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5
战略系指一国针对国内外情势,所做的整体、长程与完整的规划,用以指导国家的发展与安全维护。战略的内涵不只包括军事,也包括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与科技层面。国家唯有拟定正确的战略,始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美国仍是唯一的超强,但自2003年的美伊战争后国力逐渐下滑,近日又发生金融风暴,更使其元气大伤。俄罗斯由于经济的复甦,在国际政治舞台再度活跃,与美国的关系也出现摩擦。中国与印度的迅速崛起,逐渐改变国际的权力格局,两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尤其是中国的壮大,由于其仍是一个威权体制的国家,各国对其未来的动向与角色仍有疑虑,更增加东亚与全球安全的不确定感。恐怖主义仍然活跃,成为人类共同的威胁,但在部分地区及国家,仍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斗争手段,也获得许多人的支持,其解决之道并不能仅依赖军事力量,更应寻求政治的和解与文化的互谅。国际间非传统安全的议题不断浮现,包括恐怖主义、能源需求、气候变迁、重大疾病传染、天然灾害等。近期所发生的全球金融风暴,更造成了许多国家内部的金融、经济、政治与社会动盪,甚至导致政府的财政破产,其破坏效果实不亚于一场战争。
两岸间的关系近期以来也产生了急遽的变化,大陆政策已产生明显的效果,包括海基会与海协会已恢复协商,第一次协商双方达成週末包机与大陆观光客来台的协议,第二次协商则达成了海空运的直航、通邮与食品安全保障协议,两岸喊了多年的三通,终于几乎完全实现。未来两岸还将探讨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与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在新的大陆政策下,两岸的关系已趋向和解与合作,过去紧张对峙的局面已不复
存在,台海的不稳情势已趋向缓和。此一发展也有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周遭各国包括美国在内,皆乐见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面对此一迅速变化的国际情势与两岸关系,台湾更需要有自己的精良战略,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本书集结了9位国内知名的学者,分别对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与东亚战略局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应有的因应战略提出深入的讨论,相信必能提供政府与读者有用的参考。
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时刻,今天许多战略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省思当代战略思潮并展望未来发展,非常具有意义。
传统兵学、战略、将略的兴起与国际主体共生于一个生存与安全缺少确定保障,暴力常是解决重大纷争的一种方式的现实,密不可分。就传统战略研究来说,它必然是政治取向、战争取向、武力取向。一直以来,战略的核心就是一种运用军事力量达到政策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其后从大战略的观点看,战略就转化为综合运用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资源(政治、军事、经济、心理)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科学与艺术。
战略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的核心关切是军事力量的角色,但却要融会人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成就。对战略学有贡献的人可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当然也包括军事学家。
战略学者格雷(Colin S. Gray)教授在它的现代战略(Modern Strategy)书中提到战略的三种主要成份与十七种维度(dimension)包括:
人民与政治:人民、社会、文化、政治、伦理。
战争的准备:经济与后勤、组织、军事行政、资讯与情报、战
略理论、与科技。
战争的本身:军事行动、指挥、地理、摩擦、对手、时间。
冷战期间战略研究相对单纯,目标较为确定。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体制与极权独裁的共产主义体制,互不相容。当时政策的核心问题也相对简明,就是如何透过核武力的威胁吓阻大战的爆发?如何建立吓阻战略的可信度?如何在核武对抗僵局中获取政治利益?
随着冷战的长期化,战略研究的领域扩张了。包括和平、战争、防卫、安全、战略、军备管制等等。这些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不是实际操作面,如军事力量的实际运用,而是运用军事力量的政治目的,以及採取何种政治措施阻止军事力量的运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情势趋于复杂、动盪,不确定。过去的重心是大国对抗与核武竞赛和管制。今日则是国内冲突、人道干涉、失败国家、恐怖主义。在冷战高潮时期,战略研究必须考虑主要国家政治领导层的政治信仰,敏感的同盟关系,也需对主要武器系统的性能,何时使用它们,如何使用它们,可能产生何种结果,做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国际危机出现的时候。此外,如国防预算,军备管制等也都成为探讨的焦点。由此可知在冷战时期战略研究也已是各学科、多专长的结合。
但是无可讳言的,正如经济学主要关心财富,政治学主要关心权力,战略学中心主题是安全,而安全的界定却随着国内、国际、跨国关系及科技发展而不断的调整。传统战略研究颇似我们古代的兵学,专注于行为者如何运用军事力量来达成政治目标,特别是如何运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达成这些目标。(克劳塞维兹:战争是政策或政治的延长,即是此意。战争与政治是共生的)战略研究一直是以军事力量为其属性、为其特点,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政策工具。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章程原订该所宗旨为:
本所建置的目的是在超越党派的基础上,透过讨论与资讯的交流,探讨现代及核武战争对战略、国防、裁军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1992年该所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修改章程,修订后的该所宗旨为:
本所建置的目的是在超越党派的基础上,透过讨论与资讯的交流,探讨任何重要安全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属于政治的、战略的、经济的、社会的或生态性质的议题。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更将安全关注的范围扩张、它列举了23项全球风险:
经济的:油价暴涨与能源供应中断;美国经常帐赤字与美元贬值;中国经济硬着陆;人口移动造成的财政危机,资产价值泡沫化/严重负债
环境的:气候变迁;淡水资源损失;自然灾害:热带暴风雨;自然灾害:地震;自然灾害:内陆洪水。
地缘政治的: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失败与濒临失败的国家;跨国犯罪与贪腐,全球化的逆流,中东不安。
社会的:疫疠大流行,开发中国家的传染病,发达国家的慢性病,社会责任体制。
科技的:资讯基本设施的崩溃,奈米科技带来的风险。
当然这23项全球风险未必皆属于战略安全的范畴,有些甚至非人力所能左右,但其中大部分项目均与广义的安全有关。有些项目的严重性直到最近才获得较高的重视,如气候变迁就是一个例子。
由上可见,战略研究的典范逐渐从战争扩及到安全。从安全面来说,也从狭义的军事安全扩及到广义的国家安全。透过全球化的发展更延伸到人类安全。
如此一来战略研究的主题脉络就从战争研究扩及安全研究,再扩张到善的治理的研究。从以国际社会个别主体为核心(如国家利益,国家战略)扩及到以人类的整体生存发展为核心。
今日我们可以归纳出战略研究的核心与范畴,包括以下各项:
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政治、战争、经济、社会、生态诸问题。
国与国间建设性与互利性交往。
保护环境、防止武器扩散、军备管制,管制军品销售,走私、毒品贩售,难民,大规模移民,水旱灾,其他天然灾害问题。
符合人民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促进人权、民主与善的治理。
失败国家,濒临失败国家。
人口、资源、能源,气候变化等长期性,总体性问题。
族群、宗教、领土冲突等现实性、迫切性问题。
国际恐怖主义。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用战略研究的革命来形容这些研究主题和观察视角的转型,但是战略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战略研究的变化却是惊人的,我们可以再简单的复述一下:
从军事取向蜕变为安全取向。
从军事安全取向蜕变为综合安全取向。
从国家安全蜕变为国家安全与人类安全兼顾。
从国家中心蜕变为国家中心与人类中心,而在若干领域人类中心
渐次超越国家中心(如环保、生态、健康、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等)。
从消极的战争防阻、战争准备,战胜敌人到积极的创建一个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大战略环境。
从强调主权至上到兼顾人权及全球善的治理。
这些研究主题和取向的变化也反映战略学哲学思维的变化。
绝大多数战略学者对国际政治的本质与前提的共同哲学基础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无论是基于人性本恶或是国家生存在无政府状态,都假设人类集体的暴力倾向,总是要以力服人,对人性是悲观的,对国际冲突认为是难以避免的,因而战争是无法排除的。战略学者专注于军事冲突或与军事冲突的相关因素也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在生存竞争、暴力与冲突的逻辑中,伦理道德自然居于从属的地位。也因此,传统战略学术研究承受了若干批评:
强调冲突、暴力、战争,忽视了和平与合作。
道德中立,忽视战略学术的价值意涵。例如讨论核子战略升级,讨论相互保证毁灭,无异在讨论大规模谋杀,死伤人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万计。
心态可议:战略学者如果认为军事力量原本就是政策的正常工具,自然鼓励政治决策者致力于发展与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冷战时期的吓阻理论,有限战争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均是此一观点下的产物,也曾不断将国际局势带向危机的边缘。批评者批评战略学者的悲观与宿命论。当这种宿命论强调无政府状态下的互不信任,自助与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时,他们提供的建言就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即是说,如果决策者接受这项建言,就必须强化军事力量,时时准备运用军事力量来达成政策目标。如此一来与竞争者之间的互不信任与敌意就呈螺旋形上升。
国家中心:战略学家强调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往往忽视内部冲突,社会安全及全球安全相关议题。
当然,这些批评未必都是中肯的,也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提供我们反思的题材。我们是否应该将战略学与安全研究作更密切的结合,除了国防相关问题外,兼重视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安全利益,并强化彼此关连性之研究?当大国之间大战的可能性消退之时,战略学家是否应抓住和平演变的契机,同时致力于区域战争,族群冲突,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等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互赖的加深,永续经营的需要,纯粹以国家为中心的战略研究应否改弦更张,从全人类生存发展与公平正义的大处高处着眼,在小我(国家)与大我(人类)兼顾的情况下,来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尽管战略学将持续以国家利益,国家综合力量的运用来达成国家利益为其关注的核心,而且没有人能否认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烽烟未熄,地缘政治方面的风险,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似有加剧之势的事实,因而战略学者自然应当持续关注传统国家安全相关的议题,但是在新环境与新价值观念导引下,国家利益的界定及追求国家利益的方法,自然也有其调整的必要。
近代国家体系源起于欧洲,过去欧洲国家间是以传统战略竞争,权力平衡为主轴来处理彼此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透过几代人的努力,欧洲人克服了国与国间必然斗争冲突的魔咒,走上和平共处、制度建立与经社统合、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乃是政治家与欧洲各国人民的选择。过去的欧洲曾是世界战乱之源,现在的欧洲已经转化为世界和平的资产与榜样。就战略的目的在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而言,战后欧洲的转型对战略学者自然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总之,在一个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世界里,如何将理想与当前利益做实际的结合,如何结合该做什么与能做什么,并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的环境,乃是战略发展的目标。
战略是政治、战略是选择、战略是可能的艺术、战略不仅是权力的运用,更应是权力的创造与政策目标的达成。
战略学者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怀抱理想。既要适应今日的战略环境,也要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来满足和平、安定与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1.政治作战、理念战争与战略沟通-美国反恐战争的政治战略本质 /莫大华
2.新区域主义浪潮下台湾亚太区域经济战略之研析 /江启臣
3.全球化、区域主义与经济战略-以两岸经贸关系为实例 /洪财隆
4.强权能源战略之竞合:以中亚地区为例 /廖舜右
5.当前台湾军事战略发展之影响因素 /吴建德、王玮琦
6.台海战争规模与性质的探讨:有限战争观点 /沈明室
7.冷战时期的联合国维和行动(1948-1990):缘起、演进与困境 /李大中
8.东亚区域整合的战略思维:从战略区域主义观点探讨 /巨克毅
9.政治战略力的创造与转化:从古典战略到当代战略 /施正权
当代战略思想之省思与前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当代战略思想之省思与前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