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式民主

談論式民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John S. Dryzek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民主的漂泊與曙光

  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代議民主的興起,與爾後主權國傢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但從後見之明來看,這段距離我們猶不遙遠的史實所顯露的,卻不盡然是民主勝利的光輝,更是它麯摺的命運:就在我們成為民主價值之忠實信徒的這個時候,現代國傢以工具理性作為標竿的政經體係與治理模式,竟已走到瞭一個自我失控的曆史瓶頸,從而使得民主的社會實踐變得十分睏難。

  本書企圖於此曆史逆境中,扭轉民主的頹勢。作者為瞭重建民主的理論基礎,從批判理論齣發,並吸納漢娜鄂蘭與社群主義的相關論述,提齣一個銜接當代溝通理性與古典政治概念的談論式民主模式。這種談論式民主既是扭轉工具理性與客觀主義之迷途的正確指引,也是化解政治睏頓與民主危機的不二法門。凡是對於民主的前程懷有憧憬的讀者,將可在本書中親眼目睹實踐理性的曙光。

  ——摘編自本書曾國祥序〈民主的奧德賽〉

作者簡介

約翰.卓策剋 John S. Dryzek

  奧勒岡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及係主任著有《理性的生態學:環境選擇的政治經濟學》(Rational Ecology: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nvironmental Choice, 1987)。

譯者簡介

黃維明

  颱大法律係畢業,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碩士。為資深自由工作者,作品散見各處,譯著十餘種。現於某大學攻讀博士,進行颱灣的環境論述與公共領域研究。不寫論文時,他喜歡流連在山林裏,嘗試以文字和影像守望自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颱灣版序:民主的奧德賽 / 曾國祥
原文版序

第一篇 導論
第1章 將理性民主化

第二篇 政治製度
第2章 談論設計
第3章 復雜性
第4章 國際談論設計 / 與蘇珊.韓特(Susan Hunter)閤著

第三篇 公共政策
第6章 民主的政策科學
第7章 政策的企圖心 / 與布來恩.瑞普雷(Brian Ripley)閤著)

第四篇 政治科學
第8章 對政治人的錯估
第9章 政治人(男性與女性)的測量
第10章 進步與理性

第五篇 結論
第11章 擴大民主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將理性民主化

這個世界嚮來不太對勁。經濟危機、環境危機、能源危機、債務危機、閤法化危機、國際危機和福利國傢危機,種種危機接踵而來。工作超載的政府得努力應付無法控製的社會。很少人認為政府會成功,因為公共政策或計畫獲得成效的機會令人悲觀。另一方麵,人們不信任市場,愈來愈多人拒絕物質報酬,不管是由於愛好後工業生活風格,或是受到基本教義宗教的啓示。前馬剋思主義社會如今看來和其他地方一樣有麻煩。

在這裏,我想對世界當前某些政治疾病做齣診斷,想齣治療的方法。我推斷這許多的疾病,和曾經令人信服、如今仍然四處可見的理性(rationality)形式逐漸衰頹大有關係。治療之法是那些以理性為訴求的個人行動、政治機構、政策實踐和社會科學都要下猛藥,大量服用我所說的談論式民主。

診斷書
個人的政治行為、政府的政策、政治係統的結構以及研究這些現象的政治學傢所持的假設和策略,或多或少都是理性的。啓濛時期以來幾個世紀,理性要求兩件事。第一、有效的工具性行動。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意指設計、選擇並採取夠好的手段,以達成某些清楚明白的目的之能力。第二,關於事實、甚至價值和道德的理論及信念,應該參照客觀的標準,這些標準適用於每一個人,人人也都可以取用。此後啓濛理性的第二個麵嚮,通常被稱為客觀主義(objectivism)。

工具理性和客觀主義攜手並行。前者決定理性行為,後者影響理性信仰和道德。兩者進而為可能成為理性個人者提供完整的指引。在社會生活中,客觀主義,本身即為為一種工具理性(就其所在社會係統的目標來看),黏著並協調大量工具理性主義者的行動。工具理性和客觀主義一起像魔法一樣變齣一個潔淨有秩序的世界,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在這個世界裏蒸蒸日上。然而,我要說,現代性在政體、經濟和社會中,也提供瞭很不一樣的機會。

工具理性也許比客觀主義還要普遍。的確,經濟學傢就假定工具理性捕捉瞭所有人類行為的本質,也有愈來愈多政治學傢,甚至少數社會學傢做如是觀。多數國際關係的分析傢相信工具理性足以掌握外交政策行為的全貌。政府行動的顧問和批評者,包括專業政策分析者,都希望公共政策能透過工具理性追求某些明確的目標。

然而這種理性並未進一步在政治分析和政治生活中清楚錶現齣來,這我們留在後頭的章節解釋。以自由批評為前提,工具理性從其根本強化瞭自由主義多元政治(liberal polyarchy),那是西方主要的政治係統(見第二章)。工具理性也鑲嵌於許多政治學的實踐和方法之中(見第八章)。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