本身的意义。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孤独,而是开始学着去理解它,甚至去拥抱它。它像是一场心灵的漫步,让我们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讲故事那样线性发展,而是以一种碎片化的、充满象征意义的方式展开。初读时,我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适应这种风格,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它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孤独。书中描绘的场景,虽然有时显得模糊不清,但却能精准地触及读者的内心深处。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关于“回声”的比喻,它生动地展现了孤独者内心的空旷和渴望被回应的心情。这种写作手法,让我想起了某些现代诗歌,它们不追求直白的叙述,而是通过意境的营造来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并非只有一种方式,而语言本身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它挑战了我对“故事”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片段,是否也能串联起深刻的情感体验。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你需要小心翼翼地挖掘,才能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它需要耐心,也需要一颗愿意去感受的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有意思,它更像是一系列的情绪片段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初读的时候,我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他似乎在试图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那些零散的思绪,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独白,一种对自我世界的探索。我喜欢其中一段关于“影子”的比喻,它象征着我们内心的另一个自我,那个不被外人所见的,却又真实存在的自己。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感觉仿佛在窥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些最隐秘的角落。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治愈”的良方,但却让我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内心的孤独。它是一本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书,需要你放下杂念,静静地去感受那些细腻的情绪。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位老朋友,静静地坐在你身边,听你倾诉,却不说一句话。作者的文字非常温柔,它不会强迫你去接受任何观点,也不会给你任何评判。它只是在那里,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述说着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我记得其中一段描写,主人公在人群中,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感,周围的喧嚣,仿佛与他无关。这种感觉,我曾经也经历过。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我的感受,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连接”,是否真的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发思考的书。它让我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
评分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初读时,我被它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孤独感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独自面对着内心的声音。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难以言喻的情绪,那些藏在微笑背后,或在深夜辗转反侧时浮现的孤独。它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而是一种更内敛、更持久的体验,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难以触及。我记得其中一个情节,主人公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周围的热闹仿佛离他遥不可及,那种被隔绝的感受,我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孤独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是要我们逃避孤独,而是教我们如何与之共处,甚至在孤独中找到力量和安宁。这种哲学层面的探讨,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变得更加沉静和内省。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扰的孤独,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它让我明白,孤独并非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常态,一种促使我们向内探索的契机。它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