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會幫人得奬的剪接師–廖慶鬆!
有人說,電影剪接像是舞蹈,「答答...恰恰恰」,如同倫巴、騷莎、芭蕾,隨著舞麯本身靈魂的相異,你自然就能舞齣他本身的節奏。而廖桑卻以李白、杜甫為師,比喻電影畫麵與情緒的融閤哲學;並以羅丹解放石頭靈魂的例子,來解說剪接理論中沒提到一個剪接師該有的態度。
「隻要拍完交給小廖就好瞭!」這是候導最常說的一句話,《悲情城市》、《戲夢人生》除瞭是候導改變說故事方式的起點,同時也是廖桑電影剪接的轉淚點。原來悲情城市一開始有可能是非常精采的連續劇,最後憑著候導的直覺,以及藉由廖桑忠於「還原電影靈魂」之手,成就瞭這部颱灣取得國際影展通行證,並極具詩意的經典佳作。
本書從廖桑及作者的角度,竊看導演、剪接師創作的神秘思考哲學。而榮獲2001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奬的愛情故事片《愛你愛我》,原來是從黑道片搖身變來的;另外,廖桑究竟在《囧男孩》裏動瞭什麼手腳,讓他變成一部令人歡笑又動容的年度好片?
本書就像是一本颱灣藝術電影史,其中的精采處也會令你感染瞭廖桑的態度—「每一頁,都屏息讀!」
廖慶鬆的剪接理念
廖慶鬆,人稱「廖桑」,又稱「颱灣新電影的保姆」,從事電影剪接凡三十餘年。
問廖桑,剪接是什麼?
。剪接,找齣影片的靈魂
「對我而言,剪接是修煉,也是一個呈現。就像羅丹是去石頭裏麵找靈魂,羅丹說,他隻是把石頭的靈魂解放齣來。剪接一如雕塑,我在做一個氣韻。影片是有形的,我的工作則是無形的;我也在雕塑,可是我做的是一個看不到的東西;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每部影片都是一個影像雕塑(image),我會很努力的讓它活過來,那個影像不是我去設計的,而是影片拍完之後,它就是這個樣子。」
。剪接,深度溝通
「對我來說,剪接也是深度溝通,深到你連靈魂都得交付;我要與影片溝通,與導演溝通,與人員溝通…;溝通的基礎是感性,每個鏡頭導演在講什麼,你要能夠感同身受,隻看到卻沒感覺,還是沒用。溝通之外,還得夠理性,你要去解析它,看到所有的優缺點;剪接或改動人傢的電影時,若理性不夠,就是亂剪,那是你用你的感性,很主觀的去剪他人的電影。」如此一來,就會錯失原貌︰「剪片時,導演也許有那份情感就可以瞭,但我不行,剪接當下,感性之外,我還要兼具理性。所以我常問自己︰『我現在正在做什麼?』我在做事的同時,也在檢驗這件事。」當你找齣影片靈魂原貌的當下,「那是一種心理上的『瞬間自動迴饋』,我的滿足感直接來自於作品,來自於『我發現瞭它本來俱足的靈魂』;我要判斷,它的靈魂與形貌是否吻閤?我要做的,就是把它的外型修飾得和它的靈魂一模一樣,完成之後,它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這個過程裏,我真的很開心,我完成瞭我的工作。至於怎麼會剪成這款模樣,我也不知道;當初剪片時,我感覺知道它有個樣子,但我不知道最後它會是這個模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