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受傷而失業的哥哥,為瞭籌措弟弟的大學學費,
鋌而走險潛入豪宅行竊,卻失手殺瞭屋主,
也從此改變瞭兄弟倆的命運……
當「信」不再能傳遞關懷,反而使人心懷憤懣,手足之情還剩下什麼?
加害人傢屬飽受社會排斥、歧視,真是一種社會正義?
受害者傢屬痛失至親的遺憾,究竟如何纔能獲得救贖?
日本《每日新聞》連載話題作!
2003年第129屆直木賞候選作品!
日本亞馬遜書店網站讀者★★★★★推薦!
東野書迷票選感人肺腑、熱淚盈眶度第一名!
改編電影《手紙》在日票房突破12億日圓!
原著小說銷售量突破150萬部!
東野圭吾剖析社會現象,風格迥異深情力作!
哥哥因殺人罪入獄服刑,他隻能將對弟弟的關愛投注在每個月唯一的一封信;
但對弟弟而言,哥哥殺人入獄帶來無止境的噩運:
求職處處碰壁、成為歌手的夢想破碎,甚至無法與心愛的女人長相廝守……
一切都隻因為哥哥是受刑人……
哥哥,你好嗎?這是我寫給你的最後一封信……
從你離去之後,這個社會開始對我復仇……
有哥哥的存在,就沒有我的人生……
武島直貴,這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青年,在他的眼眸中存在著迴避眾人目光的理由─ 他的哥哥剛誌為瞭替他籌學費而闖入民宅偷竊,失手殺人。剛誌為此入獄服刑,兄弟倆隻能用書信互相聯絡。
哥哥在獄中為自己的罪贖罪,身為弟弟的直貴盡管無辜,卻從此背上瞭「殺人犯的弟弟」身分,在這個社會上,一次又一次的被歧視,被驅逐……他失去瞭原先安靜的校園生活,失去瞭原本可以在歌唱舞颱上發光發熱的機會,失去瞭初戀女友,他還能為自己哥哥所犯的罪失去多少?
首部深入探討受刑人傢屬心境和遭遇的作品。
親情和傢庭、罪與罰、被放逐與自我放逐……
強盜殺人犯的弟弟無可逃避的命運 ──
歧視是理所當然的。
排斥罪犯和罪犯的傢人,是非常正確的行為。
我們必須歧視你,這麼做是為瞭讓所有罪犯知道自己犯罪會使傢人連帶受苦。
── 摘自內文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 (Higashino Keig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電力工程係畢業。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奬得奬作《放學後》齣道。
1999年以《秘密》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
2001年以描寫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的《單戀》入圍直木奬。
2003年又以描寫受刑人與傢屬和受害人傢屬關係的《信》一書入圍直木奬。
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134屆直木奬和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等多項大奬,創造瞭日本推理文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蹟。
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之後作風逐漸超越推理小說的框架。其創作力旺盛,讓他躍居日本推理小說界的頂尖作傢。
1998年推齣的《偵探伽利略》、2000年的《預知夢》以及2005年的《嫌疑犯X的獻身》,皆以物理學教授湯川學為主角,是目前最熱門暢銷的湯川學推理係列作品,均已改拍成電視劇、電影,造成影視藝文界轟動。
另,1999年推齣時序跨越19年,細膩描繪主角與周遭人物的犯罪小說《白夜行》,其筆風越見圓熟,作品質地進入瞭全新的境界。此書改拍為電視劇後,也造廣大的討論與迴響。
2008年最新作品有《流星之絆》、《聖女的救贖》與《伽利略的苦惱》。
2009年獨步即將齣版「2008年鞦季日劇收視率冠軍」原著《流星之絆》,與屬於青春推理的加賀恭一郎係列作品《畢業》及《分身》(譯名暫定)。
《信(新版)》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希望”的描繪,它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幻想,而是根植於現實土壤的,微弱卻頑強的生長。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書中人物也從未完全放棄過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這種希望,可能是對親人的思念,可能是對過去的懷念,也可能是對某個遙遠目標的追尋。正是這些微小的希望之火,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的歲月,也給瞭我莫大的鼓舞。
评分《信(新版)》的結尾,給我留下瞭深刻的餘味。它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將一部分的答案交給瞭讀者自己去想象。這種開放式的結局,反而讓這本書的生命力得以延續,讓我能夠反復地在腦海中迴味,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結局。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藝術處理方式,它邀請讀者成為故事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沉浸在一本書的世界裏,本身就是一種奢侈。《信(新版)》恰恰能提供這樣的體驗。它沒有急切的想要告訴你什麼,而是邀請你一同去感受,去體味。我喜歡在夜晚,泡一杯熱茶,翻開這本書,讓思緒隨著文字慢慢舒展開來。那些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愛的故事,就像一首首舒緩的樂章,在我的腦海中迴蕩,撫慰著我疲憊的心靈。
评分讀完《信(新版)》,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它沒有強行灌輸任何道理,而是通過故事和人物,讓讀者自己去領悟。我開始更加關注身邊的人,更加珍惜當下的時光,也更加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導師,用它獨特的方式,教會瞭我許多關於生活、關於人性、關於成長的寶貴課程。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和節奏,讓我感到非常舒服。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懸念,讓你喘不過氣來,而是循序漸進,慢慢地將你引入故事的核心。即使是描寫一些沉重的主題,作者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既能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分量,又不會感到過於壓抑。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讓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中。
评分《信(新版)》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清水齣芙蓉,天然去雕飾”。作者的文字如同山間的清泉,自然而淳樸,卻能滌蕩心靈。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摯情感,卻能穿透文字的束縛,直抵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常常被那些看似平淡的句子所打動,因為我知道,在這些平淡之下,蘊藏著多麼深沉的愛、多麼沉重的傷痛、多麼堅韌的希望。這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比那些聲嘶力竭的呐喊更能觸動人心。
评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信(新版)》在描繪人際關係時,展現齣瞭非同尋常的洞察力。它沒有簡單地將人物劃分為好人或壞人,而是細緻地勾勒齣他們之間復雜的情感糾葛。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在書中得到瞭深刻的探討。我看到瞭因為誤解而産生的隔閡,也看到瞭因為包容而修復的裂痕;看到瞭為瞭彼此而做齣的犧牲,也看到瞭在利益麵前的動搖。這些真實的寫照,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反思。
评分《信(新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對人物內心的深度挖掘。書中的角色並非完美無瑕,他們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有各自的掙紮和睏惑,但正是這種不完美,讓他們顯得如此真實,如此 relatable。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其中,思考如果是我,在這樣的情境下會如何選擇,又會承受怎樣的壓力。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內心的獨白,引導讀者去探索和理解。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激發瞭我的思考,讓我對人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每一次重讀,我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仿佛在與書中的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讀完《信(新版)》,內心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復雜情感,既有被文字觸動後的溫暖,也有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深深思考。這本書的標題簡潔卻意味深長,一個“信”字,可以解讀為信任、信件、信念,甚至是一種信仰。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一種樸實而細膩的文筆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老友,娓娓道來,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衝突,卻能在平淡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再尋常不過的場景,比如清晨窗外的鳥鳴,午後陽光灑在地闆上的斑駁,或是夜晚燈光下模糊的影子,都被賦予瞭生命和溫度。這些細微之處,如同點點星光,匯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河,照亮瞭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是它對“時間”的獨特處理方式。它不是綫性地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像一幅散落的拼圖,通過迴憶、片段、甚至是隻言片語,將過去、現在和未來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這種敘事結構,初讀時可能會有些許的迷茫,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作者的匠心獨運。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都可能在後續的章節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草蛇灰綫,伏脈韆裏”的寫法,讓我在掩捲之後,依舊迴味無窮,不斷地梳理著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件發展的脈絡。它讓我意識到,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充滿瞭交錯的迴憶和未知的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