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和你(修订本)

电脑和你(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脑基础
  • 电脑应用
  • 电脑知识
  • 计算机
  • 信息技术
  • 入门
  • 教学
  • 修订本
  • 普及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范光陵于20世纪1958年到美国洗碗打工起, 1961年奇蹟进入电脑界, 1965年初度返台讲电脑到蒋经国先生家, 1988年带两岸历史第一团去大陆并谈电脑, 以至21世纪之今日电脑发展. 凡1965年文星书店初版之《电脑和你》未谈及与后来发展之事均在本《电脑和你》(修订本)中。

作者简介

范光陵

  1932年生,有「三冠才子」之称,除了首创中文「电脑」一词,被誉为「中华电脑之父」外,并开创「新古诗」被誉为「世界桂冠诗人」(曾三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因为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卓越贡献,而被称为「企管大师」。

  台湾大学法学院毕业,获美国斯顿豪大学管理学博士,犹他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超博士研究,专攻电脑及管理系统。曾任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及商学院院长,当选美国加州大学院士及杰出学者。

  文学着作有《透明湖》、《爱心集》、《飞鸟集》等中英文诗集20余种,专着则有《电脑和你》、《电脑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电脑和人脑》等专着10余种及论文数十篇。

《编程漫游指南:从零开始构建数字世界》 导言:驾驭信息时代的罗盘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代码重塑的世界。从指尖轻触的智能手机到驱动全球经济的复杂系统,数字逻辑无处不在。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计算机科学似乎仍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一堆只有专家才能解读的晦涩符号。 《编程漫游指南:从零开始构建数字世界》旨在撕开这层迷雾,为所有对数字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提供一份清晰、实用且引人入胜的入门地图。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参考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现代计算核心的探险旅程。我们将放下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晦涩的理论术语,聚焦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像程序员一样思考”。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坚实的计算思维基础,最终能够自信地拿起任何一门主流编程语言,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项目。 --- 第一部分:计算思维的基石——理解机器的逻辑 (The Architecture of Thought) 在开始学习具体的编程语言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计算”的本质。计算机,无论多么先进,本质上都是遵循简单指令的执行者。 第一章:比特、字节与信息的炼金术 本章将从最微小的单位——比特(Bit)——讲起。我们会详细剖析二进制系统如何优雅地代表一切信息,从简单的数字到复杂的图像和声音。我们将探讨信息的量化、编码的标准(如ASCII和Unicode),以及数据在存储和传输中的效率考量。理解这些底层机制,是后续学习一切高级技术的前提。 第二章:算法的艺术与效率的追求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蓝图,是编程的灵魂。本章将介绍几种基础且至关重要的算法范式,例如搜索(线性搜索与二分查找)和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快速排序的原理对比)。我们不只是展示代码,而是着重讲解如何分析一个算法的“好坏”——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用大O表示法形象化)。理解何时选择一个更快的排序算法,而非仅仅是能工作,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第三章:数据结构的殿堂——组织世界的框架 如果说算法是动作,那么数据结构就是存放动作原料的容器。本章将系统介绍栈(Stack,后进先出原则)、队列(Queue,先进先出原则)以及链表(Linked List)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场景。我们将通过生动的类比(如排队买票、浏览器的“后退”功能),说明这些抽象概念是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组织难题的。 第四章:流程控制的交响乐 本章将聚焦于程序执行的“指挥棒”——流程控制结构。包括条件判断(if/else/switch)如何做出决策,循环(for, while)如何实现重复劳动,以及函数(Function)如何将代码模块化、实现重用性。我们将强调函数的“纯粹性”和“副作用”的概念,这是编写可维护代码的关键。 --- 第二部分:迈出第一步——实践与抽象的桥梁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理解了理论框架后,我们需要一个实际的工具来应用这些知识。本部分将使用一种对初学者友好、但功能强大的语言(如Python或JavaScript的简化模型)作为示例载体,专注于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指令。 第五章:变量、类型与内存的契约 本章深入探讨程序语言中的变量是如何在内存中占据位置的。我们会区分强类型与弱类型语言的差异,理解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和字符串这几种基本数据类型的本质。重点讲解类型转换的陷阱与最佳实践,避免常见的溢出或精度丢失问题。 第六章:面向过程的实践——构建小型应用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小型实战项目,巩固前述知识。例如,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一个基于文本的猜数字游戏,或是一个处理简单文件输入的工具。这些练习旨在强制读者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应用流程控制和函数定义。 第七章:模块化与代码的复用之道 任何大型软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章讲解如何将代码拆分成独立的模块(Modules)和包(Packages)。我们将介绍导入(Import)机制,以及如何编写清晰的文档字符串(Docstrings),确保你的代码能够被未来的你或你的同事轻松理解和调用。 --- 第三部分:更高维度的抽象——现代软件的构建块 (Scaling Up) 当程序变得复杂时,单一的、线性的代码结构就无法支撑了。本部分引入现代编程的核心范式:面向对象编程(OOP)。 第八章:对象、类与现实世界的映射 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允许我们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如“汽车”、“用户”)映射到软件对象上。本章详细阐述“类”(Class)是蓝图,“对象”是实例。我们将详细介绍OOP的四大支柱:封装(Encapsulation)、继承(Inheritance)、多态(Polymorphism)和抽象(Abstraction)。 第九章:错误处理与程序的韧性 健壮的程序必须能优雅地应对“意外”。本章专注于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学习如何使用 `try-catch-finally` 结构来捕获运行时错误,防止程序意外崩溃。我们会探讨日志记录(Logging)的重要性,以便在程序运行后也能追溯问题发生的原因。 第十章:文件系统交互与持久化数据 程序运行结束后,数据如何保存?本章介绍如何与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进行交互,包括读取和写入文本文件(TXT)以及理解序列化(Serialization)的概念,以便将复杂的对象结构保存为可持久化的格式(如JSON或CSV)。 结论:持续学习的路径 《编程漫游指南》为你提供了进入数字世界的“入场券”。然而,编程的真正乐趣在于持续的探索。本书的结尾部分将为你指明接下来的方向:如何选择第一个专门的编程语言(如C++、Java或Python),如何理解版本控制系统(Git)的基础,以及如何开始参与开源社区。 掌握了这些基础,你便不再是代码的使用者,而是数字世界的协作者和构建者。现在,工具已在你手中,去创造属于你的未来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修订版序1
自序43
无可逃避之第二次工业革命001
中国算盘是电脑的鼻祖007
四分钟解决八百年的难题013
每五年有一代新电脑019
有七百种用途的电脑024
电脑文化观032
电脑有没有脑子?039
二十八秒钟读完「心锁」048
电脑只会做小学生的加法056
电脑的助手群像062
电灯开关就是电脑065
落后国家能用电脑吗?070
学校可以用电脑吗?075
工商业能用电脑吗?084
教会也用电脑吗?087
政府机构与电脑090
战争、和平与电脑094
瞎子也能用电脑?097
警察、罪犯与电脑099
民航机失事与电脑101
家庭主妇是电脑死角?103
报章杂志可以用电脑吗?106
电脑会唱歌吗?108
学文、法的也可以吃电脑饭110
陷阱与电脑考试117
电脑计划师试卷秘密126
揭穿电脑人内幕134
电脑计划与数字魔术140
电脑运转之真相154
电脑的十大残疾161
对国内发展电脑之刍议173
中国文化与电脑的结合──一个明日的小故事178
重要参考书目191
文目录19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啊,我当初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犹豫的心情去买的。毕竟“电脑和你”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有点太笼统了,感觉什么都能讲,又好像什么都讲不深。但“修订本”这三个字,倒是让我觉得作者应该是有认真在更新内容,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很重要的。我平常工作需要用到电脑,生活中也离不开它,但说实话,很多时候就是“会用”而已,比如处理文档、上网查资料、看看影片,但要说对电脑背后的原理有多了解,那还真是一知半解。身边有朋友是科技迷,他们讲起那些硬件参数、软件架构,我常常听得云里雾里。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帮我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不求成为专家,但至少能让我理解得更透彻一些,不至于被一些新名词吓到,或者在跟人聊天时显得太“门外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电脑基本运作的解释,比如CPU、内存、硬盘这些核心部件到底是怎么协同工作的,它们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还有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它们之间除了界面不一样,更深层的区别是什么?我尤其关心的是,现代电脑发展如此迅速,未来几年又会有哪些重大的变革?比如人工智能对我们日常使用电脑的方式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当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不会太枯燥,毕竟我不是科班出身,如果能用比较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那就更好了。

评分

坦白说,《电脑和你(修订本)》这本书,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面吸引的。那个设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不至于太冰冷,也不至于太煽情。打开书之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确实也符合我最初的期待。它在讲解电脑硬件时,并没有单纯地罗列参数,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这些硬件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设计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人类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种“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让枯燥的技术名词变得生动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处理器”那一章,它不仅仅讲了CPU有多快,还讲了Intel和AMD这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以及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创新。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个技术名词,而是在了解一段科技发展的历史。而且,这本书在谈到软件时,也很有意思。它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软件的功能,而是去探讨软件的设计哲学,比如为什么有些软件用起来非常顺手,而有些却让人觉得别扭。它还谈到了“用户体验”,以及设计师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电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背后也蕴含着很多关于人性和设计的思考。

评分

我买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我自认为对电脑的使用已经相当熟练了,日常的办公软件、影音娱乐、甚至一些简单的编程和设计我都接触过。但是,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在某个环节上好像“卡住了”,或者说,对某些技术的底层逻辑不够清晰,这让我总感觉有点不踏实。比如,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奇怪的软件冲突,或者电脑运行速度突然变慢,我只能凭经验去猜测原因,有时候猜对了,有时候就束手无策。这本书的“修订本”让我觉得,或许能在我现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一些更深入的补充和完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问题排查”的系统性方法,而不是零散的技巧。比如,当电脑出现某种故障时,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去分析,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网络连接,有没有一套通用的 troubleshooting 流程?另外,我一直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有点遥远,或者说,它的实际应用场景我并不完全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更深入地解释这些技术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甚至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也不排斥一些稍微深入的技术探讨,比如操作系统的内核是怎么回事,或者不同编程语言的优劣分析,只要解释得够清晰,我都愿意去了解。

评分

这本《电脑和你(修订本)》,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解惑之书”。我一直觉得自己对电脑的理解,就像是站在一座宏伟大厦的外面,看到它金碧辉煌,但我却不知道它里面是如何搭建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的作用是什么。我用电脑多年,但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一些网络上的“伪科学”误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二进制”和“数字信号”那一块的篇幅,以前总觉得电脑只能听懂0和1,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就一概不知了。这本书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水龙头的开关、电灯的亮暗,来解释这些概念,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还讲到了“算法”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算法是如何影响程序的效率和结果的,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也可能有着精妙的设计。我尤其想提的是,这本书在探讨“电脑与社会”这一部分时,它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只是在讲电脑的技术本身,而是把它放在一个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讨论,比如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数字鸿沟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等等。这让我对电脑的理解,从一个纯粹的技术层面,提升到了一个更具人文关怀和思辨的高度。

评分

我拿到这本《电脑和你(修订本)》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意外。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严肃的技术手册,结果翻开来看,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好友指南”。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和你坐在咖啡馆里,边喝咖啡边聊关于电脑的点点滴滴。我特别喜欢它开头的部分,它没有直接切入技术细节,而是先从我们为什么需要电脑、电脑在生活扮演的角色谈起,这让我很有共鸣。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电脑的基本构成,与其说是介绍硬件,不如说是在介绍“身体部位”的功用,比如CPU就像是“大脑”,内存是“短期记忆”,硬盘是“长期记忆”,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而且,这本书在讲到一些操作和应用时,也并没有局限于枯燥的步骤说明,而是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文件,如何保护你的个人隐私,这些都是我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但可能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我尤其欣赏它在“网络安全”这一块的内容,它没有把防火墙、杀毒软件这些讲得高不可攀,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网络欺诈的常见手法,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这对我来说真的太实用了,感觉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堂非常有价值的安全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