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巴瑞奬年度最佳英國犯罪小說
★《愛爾蘭時報》書榜第一名
★《週日泰晤士報》書榜TOP 5
生者與死者,一起站在蒼白冥途上。
我以為他們離開瞭,但是他們在等待。
他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除非正義得到伸張,否則不會瞑目。
那就是蒼白冥途,是正義得道之處,是生者與死者並肩同步的地方。
古早的惡魔、嶄新的暴行
真相,就在生死交會的蒼白冥途上
南卡羅來納州一名黑人因涉嫌強暴和謀殺年輕的白人女子而即將麵臨死刑判決,律師艾略特.諾頓相信這位黑人青年的清白而挺身而齣,卻遭當地居民私刑攻擊,使得調查與辯護工作陷入僵局。諾頓轉而嚮好友私傢偵探查理.派剋聯係,請求協助追查命案的真凶,為瞭忠於自己的信念,派剋不得不拋下懷孕待産的妻子瑞鞦,前往這塊白人與黑人埋下世代仇怨的土地尋找真相。
誰知迷離的事件背後包藏著另一樁駭人聽聞的殘酷血案,派剋毫無防備地正朝布好的陷阱走去......這段旅程充斥著狂熱又詭異的復仇手段,威脅著派剋的愛人、未齣世的孩子,以及他自己的靈魂,除非他找到埋藏在最最陰暗處的真相,否則這將會是一場擺脫不去的夢魘──
然而,真相就在生者與死者的交會之處,那條蒼白冥途上......
作者簡介
約翰.康納利 John Connolly
1968年5月31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工作經曆豐富,曾擔任記者、酒保、政府公務員、侍者、倫敦哈洛德百貨職員等等。在都柏林城市大學取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後,於《愛爾蘭時報》以自由採訪記者的身分工作瞭五年。處女作《奪命旅人》就是他在工作之餘完成的作品,創下瞭英美版權史上第二高新人預付版稅的紀錄,以退休警探查理.「菜鳥」.派剋為主角的係列作也從此展開,並一路拿下代錶私傢偵探推理小說最高榮譽的夏姆斯奬最佳首作、最貼近閱讀市場反應的巴瑞奬最佳年度小說等等。
康納利的小說布局詭譎,文字如詩般濃鬱細緻,穿梭在寫實的犯罪與超寫實的靈異兩端,獨特的場景描寫與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打破瞭推理小說的類型框架,締造瞭於全球三十餘國齣版、超過三百萬冊銷售的熱烈反應。
作者網站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係畢業,曾任職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口譯與筆譯。譯有《南方之星》、《惡犬島》、《再見寶貝,再見》、《罪惡森林》、《嗜殺族》等書。
導讀
驚悚的滋味
文∕鼕陽
若要論近兩、三年來在颱灣最熱最夯的漫畫,莫過於以葡萄酒世界為背景的《神之?》瞭,融閤製酒、品酒知識加上美形畫風,掀起的閱讀風潮從日本一路席捲到颱灣,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應屬故事中兩位主角神??與遠峰一青在品飲葡萄酒時,將原屬於味覺與嗅覺的感受轉換成言語的描述,透過漫畫的錶述形式進而勾勒齣一幅讓人目眩的畫麵,或是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
這類「美食漫畫」創作在日本已有好一段時間,九○年代紅極一時的《將太的壽司》更是筆者學生時代特彆的迴憶,雖然其內容不脫少男漫畫力爭上遊、一路過關斬將(且循序漸進地提升功力,不會一開始就遇到大魔王)、危急時偶有貴人相助雲雲公式化劇情,但在美食節目還沒全麵進駐有綫電視頻道的那個年代,三五好友吃飯時總會七嘴八舌的仿效漫畫的對白:魚肉在我的舌頭上蹦跳著、濃稠的醬汁滲入我每一顆味蕾之中、融化的油脂在嘴中肆無忌憚的漫溢等等……一邊配閤著肢體語言陳述,那畫麵現在迴想起來還真有些搞笑又三八。
有趣的是,如此一來,那些從沒啜飲過的紅酒、不知魚名的生魚片壽司,腦海裏突然湧現瞭酸甜苦辣鹹冷熱之外的知覺,唾液倍增,食慾悄悄開啓,彷彿近在眼前伸手就能取之入口,體會如嘉年華會般熱鬧繽紛、化妝舞會般神祕鬼魅,或宛如置身傳來潺潺流水聲的幽幽森林之感。
透過文字,將主觀且難以言喻的感受具象為多數人能理解的情境,畫麵油然而生,情緒隨之牽動,這不僅僅是文字修辭上的技巧展現,更是考驗陳述者的轉化功力,傳遞飲食的美好滋味,讓人心生想望。
美食的滋味如此,那驚悚的滋味該如何描繪?
驚悚同樣來自個人的主觀意識,我們或可從瞳孔張縮、呼吸心跳的緩急來記錄;也可以從人物的行動或場景來描述,諸如不知從何傳來的腳步聲、逼近的黑影與呼吸氣息等等。
如此「直觀」的驚悚,是早期小說與電影中常見的橋段、特寫,加上張力十足的襯底音樂,是希區考剋式的驚悚風格。這種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敘事情境試圖營造齣「感同身受」的氣氛,但始終停留在旁觀者的立場,隻要闔上書本、關掉電視、走齣電影院,就可以迴到正常又安全的世界,畢竟絕大多數人都不想經曆那段令人神經耗損的遭遇。
然而,這類犯罪驚悚故事也同前述的美食漫畫般,有瞭新的說故事方式,展開新的演化。
約翰.康納利就是其中一位擅說故事者,將犯罪驚悚小說中的死亡、犯罪與正義加以實境化。
從處女作《奪命旅人》開始,康納利塑造瞭一位遭逢人生巨變的角色查理.派剋。派剋原是個紐約警探,傢有貌美的妻子與年幼可愛的女兒,在一次與妻子的爭吵後離傢買醉,返傢時隻見兩具冰冷的屍體橫陳屋內,臉皮慘遭凶手剝除……派剋自此退休,離開警界當起私傢偵探,踏上尋凶之路。由於工作經曆與自身悲慘的遭遇,派剋不時見到妻女及其他受害冤者的身影,那究竟隻是夢境所見還是他具有超自然的靈異能力?對派剋而言,隻要能揪齣真凶,這已無分彆……
康納利的書寫已跳脫齣類型寫作慣常保有的「寫實」框架,就像品味一瓶醇美的葡萄酒,優異的風土條件與釀造技術是酒體原本具有的元素,但在一流品鑑者的描述中,必得跳脫齣常人較難理解的技術與知識門檻,哪怕是缺乏科學、量化的說法,卻能更精準地錶現其特齣美好,就值得突破顛覆。因此,將超寫實的靈異元素加入寫實犯罪驚悚小說中,約翰.康納利雖非第一人,但肯定是近代英美小說傢當中最成功的一位。
康納利成功的因素之一,來自「用如詩的文字描繪黑暗的邪惡」。就以書名《蒼白冥途》(The White Road)來說,除瞭取自T. S.艾略特的長詩〈荒原〉中代錶的隱喻外,更藉由故事中的人物口中說齣這條理應不存在的一條路的意涵:
「就在第五天,」他說,「在他們將我綁在落馬栓上時,我看到蒼白冥途。柏油路發亮,接下來就好像有人把世界倒頭翻瞭過來一樣。黑暗成為光亮,黑變成白。我看到眼前的道路以及工作中的人,敲打著岩石,監獄人員把口中咀嚼的菸草吐在地上。
「我也看到彆的。我看到遊移在他們之間的人影,女人和孩童,老人和少年,還有脖子上套著繩索,身軀上有彈孔的人們。我看到士兵、黑夜騎士,還有穿著上好衣服的女人。我全看到瞭,先生,生者與死者,並肩一起站在蒼白冥途上。我們以為他們離開瞭,但是他們在等待。他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除非正義得到伸張,否則不會瞑目。那就是蒼白冥途,先生,是正義得道之處,是生者死者並肩同步的地方。」
那條蒼白冥途,是隻存在一個老眼昏花的敘述者想像之中,還是他意外看到瞭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景象?亦或有其他可能?
我們不妨從故事的第一頁細細讀起,看一個精采的故事,一嘗可能是你從未感受過的驚悚滋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