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瓷商(上)

大瓷商(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第一部反映豫商文化的长篇小说
从光绪年间到日本侵华,跨越六十年的史诗大作
描绘神垕古镇的兴衰起伏,豫商与钧瓷休戚与共的宏伟画卷

  大宅门内的兄弟相争,瓷商家族间的利益相夺,
  紫禁城里的派系相斗,乱世中的儿女情长,
  造就一段不朽的豫商传奇。

  ★看没落瓷商家族,如何从穷困潦倒到叱咤商场
  ★看晚清中国商人,如何在列强压境中创造商机
  ★看豫商留余之道,如何覆手翻云成为众商之首

  清朝末年,列强压境,满清与各国频频争战,割地赔款导致国库空虚。再加上朝廷党争、天灾人祸,原本主要的财务来源农耕税赋锐减,十个农耕行省尚不及一个广东,因此重商之风大起,而江南行省既成国家财源根本之地,洋务之风亦是箭在弦上。若能把握此一时机,豫省商帮必能翻身崛起……

  河南神垕卢家本是瓷商大族,在宋朝以钧瓷驰名天下,更为官窑之所在。但靖难之后,宋朝皇室南渡,宋金两国在河南一带冲突不断,神垕饱经战火摧残,商路断绝,烧造业陷入绝境。卢家也不敌时势,从此没落。但卢家子孙仍世代定居神垕,祕密延续着钧瓷烧造技法,从未放弃复兴钧瓷、复兴卢家的野心。如今正是豫商兴起之机,卢家将如何掌握时代大势,重现往日风华?

  近年来,反映晋商文化的长篇小说《龙票》、《乔家大院》、《白银谷》,反映徽商文化的长篇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巖》,反映滇商文化的长篇小说《大马帮》、《钱王》等作品相继问世,但堪称中国商业发祥地的河南,却没有一部可以传诵的豫商文化小说,作者南飞雁深感遗憾,并以钧瓷文化为主题,创作了中国首部反映豫商文化的长篇小说《大瓷商》。

  钧瓷文化是构筑厚重的中原文化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河南独有,其他省份皆无的独特文化。南飞雁创作的《大瓷商》讲述了千年古镇禹州市神垕镇近百年的变迁,描绘出豫商文化和钧瓷文化密不可分的宏大景象。

作者简介

南飞雁

  男,198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委宣传部首批签约作家,文学学士。

  出版有《冰蓝世界》《大路朝天》《大学无烦恼》《幸福的过山车》《梦里不知身是客》等五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大路朝天》在2002年首届华人在校大学生长篇小说征集出版活动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

  中篇小说《红酒》、《暧昧》、《灯泡》等,其中《红酒》入选《2009中国小说(北大选本)》和《2009年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曾担任数十部电影、电视剧编剧和文学编辑,其中《少林四小龙》获得第十五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入围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万劫不复一念间

卢维章踏进圆知堂的那一瞬间,他隐约感觉到了什么。没进理和场做工之前,他在董家老窑的总号打零工,帮总号的人四处送货,圆知堂也来过几次,不过每次都是到仪门就停下了。他顶多算是个帮忙的伙计,既不是在圆知堂入股的董姓本家,也不是来拜访的达官贵人,连仪门都进不去。若不是前几天薛文举大相公派人来他家,说圆知堂藏书阁要翻修,每个窑场都要出人力,他哪有机会走进这片大宅院?卢维章和一群窑工跟在老詹身后,走进这座宅院。他当然想不到,卢家已经走上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脚下青石板路看起来平平整整,却步步凶险,彷彿时刻都会迸裂开来,露出黑压压的陷阱。
圆知堂是神垕镇里最气派的宅子。藏书阁在后院,是个两层高的楼房,房顶有间阁楼,站在阁楼上可以俯瞰全镇的风貌,这在同治年间算是相当有气势了。藏书阁里全是董家历代流传下来的书籍,装了满满两层楼。董家银子多,书籍也多,其中不少是有关烧瓷的图谱、技法的专着,来帮忙的窑工没几个识字的,搬运书籍跟搬运矿料差不多。不少窑工都暗暗感慨,董家就是有钱,这么漂亮的藏书阁,哪里用得着翻修?真是钱多了没地方烧!不过窑工们心里这么想,表面上可没表露出来,开工之前老詹放话出来,来翻修藏书阁的窑工一天有十个铜板的工钱,一天一结,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天黑的时候,得了工钱的窑工们个个笑逐颜开。给董家做事,窑场里的活儿不算,还能有额外的工钱,这样的好事到哪儿找去?有老婆孩子的窑工指望着这笔外快养家餬口,没成家的窑工想法就更多了,禹州城麻六巷子里的窑姐虽说都是过了气的,比不上那些红牌姑娘,可人家价钱也便宜啊,照这么干下去,十几天的工钱就能去逛一回了。所以窑工们走出圆知堂的时候,全是一脸兴奋。
卢家头天来上工的是卢维义,回家的时候他把十个铜板交给卢家大嫂,简单地吃了两个玉米面窝头,喝了碗黑煳煳的中药,便一头栽进自家窝棚。第二天也是这样。到了第三天越发出奇,连饭也不吃了,匆匆看了看酣睡中的卢豫海,转身便走,隔壁窝棚里的灯一直亮到半夜。到了第四天夜里,卢维义依旧是匆匆过来又匆匆离去,连卢维章也看出不对劲了,和卢王氏不禁都是一怔。卢王氏还在坐月子,这个月卢家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她家的窝棚里。卢王氏娘家也是贫苦人家,她十七岁嫁到卢家来就备受哥嫂照顾,月子里大嫂更是寸步不离,格外上心,让卢王氏感动不已,对兄嫂的尊敬日深一日。卢家大嫂收拾了饭碗刚一离开,卢王氏就小声对卢维章道:「孩子他爹,你看出来没有,大哥好像有心事。」
卢维章这些天在理和场,累得骨头都快散了,每天回家只想倒头就睡,饭都懒得吃。尽管如此,听了妻子的话,卢维章还是披上棉衣,道:「这几天大哥在董家做工,怕是累着了,我去瞧瞧,你先哄豫海睡吧。」卢维章看了看襁褓中的卢豫海,一双小眼睛圆睁着,嘴角眉梢都透着灵气和笑意。父子四目相对,卢豫海竟发出一声轻笑,那笑声虽短,在卢维章耳朵里却如同天籁。他叹了口气,自己没日没夜地做工烧窑,为的不就是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孩吗?卢维章拍拍儿子的小脸,裹紧了棉衣,推门出去。
卢维章走到卢维义身后,卢维义居然一点都未察觉。一旁的大炕上,大嫂搂着卢豫川早睡了,窝棚里寂静异常,只有油灯的火苗滋滋叫着。卢维章的目光越过卢维义的肩头,悄悄落在一张草纸上,顿时发出一声惊唿。卢维义手一抖,毛笔掉在纸上。笔尖的墨汁星星点点,洇集成团。这片墨痕宛如窗外的夜色,再难以化解。
卢维章屏住唿吸,唯恐惊动炕上的母子,低声道:「大哥,你这是……」
卢维义搓了搓冰凉的手,苍白的脸上泛出笑意,他有些颤巍巍地起身,从祖先画像下的神龛里取出一叠草纸,递给卢维章,小声笑道:「这几天给董家翻盖藏书阁,我瞧见一样宝贝,你瞧──」卢维章顺势看去,卢维义手指处,赫然写着「禹王九鼎图谱」六个大字。
禹王九鼎!
卢维章的脑袋嗡了一声,眼神一散,他连忙使劲揉了揉眼睛,定神看去。一张张草纸上,画着各个鼎的图式,正面、反面、底口,旁边密密麻麻的全是蝇头小字,註释得非常细密。卢维义研着墨,滔滔不绝道:「禹王九鼎传自宋代,自古是中华版图的象征,也是皇族的象征。禹王治水功垂千载,又是家天下的第一位,皇家气度若上溯起来,非禹王莫属。这九字,乃数之极限,也蕴涵了九州之意。鼎乃传国重器,禹王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下,以象征九州。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代历朝交替之际,便称作定鼎,足可见禹王九鼎之尊贵。这九鼎原为青铜所铸,秦末天下大乱,九鼎不知所终。宋代钧瓷鼎盛,制作了九鼎,象征九州,被宋仁宗定为传国神器,永世不许再造。宋末钧瓷业凋敝,宋钧烧造技法就此失传,经元、明两代数百年,费了无数国力财力也未能恢复宋钧神技,这九鼎也越发显得神乎其神了。」
卢维章忘乎所以地翻着手稿,卢维义继续道:「《尚书‧禹贡》篇里记载了冀、兖、青、徐、扬、荆、梁、雍、豫,从北到东、到东南、到南、到西、到西北,最后回到中原,一共是九州。九鼎便是九州,九州即为九鼎。老二,你知道这禹王九鼎是谁家做出来的吗?」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