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公刘博温,原本想把庙公的位置传给独子,但是儿子对于庙公这工作偏偏没兴趣,因此和父亲大吵一架的负气离家出走了。
多年后,刘博温喜孜孜的期待能见到孙子,并决定把『他们』培养成天佑大众庙的接班人,没想到..……
阿公的工作是庙公!
庙公是要做什么的?这问题让俩姊妹完全摸不着头绪。幸好有乩童阿飞帮助她们,慢慢了解寺庙的历史,以及阿公究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因为父亲踏上寻找妻子的旅程,俩姊妹于是展开了与爷爷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有趣生活……..
前言
1. 妈妈不见了
2. 搬家
3. 三代同堂
4. 猫罗溪畔
5. 乩童阿飞
6. 阿公的烦恼
7. 起乩
8. 香火
9. 爸爸的笑容
10. 祖孙三人行
11. 和爷爷一起动手做
12. 我的志愿
13. 谁偷了香油钱
14. 拆伙的八家将
15. 卖药的江湖郎中
16. 一家团聚
17. 我们一家都是庙公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有点犹豫要不要买。乩童和庙公,这两个词语总让我觉得有点禁忌,好像跟神秘、怪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但后来,我还是被作者的文笔吸引了,决定试着读一读。结果,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神秘色彩,而是以一种冷静、理性的态度,去探讨乩童和庙公的信仰、仪式、以及他们在台湾社会中的地位。书中对于台湾不同地区的庙宇文化进行了比较,让我了解到台湾的民间信仰其实非常多元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乩童的训练过程,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原来,成为一个乩童,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担精神上的压力。这本书让我对乩童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选择。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台湾民间信仰的书,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涤。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庙宇在台湾社会中的角色,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社区的中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书中对于乩童的描写,并非将其神化,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背后的生活、训练,以及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责任。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美化或批判,而是以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呈现了乩童这个特殊职业群体的真实面貌。从小到大,我经常跟着家人去拜拜,但对于乩童的印象总是停留在一些刻板的认知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乩童的存在,他们是连接神灵与凡人的桥梁,也是台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对于仪式、祭祀的细节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感受到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秘与庄严。读完之后,我对台湾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社会、台湾人心的书。
评分这本书啊,真的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我本身是学历史的,对台湾的文化发展史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从乩童和庙公的角度,切入台湾的民间信仰,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的文笔很有深度,他不仅描写了乩童和庙公的信仰和仪式,还深入探讨了台湾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书中对于台湾不同历史时期的庙宇文化进行了梳理,让我了解到台湾的民间信仰其实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塑造了台湾的文化特色。作者还引用了很多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让这本书更具学术价值。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台湾本土意识的探讨,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这本书让我思考,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台湾的传统文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啊,读起来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我阿嬷以前就是个虔诚的信徒,经常带我去庙里拜拜,那时候年纪小,只觉得庙里香火鼎盛,热闹非凡。但对于乩童,我一直觉得有点害怕,总觉得他们身上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这本书打破了我对乩童的刻板印象,让我了解到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者的文笔很流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故事,把乩童的生活、信仰、以及他们与信徒之间的互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台湾社会变迁的观察,以及这种变迁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前的人生活困苦,对宗教的依赖性更强,而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宗教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多元。这本书让我思考,在现代社会,民间信仰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乩童的角色又应该如何定位?这些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读完之后,我决定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台湾的传统文化,也希望能够把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评分这本书读完,心里五味杂陈。我生长在农村,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各种庙宇的祭祀活动,乩童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但那时候,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台湾民间信仰的认知之门。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特别,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来展现乩童和庙公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台湾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书中描写了很多乩童和庙公的真实生活,他们有的家境贫困,有的身患疾病,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为社区服务。这让我感到非常感动。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台湾的民间信仰应该如何发展?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