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海内外华人及各界人士对中共建政60年历史的质对、审视、批判渐趋全面展开之际,独立中文笔会 自由写作委员会于3月8日与《北京之春》杂志社、晨钟书局在美国纽约连袂举行「遇罗锦《一个大童话》新书首发暨遇罗克蒙难39週年纪念座谈会」,向读者及文革受害者、见证者,介绍遇罗锦的新书 ,一起共同缅怀在中共政权暴力统治下牺牲受难的遇罗克烈士。
1966年文革红八月,25岁的北京徒工遇罗克写下长文《出身论》,一个"黑五类"家庭出身的青年,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字, 竟然在当时就造成了震动全国的效应。1968年1月,遇罗克被捕入狱。1970年3月5日,遇罗克被中共当局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杀害,年仅27岁。
二十年后,遇罗克的妹妹遇罗锦完成了这部传记小说《一个大童话》。可以这一本书写尽了她在中国度过的前半生。遇罗锦说:"我毕生只写这一本书。残酷的专制暴政无情地击碎了他们原有的人生理想,给他们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巨大苦难与伤痛。这就刺激那颗不甘屈服的心灵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写下来,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写下来,让自己的苦难生涯成为一本书,所以他们毕生只有一本书。
据该书封底的醒目介绍:「全书重点只写两个人:哥哥,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妹妹,在道德上被判了 死刑。」这一对兄妹、一个家庭的命运悲剧,将近30年前曾经轰动中国,随之也在整个大陆被强令沉默 ,如今在中文世界重新浮出水面,成为当下共和国60年祭(1949-2009)绕不开的话题!
作者简介
遇罗锦
消失公众视野已久的作家遇罗锦,隐居德国小镇,20年磨一剑,重出江湖--《一个大童话》是她 一年多来修删、增补、编订、数易其稿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传记作品把读者带回1949年后中国人 经受的铭心刻骨的坎坷历程:从一个家庭的苦难命运伸展开去,亲情与爱情,忠诚与背叛,良知与慾望 ,理想与追求,由一个女性自幼及长的成长史,一个女性对亲人和家庭、对离奇社会的目击、体验与反 思中,得到洞察和见证;洋洋六十万言的自述与吐露真相,勇敢张扬个性和自由,继续重申自我价值确 立的普世意义,终也还作者因其数次结婚、离婚遭遇而被当局诬为「堕落的女人」以一个公道和清白。
作者昭告读者: 「这是一本人人都骂的书--中共骂、家人骂、朋友骂、汉学家骂……中共骂它揭阴私 ,家人骂它不公平,朋友骂它太无情,汉学家骂它『怎能那样写你父母』 」「如今,这沉寂了20年之后 ,是想招来更多的骂声。骂,是最动听的音乐。」
《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光是听这个名字,我就觉得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深度的作品。四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富有意义的时间长度。作者将其称之为“一个大童话”,这让我不禁猜测,他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一定经历了许多如同童话般奇幻、动人,甚至是带有寓言色彩的经历。中国的四十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变革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观念都在经历着深刻的重塑。一个身处其中的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一切?他是否能够以一种超越文化隔阂的视角,去解读和体验这些变化?我期待书中能有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的场景描绘,以及作者对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深刻的理解与情感。他笔下的“大童话”,或许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虚幻,而是根植于真实的中国土壤,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韧性和温情。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外国人,是如何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度过他人生中极其宝贵的四十年,并将其升华为一段属于他自己的“大童话”。
评分读完《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的简介,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变的时间画卷。作者在这四十年里,一定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计划经济的影子还在,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再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其中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很好奇,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是如何捕捉到这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的?又是如何将这些宏大叙事融入个人经历,使其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故事性的?“大童话”这个词,也许暗示着他看到的中国,并非我们新闻里常报道的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宏伟的成就,而是充满着鲜活的个体生命,充满着情感的起伏跌宕。他会如何描绘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奋斗的小人物?他会如何记录下那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瞬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深入地了解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四十年所能看到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中国,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文化隔阂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
评分《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经典童话故事,它们往往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讲述着王子公主的传奇,或是冒险家的勇气,但其背后却都蕴含着关于善与恶、勇气与智慧、爱与牺牲的普世价值。而“我在中国的四十年”,则将这份童话般的想象落地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好奇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态,去经历和观察这四十年?他是否像一个童话中的主角,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史诗般的冒险?他遇到的“人物”是中国的普通人,还是那些在时代变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群体?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作者独特的笔触,为我展现一个充满魅力的中国。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相遇,也许会有艰难的选择,也许会有温暖的援手,这一切都像童话中的情节一样,充满了未知与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他用“大童话”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中国,关于他自己,关于成长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像是一部史诗。四十年的时光,足够让一个人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更何况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度。我猜想,作者在中国的这四十年,一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惊喜。他会如何去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如何去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又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群建立联系?“大童话”或许是他对这段经历的一种浪漫化的解读,但这种浪漫背后,肯定也蕴藏着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作者的独特视角,他可能会用幽默的笔触描绘出一些文化冲突的趣事,也会用细腻的情感去触碰那些触及灵魂的交流。这四十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作者人生旅途中浓墨重彩的四十年。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一个外国人眼中,关于中国、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独一无二的“大童话”。
评分哇,这本书《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故事感!“大童话”这三个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童年时读过的那些充满奇幻色彩、又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不知道这本书里会描绘出怎样一个宏大的、属于作者的中国童话世界呢?“四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可不短,足以发生太多太多的故事。我想象着,作者一定在这四十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迁,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怎样的视角,才能将这四十年浓缩成一个“大童话”?是带着孩童般的好奇与纯真,去观察和体验?还是带着成熟的智慧与感悟,去解读和书写?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文字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讲述那些可能充满艰辛,但最终走向美好的、属于他自己的“中国童话”。也许会有令人捧腹的误会,也许会有触动人心的瞬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这一切都像打开宝箱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他记忆中的、那个被称作“大童话”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