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和市民社會的關係為何?現代社會中哪些製度真正在施展權力?在這本教材新作裏,Keith Faulks介紹當代政治社會學對其核心概念的論辯和不同方法論之取角時,扣緊瞭這些問題予以處理。其中重要與主題性的議題包括瞭全球化、新社會運動的崛起、新自由主義、公民身分、政治文化和政治參與,作者並沿著重要的社會學傢如Giddens、Beck和Etzioni的批評對這些課題加以探索。
本書特色
本書是對於現代世界正在發生的政治和社會性質,其重要過程轉變的絕佳介紹。通篇關注焦點考量到瞭學生閱讀時要有的清晰、易讀和需求:運用話框與圖錶使核心的事實和形象更加醒目,亦包括以延伸閱讀的引介來鼓舞讀者對此一令人著迷的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適閤作為大學相關課程的入門指引教材。
作者簡介
齊斯.佛剋 Keith Faulks
目前是英國中蘭開夏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教育與社會科學係研究主任、公民身分高級講座和政治學召集人。他的教學領域包括政治學理論、英國政治和政治社會學等。除本書外,Keith Faulks還著有《當代英國的公民身分》(Citizenship in Modern Britai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8)與 《公民身分》(Citizenship; Routledge, 2000)(巨流,2003)等著作。
譯者簡介
包淳亮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現任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負責本書導論、一至五章及延伸閱讀引導(chapter 1-5)翻譯
張國城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係國際關係和會計係雙學位、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會計師高考及格
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博士班肄業
負責本書六至十章、結論及延伸閱讀引導(chapter 6-10)翻譯
謝詞
略語錶
導論 001
第一篇 政治社會學的基礎 009
第一章 政治社會學的途徑與基本觀念 011
行為主義途徑的限製 012
權力的性質 014
國傢的問題 020
現代國傢的特徵:持續與創新 027
結語 032
第二章 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古典理論 033
馬剋思主義的挑戰:國傢作為階級統治的錶徵 034
精英理論:國傢是精英統治的軀殼 041
多元主義:自由主義的復興? 047
反思國傢權力 050
結語 053
第二篇 國傢麵臨的挑戰 055
第三章 全球化 057
全球化的幾種理論 059
對激進全球化理論的批判 064
結語 075
第四章 新自由主義 077
新自由主義概要 078
新自由主義在非洲的實踐 083
新自由主義與治理問題 090
結語 092
第五章 新社會運動 095
新社會運動的論點 095
對新社會運動理論的批評 104
新社會運動的重要性 110
結語 113
第三篇 市民社會的挑戰 115
第六章 政治文化 117
政治文化的概念 118
從公民文化到文化矛盾 124
1990年代的政治文化:新的失序? 127
政治文化和治理 136
結語 138
第七章 公民身分 139
理論化公民身分的發展 140
自由主義公民身分的限製 150
結語 156
第八章 政治參與 159
政治參與的理論 160
對參與理論的評估 163
自由民主國傢中的政治參與 165
強化政治參與 172
結語 178
第四篇 治理的再思考 181
第九章 當代國傢與市民社會的理論 183
後現代轉嚮 184
迴到未來:重啓保守主義? 186
左派的再思考 195
激進多元主義:朝嚮理論的匯聚? 202
結語 207
第十章 全球治理 209
國際關係理論與全球風險 210
邁嚮全球治理 217
從自由民主到世界民主 229
結語 232
結論 235
延伸閱讀引導 241
參考書目 249
索引 265
拿到《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這本書,我便被它所蘊含的學術深度和潛在的顛覆性所吸引。我一直堅信,理解社會和政治的運作,必須超越錶麵現象,深入探究其內在的邏輯和權力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嚴謹的分析框架,幫助我理解權力是如何在社會結構中滲透和運作,以及社會力量又是如何反過來塑造政治格局的。我尤其對社會不平等、階級衝突、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博弈等議題非常感興趣,並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深刻的洞見。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為何有些社會能夠實現相對的公平與穩定,而另一些社會卻深陷衝突與動蕩。我期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獲得一種更深刻的認識,能夠獨立地分析和判斷,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觀念。
评分當我終於拿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翻開它的扉頁,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作為一名對社會現象充滿好奇的研究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啓發思考、挑戰固有認知的著作。而“批判的導論”這個書名,恰恰契閤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它能夠帶領我跳齣舒適區,用一種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眼光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政治和社會運作模式。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分析框架,幫助我理解權力是如何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以及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社會關係,是如何與政治緊密相連的。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不同理論流派在政治社會學領域的貢獻與局限,並鼓勵我進行獨立的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某種單一的理論解釋。對於社會運動的興起與消亡、公民參與的挑戰與機遇、國傢與社會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及意識形態如何塑造公眾輿論和政治行為,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深入瞭解的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的案例分析和理論深度,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復雜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並從中獲得一些具有普適性的洞見。
评分這本書的“批判的導論”這幾個字,就像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政治與社會之間那錯綜復雜的關係。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書籍情有獨鍾,我相信真正的理解來自於對現有框架的審視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政治現象,並理解它們背後的社會根源。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權力在不同社會結構中的運作方式,以及個體和社會群體是如何在權力關係中被塑造和被賦權的。我尤其對社會分層、階級鬥爭、身份認同對政治參與的影響,以及全球化進程中民族國傢角色的變遷等議題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的案例分析和理論深度,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復雜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並從中獲得一些具有普適性的洞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所傳達齣的信息,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我一直認為,政治社會學不應僅僅是關於政治製度的描述,更應該是一種對權力、社會結構以及個體能動性之間復雜關係的深入探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政治決策和社會變遷背後的深層力量。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審視那些被普遍接受的政治理論,並對其進行深刻的解構和反思。我尤其對社會運動如何興起和發展,以及它們如何挑戰現有權力結構,還有國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議題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嚴謹的學術分析,結閤豐富的曆史案例和現實數據,為我提供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入的理解框架。我期望它能夠挑戰我已有的認知,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並最終能夠幫助我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评分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這本書時,我便被它強烈的學術氣息和潛在的顛覆性所吸引。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理解需要一種批判性的眼光,能夠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社會和政治現象的背後邏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政治和社會是如何在復雜的互動中相互塑造的。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權力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結構如何影響著不同社會群體的命運。我尤其對社會不平等、階級分化、以及身份政治等議題非常感興趣,並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富有洞見的分析。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有些社會能夠實現相對的公平與穩定,而另一些社會卻深陷衝突與動蕩。我期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獲得一種更深刻的認識,能夠獨立地分析和判斷,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觀念。
评分拿到《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這本書,我的內心是充滿瞭一種探索的衝動。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使命感,似乎在邀請我一起去解構和重塑我們對政治和社會關係的理解。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理解不應止步於現象的錶麵,而應深入到其根源,探尋那些驅動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超越那些司空見慣的政治術語和理論框架,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政治決策、社會結構和群體互動背後的深層力量。我尤其期待它能對我感興趣的幾個主題進行深刻的剖析:例如,國傢權力是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和社會形態下演變的?公民社會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張力?以及,全球化進程對本土政治和社會結構帶來瞭怎樣的衝擊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嚴謹的學術分析,結閤豐富的曆史案例和現實數據,為我提供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入的理解框架。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批判性地審視那些關於進步、發展和公正的宏大敘事,並從中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復雜性。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給我一種強烈的預感,它將是一次深入的學術探索之旅,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介紹。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能夠穿透現象、直抵本質的分析能力。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走進政治社會學的殿堂,但不是以一種被動接受的方式,而是以一種積極參與、主動質疑的態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工具,幫助我理解權力是如何在社會結構中運作,以及社會因素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政治的格局和走嚮。我尤其對國傢與公民社會的關係、社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以及政治意識形態的構建與傳播等議題充滿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的案例分析和理論深度,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復雜議題的深層原因,並從中獲得一些具有啓發性的洞見。我期望它能夠挑戰我已有的認知,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並最終能夠幫助我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评分第一次看到“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肯定不是一本輕鬆的書,但恰恰是這種挑戰性吸引瞭我。我厭倦瞭那些韆篇一律的教科書,它們往往隻是將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你,而很少引導你獨立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具啓發性的方式,讓我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我期待作者能夠帶領我深入研究政治權力的本質,它如何在國傢、社會和個人之間流轉,以及它如何塑造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自然的社會秩序,其實是經過漫長而復雜的權力鬥爭和妥協的結果。我尤其對社會不平等、階級衝突、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宗教對政治的影響等議題非常感興趣。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運用批判性的視角來分析這些問題的,它是否能夠揭示齣那些被主流觀點所忽視的視角和聲音。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獲得一套分析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政治體製的優劣,以及社會變革的驅動力和阻礙。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對“批判的導論”這個說法有點既期待又有點不安。我總覺得“批判”這兩個字可能意味著要推翻很多我過去學到的東西,甚至是要挑戰我根深蒂固的一些觀念。但我同時也知道,真正的學習往往就是要經曆這樣的過程。我渴望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照齣那些隱藏在政治和社會錶麵下的真相,揭示那些我們不曾注意到的權力運作方式。我希望它能帶我走進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關注那些邊緣化的群體,理解他們的聲音和訴求是如何被主流政治所忽略或壓製的。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這本書會如何解讀現代國傢和公民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政治參與的形式和內容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我期待作者能夠運用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案例,來支撐他的論點,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比如,在研究政黨製度、選舉行為、利益集團的影響力時,我希望能看到更具深度的分析,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描述。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社會能夠實現穩定的民主轉型,而另一些社會卻深陷衝突和動蕩?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社會和政治因素,塑造瞭不同的發展軌跡。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上“政治社會學:批判的導論”這幾個字,在我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對社會如何組織、權力如何在其中運作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批判”這個詞,更是點燃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不同於傳統、更加深入的視角來審視政治現象,不僅僅是描述,更要揭示其背後的邏輯和機製。我期待著作者能夠帶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探尋不同社會形態下政治權力的演變,理解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製度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維係的。我想知道,那些塑造瞭我們生活的宏大敘事,是否真的如它們所呈現的那般純粹和客觀?還是說,它們背後隱藏著更為復雜的力量博弈和利益糾葛?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剝開錶象,看到隱藏在權力結構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更清晰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現實?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理論工具,讓我能夠獨立地分析和判斷,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觀點。關於社會分層、階級鬥爭、身份認同對政治參與的影響,以及全球化進程中民族國傢角色的變遷,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的探討,並提供令人信服的論證。或許,它還會觸及一些關於意識形態、文化霸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政治化現象,這些看似微小卻影響深遠的部分,往往是理解宏觀政治的關鍵。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它能否滿足我對“批判性”的想象,以及它將如何重塑我對政治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