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阿公阿?阿伯阿姆阿叔阿婶阿兄阿姊小弟小妹,这个好消息一定要说给你听。正在洗碗的太太,请你暂时把碗放下来;正要休息的先生,请你暂时不要睡。联经出版为了答谢乡亲的爱护,不惜重金,为你推出轰动全台湾的第一片──《我家开戏院》、《我家开戏院》。《我家开戏院》是一片温馨有趣又带点伤感的……」
作者的父亲在美浓镇上开了一家戏院,作者用二十一篇小故事,以孩童的视角书写,说出了戏院从兴起到结束的经过,鉅细靡遗地纪录了如经已将近完全消失的行业──乡镇级戏院,童心童趣表现十足,是一本能够拓展儿童视野的好书。
◎另一个观点看电影
书中所提到的关于「电影院」的事情,最能引人入胜。这些事情,常看电影的人不是不知道,但是知道的只是事情的这一面,作者却能告诉你事情的另一面。例如「说电影」的人是她的姑姑,口才好,很能随机应变,但有时难免乱编,也闹过笑话;看管脚踏车虽然可以赚点零用钱,但是把车子看丢了却要赔大钱;扫地的时候常常可以捡到钱,但捡到皮包还要办理「招领」,写出一般观众不会知道的事情,十分新奇有趣。
◎绝佳的社会课教材
小读者读这本书,除了欣赏风趣的散文以外,还可以透过阅读,了解电影院是如何经营的,获得许多珍贵的「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来自电影院老板女儿的现身说法。除了文学,小读者还上了一堂「社会」课。这一幅幅的「生活图画」,是极具价值的乡土教材。
◎作文教学最佳范本
形式处理採用古典戏剧最常用的三幕剧结构,并吻合「凤头∕猪肚∕豹尾」的比例:第一幕是「这是刚开始的事」,第二幕是「这些是童年的事」,第三幕是「这是后来的事」,外加作者妹妹所写的〈一个乡镇戏院的兴衰〉来作为全剧的「尾声」,章节分明地交代美浓「第一大戏院」的来龙去脉,读来眉目清晰。
〈父亲这家戏院〉开宗明义的首篇,从大环境的介绍到戏院建筑的细部,让人有如身历其境,从而产生对以后各篇章的高度认同,是极有作用的标准记叙文。
〈机房重地,闲人勿进〉有条不紊地说明放映电影的过程,文字掌握得宜可视为说明文的范例。
抒情文的优秀片段,则分别出现在〈风雨故人来〉、〈看戏尾仔〉、〈爸爸的皮夹子〉、〈妈妈的槟榔刀〉几篇之中。
更多数的作品是将记叙文与抒情文两相混合,描述戏院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戏院活动的甘苦生动有力地表达出来,不但表现了面对艰辛生活的坦然,也闪烁着来自生活的智慧灵光,所以文学的感染力很强。
本书特色
台湾版【新天堂乐园】
父亲开的戏院叫「第一大戏院」。
父亲开的戏院本来叫「第一戏院」,后来有人算笔画,认为再加个「大」字,会又兴又旺。
可戏院从来也没兴旺过……
作者林玫伶是国小校长、儿童文学作家,她还有另一个身分──戏院老板的女儿。
林校长将她童年时期这段精采丰富的生命经验化作二十一篇散文,
整本书也是一个生动的真实故事,一个戏院的故事,
娓娓道出美浓镇一家戏院从兴盛到衰落的经过。
借着本书,「第一大戏院」重新开张了。
得奖纪录
●2001年联合报「读书人」周报最佳童书
●2001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陈国政儿童文学奖儿童散文类优选作品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九十学年度毕业生「局长奖」赠书
●行政院新闻局第二十次推介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延伸阅读
郑宗弦,《阿公的红龟店》
冯岳辉,《阿公的八角风筝》
作者简介
林玫伶
台湾师范大学公民训育系、教育研究所硕士。曾任国小级任导师、辅导组长、教学组长、训导主任、教务主任、台北市立大桥国小校长,目前为明德国小校长。
着有多部校园畅销作品如:《童话可以这样看》、《换个角度看童话》、《笑傲班级》、《小一,你好》、《我家有个小学生》、《终身教育学习丛书──心心相映》、《紫微阿斗数》、《我家开戏院》、《小耳》等。并曾获第十三届台湾省儿童文学创作奖童话类首奖、第五届陈国政儿童文学奖儿童散文类优等奖、台湾省教育厅教育人员专题论文优等奖、全国国小数学教学设计优等奖。
绘者简介
曹俊彦
1941年出生于台北大稻埕,童年时,最大的兴趣是欣赏电影看板、剧照和庙里的壁画、壁雕来丰富自己的想像。
专业插画家。生命中,除了艺术,还是艺术。1958年开始创作,出版作品近150种。
生动的真实故事(代序)◎林良
充满情趣的戏院(代序)◎曾西霸
美浓第一大戏院加映片(书评)◎李潼
纪念第一大戏院(自序)
这是刚开始的事
父亲这家戏院
今夜,我听了一场电影
这些是童年的事
戏院是我的大教室
机房重地,闲人勿进
顾车
掌柜心情
遍地黄金扫不完
演戏声,猪叫声,声声入耳
大家一起来「恐怖」
看鬼片,说鬼话
黑狗拚黑猫
看不懂的电影
红楼残梦
从电视里跑出来的人
淹水了
八壮士一条心
风雨故人来
新春连环炮
看戏尾仔
这是后来的事
爸爸的皮夹子
妈妈的槟榔刀
作家与作品
作者手蹟
生活相本
插画者介绍
一个乡镇戏院的兴衰◎林玫君
这本书啊,真的是让人读了又读,欲罢不能!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那种老派的家庭伦理剧,没想到作者的笔触竟然如此大胆,敢于触碰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像是那个年代的政治压迫、贫富差距、以及人性的黑暗面,都被作者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批判,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无奈和挣扎。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人感觉好像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棒,既有扣人心弦的悬念,又有温馨感人的情节,让人一翻两翻就读下去。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如果你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能够触动心灵的文学作品,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读完这本,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人生百味杂陈的台湾本土剧。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战后台湾小镇的风貌,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乡愁,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真的让人很有共鸣。故事的主角,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物,而是像我们邻居家阿姨、巷口卖菜的老伯伯那样,平凡却真实的小人物。他们为了生活奔波,为了家庭付出,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生。作者没有刻意美化这些人物,而是展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那种真实感,让人觉得好像就在自己的身边发生的故事。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台湾传统文化的描写,像是庙口的热闹、夜市的小吃、以及各种民俗活动,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完之后,不只是被故事感动,更像是经历了一次台湾文化的洗礼。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台湾文化、对人性有兴趣的读者,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用一种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台湾小镇。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时代变迁中迷失的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他就像一只无根的浮萍,在人生的河流中漂流不定。作者对于主人公的内心描写,非常深刻,那种迷茫、彷徨、以及孤独感,让人感同身受。而且,这本书的氛围营造非常棒,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的忧伤,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你喜欢那种充满文艺气息、能够引发思考的文学作品,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不过,提醒一下,这本书的情节比较缓慢,需要耐心阅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文笔不算特别华丽,甚至有些朴实,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力量,能够深深地吸引住你。作者没有用很多修辞手法,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台湾乡村,那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充满了人情味。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腻,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乡土气息,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老一辈人的描写,他们坚韧、善良、乐观,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从不放弃希望。他们身上那种朴实的品质,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就是能够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这本书适合在闲暇的午后,泡一杯茶,静静地阅读,感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评分这本书啊,真的是一本充满台湾味的“宝藏书”!它不像很多流行的文学作品那样,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以及对台湾社会现实的反映。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独特的台湾腔,读起来亲切又自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女性,她坚强、勇敢、独立,为了家庭和梦想,付出了很多很多。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她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而且,这本书的背景设定,非常具有台湾特色,像是夜市的喧嚣、庙宇的庄严、以及乡村的宁静,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读完之后,我更加了解了台湾的文化和社会,也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这本书适合所有对台湾文化、对女性题材感兴趣的读者,它绝对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