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美的起点,辉煌的末日
小小女孩站在嘉南大圳上,刚过肩的鹅软细发贝风梳扯,她看着灰蓝色的天空无限延伸,眼下的农田似乎追着天空跑去,上下两者在极远处交集成一限。
木麻黄掉下细细如雨的针叶,和毛毯球一般的褐色果仔,落在她的身上、发上。彷彿被什么唤醒、或者是打开,四岁多的小女孩问自己,也问眼前伟大的天地:「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广袤的嘉南平原上,她凸出在圳上的身子,同时渺微亦同时无限被放大……
我是那个小小女孩。而那时,是因为太年幼吗?任南台湾那严峻而灰蒙的有情天空,教导我静默思考?或是循着季节谆谆善诱,人生轮常一如稻禾的田地;耕种、生机、收获、休息那样转辗过土地,使人弯腰敬地、焚香时仰首谢天。
我是谁?我在这里感知生命的同时,这世界便给了我美、善、丑、恶、生灭的欢笑与眼泪。 美感的幽微,与巨大的感动在内心的天平上,有同等的重量。
在史艳文、哈咩二齿、祕雕、文夏、万沙浪、叶启田、阿公店、麦芽糖夹心饼、番公鸭、火鸡、柚子、木瓜、大榕树、青皮芭乐、龙眼树、以及堆肥和净水缸等事物架构起来的乡下,我虽然得到大人的宠爱和保护,却也一方面暴露在嘉南天地中,某种难以言谕的教化仪式里。
常常,说不出来的感动,让我看着一只蜂鸟静止在花前汲蜜,却流下了泪;夏夜里,在大埕躺下,观星光灿烂,极目辨视云河附近的星团。有时,竟彷如身在宇宙星际之间,忘了地球。
为什么那么小的一颗心,能产生令自己几乎不能承担的感受?
比亲情更贴近、比友情更全面,那是无法言说的,新的关系,世界与我。
现在想起,竟像是有什么奥秘在发生着,在台南老家中生生灭灭、来去倏忽,如此神秘;这会不会是我常年以来,每每梦到外星人、幽浮来临,而场景必在童年故乡?台南县下营乡甲中村中庄仔,这所在,启蒙我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引导我喜好天文的老师,如此渊博;以具像教我抽象的概念思维,以自然界的无情教我多情观。这所在,是我的出发、是我走向世界的动力与终点。
不论我在哪里,我总是觉得一直在地球的边缘,只有回到了家乡,我才错觉此处是我人生的中心、世界的中心。
小小女孩在圳上的思考从未停止,只是她长大了,她本身的高度在嘉南平原一站立,就成了天地线交集的起点。我把小小女孩带离台南县那年,她已是十七岁的少女……然后,百年老榕腐朽倒地、家园景致历年改变、亲人萎逝、好好风水被整得不堪回复。
当这一切曾经塑造我的人事、地景成为故事,尘封在我记忆里经过不断打开档案、重温、改写,而流传为一则则的传说,没人知道一切的起点,那最初发生在小小女孩身上的神秘启示,如今只能在我的眼神,偶而闪现。天真仍在,只是沧桑亦上彩我的生命容颜。
而我不会说,「凭添」年岁、「徒增」皱纹。外界虽已改变,但一但发生关连的我与世界,已经变成我的内在、个性、智识。静默时书写、阅读、聆听;动作时发表、出书、演讲、教学、策划、旅行。这些是获得、是厚养,与时并进的内外生灭。
我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我给了这样的答案,作为离开家乡,并获新生的礼物。
继续感动,发心作世界的护持者。只因她给的微小,是这样深刻细腻、美丽而危险。我在其中,而我也带着她一起走向辉煌的末日……
2010.2.20 写于三重 有品之家
这本书的名字《微美》,就已经预示了它所要传达的气质。它不像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试图用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吸引你。相反,它像一位安静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地走到你身边,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触碰你的心灵。我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种淡淡的、却又十分吸引人的文字风格所吸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句式,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温度,一种力量。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的细腻和深刻。他/她能够捕捉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小确幸”,并且将之放大,让它们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味书中描绘的某个场景,或者某句对话。那些画面,虽然简单,却有着无穷的韵味。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开始留意那些被我曾经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情感。这本书,就像是在提醒我,生活的美,并非总是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那些细微的瞬间,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微美》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一开始让我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有些挑战。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许多小说那样,有着清晰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而是更像一股缓缓流淌的溪水,或者是一阵若有若无的风。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它的力量藏匿于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片段之中。然而,正是这种“慢”和“静”,让我逐渐放下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我开始学会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去捕捉人物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意象化的语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的喜悦、他们的忧伤、他们的迷茫,甚至他们那些连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情绪。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到非常新奇。我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故事的读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与书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的同伴。书中的一些段落,反复出现,如同某种旋律的变奏,在不同的语境下,散发出不同的韵味。这让我对作者的匠心独运感到由衷的赞叹,也让我对“微美”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的,一种细致入微的美。
评分《微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种陪伴。它没有试图去说教,也没有强迫我去接受某种观点,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一种温和而坚定地力量,触碰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翻开它,让那些文字像流水一样滑过我的指尖,滑过我的眼眸,最终沉淀在我的心底。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它所描绘的,不过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场景,最普通不过的人物。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光彩。我常常会被书中描绘的一些画面所打动,比如某个角色在窗边静静地凝望远方,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比如一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语。这些画面,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背景,却能在瞬间击中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我常常会合上书,陷入沉思,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被我曾经忽略的,或者被我曾经淡忘的,似乎都在《微美》的引导下,重新鲜活起来。它让我明白,美,并非总是宏大而耀眼,它更多的时候,是隐藏在细微之处,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会。
评分《微美》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它没有强烈的起伏,没有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像一股缓缓流淌的溪水,悄无声息地浸润着你的心灵。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去品味那些字里行间的情感。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是令人惊叹的。他/她能够从最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最动人的情感,从最普通的言谈举止中,洞察出最深刻的内心世界。我常常会被书中描绘的一些画面所深深打动,比如一次微不足道的善意,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次默默无闻的付出。这些画面,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背景,却能在瞬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开始留意那些被我曾经忽略的,或者被我曾经认为微不足道的情感。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并非总是外在的,而是更多地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存在于我们与他人的连接之中。
评分读完《微美》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它没有给我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给我震撼人心的哲理。但是,它却用一种极其温柔的方式,触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会在阅读时,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书中的人物,就是我曾经遇到过的人,仿佛书中的故事,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她能够捕捉到人类内心最微小的波动,最隐秘的情感。我常常会为书中某个角色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动,为他/她一句简单的话语而陷入沉思。这本书,没有强烈的说教意味,也没有宏大的主题。它只是静静地展现,让你看到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一种隐藏在细微之处的美。它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微美”?它是否就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东西?它是否就是那些平凡的,却又充满温情的瞬间?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阅读《微美》,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不像我过去读过的许多文学作品那样,有着清晰的主题,明确的中心思想。相反,它更像是一幅泼墨画,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填充。我常常会在读完某个段落后,陷入沉思。那些文字,并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但它们却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她能够捕捉到人类内心最微小的波动,最隐秘的情感。我常常会感到,书中的人物,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人,甚至就是我自己。那些困惑、那些挣扎、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没有强烈的批判性,也没有激烈的控诉,它只是静静地展现,让你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它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它是否一定需要轰轰烈烈,是否一定需要惊天动地?或许,美,就隐藏在那些最微小的瞬间,隐藏在那些最不经意的细节里。
评分《微美》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所带来的那种宁静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喧嚣所裹挟,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将我们带入一个宁静的港湾。我记得,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够穿透浮躁,直达人心。他/她没有试图去说教,也没有强迫你去接受某种观点,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极其温和的方式,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我常常会被书中描绘的一些细节所打动,比如一个微小的善意,一次无声的陪伴,一次默默的付出。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开始留意那些被我曾经忽略的,或者被我曾经认为微不足道的情感。这本书,就像是一次心灵的 SPA,让我洗去尘埃,重拾内心的平静。它让我明白,美,并非总是宏大而壮观,它更多的时候,是隐藏在细微之处,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会。
评分在我阅读《微美》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这本书,没有急于去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些高大全的形象。相反,它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微小”之处。作者就像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捕捉着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那些被淹没在喧嚣中的细微美好。我常常会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明明是书中的人物在经历着,可我却能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困惑、那些犹豫、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似乎都在《微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落脚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那种细腻和真实,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他们的灵魂深处。他/她没有评判,没有说教,只是静静地展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反而给了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会在读完一个段落后,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多的细节,想象着人物接下来的表情,想象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涌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隐藏在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评分《微美》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昂的文字,它所呈现的,是一种近乎极致的静谧和内省。我常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缓缓地翻开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是令人惊叹的。他/她能够从最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最动人的情感,从最普通的言谈举止中,洞察出最深刻的内心世界。我常常会被书中描绘的一些画面所深深打动,比如一次微不足道的善意,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次默默无闻的付出。这些画面,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能在瞬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开始留意那些被我曾经忽略的,或者被我曾经认为微不足道的情感。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并非总是外在的,而是更多地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存在于我们与他人的连接之中。
评分《微美》这本书,坦白说,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封面设计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淡淡的、仿佛晕染开来的色彩,配合着简洁而有力量的字体,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我知道,很多时候,一本书的吸引力,往往始于第一眼,而《微美》无疑做到了这一点。随后的阅读过程,更是验证了我的直觉。我沉浸其中,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编织的梦境,每一个字句都像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细腻而深刻的光芒。作者对于文字的运用,是如此的精准和诗意,他/她似乎拥有能够捕捉最细微情感的能力,并将之化为文字,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含义。那种感觉,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时是淡淡的芬芳,回味时却能感受到层次丰富的甘甜和醇厚。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引导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发现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美好。它让我开始留意清晨窗户上凝结的水珠,留意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留意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一个温暖的微笑。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景象,在《微美》的字里行间,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