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昙花吗?盛开的昙花非常美丽,但它绽放的时间非常短,很短,很短,就跟我们手边所能把握住的光阴一样短,要是错过了,就没有了。可是昙花明天可能还再开,青春却不会重来……
他们都是学音乐的孩子,国中时,相识在课后的音乐才艺班。五个人,个性各自不同:
柚子是才艺般老师的独子,学了将近十年的钢琴,是个亲切热情的憨厚大男孩。
因为太爱吃橘子,所以被暱称小橘的女孩主修双簧管,微笑时脸颊上有个小梨涡的她憧憬着有朝一日,站上独奏的舞台,让台下观众感受,身为演奏者的自己,给了曲子新的生命,进而深深打动听众,只要有这样一次经历,她死都甘愿。
龙眼的眼睛很小,但演奏起钢琴,却让人惊艳于他的才华,对所有一切都抱持冷然的态度,但只要朋友有事,他绝对义气相挺。
桃子姓陶,理着一头像小男孩般的短发,在音乐才艺班学钢琴,在学校主修低音大提琴,虽然个性呛辣,说话总是刺耳,但她的心,却比谁都细腻。
最后是被龙眼戏称「一个鼻子快比人家两个大」的莲雾,最后才加入音乐才艺班的他,放弃学了几年的钢琴,重新接触中提琴。虽然演奏技巧不怎么样,但丰沛的情感却总是能透过音乐,传至听者心中。
从国二那年开始,及至在高中音乐班的三年,这四、五个年头里,他们五个人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鲜明的存在,分享彼此最飞扬的青春,一起经历所有点滴,关于对梦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想望……
但,总有人来了又去,也有人去了又来,当他们遇见了生离与死别,当倏忽十多年悠悠而去,再聚首,他们总不能遗忘,那年,他们心中最美的旋律,用全心的灵魂、用如此灿烂的生命所谱成。
作者简介
穹风
生长在海岛唯一不靠海的县份,只好把学游泳的时间都拿来跟文字游戏,念中文系于是成为这辈子最自豪的一次选择。
发誓只把精神放在创作上,所以经常撞车、迷路,偶尔会把碘酒误倒入香精灯里,唯一的成就是出版过几本小说,写了几十首歌跟几百首诗,当然最满意的都还没出现。
格言很多,座右铭不少,跟一般人一样,这些都没做到过,因此谨以「从心之所行,即是正道」自勉,然后继续不难得的煳涂。
总认为人还活着,故事就不会结束;总想尝试挑战自己的写作极限与范围,总努力地想为自己与朋友的人生多做点纪录;总觉得小说应该可以不只是小说,最后他认为活着的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所以要努力挥洒生命。
这是穹风,这是我。
出版作品:《大度山之恋》、《听风在唱歌》、《Say Forever》、《不是你的天使》、《圈圈叉叉》、《Because of You》、《下个春天来临前》、《约定》、《纪念》、《告别 月光》、《FZR女孩》、《花的姿态》、《告别的年代》、《左掌心的思念》、《雨停了就不哭》、《7点47分,天台上》、《晴天的彩虹》
2010年初,并出版个人第一部现代诗集《灵魂在左手》
穹风个板:
bs2.to:443,次世代BS2
P_bbx,月光咖啡馆
奇摩家族【月光咖啡馆】
tw.club.yahoo.com/clubs/MLCB
痞客邦部落格【月光咖啡馆】
blog.pixnet.net/ bbxtw
后记
那年我心中最美的旋律
这样近乎饥渴式地想要写完一篇小说,是尝试写作多年来的唯一一次,脑海里无时无刻都在构想故事的感觉非常令人兴奋,但压迫性的强烈也让人几乎崩溃。从来,我不晓得写作是可以这么诱惑且迷人的。很规律地,星期五、六、日跟星期一的白天都忙于各类琐事,且于开车、洗澡、吃饭或任何一个可以动脑的当下思索着故事的下一幕;而每週的二、三、四则以一天将近一万字,或根本就超过一万字的速度在进行。大约从一零年的三月中开始,然后月底之前写完。没有赶稿压力,只是纯粹地想写完它。那不是我自己积极催生故事,比较像是故事本身急着从手指下窜出来,跃然而成它独立的存在。
于是,即使晚上忘了把存好档案的随身碟带回来,但我还是骑着机车,冒着应该是初春的最后一波寒流,只穿短裤,骑着机车去店里拿档案。就为了写完最后两集跟这篇后记。
我很想用这故事来纪念一位已经离开世间的朋友,曾经我们很要好,曾经我们也交恶,甚至断绝往来,但数年后,当我们终于又间断有了联系时,她却在零九年末的跨年夜前车祸去世,得年甚短。而得知她逝世的消息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我正要跟乐团一起上台演出,用音乐让全场观众庆贺跨年。
不若那更前八个月,奶奶辞世时,一听知消息便哭失控的情绪崩溃,我一直到了她头七的那天,几个好朋友去上香致意后,独自开车去新竹找当时人在台湾的父亲时,才在高速公路的夜车上泪流不止。那张遗照里,我最要好的朋友笑靥依旧,彷彿从来不曾离开过。而上香后,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去唱歌,虽然都笑着,然而我相信,那时却没有人是真正快乐的,因为我们几个把酒高歌的这一幕,就是朋友生前最大的心愿,她很想把这些人全都凑在一起,陪她一起做这件事。那时终于我们完成了,但她却不在了。死别是令人无法挽回的极度创伤,无论日后如何追思,也不管做多少补偿,逝者已矣,就注定了是永无追挽的余地。
那天晚上,是父亲留在台湾的最后一晚。一年时间,我只见到他两次面,每次都短暂不过寥寥几个小时。而当晚一别,下次见面又不知何时,况且日渐老迈的父亲还能有多少体力应付中、台两地来回奔波?生离,是让人非得期待,但却又难以甘愿承受的期待,能把握的相聚是如此短暂,而习惯浪费生命的人类,又真懂得什么叫做把握?
所以我写了一篇跟生离、死别有关的小说,是纪念已经离开的朋友,也是献给父亲,并企图在漫长的文字中,向所有值得纪念与想念的人或物或事致意。大概是基于这样的心情,所以才有了十多年来头一回,这么用力地想写小说的冲动与渴望。尽管后记至此,我还有小说完稿后,怅然若失的迷茫感。
很长的故事,含后记已经超过十三万字,历年来出版的小说当中,这应该可以挤进字数爆炸的排行榜,大概可与《约定》跟《大度山之恋》同列。会写这么长,是因为前面几本都很短,都太专注于情感的描写,而忽略了其他的部份。
但我在想,年轻的生命里难道真的只有爱情吗?小说前面很长的篇幅都在着墨于人物的校园生活,尽管看似嬉笑怒骂,但那却是影响人物后来每一个决定的重要部分,那些曾经有过的美好与喜悦,才突显出失去后的孤寂与落寞。所以我没有删减的打算,只想按照构想好的感觉与架构继续写下去,只有如此,他们五个人的青春才是完整的。
生或死都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诚如村上春树先生在《挪威的森林》里所描述,死不是做为生的对极而存在,而是早已包含在生的当中,成为生命的一个必然走向。不过即便如此,大部分的人,连我在内都一样,我们都是害怕死亡的,尽管一再告诉自己,死亡其实并不恐怖,然而谁又能真正超脱出去,让还活着的灵魂获得真正的救赎?那些对美好回忆的不舍,以及对所爱之人的眷恋,又怎么是说放就能放下的?究竟是死者的一切剥离比较残忍,还是生者无尽的遗憾比较让人感慨,这是小说已经写完的这当下,却依旧没有答案的问题。在短短八个月内,接连失去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人之后,我也没有真正懂过。
相信这篇故事后,我会有好长一段时间无法再好好写一个长篇小说,因为几乎所有的力气全都消耗光了。写作是跟自己的一场拔河,感谢主,让我在这次竞赛中侥倖获胜,当所有人都告诉我,日光灯下,我的脸孔看起来呈现的是黄绿色;店里的人开始禁止我接触酒精类饮料,而动不动就头晕目眩的毛病愈来愈频繁发生时,我想,也许就是暂时休息的时候到了。
在此感谢哞同学提供大量音乐科的相关资料,以及关于古典音乐的全部知识,也感谢容忍我写作期间异常的歇斯底里与丢三忘四,只好一再替我收拾残局的朋友们,还要感谢给这个故事很多启示的村上春树先生及他的大作《挪威的森林》,与当小说付梓后,愿意不计较篇幅太长,继续支持着我的所有读者朋友。谨以这故事献给每个人,以及那些虽然不在身边或世上,但却始终常在我们心里的重要的人,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首最美的旋律。
穹风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清晨,于沙鹿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情绪的调色盘”,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调和出各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性冲突,但却能够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深深的眷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之间微妙情感的刻画,那种欲说还休,那种欲语还休,那种若即若离,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很多似曾相识的人物,仿佛他们就生活在你身边,或者,他们曾经就是你。这种强烈的共鸣感,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没有告诉你“应该如何”,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连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那些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挣扎,关于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时期都会经历的,被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又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忍不住为之动容。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哇,原来我的青春也是这样,原来我的迷茫也是这样,原来我曾经有过这样美好的时光,也有过这样淡淡的伤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刻意制造的悬念,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让你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非常动人,她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复杂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青涩的、懵懂的、又带着点小小的忧伤和憧憬,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曾经的自己,那些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萌芽,都被作者捕捉得丝丝入扣。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定义”青春,也没有试图去“美化”青春,它只是用一种非常真实而又温和的方式,呈现出青春的面貌,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共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那些关于坚持和放弃的描绘,关于成长过程中的取舍和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的,被作者用一种非常平静而又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在阅读中,也学会了思考。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一开始并没有立刻抓住我,但越往后读,越发现它的魅力所在。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醇厚。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而是属于那种耐人寻味的,非常干净,也非常有力量。它不卖弄技巧,不刻意煽情,但却能够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时代背景的描绘,那些已经模糊的街景,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泛黄的照片,都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是循序渐进的,不是突兀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会有犹豫,会有退缩,会有成长。这种真实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那些关于错过和遗憾的描绘,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很重要,但后来却渐渐释怀的东西。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被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又释然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在阅读中,也学会了释怀。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以为又是那种矫揉造作的青春文学。但读着读着,我彻底被它征服了。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没话说,那种干净、清澈的文字,没有一丝杂质,却能把最细腻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堆砌,却能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真诚。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青涩的、迷茫的、又带着点小小的倔强的样子,真的太真实了。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曾经的自己,那些关于喜欢、关于友情、关于未来的憧憬和不安,都被作者捕捉得丝丝入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她没有说教,也没有指点,只是静静地分享她曾经的经历和感悟,而你,却在她的分享中,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那些细碎的日常描绘,比如放学后一起去街边小店买冰淇淋,比如考试前大家一起在图书馆熬夜,比如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却承载了那么多的青春记忆,那么多的欢声笑语。这本书,就像是一杯温热的牛奶,在寒冷的夜晚,慢慢地温暖你的心房。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治愈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却能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力量,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描绘,关于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时期都会经历的,被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又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忍不住为之动容。书中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瑕,他们会有缺点,会有迷茫,会有犯错,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可爱。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曾经的自己,那些不被理解的角落,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关于友情和爱情的懵懂,都被作者捕捉得丝丝入扣。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定义”青春,也没有试图去“美化”青春,它只是用一种非常真实而又温和的方式,呈现出青春的面貌,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共鸣。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把我的回忆杀给拉满了!翻开的第一页,好像就有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那种青涩的、懵懂的、又带着点淡淡忧伤的青春气息,瞬间把我带回了好几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侯。还记得高中那会儿,每天放学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音像店,淘那些新发行的CD,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随身听,戴上耳机,整个人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些歌,不仅仅是旋律,更是那个时代我们共同的语言,是我们偷偷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是我们考试失利时的自我安慰,也是我们和朋友们一起放肆大笑时的背景音乐。这本书,就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直白地去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通过那些细微的情感,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心事,一点点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印记,一群年轻人的成长轨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描绘,比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的光斑,午后图书馆里淡淡的书香味,甚至连夏日午后突然袭来的雷阵雨,都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当年走过的路,遇到的那几个人,那些一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哇塞”惊叹的书,但绝对是那种让你在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品味,然后会心一笑,甚至眼眶微微湿润的书。它像是一封写给青春的情书,收信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容却又如此特别,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段时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太妙了,完全没有落入俗套。它不是那种线性叙事,让你一眼就能看到结局,也不是那种悬念迭起,让你紧张到不行。相反,它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或者是一部老电影的片段剪辑,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却又能在不经意间串联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地方时,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努力去感受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味道,去想象那个场景下的声音。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场景的氛围,甚至连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回响。而且,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也没有强行煽情。所有的情感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就像水到渠成一样,却又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可能会因为某个角色的一个眼神,某个场景的一段对话,而感到心头一颤,甚至会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共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没有告诉你“你应该如何感受”,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让你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连接。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哇,原来我曾经也是这样,原来我心中的那些小小的、不被注意的情绪,都是如此真实而美好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的意境实在是太美了,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淡淡的诗意,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她能够用非常简单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极其动人的画面感,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比如夏日午后的蝉鸣,秋日傍晚的落叶,冬季清晨的薄霜,这些自然的元素,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和情感,与人物的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这本书,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体会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时光。它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深深地吸引你,让你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是非常细腻和真实的,你不会看到那种突如其来的爱情,也不会看到那种轰轰烈烈的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就像生活中本该有的样子。这种真实感,恰恰是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它让你觉得,哇,原来这就是成长,这就是青春,这就是生活中最平凡却又最珍贵的点点滴滴。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觉心里好像被洗涤过一样,有一种淡淡的宁静和满足。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真的太独树一帜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青春文学那样,堆砌各种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地制造一些所谓的“金句”。它的文字非常干净,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能够直击人心。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特别,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些零散的片段,一些细微的场景,慢慢地勾勒出一个故事的轮廓,一种情感的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那种青涩的、迷茫的、又带着点小小的敏感和脆弱,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曾经的自己,那些不被理解的角落,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关于友情和爱情的懵懂,都被作者捕捉得一丝不苟。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教育”你,也没有试图去“说教”你,它只是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方式,与你分享一段故事,一种情感,而你,却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哇,原来青春可以是这样的,原来成长可以是这样的,原来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如此深刻而动人。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服,它不像很多书那样,上来就抛给你一堆信息,让你应接不暇。相反,它更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停顿都恰到好处。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她能够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种极其生动的场景,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细碎的日常描绘,比如窗外的雨声,街角的咖啡店,放学后的操场。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却承载了那么多的青春记忆,那么多的欢声笑语。书中人物的情感发展,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没有那种戏剧性的转折,也没有那种刻意的安排,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顺理成章。这种真实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那些关于友情和告别,关于成长中的不舍和祝福。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必然会经历的,被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又释然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在阅读中,也学会了放下和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