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我婚姻的记忆,是关于我母亲的故事,那些长年堆积在我心里的黑暗和爱。
——虹影
每个人都有家人逝去,都有不堪回首、难以启齿的过去,作者的冷静的描述及回忆却令人震惊,她曾在十八岁生日当天,揭开了自己身世秘密;在母亲去世奔丧的三天内,她更是逐步揭开家族阴暗的历史。
本书是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的续篇。母亲的小名「小桃红」,俗称指甲花,也叫好儿女花,是最易生长,生命力强,但也最卑微的花。母亲一生的际遇如同此花。此书描写母亲死亡,奔丧的整个过程,作者一层层揭露母亲身上的谜团,也一步步解开自己婚姻的谜。母亲因生下非婚生女儿,全家遭受社会歧视,几个儿女及子女为生存而扭曲的人性,各自隐藏着不堪回首、难以启齿的过去……
本书显示的作者经历及伤痛悲楚,远超越《饥饿的女儿》,令人读来同情、疼惜,不忍释手。
本书特色
★全球完整的中文版本,忠实呈现,一字未删!
★享誉世界文坛、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虹影,自传体小说,再度撼动人心!
★贫穷饥荒的年代,苦难沧桑与人性挣扎,为大时代做见证!
★现代小说里绝少的,挖掘心灵深处创伤的最真实的作品,读来惊心动魄!
★虹影高妙的说故事能力,情节抽丝剥茧的震撼力,一再牵引读者的心绪!
作者简介
虹影
享誉世界文坛的着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等,诗集《鱼教会鱼歌唱》、《沉静的老虎》等。现居北京。
五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2005年获义大利《罗马文学奖》。
序
记着我的是比亚; 生我的是西艾纳,毁我的是玛雷玛。
─但丁《神曲》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给我的女儿SYBIL
【写在前面】
这本书是关于我自己的记忆,是关于我母亲的故事,那些长年堆积在我心里的黑暗和爱。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看见了母亲身上的印记,我自己身上的印记,你也可以认为是悲剧的源头。
整个童年,我几乎都在和阁楼倾斜的屋顶上污渍形成的图案对话,倾听堂屋那些黑暗中的蝙蝠拍打墙瓦的声响,我找不到未来的出路,看不见光,好像有人把上阁楼的梯子移走,我下不了地,悬在半空,除了担心,就是害怕,我长久地迷失自己。
母亲是盐,当母亲不在这个世界上后,我感受到这点。母亲说,父亲死后,她经常在江边看到父亲驾驶着船,有时是父亲追船,船在前面,父亲在水面上跑。她叫他,他从未回过头来。 现在想母亲的话时,我才发现自己也跑在水面上,想追随父母的身影。我没有想到,也未敢想,有一天我会再写一本关于母亲和自己的书,但我知道,只有写完这书,才不再迷失自己,并找到答案,即使部分答案也好。
罗厄尔说,当我离开你,世界的心跳停了。为什么我非得离开你,在夜的利刃上噼伤自己? 不,上帝,人怎么做才能获得赎罪呢?
《好儿女花》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强大。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情节曲折、情感丰富的叙事性作品,但它却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点滴。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沉静,但这种沉静之下,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无声的震撼,它不是来自于激烈的冲突,而是来自于人物在面对困境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坚守和内心的成长。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尤其令人赞叹,她们没有惊世骇俗的功绩,也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但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撑起了一片天,展现出一种令人动容的韧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勾勒出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活真实的另一面,它不总是充满阳光和鲜花,但它依然能够孕育出坚韧不拔的力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好儿女花》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力量的韵味。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以情感为主打的书那样,大张旗鼓地煽情,而是将那种深沉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生活琐碎的叙事之中。我读这本书,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熟悉的场景,听着长辈絮絮叨叨地讲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离别、关于错过、关于不被理解的时刻,都在作者的笔下,化作了一种静默的疼痛,却又因为伴随着坚韧的生命力,而显得格外动人。书中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家庭而牺牲的角色,他们的眼神里,常常带着一种旁人无法轻易解读的疲惫,但也正是这份疲惫,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令人心疼。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描写,无论是北方的寒风,还是南方的细雨,都像是为故事染上了真实的色彩,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起伏。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感受,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伟大的情感,并非都藏在惊天动地的事件里,它们更多的是藏在那些平凡的日子里,藏在日复一日的付出里,藏在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里。
评分初拿到《好儿女花》时,我以为会是一本讲述亲子关系的鸡汤文,但阅读之后,我不得不说,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却将笔触聚焦在最细微之处,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史诗感。书中对时代变迁的描绘,那种悄无声息却深刻影响个体命运的宏大力量,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常常惊叹于作者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对人物命运的把握,仿佛她本人就亲历了那个时代,对其中每一个细微的起伏都了然于胸。书中的人物,无论大小,都有着各自的挣扎与抉择,他们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人性时的客观与克制,她不回避人性的弱点,也不夸大其光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呈现出生命的真实质感。读这本书,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考,关于选择,关于宿命,关于爱与责任,也关于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港湾。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感悟,它并非一蹴而就的读物,而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精妙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好儿女花》,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仿佛能闻到院子里晾晒的衣裳、灶台里升腾的炊烟,还有那说不尽的家长里短。我拿到书的时候,恰逢一个周末,午后的阳光正好,手里捧着它,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趴在奶奶膝头听她讲故事的时光。书页翻开,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惊心动魄的冒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情感。它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勾勒出普通人家生活中的点滴,有欢声笑语,也有暗自神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坚韧和温情。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无论是眉眼间的愁绪,还是手腕上的薄茧,甚至是说话时的口头禅,都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人物就住在我们身边,鲜活得如同昨日才见过。读着读着,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相似场景,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记忆,又重新变得清晰起来。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叙事,但它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重新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与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静”的书,静到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能承载多少内容。但恰恰是这份“静”,让我沉溺其中。作者的文字,就像是流水,没有激烈的撞击,却能一点一滴地冲刷着你内心最坚硬的角落。我读《好儿女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特别干净的内心世界,作者将自己最真诚的思考,最细腻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书中的很多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情节本身有多么戏剧性,而是因为那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会让你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满足?是眼前的苟且,还是远方的诗意?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让你去审视自己生命,去体味生活本质的视角。我非常欣赏作者对“自我”的探索,那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依然坚持寻找内心平静的勇气,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地在你耳边低语,引导你走向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