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主編.當代小說傢Ⅱ
綺羅染到風塵的芳香,低到泥塵爛泥裏去,不一定會曆劫修成紅蓮,
可能半途就枯死,然而剎那芬芳,即使一縷飄香也是永恆。
-《綺羅香》
李天葆的風格細膩繁復,當然讓我們想到張愛玲。這些年來他也的確甩不開“南洋張愛玲”的包袱。如果張腔標記在於文字意象的參差對照、華麗加蒼涼,李的書寫可以說庶幾近之。但仔細讀來,我們發覺李天葆(和他的人物)缺乏張的眼界和曆練,也因此少瞭張的尖誚和警醒。然而這可能纔是李天葆的本色。他描寫一種捉襟見肘的華麗,不過如此的蒼涼,仿佛暗示吉隆坡到底不比上海或是香港,遠離瞭《傳奇》的發祥地,再動人的傳奇也不那麼傳奇瞭。他在文字上的刻意求工,反而提醒瞭我們他的作品在風格和內容、時空和語境的差距。如此,作為“南洋的”張派私淑者,李天葆已經不自覺顯露瞭他的離散位置。
李天葆的是二十世紀末遲到的鴛鴦蝴蝶派作傢,而且流落到瞭南方以南。就著他自覺的位置往迴看,我們赫然理解鴛鴦蝴蝶派原來也可以是一種“離散”文學。大傳統剝離、時間散落後,鴛蝴文人撫今追昔,有著百味雜陳的憂傷。風花雪月成瞭排遣、推移身世之感的修辭演齣,久而久之,竟成為一種癖好。這大約是李天葆對現代中國文學流變始料未及的貢獻瞭。
─王德威
李天葆的小說裏的書寫氛圍,總帶著自言「特彆喜歡風塵味的」的「風塵中人」的氣息。他書寫的女性角色,本來可能是陋室裏的明娟人物,落在塵埃中卻變成朵朵奇花之人;小說的背景可能是在險惡江湖闖蕩齣來一片的笙歌,原始氣味的花街柳巷可能粗鄙,然而,有血有肉的女人也都帶有三分的癡情。作者如此形容自己的早熟:「過早認識瞭風月尤物的可歌可泣,對純情玉女完全封殺。」
馬來西亞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意識形態或左或右,當時作者就不喜左派;他耽溺在港颱「通俗到不行」的流行物事,一種屬於俗人的最愛。於是他的小說人物,都沾有一股來自最接近塵土、活靈活現的「土氣」,小說閱讀起來,因此變得熟稔可近,人物也變得可親。
《綺羅香》的短篇是作者成長歲月的經驗遺緒,小說中人物的錶徵幾乎是身旁熟悉的顯影。例如:〈綺羅香〉裏的舞女綠薔薇和紫蘭花、〈絳帳海棠春〉裏的妓女海棠春、〈絳桃換荔紅〉裏的女主角巫荔紅等篇小說,作者寫來如此嫻熟的煙花女子生涯,大抵都帶著作者形容的這股生氣--生命之麯愈奏愈近尾聲,大抵也有個跡象--從前熟悉的種種都一一崩壞或變更。
概括《綺羅香》小說集的人物,彷彿都是從舊時代裏走到你的跟前,叨叨絮絮每一個過去的身世。一如作者〈後記〉裏的提及:「……懷舊變成一種消費,我其實深覺可惜。真正的傢居生活無可代替,理想的現代人縈迴在舊夢裏,卻無法迴去瞭,於是有意無意把場景寫進小說裏,到底是滿足個人的私欲而已。」
作者簡介
李天葆
1969年生,中國廈門大學海外函授學院語文專科畢業,曾任獨中教師。 作品曾獲客聯小說奬、鄉青小說奬、第二屆優秀青年作傢奬、雲裏風年度優秀作傢佳作奬等。
著有:散文集《紅魚戲琉璃》、小說集《桃紅鞦韆記》、散文集《紅燈鬧語》、小說集《南洋遺事》、小說集《民間傳奇》、《檳榔艷》、長篇小說《盛世天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