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龍應颱《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你也不能錯過…關於1949 颱灣人的故事
關於1949的故事,不是隻有老兵和戰爭,
在島嶼此岸,二十六歲的青年李登輝、彭明敏,
四歲的滿洲國禦醫遺腹子黃光國,
在一九四九的時空下,這些人和他們那代颱灣人的生命,
交織齣怎樣的颱灣命運?
他們的故事,對我們和我們的未來有何影響?
兩岸大未來—牽動兩岸局勢的關鍵變化
該如何「閤中有分,分中求閤」,
既能顧全颱灣「麵子」,又能共創兩岸雙贏「裏子」?
讓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李登輝:我是不是我的我
~ 唯有瞭解颱灣人在認同問題上所遭受的苦難,纔能明白:麵對「不是我的我」,是什麼意義。
彭明敏:他所嘗到的是一個被齣賣的理想主義者的悲痛
~ 他甚至揚言為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
黃光國:我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亞細亞孤兒」
~ 我的父親黃子正之所以會成為「末代皇帝的颱灣禦醫」,是因為他獨特的颱灣人身分;可是,這樣的身分認同,也導緻我們一傢不幸的際遇。我成長的經曆,讓我充分體會到「亞細亞孤兒」的悲哀。我在學術研究和社會運動方麵大半輩子的努力,也是希望颱灣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能有閤情閤理的安排,自己是「最後一個亞細亞孤兒」……
中國的末代皇帝vs. 颱灣最後一個亞細亞孤兒
社會心理學大師、《民粹亡颱論》作者、颱大心理係教授黃光國最新力作!在非藍即綠、非獨即統的製式思考之外,另闢蹊徑,加入曆史縱深與心理學分析,為兩岸關係找尋新齣路,終結「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命運。
這是一本思索颱灣前途的書。作者認為,當前兩岸三黨的政治人物都患有不同類型的「心理疾病」,都無法麵對兩岸的政治現實,對颱灣前途所提齣的主張,難免有所偏頗。
因此,作者從曆史齣發,說明殖民統治對颱灣人心理的深遠影響,以及颱灣知識份子的「中國情結」;並且為兩岸三黨的政治人物做齣「心理診斷」;接著以彭明敏、李登輝和作者本人為例,說明三個颱灣人的生命經驗差異,如何影響到所提齣的兩岸關係「處方」的不同。以及,兩岸該如何「閤中有分,分中求閤」,既能顧全颱灣「麵子」,又能共創兩岸雙贏「裏子」的終極解答。
作者簡介
黃光國
颱北市人,齣生於1945年11月6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係教授,緻力於結閤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著有《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民粹亡颱論》、《教改錯在哪裏?》、《社會科學的理路》、《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儒傢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反求諸己:現代社會中的修養》,以及中英文學術論文一百餘篇,曾獲得國科會傑齣研究奬三次、優良研究奬十餘次、教育部國傢講座兩次。曾任國科會特約研究員、亞洲心理學會會長、國科會卓越計劃主持人,目前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及總統府國策顧問、颱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颱大講座、傑齣人纔講座及教育部國傢講座教授,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
自序 追尋新颱灣精神
Part I:告彆亞細亞的孤兒
第一章 糖飴與鞭子:後藤新平
第二章 中國情與結:吳濁流
第三章 颱灣的共同命運:彭明敏
第四章 從颱獨到獨颱:李登輝
第五章 最後的亞細亞孤兒:黃光國
Part II:兩岸三黨的心理診斷
第六章 「自我封閉癥」的民進黨
第七章 「賣颱恐懼癥」的國民黨
第八章 「曆史偏執狂」的中國共産黨
Part III:新颱灣人逆轉勝
第九章 一中三憲—兩岸如何創造雙贏?
第十章 兩岸共治—儒傢文化復興的意義
作者自序
追尋新颱灣精神
颱大心理係教授 黃光國
我也是「政治受難人」的後代。
傢父的「政治受難」經驗,跟「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極為不同,我個人特殊的成長背景,也使我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懷有強烈的焦慮感。我是第七代的福佬人,祖先在清朝乾隆年間渡海來颱,世居於颱北市迪化街。我的祖父是日據時代的公醫,父親黃子正是「颱北醫學專門學校」(即「颱大醫學院」的前身)的畢業生。一九三二年,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植下,在東北建立滿洲國。溥儀本人體弱多病,需要一位西醫照顧他的健康,當時日本人不準他聘用中國醫生,他自己又擔心日本人害他,因此經由新竹籍外交大臣謝介石的引薦,聘請瞭一位颱灣籍的西醫黃子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關東軍騙溥儀說:天皇要送他到東京去接受保護。溥儀和弟弟溥傑挑瞭兩位妹夫、兩位姪子、一位隨侍,以及他最信任的西醫黃子正,登上日本人為他們準備的小飛機。
不料關東軍卻把他們交給瞭蘇聯軍。蘇軍把溥儀一行人送往西伯利亞伯力城的集中營,關瞭五年後;移交給中共,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瞭七年。傢父既不是軍人,又不是政府官員,因此一九五七年經中共最高檢察院裁定免起訴處分,並安置在遼寜鐵嶺勞改醫院,擔任醫師。兩年後逝世。
亞細亞孤兒的認同危機
我父親在大陸工作十四年,在集中營裏也被關十四年。就這一點來說,我也可以算是「政治受難人」的後代。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我齣生於吉林省長春市,是遺腹子,從未和父親見過麵。齣生後不久,國共雙方開始在長春市展開拉鋸戰,我的母親眼見情勢不對,帶著繈褓中的我和兩位姊姊,跟隨颱灣同鄉會,逃難迴颱灣。我們從東北逃到天津,再到上海等船,總共花瞭半年時間,迴到颱灣時,幾乎是傾傢蕩産、一無所有。
在我成長的記憶裏,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一提到「滿洲國」,便要在前麵加個「僞」字,為滿洲國政府做過事的人,也一律被打成「漢奸」。為瞭免除不必要的睏擾,我們總是盡量避免提起傢父曾經擔任「末代皇帝禦醫」的這段往事。
然而,我成長的這段經曆,使我一生都在不斷思索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我看來,近百年來的中國曆史就是在尋找現代化的道路,而現階段颱灣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復興中華文化,宏揚颱灣精神」。這個說法看來十分「八股」,可是,倘若我們迴顧颱灣光復後的曆史,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齣:當中共在大陸搞文化大革命的時代,颱灣卯盡全力從事經濟建設,為日後的「東亞經濟奇蹟」奠下瞭基礎,也讓鄧小平下定決心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蔣經國晚年開放大陸探親,大批颱商蜂湧到大陸投商設廠,將「愛拚纔會贏」的颱灣精神發揮得淋灕盡緻。在國民黨一黨專政時代,我和許多颱灣人民一樣,對兩黨式的民主政治有過很高的期待。陳水扁執政時代,兩岸關係緊張萬分,颱灣社會內部動盪不安,更使我內心産生強烈的反感:目前有上百萬的颱商在大陸工作,他們的生活處境和我父親年輕時代十分相似。萬一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他們便可能遭遇像我傢當年一樣的命運。這真是於心何忍!
颱灣的戰略性武器:中華民國憲法
根據本書的分析,兩岸政治現狀的最佳描述方式是「一中兩憲」,破解兩岸僵局的上上之策則是「一中三憲」。然而,颱灣社會中的許多政治人物卻看不清這樣的現實,當然也想不齣解決問題的方法。二○一○年元月六日,武漢中南財經法政大學教授喬新生以〈海峽兩岸最大公約數〉為題,在《聯閤報》上發錶瞭一篇文章,文中很正確地指齣:
『對颱灣的執政者來說,解決颱灣島內問題,有一個無堅不摧的戰略性武器:「中華民國憲法」。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憲法,中華民國憲法起到瞭尋求共識、凝聚共識的作用。』
『誕生於大陸的中華民國憲法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其版圖值得現在所有中國人羨慕。如能重新喚醒中華民國憲法,不但可蕩滌颱灣島內的一切汙泥濁水,徹底擺脫兩岸交往的政治睏擾;而且可為兩岸政治談判確定基調,讓兩岸決策者意識到,為瞭中華民族的大業,必須捐棄前嫌,承認曆史,繼往開來。』
以「一中兩憲」為體、「一中三憲」為用的「兩岸統閤」理論便是建立在堅持「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之上。在二○一○年元月下旬所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暨南大學的翁鬆燃教授發錶瞭一篇論文,題為〈未來兩岸政治定位之可行方案〉,文中提齣瞭颱灣的十一種定位模式:
一、獨立(包括國協安排)
1.颱灣共和國(新加坡模式)
2.颱灣 (中華民國)(陳水扁式一中一颱)
二、半獨立 (未來颱灣的可能方嚮)
3.颱灣 (聯軍佔領地)(颱灣地位未定論)
4.颱灣 (中國保護國)(芬蘭模式)
三、一中原則
5.「颱北中國」(瀋君山「一屋兩室」;張亞中「一中三憲」;德、韓模式;李登輝後期)
6.中華民國(颱灣)(李登輝早期及國統綱領;分裂中國,一國兩區)
7.中華聯邦中的颱灣自治邦
8.「中華颱北」(奧運模式、WTO、WHA)
9.「中國颱北」(亞銀模式、「一國兩製」)
10.颱灣大行政區(李傢泉「一國兩製颱灣模式」)
11.颱灣特彆行政區(「一國兩製」港、澳模式)
由於「兩岸統閤論」的基本精神是「閤中有分,分中求閤」,能夠滿足大多數颱灣人民的要求,所以翁教授認為:「若說定位是為瞭決定國傢最終命運,則獨派大都隻會選擇前四種之一,理性又溫和的綠色人物或會勉強考慮第五種。統派應會在後七種之中衡量情況定奪。」
可是,「颱獨理論大師」林濁水卻認為:作者跟張亞中教授所提齣的主張「邏輯性很強,可行性很低」。所謂「邏輯性很強」是指我們的理論「無懈可擊」;「可行性很低」是他認為「中共不會接受」。翁教授在他的大作中也指齣:「北京當局至今不容對等的政府關係,讓北京中國與颱北中國共存,崛起的中國無此雅量。」
可是,我卻認為:隻要我們的主張在「理」上站得住腳,在邏輯上「無懈可擊」,我們便應當抱著「雖韆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凝聚颱灣內部的共識,跟大陸進行談判,全力促其實現。從本書第九章我們跟中共涉颱學者的初步接觸來看,中共確實很可能堅持不接受本書的主張,錶現齣「曆史偏執狂」的癥狀,可是我們更同意喬新生教授的觀點:「對於大陸的執政者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是不容改變的事實,但是大陸的執政者從沒放棄颱灣。既然兩岸都承認中華民國的版圖,那麼兩岸的政治談判就是一個『政權』談判。政權之間的談判,無非是分享權力的問題。除非迴到蠻荒時代,你死我活,否則兩岸的執政者總能找到分享政權的總體方案。」
從翁教授的評估中,可以看齣:兩岸分享政權的最佳「總體方案」,就是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並以「一中三憲」進行「兩岸統閤」。令人遺憾的是:根據我在本書中的分析和診斷,現在不僅獨派的李登輝患有「斯德哥爾摩癥候群」,陳水扁患有「戀屍癖」,連執政的國民黨也罹患瞭「賣颱恐懼癥」,正如喬新生教授所批評的:他們「忽視瞭憲法的存在,不敢以憲法對付民主進步黨,也不敢以憲法為依據,對外公開宣稱自己的正統地位。」「麵對民進黨來勢洶洶的颱獨活動,執政者居然進退失據。連颱灣島內都無法治理,怎能期望他今後在大陸有所作為?」
《吳子兵法》說:「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後造大事」。「不和於國,不可以齣軍;不和於軍,不可以齣陣;不和於陣,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當對岸聲聲催促要跟我們進行和平談判的時候,我們不僅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強項,甚至連自己的國傢定位都還爭議不休、缺乏共識;這種分崩離析、自亂陣腳的局麵,如何跟對岸進行「兵矢相接、針鋒相對」的談判?
曆史的中國,未來的中國
我一生的學術研究,其實都是在對自己幼年時期的心理創傷進行自我療癒。這本書則是在對兩岸政治人物進行「意義治療」。我十分明白,今天我們要以「一中兩憲」描述兩岸現狀,進而以「一中三憲」建構兩岸長期穩定的和平關係,最大的障礙來自深綠人士「逢中必反」的「自閉」性格。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閉」傾嚮祇會使颱灣脫離現實,而深陷在「鎖國」的睏境裏。要走齣這個睏境,颱灣人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中國」是處在「兩岸分治」的狀態。本書所說的「一中」,則是錢其琛「一中新三段論」中所指的「中國」,是「亞細亞孤兒世代」所認同「曆史的中國」;也是我們的未來世代可以坦然認同的「未來的中國」。這個「中國」可以用我的名字來加以詮釋:
我是光復那一年齣生的,當時我的長輩直覺地以為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戰敗,從此國傢恢復太平瞭,所以為我取名「光國」。這個名字銘記著當時東北颱灣人的認同。這個「國」不是「滿洲國」,因為滿洲國已經被消滅掉瞭。也不是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是消滅滿洲國的敵方;更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這個「國」是「中國」,是先於滿洲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存在的「中國」;也是認清近百年中國曆史走嚮之後,可以讓我們「復興中華文化,宏揚颱灣精神」的「中國」。認同這個「中國」有什麼不對呢?
十幾年來,藍、綠惡鬥使颱灣一直深陷在「內耗」的泥淖之中。對岸在「摸著石頭過河」之後,已經悄然上陸,正在啣枚疾走。時不我與,颱灣人民如果不盡快從政治人物佈下的迷魂陣中醒悟過來,發奮圖強,重振「颱灣精神」,將來想要急起直追,恐怕再也沒機會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