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CD,每张2集,共4集,时间总长130分钟
●王羲之身处乱世,书帖中常见离散哀痛,但他仍活出文人的坚持与价值,透过王羲之的字帖与生平,您将见证一个坚守生命价值的人生。
●2008年10月故宫将举行「晋唐书法名蹟展」,其中唐摹〈快雪时晴帖〉册、〈平安何如奉橘帖〉卷与〈远宦帖〉卷等三件名蹟首次同时展出,为王羲之楷、行、草的典型代表作。故宫同时也预告,三年后将有机会结合两岸故宫珍藏,让干隆珍藏的三希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重新相聚在台北。
●在此次重要展览前,IC之音广播电台特请蒋勋老师以王羲之为主题录制有声书,希望让更多人认识王羲之书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认识一个文人如何在混乱世间坚持自己的生命意义。
●有声书中将自魏晋王家之家族背景谈起,续述王羲之的生平、并畅谈其数幅作品:〈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姨母帖〉、〈频有哀祸帖〉、〈丧乱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远宦帖〉、〈寒切帖〉,最后终以王羲之对后世影响,包括唐太宗与干隆数代帝王对其作品的推崇与喜爱。
初次接触《蒋勋看王羲之——深度导览有声书》,我原本抱着一种“听听看”的心态,没想到却被深深吸引。蒋勋先生的讲解,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介绍,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带着你一起品味王羲之的艺术世界。他善于将抽象的书法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开那些我曾觉得遥不可及的艺术密码。他对于“笔墨”的讲解,尤其让我着迷,他能描述出墨色深浅、笔锋疾缓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甚至能让你想象出王羲之挥洒笔墨时的情景。每次听,都有一种新的体会。有时,我会跟着他的声音,在脑海中勾勒出王羲之笔下的那些灵动飘逸的线条;有时,我会沉浸在他的叙述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平和。这套有声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也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说,蒋勋的声音有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在这套《蒋勋看王羲之——深度导览有声书》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聆听大师对“书圣”的深度解读。他没有采用学院派的刻板讲解,而是以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王羲之的生平、他的书法理念、他对艺术的理解,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在听众面前。印象最深刻的是,蒋勋先生在分析每一幅作品时,都会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心情,甚至是用笔时的微小动作,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这让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个字,而是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力和情感。他对于“书法”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模糊化处理,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书法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成为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这套有声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门。
评分这套《蒋勋看王羲之——深度导览有声书》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虽然没有实体书,但蒋勋先生那磁性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仿佛化身为王羲之身边的文人墨客,陪同我们一同走进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从《兰亭集序》的千古绝唱,到《快雪时晴帖》的温润如玉,每一个字,每一幅意境,都被蒋勋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娓娓道来。他不仅仅是在讲解书法,更是在解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自然”的阐述,如何从山川草木中汲取灵感,如何在笔墨挥洒间展现生命的律动。听着听着,我仿佛也能感受到东晋时期文人雅士们那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风雅。这套有声书,让我这位对书法知之甚少的普通读者,也能够窥见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王羲之作为“书圣”的独特魅力。它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次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艺术体验。
评分购买《蒋勋看王羲之——深度导览有声书》纯粹是因为对蒋勋先生的崇拜,一直以来,他的文字和讲座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而这次的有声书,更是将这种启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对于王羲之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对书法技法的分析,更是深入挖掘了王羲之的精神世界。他能够将王羲之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他如何承继前人,又如何开创新的局面。听着他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一个鲜活的王羲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艺术家。他对《十七帖》的讲解,尤其让我震撼,他将那些零散的信札,解读出一种生活化的智慧和人际交往的细腻。这套有声书,让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书法了解不多,总觉得它离我生活太远。直到我听了这套《蒋勋看王羲之——深度导览有声书》,才发现自己的认知有多么狭隘。蒋勋先生的讲解,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并没有强迫你去学习书法技法,而是通过讲述王羲之的故事,通过描绘王羲之作品的美感,让你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被感染。他用非常细腻的语言,描述了王羲之笔下那些“骨力”、“姿态”、“神韵”,让我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字的生命力。他提出的“书如其人”的观点,更是让我对王羲之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导览,更是一次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美的哲学思辨。听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