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

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顯示技術
  • 平麵顯示器
  • LCD
  • OLED
  • 顯示器件
  • 顯示工程
  • 電子工程
  • 信息顯示
  • 顯示原理
  • 技術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二十一世紀,TFT LCD液晶顯示器在平闆顯示器中脫穎而齣,從小尺寸的手機、攝影機、數位相機,中尺寸的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大尺寸的傢用電視到大型投影設備,應用TFT LCD的産品在顯示器市場上獨佔鰲頭。目前以TFT LCD為代錶的平闆顯示産業發展迅速,預估今後幾年內其全球總産值將超過積體電路産業,麵對機遇和挑戰,發展TFT LCD産業更是刻不容緩。

  TFT LCD是多元知識和技能的總匯,涉及包括液晶物理和化學、光學、材料科學、彩色化技術、驅動電路、製程技術等多學科的原理和技術。本係列共分十二章,第1章介紹液晶顯示的曆史和現狀,第2章作為液晶材料和液晶顯示入門,以漫畫的形式直觀地說明;第3、4、5、6章為TFT LCD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分彆是液晶化學與物理簡論、液晶顯示器及顯示特性、無源驅動及有源驅動、TFT LCD的工作模式及顯示螢幕構成;第7、8、9章分彆討論TFT LCD製作技術、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元件及材料、TFT LCD的改進及性能提高;第10章討論液晶顯示器的産業化。由於TFT LCD對於其他類形平闆顯示器可謂異麯同工,熟悉瞭前者可以觸類旁通;因此第11章介紹各類平闆顯示器的最新進展;第12章討論平闆顯示器産業現狀及發展預測。

  本書除瞭兼顧原理、技術、理論,産業化、發展前景,更以深入淺齣的文字及圖解加深讀者的理解。對於新入門者易於著手,專傢學者更顯新意。本書適閤作為大學或研究所各相關專業的教科書,適閤産業界專業人士及有興趣自修的社會大眾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田民波

現職: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教授
學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研究所
經曆:清華大學核能及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助教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講師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副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國傢公派訪問學者
   日本Kyoto Elex株式會社特邀研究員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教授
代錶著作:《材料科學基礎》
     《電子顯示》
     《磁性材料》
     《高密度封裝基闆》
     《材料科學基礎學習輔導》

校訂者簡介

林怡欣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係助理教授
學曆:美國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光學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所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係學士

好的,以下是針對一本名為《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的書籍,所撰寫的一份內容完全不涉及該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盡描述其他領域的內容,以滿足您的要求: --- 《深海迷航:失落文明的迴響與未來海洋生態的重塑》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艾莉森·維剋多]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例如:瀚海學術齣版社] 頁數: 820 頁 定價: 188.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海洋地質學、古代文明史、生物聲學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宏大敘事。它並非聚焦於我們日常可見的陸地文明演進,而是將目光投嚮地球錶麵三分之二的廣闊疆域——深海。作者艾莉森·維剋多,一位深潛探險傢與海洋考古學界的先驅,帶領讀者潛入人類認知極限之外的幽暗水域,追溯一個在數萬年前神秘消逝的“阿卡迪亞文明”的蛛絲馬跡。 第一部分:無光之境的地理學與聲學結構 本書的開篇,首先建立瞭一個堅實的技術與環境基礎。維剋多教授深入剖析瞭深海地貌的形成機製,從熱液噴口的熱力學過程到海底火山活動對洋流模式的長期影響。她詳細闡述瞭深海壓力、溫度梯度和化學成分的極端環境如何塑造瞭獨特的生物圈。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她對“深海聲學成像技術”的革新進行瞭前所未有的介紹。不同於傳統聲納,書中描述瞭一種基於仿生學原理的“液態共振成像係統”(LRIS),該係統能夠穿透數韆米水深,以極高的分辨率重建古代海底沉積層中的結構細節。通過對來自馬裏亞納海溝、波斯灣深處以及南極冰架下水域的LRIS數據進行交叉比對,作者首次提齣瞭一個顛覆性的觀點:在全新世大洪水事件之前,地球上可能存在一個技術水平遠超我們當前理解的海洋文明。 第二部分:阿卡迪亞文明的碎片與哲學遺存 曆史敘事在本書中占據瞭核心篇幅。維剋多團隊在深海沉船遺址和海底構造中發現瞭大量非自然形成的金屬閤金和結晶結構。這些“文物”的年代測定結果將它們置於冰河時期末期。書中並未停留於簡單的考古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阿卡迪亞文明的哲學核心。 通過對從深海岩層中提取的、經過數萬年水蝕但仍可部分解讀的“聲波刻文”的分析,作者揭示瞭該文明對“時間維度”與“物質形態轉換”的獨特理解。他們似乎掌握瞭一種利用高頻聲波重組分子結構的技術,這解釋瞭為何其遺跡在經曆瞭地質變遷後仍能保持極高的結構完整性。書中詳細描繪瞭這些遺跡中展現齣的對能源的“零損耗”利用理念,與當代人類的資源消耗模式形成瞭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深海生物的進化奇跡與生物電化學 在追尋失落文明的同時,本書也對現有深海生物多樣性進行瞭百科全書式的梳理,但其側重點在於生物電化學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維剋多教授花費瞭大量篇幅介紹瞭一種在深海熱液區發現的古菌群落——“深淵自持菌”(Abyssopelagic Autotrophs)。 她詳盡闡述瞭這些生物如何通過化學滲透壓梯度而非傳統的光閤作用或熱能,直接從深海的重金屬和硫化物中提取能量,並將其轉化為可利用的生物電信號進行信息傳遞。書中包含大量手繪圖譜和電生理學模型,解釋瞭這些生物如何在其細胞膜上構建齣微型的“生物電池”來維持生命活動。這部分內容對生物工程學和新型電池技術的發展具有裏程碑式的參考價值。 第四部分:未來海洋生態工程與人類的責任 本書的結論部分,從曆史與科學的交匯點齣發,展望瞭人類在未來海洋開發中的倫理與技術方嚮。作者堅信,阿卡迪亞文明的消亡,很可能與其過度乾預自然界基本法則有關。因此,她提齣瞭一個激進的“海洋生態修復框架”——“共生潛入計劃”。 該計劃旨在利用仿生機器人技術,模擬深海生物的能量獲取與信息交互模式,以最小的生態擾動來監測和修復因現代工業活動造成的深海環境汙染。書中詳細論述瞭如何利用生物聲學技術,引導被汙染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恢復到更接近原始的生態平衡狀態,而不是通過化學手段進行粗暴乾預。最後,作者呼籲全球科學界、工程界和政策製定者,必須從深海的沉寂中汲取教訓,重新審視人類在地球係統中的位置。 核心亮點: 革命性的聲學成像技術應用: 首次將深海聲學數據與古代文明研究相結閤。 跨學科整閤: 無縫銜接瞭地質學、古代史、先進生物電化學和可持續工程學。 哲學深度: 對技術進步的邊界與自然法則的尊重提齣瞭深刻的拷問。 本書是為深海科學研究人員、曆史考古愛好者、環境工程師以及所有對地球未知領域抱有無限好奇心的人士撰寫的一部極具啓發性和信息密度的著作。它將引導您探索一個比星空更深邃、比曆史更古老的未知世界。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十章 液晶顯示器的産業化
  10.1 液晶顯示器産業的發展趨勢─從小型化到大型化再到多樣化
    10.1.1 母闆玻璃大型化的背景
    10.1.2 多樣化的畫麵尺寸將擴展液晶産業的領域
    10.1.3 擴大尺寸的過度競爭將引發結構性不景氣
    10.1.4 功能飢渴狀態下,不斷增加的顯示資訊量
    10.1.5 共同營造繼續發展的空間
  10.2 步入成熟期的液晶産業
    10.2.1 液晶和半導體各自符閤不同的比例定律
    10.2.2 液晶螢幕擴大的比例定律─北原定律和西村定律
    10.2.3 大型液晶螢幕的熟悉麯綫─小田原定律
    10.2.4 液晶三定律描述瞭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軌跡
    10.2.5 三個定律的反麵─落入負螺鏇的危險性
    10.2.6 脫離傳統定律發展的可能性
  10.3 支撐液晶産業成長的製造裝置
    10.3.1 支撐TFT液晶世代交替的周邊産業
    10.3.2 錶演「麵取數魔術」的製造裝置
    10.3.3 高額的廠房建設費用會超過製造裝置費用嗎?
    10.3.4 迅速擴大的液晶市場和逐漸縮小的裝置市場
    10.3.5 人們能不能獲得製造裝置的技術秘密?
     10.3.6 「麵取數魔術」還能再錶演下去嗎?
  10.4 TFT液晶的世代及內涵
    10.4.1 TFT液晶世代的內涵
    10.4.2 按基闆尺寸稱呼TFT液晶的世代
    10.4.3 更快世代交替的推動力
    10.4.4 「麵取數魔術」的幕後秘密
    10.4.5 寬畫麵增加麵取操作難度
    10.4.6 裝置革新促進生産性的提高
    10.4.7 技術工程師的重要作用
    10.4.8 TFT液晶世代的終點站
    10.4.9 TFT液晶的世代劃分會不會變化?
  10.5 玻璃基闆尺寸大型化的背景及其限製
    10.5.1 畫麵尺寸與臨場感─大型顯示器應具備的特性
    10.5.2 有效利用寬畫麵的方法
    10.5.3 基闆尺寸與TFT液晶世代,按單純的基闆尺寸擴大定律看
    10.5.4 基闆尺寸大型化的課題
    10.5.5 基闆尺寸的多樣化及液晶生産綫的發展方嚮
  10.6 關於玻璃基闆(母闆)尺寸的標準化
    10.6.1 標準化的理想和限製
    10.6.2 裝置廠商默認非標準化的現實
    10.6.3 已實現標準化的顯示規格也在不斷進展中
    10.6.4 顯示螢幕畫麵尺寸能否實現標準化?

第十一章 各類平麵顯示器的最新進展
  11.1 電漿平麵顯示器─PDP
    11.1.1 電漿電視的發展概況
    11.1.2 PDP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11.1.3 電漿電視的顯示螢幕構造及驅動電路
    11.1.4 PDP的製作技術及關鍵材料
    11.1.5 PDP的産業化動嚮及發展前景
    11.1.6 不斷進展中的各大公司的PDP技術
    11.1.7 PDP TV在full HD産品開發中的競爭激烈
  11.2 有機EL顯示器─OLED和PLED
    11.2.1 有機EL顯示器的發展概況
    11.2.2 有機EL元件的基本構造
    11.2.3 發光機製初探
    11.2.4 有機EL的關鍵材料
    11.2.5 有機EL的彩色化
    11.2.6 有機EL顯示器的驅動技術
    11.2.7 OLED的製作技術
    11.2.8 PLED的製作技術
    11.2.9 有機EL與LCD的對比
    11.2.10 需要開發的課題和正在採用的新技術
    11.2.11 有機EL顯示器的産業化
  1.3 無機EL顯示器的最新技術動嚮
    11.3.1 開發背景
    11.3.2 無機EL的構成和關鍵技術
    11.3.3 無EL的開發動嚮
    11.3.4 顯示器的特性
    11.3.5 發展方嚮
  11.4 場發射顯示器—FED
    11.4.1 FED的基本原理及製作技術
    11.4.2 FED的主要類型
    11.4.3 Spindt法FED的研究開發動嚮
    11.4.4 碳奈米管(CNT)FED
    11.4.5 彈道電子錶麵發射型顯示器(BSD)
  11.5 LED顯示器的技術進展
    11.5.1 LED的工作原理
    11.5.2 LED顯示器的關聯材料
    11.5.3 LED的製作方法及發光效率的定義
    11.5.4 提高LED效率的關鍵技術
    11.5.5 白色的實現及在顯示器中的應用
    11.5.6 今後LED顯示器的開發
  11.6 VFD—真空螢光管顯示器
    11.6.1 真空螢光管顯示器概述
    11.6.2 VFD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1.6.3 VFD的應用
    11.6.4 今後的發展預測
  11.7 電子紙
    11.7.1 何謂電子紙
    11.7.2 電子紙的結構與分類
    11.7.3 液晶型電子紙
    11.7.4 有機EL型電子紙
    11.7.5 類紙型電子紙
    11.7.6 撓性電子紙中必不可缺的有機薄膜電晶體
    11.7.7 電子紙的産業化現狀
  11.8 DMD和DLP
    11.8.1 DMD的發明和發展概況
    11.8.2 DMD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1.8.3 DLP的性能及特點
  11.9 背投電視
    11.9.1 背投電視概述
    11.9.2 背投電視的三種主要方式
    11.9.3 LCD方式(穿透型液晶方式)
    11.9.4 DMD方式(DLP方式)
    11.9.5 LCOS方式(反射型液晶方式)
    11.9.6 背投顯示器的技術進展
    11.9.7 LED光源、雷射光源在背投電視的應用

第十二章 FPD産業現狀及發展預測
  12.1 電子顯示器産業的市場動嚮
    12.1.1 資訊係統的發展和電子顯示器
    12.1.2 相互競爭的電子顯示器
    12.1.3 電子顯示器市場
    12.1.4 激烈競爭中的電子顯示器産業
  12.2 FPD的産業地圖
    12.2.1 FPD的用途和市場動嚮
    12.2.2 FPD按不同技術的業界動嚮
    12.2.3 顯示器産業的結構
    12.2.4 FPD製造裝置的市場動嚮
    12.2.5 FPD今後市場擴大麵臨的課題
    12.2.6 FPD産業的SWOT分析
  12.3 日本的FPD産業
    12.3.1 日本國內的顯示器市場
    12.3.2 日本的FPD産能
    12.3.3 日本的FPD發展戰略
    12.3.4 日本的産官學協調與PDP開發戰略
    12.3.5 各地區紛紛建立與FPD相關聯的産業據點
  12.4 韓國的FPD産業
    12.4.1 製定中長期發展藍圖—創立韓國顯示器
       産業協會;提高設備、材料的國産化比例
    12.4.2 三星電子
    12.4.3 LG Philips LCD
    12.4.4 三星SDI
    12.4.5 LG電子
  12.5 颱灣的FPD産業
    12.5.1 颱灣的FPD産業規模目前增大至4.5萬億日圓,2007年增加14%
    12.5.2 AUO(友達光電)
    12.5.3 CMO(奇美電子)
    12.5.4 CPT(中華映管)
    12.5.5 Hannstar(瀚宇彩晶)
    12.5.6 Innolux(群創光電)
    12.5.7 Wintek(勝華科技)
    12.5.8 Toppoly(統寶光電)
    12.5.9 RiTdisplay(錸寶科技)
    12.5.10 Univision(悠景科技)
    12.5.11 Prime View(元太科技)
  12.6 中國大陸的FPD産業
    12.6.1 中國大陸搭載有LCD應用産品的産量持續增加
    12.6.2 挑戰目標是TV麵闆製造的中國大陸FPD産業
    12.6.3 SVA-NEC(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
    12.6.4 BOE-OT(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12.6.5 IVO(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
    12.6.6 深圳天馬微電子
    12.6.7 Truly Semiconductor(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
    12.6.8 吉林北方彩晶數位電子有限公司
    12.6.9 南京新華日液晶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12.6.10 上海鬆下電漿(上海鬆下電漿顯示器有限公司)
    12.6.11 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元件有限公司
    12.6.12 維信諾(Visionox,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

附錄 液晶顯示器常用縮略語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這本書,我大概是去年底在博客來上麵看到的,當時就是覺得書名很吸引人,畢竟我們每天眼睛離不開手機、電腦、電視,這些都離不開平麵顯示器嘛,而且颱灣在這塊産業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就很好奇它到底講瞭些什麼。拿到書後,第一印象就是內容真的很紮實,跟一般那種浮光掠影介紹一下産品特點的書完全不一樣。它不是那種告訴你「AMOLED色彩更鮮艷」、「LCD比較便宜」這種淺層的東西,而是深入到背後的技術原理。像是TFT驅動電路的設計、像素的排列方式,甚至連彩色濾光片的技術演進,都有很詳盡的介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裏麵關於“像素填充因子”的討論,一般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概念,但它卻直接影響到我們看到的圖像精細度。書裏麵用瞭大量的圖錶和公式,剛開始看的時候的確有點吃力,需要花時間去理解,但一旦弄懂瞭,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對我們平時使用的顯示器會有種全新的認識。它講得很“硬”,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因為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而且時不時穿插一些産業發展的小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不至於太沉悶。

评分

我從朋友那裏藉來瞭《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來看,本來隻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畢竟我對顯示器技術瞭解不多,以為會是一本很難讀的書。結果齣乎意料地,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相當引人入勝。作者在開頭就用瞭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將復雜的顯示技術比作一幅幅精心繪製的畫捲,而不同的顯示技術就是不同的顔料和繪製技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色彩管理”那一章節,它不僅講瞭RGB三原色的原理,還提到瞭色域(Gamut)、色準(Color Accuracy)這些概念,並且解釋瞭為什麼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顯示器,看到的同一個畫麵會有細微的色彩差異。書中還探討瞭人眼視覺感知與顯示技術之間的關係,像是什麼時候我們肉眼已經分辨不齣像素點,什麼時候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的提升能帶來更逼真的視覺體驗。它還非常細緻地介紹瞭不同顯示技術的優缺點,例如提到Mini-LED和Micro-LED的齣現,是如何在傳統LED背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比度和亮度,解決OLED燒屏的問題。

评分

坦白說,我第一次翻開《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這本書的時候,是有點被它的專業程度嚇到的。我本身是做行銷的,對技術細節的瞭解程度有限,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概括性的科普讀物,結果發現它完全不是這麼迴事!裏麵的內容,特彆是關於液晶(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這兩種主流技術的詳細解析,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書裏不僅介紹瞭這兩種技術的物理發光原理,還深入到驅動方式、麵闆結構、色彩錶現等多個層麵。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討論麵闆良率控製的部分,那些關於“缺陷檢測”、“修復技術”的描述,讓我意識到一塊小小的屏幕背後,竟然需要如此精密的工藝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它詳細闡述瞭不同世代TFT背闆技術(像是TFT-LCD、AMOLED)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解決像素開關速度、漏電等問題。即使我不是工程師,也能從書中感受到技術迭代的脈絡,以及每一步突破帶來的顯示效果的飛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在介紹“是什麼”,更是在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未來可能怎樣”。

评分

我最近在看《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覺得這本書對於我這種對科技産品略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也是非常友好而且有深度的。它沒有一開始就堆砌大量專業術語,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顯示設備入手,比如手機、平闆、電視,然後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到顯示技術的更深層世界。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人因工程學”與顯示技術結閤的討論,比如屏幕的護眼功能、防眩光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是如何根據我們人眼的使用習慣進行設計的。它還詳細闡述瞭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的顯示器,在實際使用中會帶來哪些體驗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通過技術實現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量子點技術”(Quantum Dot Technology)的應用和發展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它解釋瞭量子點是如何通過改變材料結構來發齣特定顔色的光,從而實現更廣闊的色域和更純淨的色彩。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我們每天使用的這些“屏幕”,背後蘊藏著如此多精妙的技術和科學原理。

评分

我是在颱灣的一場技術研討會上,偶然聽說瞭《平麵顯示器之技術發展》這本書。當時演講者強烈推薦,說這本書是瞭解顯示器産業發展脈絡的必讀之作。拿迴傢後,我幾乎是愛不釋手。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技術名詞的堆砌,更像是一部顯示器技術發展史的百科全書。書裏詳細梳理瞭從早期的CRT顯示器,到CRT-LCD、PDP,再到如今主流的TFT-LCD、AMOLED,以及正在崛起的Micro-LED等技術的演進過程。讓我驚嘆的是,書中對每一項技術是如何剋服瓶頸、如何實現商業化的過程都有深入的描述,這對於理解産業發展規律非常有幫助。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技術教科書,而是充滿瞭對技術創新背後故事的挖掘,讓我瞭解到許多知名廠商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突破。特彆是關於“麵闆驅動IC”和“驅動電路設計”的部分,雖然很技術性,但作者通過舉例說明,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顯示器刷新率越高,畫麵越流暢,以及這些技術背後的邏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