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认识论
  • 形而上学
  • 逻辑学
  • 思想史
  • 入门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深入浅出,且兼顾当代哲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社会脉动。

  全书的篇章除了第一章介绍何谓哲学外,其他各章囊括了知识论、形上学、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社会政治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等哲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可以说对哲学的学术研究领域有一宏观式的鸟瞰。在哲学各分支领域的相关理论了介绍之外,每章后面都附有与各哲学分支领域理论相关的当前热门话题,包括与知识论相关的:『虚拟实境』  ;与形上学和心灵哲学相关的:  『电脑会思考吗,』;与科学哲学相关的:  『传统医疗是否合乎科学?』  ;与应用伦理学相关的如:  『同性恋婚姻、医疗伦理、人体器官买卖等争议话题』  :与社会政治哲学相关的:  『肯认行动』  :与艺术哲学相关的:『色情、艺术与审查制度』  :与宗教哲学相关的:  『新兴教派:是宗教,还是狂热?」,透过这些与当前社会脉动相关议题的探讨,哲学不再是象牙塔中抽象与深奥难懂的理论,而变成可以帮助我们釐清曰常生活困惑与难题的有力工具。

跨越边界的思维探索:《当代宇宙论与量子纠缠的哲学意蕴》 (一本聚焦于前沿物理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交叉领域的深度学术著作)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对传统“哲学概论”中基础概念的重复梳理,而是将焦点投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图景中最具颠覆性的两个领域:宇宙学(特别是暴胀理论与多重宇宙假说)和量子信息科学(尤其是量子纠缠与量子场论的哲学基础)。作者试图构建一座跨学科的桥梁,探讨现代物理学的前沿发现如何挑战、重塑甚至颠覆了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形而上学赖以建立的实体、实在性、因果律、时空结构以及知识的边界。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对宇宙宏大图景的哲学反思,深入到对微观实在的本体论追问。 --- 第一部分:时空的重构与实在的边界——宇宙论的哲学冲击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经典物理学(牛顿、康德)对时空和实在性的构建,随后迅速转向现代宇宙学的核心议题。 一、从“绝对时空”到“动态场”: 我们将深入分析广义相对论对牛顿-康德时空观的彻底颠覆。重点讨论爱因斯坦方程的本体论含义:时空不再是事件发生的被动容器,而是与物质能量相互作用的动态实体。这引出了关于“实在性”的讨论:时空是否拥有独立于观测者的实在性? 二、暴胀理论与“开端”的哲学困境: 暴胀理论(Inflationary Theory)极大地改善了对宇宙早期状态的描述,但也带来了新的哲学难题。如果宇宙的诞生并非一个孤立的“奇点事件”,而是某种场(如混沌场)的不断“爆出”,那么“时间之初”的概念如何理解?作者将此与过程哲学(Process Philosophy)中的“生成”(Becoming)概念进行对比,探讨“永恒的创生”是否比“绝对的起点”更符合当前物理学模型。 三、多重宇宙的形而上学挑战(The Metaphysical Challenge of the Multiverse): 本章是本部分的核心。基于弦理论或永恒暴胀模型所推导出的“景观”(Landscape)或“泡泡宇宙”,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 1. 身份与独特性: 如果存在无数个与我们宇宙物理常数不同的宇宙,那么我们宇宙的“独特性”和“偶然性”体现在何处? 2. 科学可证伪性边界: 多重宇宙假说是否将物理学推向了纯粹的形而上学猜测领域?如何界定“经验可检验性”的哲学底线?作者将引入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当代宇宙学证据论的张力进行深入剖析。 3. 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的逻辑地位: 弱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与设计论(Teleology)之间的微妙界限,及其对“目的论”的现代回归。 --- 第二部分:量子实在的怪异性——本体论的危机 本部分将暂时放下宇宙的宏大尺度,聚焦于微观世界的奇异法则如何挑战我们关于“存在”、“粒子”和“决定论”的直觉。 一、量子的非定域实在性: 详细考察了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核心哲学困境,特别是叠加态(Superposition)和波函数坍缩(Wave Function Collapse)的问题。我们不再停留在介绍“薛定谔的猫”这类比喻,而是深入探讨:一个物理系统在被观测前,其属性是否真正处于未定状态?这直接触及了实在性(Reality)与观念性(Ideality)的关系。 二、纠缠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本体论解读: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是本书论证的基石之一。我们将侧重于探讨: 1. 非定域性(Non-locality): 纠缠是否意味着信息的瞬时传递,从而挑战狭义相对论中的因果律?(作者明确区分了信息传递与量子关联性)。 2. 整体性(Holism)与还原论(Reductionism): 纠缠现象强烈支持一种整体论的实在观,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属性不能完全由其组成部分相加得出。这如何对抗物理学长期奉行的还原论传统? 三、诠释之争:多世界、退相干与客观坍缩: 面对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哲学立场如何应对?我们将对比性地分析休·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它如何通过“不坍缩”来维护线性演化,但却带来了无限宇宙的本体论负担;以及格里姆定律(GRW)等提倡客观坍缩理论的立场,它们试图在微观与宏观之间划出一条物理的界限。 --- 第三部分:信息、知识与因果律的重塑 本部分将前两部分的物理发现整合起来,探讨它们对经典认识论和逻辑学结构产生的冲击。 一、信息作为物理实在的基础: 受到“黑洞信息悖论”和“全息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的启发,本章探讨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物理量的地位。物理实在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信息处理的过程?这与维特根斯坦关于“世界的界限即是思想的界限”的论断形成了奇特的共鸣。 二、因果链条的断裂与重构: 狭义相对论定义了因果的“光锥”,而量子纠缠似乎在某种意义上“绕过了”光锥。作者将严谨区分关联(Correlation)与因果(Causation),并探讨在量子场论的框架下,我们对“作用(Action)”和“实体相互作用”的理解是否需要更精细的定义,以适应时空曲率和量子涨落的背景。 三、认识论的谦卑:预设的瓦解: 当物理学的前沿模型(如弦理论的维度、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要求我们放弃最基本的直觉概念(如分离性、恒常性、确定性)时,哲学所能提供的保障是什么?本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转向了清晰化概念的适用边界,而非提供新的本体论实体。 --- 第四部分:走向新的综合?——后实在论的哲学展望 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哲学科研方向的展望,旨在超越现代主义的笛卡尔二元论和早期实证主义的局限。 一、超越“实在/现象”的二分法: 在量子物理和宇宙学的双重影响下,区分“事物本身”和“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变得日益困难。本书倡导一种“关系实在论”(Relational Realism),其中事物的本质在于其与其他实体之间所建立的、可测量的关系网络,而非其内在的、孤立的属性。 二、对“统一理论”的哲学审视: 物理学界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其背后隐藏着何种形而上学的信念?作者批判性地考察了这种“完整性”的哲学渴求,并提出质疑:一个“足够好”的理论是否比一个“最终的”理论在哲学上更具建设性? 三、理论的伦理维度: 面对可能改变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看法的理论(如多重宇宙),以及涉及基础技术(如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知识爆炸,本书最后触及了知识的伦理责任:当我们对实在的理解越发深刻,我们对自身行为和未来的掌控感是否反而削弱?我们该如何带着“不确定性”和“关系性”的认知,继续从事有意义的实践? --- 总结 《当代宇宙论与量子纠缠的哲学意蕴》不是一本导论,而是一次深入的概念侵蚀与重建之旅。它要求读者放弃对简单、直观答案的迷恋,直面科学最前沿所揭示的、关于存在、知识与时空的深刻悖论。本书旨在激发那些对经典哲学框架感到束缚、渴望在现代科学的脉搏中寻找新形而上学土壤的研究者和严肃读者。它提供的不是关于“哲学是什么”的答案,而是关于“我们必须如何思考”的严峻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原序""""""""""""""""""""""""""""""""""i
译序""""""""""""""""""""""""""""""""".iii

第一章 何谓哲学?""""""""""""""""""""""l
第一节 哲学家做些什么?研究人性""""""""""""-2
第二节 哲学家做什么?研究宇宙""""""""""""".17
第三节 哲学家做什么?人类本质和宇宙""""""""".23
第四节 合理性、普遍性、客观性""""""""""""".33
第五节 西方哲学传统的限制""""""""""""""""37
第一章重点摘要""""""""""""""""""""""""46
问题讨论与复习""""""""""""""""""""""""47

第二章 知识论""""""""""""""""""""""""-49
第一节 笛卡儿的怀疑方法""""""""""""""""".50
第二节 理性论与经验论:对笛卡儿怀疑方法的两个回应65
第三节 莱布尼兹与理性论""""""""""""""""".71
第四节 休谟与经验论""""""""""""""""""""76
第五节 康德对理性论/经验论争论的解决""""""""88
第六节 主体性的挑战""""""""""""""""""""91
第二章重点摘要""""""""""""""""""""""""94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虚拟实境(VirtualReality) ..96
问题讨论与复习""""""""""""""""""""""".105

第三章 形上学与,心灵哲学""""""""""""""".107
第一节 形上学是什 ?""""""""""""""""""108
第二节 霍布斯的唯物主义""""""""""""""""..11l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119
第四节 心与物""""""""""""""""""""""".128
第三章重点摘要""""""""""""""""""""""".138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电脑能够思考吗?""""""139
问题讨论与复习""""""""""""""""""""""".151

第四章 科学的哲学""""""""""""""""""""-153
第一节 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154
第二节 法兰西斯.培根与科学方法的基础""""""".156
第三节 理论与观察之间的关系""""""""""""""163
第四节 汤玛斯.孔恩的科学革命理论""""""""""166
第五节 科学做为一种社会建制""""""""""""""176
第四章重点摘要""""""""""""""""""""""".183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传统医学是否合乎科学?""185
问题讨论与复习""""""""""""""""""""""".197

第五章 伦理学""""""""""""""""""""""".199
壹、伦理学的分类""""""""""""""""""""""200
第一节 康德及其义务律令""""""""""""""""-200
第二节 伦理思考的三项理由""""""""""""""".203
第三节 伦理的歧见与无上命令""""""""""""""205
第四节 效益论与苦乐的计算""""""""""""""".219
第五节 健康人格论""""""""""""""""""""-233
第六节 女性主义对于伦理学的批判""""""""""".244
第五章前半部重点摘要""""""""""""""""""".258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同性可以结婚吗?""""""259
问题讨论及复习""""""""""""""""""""""".274
贰、医疗伦理学""""""""""""""""""""""".276
第七节 医疗决策的伦理学面向""""""""""""""276
第八节 停止供应食物与饮水""""""""""""""".282
第九节 人体器官可以买卖吗?""""""""""""""290
第十节 医师与病人的关系""""""""""""""""-294
第五章后半部重点摘要""""""""""""""""""".302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复制人的伦理""""""""-304
问题讨论及复习""""""""""""""""""""""".317

第六章 社会与政治哲学""""""""""""""""".319
第一节 弥尔与古典的放任自由主义""""""""""".3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抨击""""""""""337
第三节 第三节 卢梭与社会契约理论""""""""""""""".349
第四节 第四节 多元主义国家论""""""""""""""""""369
第五节 第五节 国家社会契约论的种族批判""""""""""".374
第六节 第六章重点摘要""""""""""""""""""""""".381
第七节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肯认行动""""""""""".382
第八节 问题讨论及复习""""""""""""""""""""""".402
第九节

第七章 艺术哲学""""""""""""""""""""""405
第十节 第一节 柏拉图对诗人的抨击""""""""""""""".406
第十一节 第二节 亚里斯多德为诗人的辩护""""""""""""-419
第十二节 第三节 托尔斯泰对艺术所作的宗教辩护""""""""..427
第十三节 第四节 马库色与否定的使用""""""""""""""".434
第十四节 第七章重点摘要""""""""""""""""""""""".443
第十五节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色情、艺术与审查制度""".444
第十六节 问题讨论与复习""""""""""""""""""""""".467
第十七节

第八章 宗教哲学""""""""""""""""""""""469
第十八节 第一节 祁克果与信仰的邂逅""""""""""""""".470
第十九节 第二节 我们是否能证明上帝存在?""""""""""".485
第二十节 第三节 威廉.巴雷:设计论证""""""""""""""487
第二十一节 第四节 圣多玛斯.亚奎那:宇宙论证""""""""""495
第二十二节 第五节 圣安瑟莫:存有学论证""""""""""""""502
第二十三节 第六节 恶的难题""""""""""""""""""""""510
第八章重点摘要""""""""""""""""""""""".513

ABCNEWS 当前热门话题:
新兴教派:是宗教,还是狂热?""""""""""""""515
问题讨论与回顾""""""""""""""""""""""".528
附录:如何撰写哲学论文?""""""""""""""""529
哲学术语解释""""""""""""""""""""""""""553
推荐书目""""""""""""""""""""""""""""".565
中英文名词(人)索引""""""""""""""""""".569

图书序言

原序   

  当二十一世纪来临时,西方哲学也进入它第四个千年。在基督来临前第一个千年的中叶,人们对于「我究竟是谁?宇宙的本质为何?宇宙的起源为何?吾人应该如何生活?知识、真理、美、道德,以及宗教的根本原理为何?』等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感到相当困惑。

  本书从初版至今已经二十五年,也出版到第八版,在哲学吏上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但对一本设计来帮助大学生面对并把握哲学要素的教科书来说,确实是相当冗长的时间。说句或许并不十分正确的玩笑话,这本书比起出版社几位责任编辑的年龄都要大。

  这么多年来本书已经作了极大的改变与增补,其中几乎全都是根据採用本书为教本的教授和学生所提出的建议。譬如在第八版书中,各章节的次序便是根据一些人的建议,以知识论与形上学等哲学的核心领域应该在伦理学、社会政治哲学、美学,以及宗教哲学的材料之前,先介绍给学生。同样为了回应读者的要求,本书也相当程度地变更并修订每章最后的附录:厂当前热门话题,。当然,并非所有的建议都得到採纳:譬如,有些读者反映摘录自马库色(Herbert Marcuse)着作的引文过于艰涩,但是作者深信他对艺术释放的潜力所言确实发人深省,因此仍然予以保留。

  在上一版中,我们从查尔.米尔斯(Charles Mills)当时尚未出版的一份手稿中摘录了一段令人振奋且动人心弦的文字。现在该书已经出版,书名叫做《种族契约》(The Racial Contract),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好评。希望该书在出版之后仍能像它的手稿形武一样拙人心弦。

  本版的修订受到了珍妮佛.简森(Jennifer Jensen)的大力协助,她是非美研究所博士班的高材生,而作者本人目前正担任该研究所的所长。简森小姐深具历史方面的训练与天赋,她对家乡阿肯色州非裔美人的历史深慼兴趣,在协助修订本书时,她的表现却是极其自然且优游自在,笔者在此由衷地向她致谢。

  对于协助本书修订的几位出版社编辑,卡莉塔.佛郎丝(Karita France)、珍妮佛.艾克曼(Jennifer Ackerman),和艾莎.海珊(Emsal Hasan),她们表现的专业、才华,和对待我这偶而毛躁脾气的体谅,都值得我再三地感谢。还有要感谢的是珍.拉琵铎(Jean Lapidus),她在过去两版的修订曾经帮过大忙,协助本书出版。

  本书此次修正版,一如前几次再版,都有配套的美国广播公司(ABC)录影带、教学指导手册、学习指导手册,和其他补充教材,都是设计来使得学习哲学更成功且更具挑战。另外,我们也有了网页,网址是:http//cw,prenhall.com/wolff/

  几乎在半世纪以前,当我还在唸大学时,我受教于一位名师拉斐尔.德摩斯(Raphael Demos)教授门下,他当时在哈佛大学已经接近退休年纪。我当时觉得他十分苍老,他的希腊口音和一头白发不免使我们大家都将他和苏格拉底联想到一块。现在我也和那时的德摩斯教授一样年迈,我有时会纳闷现在坐在课堂上的大学生会怎样来看我。德摩斯教授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也是一位用功甚勤的哲学学者。希望他在天之灵也能对本书感到欣慰。

  最后,我还要感谢本书的几位审查者:田纳西大学的查德.威尔逊(Chad Wilson)、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马拉度(John C.Maraldo),以及艾尔玛学院的隆纳德.马沙纳利(Ronald L.Massanari)。

罗伯.保罗.吴尔夫(Robert Paul Wolff)
识于麻塞诸塞州(Massachusetts)佩冷(Pelham)

译序

  哲学为学问之母,是所有知识学术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任何重视学术研究与文化深厚的国家所不敢轻忽的学问。国内目前公私立大学院校中已有十余校设有哲学系所,而未设置哲学系的院校,多少在其通识教育课程中开设有哲学概论等入门相关课程。在外文系所开设的西洋文学理论相关课程中,间歇或夹杂着若千哲学理论或词汇,若不具备哲学的知识与素养,将很难登堂入室,窥其堂奥。哲学的重要性虽逐渐为众多学界人士与社会大众所体认,然古今中外汗牛充栋、浩瀚无边的哲学典籍常常因文字艰涩、义理深奥,使初学者望而却步。坊问现有各种翻译的哲学或现代思潮相关书籍,因缺乏健全的筛选或审稿制度,经常出现文字诘屈聱牙、晦涩难懂、西洋语法结构照搬、错译、误译等良莠不齐的情形。

  一本品质不好的哲学翻译书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很大而且很深远的,轻者让人对哲学产生错解或误解,以为自己慧根不够,不足以理解如此莫测高深的文字,而从此与哲学领域绝缘:重者让人从一知半解中望文生义,钻牛角尖,弄得神经失常,甚或自寻短见。如此看来,哲学的翻译工作何等重要,岂可等闲视之!

  由学富出版社挑选的美国Prentice-Hall出版,由罗伯.保罗,吴尔夫(Robert Paul Wolff)教授所撰写的《哲学概论》(AboutPhilosopAy)一书,确实是一本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深入浅出,且兼顾当代哲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社会脉动的好书。全书的篇章除了第一章介绍何谓哲学外,其他各章囊括了知识论、形上学、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社会政治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等哲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可以对哲学的学术研究领域有一宏观式的鸟瞰。在哲学各分支领域的相关理论作了介绍之外,每章后面都附有与各哲学分支领域理论相关的当前热门话题,包括与知识论相关的:「虚拟实境』:与形上学和心灵哲学相关的:「电脑能够思考吗?』与科学哲学相关的:「传统医学是否台乎科学?』与应用伦理学相关的如:同性恋婚姻、医疗伦理、人体器官买卖等争议话题。与社会政治哲学相关的:『肯认行动』:与艺术哲学相关的:,色情、艺术与审查制度』:与宗教哲学相关的:「新兴教派:是宗教,还是狂热?,透过这些与当前社会脉动相关议题的探讨,哲学不再是象牙塔中抽象与深奥难懂的理论,而变成可以帮助我们釐清日常生活困惑与难题的有力工具。

  去年暑假前,透过师大教育系林逢棋教授的介绍与推荐,得识学富出版社的发行人于雪祥先生,并同时接下了本书翻译与总校阅的工作。为求译书能在约订时间内交稿,兼顾翻译的精确与速效,乃邀集了国内教育哲学圈的成员与好友十余人组成了一个翻译团队,立即着手翻译。每章的翻译工作共分三个部分:初译、校稿、总校。担任初译者多半为国内知名大学博士班的高材生,其中担任第一章与第八章初译者洪如玉、第三章初译者黄振丰、第五章前半的王锦雀、第六章前半的吴美瑶、第七章的杨忠斌等都是师大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的高材生:第四章的译者王俊斌则是政大教研所博士生,第六章后半的译者石慧莹则是中央大学哲研所博士生。第二章则直接由中央研究院欧美所郭实渝教授负责翻译、第五章后半译稿则由师大教育系林建福教授负责。在各章的校阅方面,感谢师大林逢棋教授协助第一与第七章,北市师院的但昭伟教授负责第三章的校稿,新竹师院的苏永明教授除了协助翻译「附录:如何撰写哲学论文』外,也帮忙校订第四章。其余各章的初译稿皆由本人直接校阅。对于上述各位工作伙伴的辛勤努力,笔者在此表达十二万分的谢意与肯定之意。

  笔者二十年前曾任职辅仁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中心,从事翻译工作已有多年经验,本书的翻译经过初译与校订之后,仍经笔者逐字逐句核对原文,务必能接近严复所举信达雅翻译三原则的理想。每章的校订与总校订皆认真从事,不敢马虎,前后耗时约一整年,可谓不计成本。心中所愿乃让国内所有对哲学有兴趣之初学者或莘莘学子能有一本够水准、够份量,且易读易懂的入门好书,并让所有担任『哲学概论』课程的教师能有一本系统化、够周延的理想教科书,则余愿足矣!

  笔者自信,经过上述伙伴的集体努力,与本人辛苦而仔细的校正,本书中文版的品质当在坊间各种译书之上,不但对得起原者,也可以让读者与所有哲学初学者放心阅读。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本书译文或许仍有可能有少许疏失之处与瑕疵,笔者愿负全部责任。尚祈海内外方家学者不吝指正,未来再版时,将全部订正。

总校阅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黄藿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哲学概论》的阅读体验,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心灵洗礼。我原本对哲学抱持着一种“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刻板印象,觉得那是少数精英才能涉足的领域。然而,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令我望而却步的概念逐一剖析。开篇就抛出了几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或者“什么是我们所认为的‘真实’?”,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哲学并非仅仅是抽象的思辨,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息息相关。书中对不同哲学流派的介绍,也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富有逻辑的论证,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它们的核心思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联系到了我们如何理解一件艺术品,甚至如何制作一件家具,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换,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哲学智慧可以如此实用。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比如对成功、幸福的定义,以及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维度。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思想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原来在日常的喧嚣之外,还有如此丰富和深刻的精神景观等待我去探索。

评分

从阅读这本《哲学概论》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在引导读者思考方面的高超技巧。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不断挑战我的既有认知,迫使我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例如,在讨论认识论的时候,作者提出了“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实的?”这个问题,并引出了包括经验主义、唯理论等不同的解答路径。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我会被书中提出的观点所吸引,进而开始在脑海中进行模拟辩论,思考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这种主动参与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我不再觉得那些晦涩的术语是难以理解的符号,而是变成了我用来构建自己思想体系的砖石。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这本书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但它给了我提问的能力,以及探索答案的方法。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这种哲学式的审视,看待新闻报道、人际交往,甚至自己的一些决定。这种“学会思考”的收获,远比记住几个哲学家的名字要来得宝贵。

评分

说实话,在拿起这本《哲学概论》之前,我以为哲学就是一群古人坐在那里争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比如“上帝是否存在”或者“自由意志是真实的吗”。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哲学其实是一门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学问。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大量的伦理学和社会哲学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关于宏大概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我对书中关于“正义”和“公平”的讨论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思想家观点,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现代的自由主义,梳理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曾经以为“正义”就是一个简单明确的标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演变的概念,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促使我开始反思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比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等问题,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开始尝试从更深层次的哲学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根源。这本书让我明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仅仅是拥有知识,更是要拥有审视社会、反思自身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去追求一种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哲学”这个词的固有认知。我曾经以为它是一个沉闷、枯燥、与我生活无关的学科,但《哲学概论》以一种出人意料的生动和启发性,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书中并没有采用那种学院派的、冷冰冰的论述方式,而是用一种非常友善、引导性的语言,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问题,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自由”和“必然”的讨论。在阅读之前,我从未深入思考过自己行为的自由度有多大,或者我是否受到某种“必然性”的约束。然而,书中通过对笛卡尔、斯宾诺莎等哲学家的思想解读,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原因。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以为是“自由选择”的行为,可能早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对“自由”的反思,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主动做出选择的机会,也更加警惕那些可能限制我自由的因素。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我耳边轻轻诉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重新认识自己的可能性。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理解,去创造。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我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在阅读《哲学概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非仅仅是罗列哲学家的思想,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思想融入到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之中。比如,在探讨“语言的哲学”时,作者不仅仅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还结合了我们日常沟通中出现的误解和歧义,让我瞬间理解了语言的局限性和哲学的重要性。我曾经以为,只要我清晰地表达,别人就能准确地理解,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构建体,我们对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所处的语境、文化背景甚至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对语言哲学的深入理解,让我开始更加审慎地使用语言,也更加理解他人表达的潜在含义。此外,书中对“科学哲学”的探讨,也让我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过去一直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的真理,但作者指出,科学理论的建立也受到人类认知能力、方法论甚至社会因素的影响,这让我对科学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科学即真理”,而是更加 nuanced。这种对不同学科的哲学解读,让我感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不再被单一的学科视角所束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