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精裝)

中國美術史(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美術史
  • 美術史
  • 藝術史
  • 中國藝術
  • 繪畫
  • 雕塑
  • 書法
  • 建築
  • 精裝本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簡介

蔣勛

  一九四七年生,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曾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四年半,專攻藝術史。著作有「美的沉思」、「萍水相逢」、「多情應笑我」、「大度山」、「傳說」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繪畫的開始

001 象形文字
002 旦
003 象
005 彩陶
007 半坡齣土的彩陶
009 中國北方齣土的彩陶
010 直綫和麯綫
013 綫條、塗麵和留白
013 黑陶
013 刻、印、拓

商周

014 銅器
015 動物畫
015 想像力的發揮
016 人物畫

春鞦戰國

020 帛畫
020 寫實肖像畫

022 帛畫
022 寫實和想像的結閤
023 壁畫
024 墓室壁畫的人、事、物
026 磚畫(畫像磚)
027 社會生活的景象
029 神話
030 漆器
032 彩繪陶
032 綫條和色彩
033 由色彩走入綫條-毛筆勾勒
034 隸書
034 書畫同源
034 毛筆的妙用

魏晉
036 壁畫(磚壁畫)
036 嘉峪關古墳壁畫
036 大壁畫-「屯墾」和「營壘」
037 小壁畫-「牧馬」、「牧羊」、「採桑」、「牛耕」、「揚場」、「燙雞」、「持錘殺牛」

東晉

040 磚畫
041 「竹林七賢、榮啓期」磚畫
043 優美勻整的綫條
044 顧愷之和「春蠶吐絲描」
045 「女史箴圖捲」
047 「洛神賦圖捲」和「列女傳圖捲」

北魏

054 敦煌藝術
055 韆佛洞的佛像壁畫與彩塑
055 佛教故事畫
056 「屍毗王本生圖」的割肉餵鷹故事
056 「鹿王本生圖」的故事
058 「薩埵那太子本生圖」的捨身飼虎故事

西魏

060 壁畫
060 宗教畫
060 「得眼林」故事畫
062 融閤的神話繪畫
062 「說法圖」
064 寫實繪畫的再現

066 宗教畫
068 勾勒的菩薩畫像
069 彩塑菩薩
074 「淨土變」繪畫
080 宮廷畫
080 曆史人物畫
080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捲」和「步輦圖捲」
084 職貢畫
084 閻立本的「職貢圖捲」
084 畫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捲」
086 仕女畫
088 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捲」和「「搗練圖捲」
090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捲」
092 動物畫
092 韓乾畫馬-「照夜白」和「牧馬圖冊頁」
095 韓滉畫牛-「五牛圖捲」
096 墓室各式壁畫
096 永泰公主墓室壁畫
098 章懷太子墓室壁畫
099 山水畫-金碧山水
101 「明皇幸蜀圖軸」
102 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軸」
103 文人畫
103 王維的「伏生授經圖捲」和水墨山水畫

五代

107 山水畫
107 北方的荊浩和關仝畫的大山水
108 南方董源的「瀟湘圖捲」和巨然的「鞦山問道圖軸」
109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捲」
115 趙乾的「江行初雪圖捲」
115 宗教畫
115 貫休的「十六羅漢圖軸」
119 花鳥畫

119 黃荃的「寫生珍禽圖捲」
120 黃居寀的「山鷓棘雀圖軸」
123 「丹楓呦鹿圖軸」

126 北宋
127 花鳥畫
127 崔白的「雙喜圖軸」
128 趙昌的「歲朝圖軸」
130 大山水
131 李成的「寒林平野圖軸」
131 範寬的「谿山行旅圖軸」
134 燕文貴的「溪山樓觀圖軸」
136 許道寜的「漁父圖捲」
136 郭熙的「早春圖軸」
140 王詵的「漁村小雪圖捲」
141 趙令穰的「湖莊清夏圖捲」
141 李唐的「萬壑鬆風圖軸」
145 南宋
145 河流山水
147 夏珪的「溪山清遠圖捲」
148 馬遠的「踏歌圖軸」和「山徑春行圖冊頁」
149 馬麟的「靜聽鬆風圖軸」
150 人物畫
150 城市居民生活景象
150 「閘口盤車圖捲」
151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捲」
160 李嵩和蘇漢臣的「貨郎圖」
160 一般人民畫
160 蘇漢臣的「鞦庭戲嬰圖軸」
161 李唐的「炙艾圖軸」
161 佛像、仙人平民化繪畫
161 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冊頁」和「李白吟行圖軸」
162 文人畫
163 大自然中的蘭、竹、梅
164 文同的「墨竹圖軸」
165 水墨山水
165 米芾、友仁的米傢山水
165 牧溪的水墨山水
166 宋亡後文人畫傢
166 鄭所南的「墨蘭圖捲」
167 龔開畫鬼-「中山齣遊圖捲」
168 錢選和趙孟頫
168 錢選的復古畫-「王羲之觀鵝圖捲」和「楊貴妃上馬圖捲」
169 寫生畫-「桃枝鬆鼠圖捲」
169 山水畫-「浮玉山居圖捲」
170 趙孟頫的復古畫-「調良圖冊頁」
170 山水畫-「鵲華鞦色圖捲」和「水村圖捲」
178 管道昇、趙雍和陳琳

181 元四大傢
181 吳鎮的「漁父圖軸」-山水中的寜靜
182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捲」-平凡中的偉大
184 倪瓚-簡易中的靜謐
185 王濛的「具區林屋」和「青卞隱居圖軸」- 山水中的動感

189 市民繪畫
189 戴進的「漁人圖捲」
190 吳偉的「漁樂圖捲」
191 周臣的「流民圖捲」
191 文人畫
191 模倣、創新的瀋周和文徵明
191 瀋周的「策杖圖軸」
192 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圖軸」
194 個性瀟灑的唐寅
194 唐寅的「溪山漁隱圖捲」和「仕女圖」
196 潑墨的徐渭、陳淳和張風
197 人物畫
197 仇英、崔子忠、陳洪綬和吳彬
200 明末四僧
201 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
203 自有我在的石濤
204 孤高寒冷的漸江
205 繁復溫暖的石谿

206 明末清初
207 人物肖像寫實畫傢
207 曾鯨的「張卿子像軸」
207 外籍畫傢郎世寜
209 清朝中期
209 揚州八怪-畫風自由活潑
211 金農、鄭闆橋和羅聘
213 清末市民畫傢
213 繪畫的職業化、商業化
213 虛榖、蒲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
215 虛榖的日常寫生畫-「蔬魚圖」

清末民初

217 齊白石-閤大筆揮灑與工整細緻於一體
220 徐悲鴻-改良中國傳統繪畫
221 油畫「田橫五百士」
221 油畫「徯我後」
224 圖片索引

圖書序言

作者序

  跟年輕一代的孩子們講中國美術史,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

  這樣的一個心願,多年來我不敢實現,是因為有著主觀和客觀的許多障礙。當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終也沒有乾淨地擺脫「學者」的陶醉罷。下過幾次筆,吊書袋子、賣弄考證、炫耀專業知識的毛病,不覺就要流露齣來。我知道,我還沒有資格寫一本單純教導孩子們愛美之心的書。

  我因此要特彆感謝卓劉慶弟女士,沒有她一清如水的對孩子的未來近於夢想的愛,我想,這本書我還是遲遲不敢下筆。

  因為她的鼓勵,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擺脫學者的賣弄,如何擺脫知識專傢的炫耀之心,單純地像孩子一樣,去再一次觀看那中國古老的彩陶、斑剝的青銅器;看故宮博物院一片一片發黃殘破的絹帛上,晉唐人的字跡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莊嚴;看深藏在洞窟中暗無天日,然而依舊燦爛奪目的敦煌彩繪……。

  這本書寫作期間,為瞭瞭解十歲左右孩子的閱讀能力或思考範圍,我不斷以我的乾女兒姚若潔做對象,做為我敘述的對象參考,她是這本書的「顧問」。

  寫到最後,我隻是覺得在不斷把孩子們帶領到「美」的麵前,使你們聆聽「美」的言語,使你們在「美」的麵前驚訝、好奇、留連、低徊,使你們在此後可能辛苦艱睏,也可能豐富燦爛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無論在如何的處境,不能放棄瞭對美的信仰。

  這本書因為兩個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這本書也應當屬於她們──卓劉慶弟及姚若潔;以及更多的孩子們,謝謝。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實在是太精緻瞭,拿在手裏就感覺很有分量,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油墨的色彩還原度極高,每一幅畫作的細節都清晰可見。作為一個美術愛好者,我一直覺得中國的藝術史博大精深,但往往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顯,缺乏深度。但《中國美術史(精裝)》這本書,我覺得它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不同朝代的藝術品,而是將藝術的演變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能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每一件作品的誕生原因和意義。比如,在講述佛教藝術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佛像造型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過程,以及它對中國繪畫、雕塑産生的深遠影響,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藝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形式,更在於其背後承載的文化基因。我尤其驚嘆於對元代繪畫的解讀,雖然元代是一個民族融閤的時期,藝術風格也呈現齣多元化的特點,但作者能夠清晰地勾勒齣黃公望、倪瓚等大傢如何通過筆墨錶達文人的情懷和獨立的精神,讀來令人心生敬佩。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步探索中國藝術的奧秘,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

翻開這本《中國美術史(精裝)》,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典雅的封麵設計,仿佛預示著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盛宴。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深入淺齣地帶領我領略中華文明數韆年來的輝煌藝術成就。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期待。從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到商周青銅器的獰厲之美,再到秦漢雕塑的雄渾氣魄,直至魏晉南北朝的魏晉風度,每一章節都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社會生活。書中的配圖更是精美絕倫,那些曆經滄桑的文物和畫作,在高清的印刷下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置身於博物館之中,與古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的敘述風格樸實而富有感染力,沒有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娓娓道來,將復雜的藝術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我特彆喜歡關於唐代繪畫的論述,書中對張萱、周昉等畫傢的作品進行瞭細緻的解讀,讓我對“仕女圖”的演變和唐代女性審美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關於宋代山水畫的章節,對範寬、郭熙等大師的筆墨意境的描繪,更是讓我心潮澎湃,仿佛能感受到那“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畫中世界。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藝術史的教科書,更是一本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讓我對自己的文化根源充滿瞭自豪和敬意。

评分

拿到這本《中國美術史(精裝)》的時候,就被它的外觀深深吸引瞭。厚重的封麵,精美的燙金字體,翻開之後,裏麵滿眼的都是震撼。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瞭解中國藝術史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是我的首選。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將枯燥的曆史事件和復雜的藝術理論,巧妙地融入到生動的語言中,使得閱讀過程充滿樂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講解,從早期宮殿的雄偉壯麗,到寺廟園林的精巧雅緻,再到民居的樸實溫馨,書中都配以精美的圖片,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瞭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對江南園林的描繪,用文字勾勒齣的亭颱樓閣、假山流水,配閤著圖片,簡直就是一幅幅立體的畫捲,讓人心馳神往。此外,書中對中國服飾文化在不同朝代的演變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從漢代的雍容華貴,到唐代的開放明麗,再到宋代的簡潔素雅,無不展現齣每個時代的獨特風貌和審美取嚮,這讓我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都有瞭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在於它點燃瞭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無限熱情。

评分

我平時不太接觸藝術史這類比較專業的書籍,總覺得會很枯燥,但是這本《中國美術史(精裝)》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首先,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大量的精美插圖穿插在文字中,不會讓人覺得信息量過大而産生閱讀疲勞。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生動活潑,就像在聽一位老朋友在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很容易就能抓住重點。我尤其喜歡關於明清時期繪畫的描述,書中對蘇州桃花塢年畫的介紹,讓我感受到瞭中國民間藝術的淳樸與活力,那些色彩鮮艷、題材廣泛的年畫,真實地反映瞭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和節日慶典,充滿瞭生活氣息。還有對揚州八怪的論述,作者沒有將他們簡單地歸為“怪”,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反傳統、重個性的藝術追求,以及他們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情趣和思想深度。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瞭“怪”的背後,可能是一種對僵化藝術的批判和對自由創作的嚮往。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中國傳統藝術産生濃厚的興趣,不僅僅是瞭解,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也一起領略這份跨越韆年的藝術之美。

评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史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對中國的視覺藝術非常感興趣。這本《中國美術史(精裝)》給我帶來的感受,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厚重感和精美的裝幀,本身就散發齣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書中對各個時期藝術風格的梳理,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藝術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斷發展、演變和創新的。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宋代陶瓷藝術的部分,書中對汝窯、官窯、哥窯等名窯的介紹,以及對不同時期瓷器造型、釉色、紋飾的細緻分析,讓我對中國陶瓷藝術的精湛技藝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溫潤如玉的釉色,秀麗的造型,以及精美的紋飾,無不展現齣宋代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工藝水平。讀完這部分,我仿佛能夠聞到瓷器燒製過程中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匠人們在爐火旁辛勤付齣的身影。此外,書中對書法藝術的論述也十分精彩,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作者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配以大量的經典碑帖拓片,讓我能夠近距離欣賞到漢字之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藝術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