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幽默文学作家吴玲瑶的最新捧腹之作。幽默事吴玲瑶的生活方式。来自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幽默灵感,使得她的幽默散文独树一帜,创作灵感来自于她久居的美国,更来自于她血液中故乡台湾的巷弄,不同文化的错落有致,让读者始终处在着一种阅读的新奇感中。
读她的书,无时无刻会感受到的那一份让人忍俊不住的幽默,阅读时,你会不停地发出笑声,即或当你回过头再读,你依然会一个劲地笑个不停,是那种必得要发出声音的大笑,哪怕你只是独自一人在读书。
玲瑶的行文亦是朴素而平易,叙述的基调自然也是轻松而诙谐的。那种不着痕迹的晓畅、风趣,让人拿起她的书,就有一种想要读下去的愿望。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有意思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段愤愤然的感慨,哪怕,一声莫名的叹息,竟都能在玲瑶的笔下摇曳起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中有所感悟。这便是吴玲瑶,以她的天性做成她的文章,她也因此而实现了她的诺言: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人。
作者简介
吴玲瑶女士
西洋文学硕士,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美国畅销幽默作家。
着有《美国孩子中国娘》、《女人的幽默》、《比佛利传奇》、《幽默酷小子》、《不幽默也难》、《非常幽默男女》、《生活麻辣烫》等四十九本书。现与先生陈汉平博士及一儿一女旅居加州硅谷,陈先生为加州大学UCLA电脑博士,人称右手设计电脑,左手写文章的才子。吴女士的文笔以机智幽默见长,为海外最受欢迎的畅销女作家,死忠读者深入各阶层,近年来她在美洲各城市的演讲,频频打破当地演讲会出席人数的最高、笑声最多的纪录。她捕捉的体裁都以海外中国人的生活感触为主题,研究这一代海外留学生的历史,吴女士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资料。为北美作家协会创会者。以《化外集》一书获海外华文着述首奖,《美国孩子中国娘》上美国中文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获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为北加州北一女校友会创会理事长,曾主持美国电视台KTSF节目,《文化麻辣烫》极受欢迎。
吴玲瑶网站
www.adwebs.com/linyao/
003 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人∕赵玫
009 再读绿缘同窗情∕吴玲瑶
卷一 明天会更老
020 明天会更老
023 春满干坤福满门
026 生老病死
028 该吃什么心里没数
030 好点好运好人生
032 老人庆生
034 自言自语
036 说话太直
038 回顾与前胆 中年妇女 040
多老算老 042
变老的问题 044
芙蓉性格 046
思念旧情怀 048
微风往事 050
快乐之必要 052
百变帽子千变身 054
有钱没钱 056
058 买房置产
060 直抽到冒了烟
卷二 爱情过去因
068 资深美女
070 胖美眉
072 失恋的感觉
074 离婚週年庆
076 手机正在响
078 拈花惹草田园乐
080 装饰用枕头
082 台湾市井的幽默
084 夫妻谍对谍
086 太太爱说话
088 急惊风与慢郎中
090 办公室谈恋爱
基本礼貌 062
由错中来学 064
悲剧电影 092
归与不归间 094
两岸用语 096
以猪为师 098
胸前迷思 100
乞讨传奇 102
征婚随想 104
穿衣随想 106
人狗之间 108
移民路难 110
导游心结 112
越来越洋气 114
卷三 生活今世果
118 古文今对
120 炒股与赌博
122 高科技不适应
124 管理方式
126 飞行经验
128 容易考题
130 部落格写作
132 数学不好
134 学中文大不易
136 有趣的中有热
138 商场经验说
140 生意的幽默
王作困境 142
台商心路 144
台商与二奶 146
写作可遗传? 148
写作与生孩子 150
第一次坐飞机 152
写作灵感 154
劝人戒赌 156 人的鞋情结 158
中国人做生意 160
旅游文学 162
赌城去来 164
附录 幽默回响
168 轻松风趣俏皮∕王创丛
智慧通达地洞悉人生∕乔世华 186
推荐序
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人
赵玫
春天在天津见到吴玲瑶女士,在欢迎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代表团的座谈会上,玲瑶一开口便侃侃而谈,那种爽快的性格让人一见如故。她讲,在美国女人为什么要当作家,当作家与全职太太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她说她这些年来怎样写呀写呀,就不经意间成了报刊专栏的主笔,也就玉成了她那泼泼辣辣的四十八本书。于是玲瑶天性中的幽默便伴随着她的文字被弘扬了开去,让她一发而不可收地成为了海外最受欢迎的畅销女作家之一。
知道吴玲瑶女士是几年前,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评介她的文章,大概是因了她的那本︽美国孩子中国娘︾,文章的内容慢慢淡薄,却记住了吴玲瑶这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当写有吴玲瑶名字的代表团名单摆在眼前,几乎没有怎么辨认就认出了坐在对面的吴玲瑶,举手投足间的清亮与明朗,就如同她的作品的一张名片,后来被证实果然文如其人。不久后获赠玲瑶女士寄来的两本书,︽幽默女人麻辣烫︾和︽用幽默来拉皮︾,同样的火辣辣的书名,让你无法预知玲瑶在书中所扮演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于是读那些来自北美的文字,对玲瑶的文章得出的第一印象,当然就是无时不在的那一份让人忍俊不住的幽默,阅读时,你会不停地发出笑声,即或当你回过头再读,你依然会一个劲地笑个不停,是那种必得要发出声音的大笑,哪怕你只是独自一人在读书。譬如,一个警察给一个开车违规的女人开出昂贵的罚单,女人的回应是首先拿出镜子勐照自己,然后问警察,我今天看起来真的很丑吗?再譬如,一个女人发现丈夫有外遇,于是找来私家侦探,你们要日夜跟着我先生和那个女的,而最重要的是找出那女人看上我先生哪一点,因为我怎么什么都看不出来?又譬如,一位三十五岁依然还在尿床的先生很苦恼,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去看心理医生。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朋友问他结果如何,他说太棒了,于是朋友欣喜,那么你不再尿床了?而尿床者却大言不惭地说,我还尿床,但我却能以此为荣了!诸如此类,这样的幽默在玲瑶的书中可谓俯拾皆是。于是你在读着玲瑶的幽默时,怎么能不快慰,那种快慰得淋漓尽致的感觉,简直不亚于听一位大师在表演相声,而玲瑶却是通过她的文字,将这无限的欢愉不动声色地流淌了出来。
后来在玲瑶的文字中,果然找到了一些她关于幽默写作的心得。应当说她的幽默是性格使然,但或许更是在美国生活的三十年里,那每时每刻耳濡目染的熏陶。她说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西方人对幽默感的应用,已经到了无情趣就无以为欢的地步。人人都相信幽默的独特魅力,幽默不仅能帮助人们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甚至还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而对于那些远离故土的中国人来说,幽默就更成为了一种排解异乡寂寞日子与生活压力的手段。于是玲瑶接受了这种西方的影响,决意用文字把幽默带给读者。
三十年前玲瑶留学赴美,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读取了语言学硕士。而此前她先后在台湾获得了英语学士和西洋文学史硕士的学位,所读专业竟都是关于西方的。想来在这漫长的深造过程中,玲瑶关于西方文化的素养自是日久而弥深,但是在熟读了玲瑶幽默系列的丛书后,却发现其字里行间浸润的,竟然更多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那些书中一看便知的中国人,他们是怎样在传统思维的定势中,竭力去适应美国的生活,所以觉得玲瑶是在用一种中国人的视角,讲述着中国人在美国的心路历程。同时这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又已经不再是原先意义上的中国人了,在他的生命中有着中国文化的积淀,但也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认同,便是这两种文化的对峙与融和,给了作者如此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于是目光所及之处才会每每看到,玲瑶在用美国方式表达幽默的同时,却仍始终坚守着一种中国式的操守。譬如她誓言自己无限推崇的那种苏东坡式的豁达与雍容,譬如她固守的那种中国式的语言体系,譬如她所看重的那种文字背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技巧,包括行文中所谓的欲言又止,以及尽在不言中的那种中国式的高级幽默。
因着吴玲瑶女士的这种多元的文化背景,便使她的文章中处处闪烁着文化比较的火花,这或者也不是玲瑶有意为之,但却一定是她生活的境遇所使然。便是因为这种东西文化的背景,我们才会在玲瑶的书中,意外地获得了许多关于西方生活的知识,有的过去只是道听途说,玲瑶的讲述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所生活的那个真真切切的世界。︽女人开车︾、︽婚外情︾、︽上馆子︾、︽要求加薪︾、︽万万税︾、︽看心理医生︾等篇什,都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生活的真实状态,以及美国人与我们迥然不同的生活理念。譬如在我们的传统中,工资大多以月薪为单位︵如今年薪才开始流行︶,而薪金的多少也大多只看数量,很少与每天的生活具体地联系起来。而玲瑶书中的那些要求加薪的美国人,却是以週来计算他们的收入,他们认为一週的收入够一週用就心满意足了,倘若一週的薪水不能满足一週的生活,他们自然就会朝朝暮暮地渴望加薪,以致不惜以罢工来实现加薪的愿望。所以玲瑶这样的身处其境的文章,是放洋数日写就的那类游记所不能比的,那些文章所描述的,大多是异域的浮光掠影的表面文章,当然也许不失新鲜的感受、锐敏的发现、超脱的视角、感人的经历之类,但说到底终究不如玲瑶写的来得真切与深邃,那种切肤的欢乐与悲伤,局外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玲瑶的文章大多短小,大概因为要拿到报纸的专栏发表的缘故,于是这便也成了玲瑶﹁短平快﹂的风格。而形成的这种风格,应该与玲瑶几十年来写作的方式与姿态相关,文章短,便读起来轻松,很合了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不过要写好这样的短文也绝非易事,就好比绝妙的短篇小说,写起来有时候比中篇甚至长篇还要难。但玲瑶就是握有了这样的本领,在很短的文章中将抒胸臆、表感情、发议论、讲道理这种种文章的要素都兼併了起来,而将这一切串起来的,则是那条自始至终的幽默丝线。
为此玲瑶不遗余力地採撷身边的那些人和事,或者她并没有刻意去窥察什么,而是出于作家的一种天然敏锐。然后她将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就那样信手拈来。这类来自于生活的细节比比皆是,尤其当那细节是幽默的,并且发人深省的。在︿上馆子﹀中作者上来就说:﹁经济不景气对餐馆业多少有影响,那天无意间走过某家饭店,门口挂着的广告牌上写道:请进来吃一顿吧,免得我们双方都饿死。﹂
同样的,在吴玲瑶的文字中还遍佈着一些远远近近的记忆,而这些旧事大多发生在高雄或者台北,其中有作家自己的某种怀旧,也有让作家难忘的台湾市井小民。许多篇章读起来令人愉悦至极,其中︿完美的怨偶﹀尤为淋漓,写的就是小时候邻居中的一对﹁冤家﹂夫妻。将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不同感悟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便拼接出了吴玲瑶幽默系列丛书中的多姿多彩。于是玲瑶的文本变得格外地独树一帜,不同文化的错落有致,让读者始终处在着一种阅读的新奇感中。
玲瑶的行文亦是朴素而平易,叙述的基调自然也是轻松而诙谐的。那种不着痕迹的晓畅、风趣,让人拿起她的书,就有一种想要读下去的愿望。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有意思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段愤愤然的感慨,哪怕,一声莫名的叹息,竟都能在玲瑶的笔下摇曳起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中有所感悟。
这便是玲瑶,以她的天性做成她的文章,她便也因此而实现了她的诺言: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