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了谁的圈套
丽人断魂,诡浪滔滔;红粉知己,也救不回他。
夺宝、假寐、身世之谜;贪官、驸马、侯爷,各怀鬼胎──
〈胜者为王〉〈浊浪滔滔〉〈大隐于朝〉深入险境 更胜前作
孙雪僮的侦探武侠小说风格,独树一帜,第二集角色更加鲜明活跃。
柳斜风、曾细语、楚儿三位主角再度登场。
「饮完这罈武侠美酒,齿颊留香」──
作者简介
孙雪僮
姓名:孙雪僮(身份证上这么写着)。
年龄:可大可小,化妆的时候取决于化妆的技术,不化妆的时候取决于穿什么衣服。反正又不是相亲,用不着合八字是吧?
性别:女,这点从来没引起怀疑。
籍贯:祖籍东北(不会说东北话),出生在西北(话倒是会说,架就不会打),在东南方混迹十几年(没找到地方落户)。
喜好:游泳(比速度基本不行,比定力那就罕逢敌手,要比吗?请跟出版社联络)。睡觉(这跟属相有关,应归类为先天因素)。
作品:还在写,只要大家喜欢,我打字的速度还是挺快的。粗制滥造?当然不会,虽然不做质量管理很多年了,但品质意识扎根很深。
推荐序
从破案名探到柔情铁汉◎ 宠物先生
生平没读过多少武侠书,对其博大精深仅存一知半解的我,受邀写武侠小说的推荐序,本是令人汗颜的事。
我热爱的是侦探故事,热爱推理。谜案的巧夺天工令我心醉,神探的抽丝剥茧令我神往,再辅以千回百折、急转直下的剧情线,最后犯人俯首称臣、读者惊叹连连之余,还能从事件的动机与环境去探究社会、反思诸己──这样的阅读乐趣自儿时以来,几无改变。
武侠的世界广大、浩瀚,每每一读便延续数册,读完虽有畅快淋漓之感,却在我日渐埋首于学业、工作的压力之下,无法填入零碎的空档,仅容较轻薄的推理书填满生活。自此我与武侠分道扬镳,并非无缘,只是阴错阳差。
原以为与武侠就此别过,不再相逢,却在近年耳闻友人提及,「温世仁武侠小说大奖」当中有结合侦探类型的作品,因推理圈也流行混域创作,当下倒不讶异。至今年受明日工作室之邀,有幸一读孙雪僮小姐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看还好,看了竟领悟至今未曾发现的类型接点:原来武侠、推理(侦探),竟是那么相似!
自小对武侠的印象,总不脱刀光剑影的比划,内功心法的修练,抑或名门流派的争斗,行走江湖的无奈。这样的体系是完整的,给的却是一种既定的框架,而非精神,到头来只能称为「武」,这样的误解过去根植在我心中,也间接造成对该类型的兴趣缺缺。
我忽略了一点:唯有「侠」义精神与「武」功结合,才是真正构成武侠脉络的整个体系。除去侠义精神的武侠,只不过是换上中国背景的黑帮小说,不然就是将西洋格斗术取代成那些中式兵器、内力与运气功法的动作小说罢了。
是以「侠」乃武侠之灵魂,故事的英雄必然是根据自己心中的「义」行事,而非法理,纵使行偷拐抢骗之勾当,目的也是为了锄强扶弱,他们忧国忧民,忧众人疾苦不得救赎,忧世间冤屈难以平反,必要时,会以自己的力量挑战律法。
挑战律法便是犯罪,有犯罪便得推理,于是悲天悯人的动机就出现了,侠义精神与推理的接点,此乃其一;反之,若违法犯纪的是恶人,却嫁祸善人以逍遥法外,那么侠士们自然也会想尽办法还原真相,让正义得以伸张,这对应到推理小说里便是侦探的工作,此乃其二。
于是明察秋毫的神探福尔摩斯,与劫富济贫的怪盗亚森罗苹,这两位在侦探小说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放到武侠小说也必定是侠义的象征,推理(侦探)和武侠的距离,或许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近。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主人翁柳斜风,就是结合这两种人物特征的角色。可别小看了这「结合」,为了当福尔摩斯,他成了苏州知府,因为中国古代只有官才能断案;为了当亚森罗苹,他却得违法乱纪,当个向人民讨钱的贪官,同时也是公堂上打瞌睡的昏官,但既然「劫富」就得「济贫」,他花在修建水利等人民福祉上的钱,可是一丁点儿没少,真查起案来,也是一点都不含煳。于是一个贪污与昏庸的公职人员,却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侦探,此项反差设计堪称绝妙。
他与主掌公堂的师爷曾细雨、捕头李铁,以及歌妓楚儿四人,各司定位──柳斜风根据线索推理,偶尔使上功夫与李铁一同擒敌,曾细雨扮演官僚的公关角色,设置大小机关,楚儿除安慰知府大人外,不时插话点破案情关键。如此侦探团队的人物设定,搭配推理小说熟悉的场景与运作模式,相当精彩。《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我心目中,已是侦探武侠的佳作。
到了本续作《浊浪》,则稍微偏离「侦探」而更靠向「武侠」,江湖味更重了,主要角色也立体许多。
在前作里,柳斜风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武勇的化身,尽管平日吊儿郎当,遇大小危机却都能化险为夷,将所有奇案迎刃而解。他就像那些推理故事里的神探,身为舞台外来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涉入并解决难题──顺便揩点油水走,那些案件对他而言,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
但就如同我看推理小说的脉络:黄金时代后期,作家逐渐赋予侦探「人」的本质,而减低他们的超人特质,他们会失败、会苦恼,会被参与的事件影响个性。续集的柳斜风,也变成一条铁铮铮的汉子,他会遭遇挫折而胆寒,也会因案件的真相而心绞,更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变得,更有血有肉。
收录的三卷故事里,首卷〈胜者为王〉便採用破格写法。柳斜风与曾细雨两人前往京城,因错送诚信侯礼物,被控勾结海盗与贩卖赃物,前者拖往菜市口绞死,后者被发配充军,原来的捕头李铁则遭通缉,楚儿只好至芙蓉院讨生活。整卷大部分以楚儿,以及新来的小厮小三为主角,借芙蓉院与众家公卿的接触,逐渐揭发一个隐藏在暗处的阴谋。本卷描写官场的诡诈,末了表现出时势的难以撼动,并点出篇名〈胜者为王〉的意涵。
次卷〈浊浪滔滔〉,一行人回到江南,柳斜风拜见故友浙江总督路景秋,时值朝廷将征朝鲜,总兵聂从容押送库银二百万两至京城,甫出海便遇上倭寇,官银被劫,虽然很快搬救兵剿灭了倭寇,银两却随着劫烧的官船悉数沉入海底。正当路景秋准备奏请皇上赦免之际,柳斜风发现事有蹊跷……中盘藏匿、押解人犯,两度与各路好汉对峙的桥段具有浓厚的江湖味,结尾爆出的真相令人动容,也让柳斜风悲痛万分,开始酗酒、堕落。
最后来到终卷〈大隐于朝〉,柳斜风父亲柳至言现身,试图让小儿重新振作。某日柳父遭绑架,柳斜风在救父的路途上遇着姨母华山派掌门于知,两人潜至苏州虎丘剑池底下,意外进入吴王古墓中,虽顺利遇见柳父,却也出现其他武林一干人等。原来他们都是收到苍鹰图而来,这也牵扯出三十年前他们与苍鹰教掌门独孤信、王女丽妃的恩怨,因为这丛旧恨,这群人一个个误中墓内机关被杀……本卷特着墨于柳斜风双亲的过往,与父子间亦淡亦浓的亲情,末了的悲剧也点醒柳斜风,前后的情绪刻划入木三分。
从单纯的破案名探成为一柔情铁汉,这其中的转变是漫长的,却也不过前后三个故事,侠义精神有了人性,变得更加栩栩如生。当然,除了观察男主角的成长之外,女角们的温柔、难缠与狠辣,在以男性挂帅的武侠世界里,形成另一片天地,更是读者们可以聚集目光之处。
「斜风细雨不须归」本是唐代张志和所作〈渔歌子〉中的一句,描写渔翁遨游在风雨中悠远的意境──色泽鲜润却柔美,气氛宁静却又生机勃勃。或许作者想呈现的,便是这样的武侠风景吧!
宠物先生
本名王建闵,台湾推理作家协会会员。
曾以《虚拟街头漂流记》获第一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首奖,另着有短篇〈名为杀意的观察报告〉、〈犯罪红线〉、〈冻夏杀机〉,与短篇集《吾乃杂种》。
《斜风细雨不须归(贰)》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的情节设计堪称精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我始终处于一种好奇和期待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场景和故事情节,有时甚至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但又在逻辑上解释得通,这正是高明之处。而且,书中人物的塑造也极其成功,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痛苦、他们的选择,甚至能体会到他们的无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情感的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故事情节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迪。
评分这本《斜风细雨不须归(贰)》真的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书。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它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作者在字里行间构建了一个如此真实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那些角色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选择,都那么触动人心。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和他们一同经历着那些跌宕起伏。书中的对话也写得极好,自然流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时又带着点哲学的意味,让人在轻松阅读之余,也能引发一番思考。它不像有些书那样,读完就忘,这本书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会一直在脑海中回荡,时不时地浮现出来,让我回味无穷。我常常会放下书,望着窗外,想象着书中的场景,感觉自己好像身处其中,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感受着那里的风雨。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触碰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在温暖中感受到一丝丝的悸动。
评分《斜风细雨不须归(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惊艳。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本能够全身心投入、引人深思的书,实属不易。作者的叙事方式独特且极具感染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将我拉进了故事的深处。我对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和其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和人物命运的安排,都显得十分用心。书中的一些段落,我甚至会反复阅读,品味其中的字句,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情感和意境。它不像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过,这本书的内容会在你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念念不忘。它所引发的思考,也让我对一些人生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贰)》在艺术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和复杂的背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我尤其被它营造出的氛围所打动,那种淡淡的忧伤,又夹杂着一丝希望,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恰到好处,有紧张刺激的时刻,也有宁静舒缓的片段,如同音乐的起伏,让人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致。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点亮了整个故事,让我对人物的动机和故事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它更像是在探索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之处,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并没有觉得结束,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个世界还在继续,那些人物的故事还在延续。
评分坦白说,当我开始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贰)》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阅读的口味千人千面。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遣词造句都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韵味,读起来非常舒服。它不像那种华丽堆砌的文字,而是朴实中带着力量,简单中蕴含深意。故事的推进也很有节奏感,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也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仓促,一切都恰到好处。我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却能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书中传递出的情感也是非常真挚的,它没有刻意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让我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