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國仁
(我平凡的一生):
老兵願筆耕誌不改、終生勤戰新聞職場
民國65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電科畢業
72年中國文化大學大傳係畢業
69年自由日報創報第1位司法檢調記者
70年颱北司法記者聯誼會創始會員
74年離開自由
71年起同時擔任民族晚報警政記者
採訪組副主任兼財經要聞組召集人,
迄75年民族晚報吹熄燈號。
76年工商時報金融、財政、經濟記者
區域産經組副主任兼商業小組召集人
財經新聞組副主任
財經要聞中心撰述委員
兼跑全球4大中的勤業眾信及安永等兩傢會計師事務所
86年迴司法園區跑司法、法務及檢調新聞迄今
曾獲選颱北司法記者聯誼會第20屆副會長
第21、22屆會長,第23、24屆理監會理事主席,
第26、27屆會長,第28屆理監事會主席。
自序
推薦序
第一篇 商場爭霸
1、「假處分」是有錢人纔玩得起的非訟手段
2、從金鼎證、復華金事件 看假處分爭議
3、中投聲請禁止復華金改選董事假處分
──二審法院狠颳一審法官鬍子
4、國華與美麗華案 法官還原真相
5、徐旭東聲請停審SOGO背信案 很難
6、颱新併彰銀假處分案 虛應一場
7、元大背信案 金管會過河拆橋
8、強製開發金釋金鼎證持股 為哪樁?
第二篇 內綫交易
9、趙駙馬會因內綫交易吃上官司嗎?
10、坦白從寬 內綫交易可判緩刑
11、內綫交易規範不明 定罪難啊!
12、廿二年來 沒有人因內綫交易坐牢
13、證據法則 有利被告
14、抓炒股 檢調挑軟柿子吃?
15、內綫交易罪認定 仍有待商榷
16、颱開弊案地院速審速結 令人耳目一新
17、查內綫交易 內部人聞聲色變
18、黃崇仁涉內綫交易 恐麵臨重大考驗
19、上市公司大老闆的震撼教育
20、偵查內綫交易案 宜速戰速決
21、檢察官偵辦力廣案 做法不足取
22、內綫交易 韆錯萬錯不是我錯
23、從明基案 探討企業通例與守法分際
24、計畫型內綫案的犯罪模式
25、英華達案 欠投資人一個公道
26、颱開案發迴更審 司改重大挫敗
27、抓老闆犯罪 兩個月內搞定
28、加重內綫交易罪 須有明確構成條件
29、內綫交易除罪? 可考慮加重行政處分
30、警戒綫太模糊 企業投資股票恐成白色恐怖
31、公司實施庫藏股 內部員工宜避嫌
32、內綫交易應該除刑化 財産罰纔能收效
33、內綫交易禁製規定受挑戰
34、颱開案更審 卡在一個算術問題
第三篇 檢察官辦案
35、檢察官起訴 不代錶有罪
36、檢察總長空缺 不宜久懸
37、維持清譽 新檢察總長應拒絕提名
38、檢方查案 最忌避重就輕
39、檢察總長,您不要再應酬瞭!
40、重大經濟犯 羈押交保有玄機
41、偵辦企業不法 嚴懲大刀要精準
42、特偵組查復盛 像大炮打小鳥
43、特偵組不能變成查黑中心
44、侯寬仁辦案爭議過大 應調離特偵組
45、王玉雲潛逃 檢調又丟人瞭
46、和艦案判決 衍生的法律疑義
47、馬案如不上訴 檢方重獲信賴
48、追迴犯罪所得 法部列施政重點
49、鏇轉門條款 應以故意觸法為認定要件
50、官員涉貪瀆 就該追究到底
51、即使動搖國本 巴紐案也應辦到底
52、高檢署查禿鷹 嚇阻大於查弊
53、特偵組與陳水扁傢族鬥法 追討「海角七億」
54、偵辦扁傢 不宜偏離國務費主軸
55、特偵組遇扁矮一截?! 法律之前真是人人不平等
56、檢察總長哪裏去瞭?
57、曹興誠登廣告的背後
──預防檢察官濫權的機製亟須建立
58、結交權貴找保障 企業都怕檢察官
59、簽署查帳同意書的背後玄機
60、協商不認罪 法律障眼法
61、檢察官抗告權 沒必要存在
62、復盛內綫案移北檢偵辦的啓示
第四篇 應該知道的憲法事件
63、憲法不保障「總統犯法」不處罰
64、國務機要費案 不必扯到憲政
65、將國務機要費案延伸至憲政政次 意欲如何?
66、司法柔性政變? 翁院長不能再沉默
67、網站裁判書隱匿被告姓名 原告遭二度傷害
68、避免一黨獨大 催生財政紀律法與藐視國會罪專章
69、總統就職誓言 不能是兒戲
推薦序
我與國仁兄認識的地方是法院。我是和艦案被告,他來報導審判情形,開庭前後常會聊聊,久而久之,變成朋友。
報導司法案件其實是很難的。有些資淺的記者,法律不懂,也沒耐心好好聽審,隻想找點「花絮」,交差瞭事。但國仁兄則很認真旁聽,也會去研究相關法律,所以報導之外,還能評論;不得不讓人颳目相看。當然,「自由時報」也經常評論我的案子,但都不根據法律就事論事,隻是一味對我進行文革式的人身批鬥;這與國仁兄的理性評論,相去不可以道裏計。
當然,國仁兄一定也沒見過像我這樣的被告。一般企業傢如果遭到刑事調查或起訴,一定遵守「民不與官鬥」的原則,低調再低調,希望能用各種方法「息事寜人」。我則從案發開始,就大登廣告說明「案情」,以後還一路公開地批判司法、要求改革。朋友跟傢人都擔心我這樣做,難免得罪司法界而身陷囹圄;結果我居然全身而退,還發明瞭「司法絞肉機」這個名詞,來控訴颱灣司法鬍亂拖延,造成許多無辜被告一生全毀。這也意外的促使立法院朝野兩黨閤作快速通過瞭「妥速審判法」,希望能減低百姓的訟纍。今天國仁兄請我寫序,大概也是覺得,像我這樣的「唐吉柯德」,實在少見。
其實颱灣司法這些年在審判的獨立性方麵,是有進步的;否則我早就難逃牢獄之災。現在需要改進的,一是品質,二是效率。司法是一種流程,這個流程始於立法;法立之後,如果有人涉及觸犯法律,則須加偵辦,以後則是起訴(或不起訴)、法院審理、判決與執行判決。由這個流程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一開始法律就訂得不明確,那以後的流程就是一團混亂。像這本書裏談到的內綫交易,就是法律訂得含混,所以爭議不斷。又像我被起訴的所謂背信罪與「故意遺漏會計事項」(商會法71條第4款)等罪,基本上也是定義不清,所以給瞭不肖檢察官濫權追訴的空間與機會。
再講效率,颱灣司法界普遍不瞭解,審判是一種公共服務,「時效」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正確性」。我們看世界足球賽,如果裁判吹瞭笛子暫停比賽以後,不能夠馬上裁決「誰犯規?犯瞭什麼規?」說要開會兩個鍾頭纔能做齣判決;那裁判顯然就不夠資格,球迷一定會不滿、鼓譟。颱灣的司法如果每個案子都要拖個8年、10年,甚至二、三十年纔能審判確定,那當然就顯得無能、失格。我不斷的建議,颱灣應該設法讓8成以上的案子在一審就審判確定,讓上訴的案子成為少數的例外,此即所謂「檢、審盡量在一審決戰」。如此可以促使檢方與院方在一審就如履薄冰、慎重將事,這樣不僅有助效率,還會大大改進司法品質。
現代品管的一大原則,就是要求「一開始就做對」;如果一開始馬馬虎虎,使得起訴或判決留有瑕疵,以後還讓這些瑕疵品不斷的在流程裏「混」,那當然會導緻司法品質、效率都不及格。
藉著國仁兄齣書的機會,我又再度評論瞭颱灣的司法。我希望國仁兄能不用「發飆」兩個字來形容我;畢竟我跟國仁兄一樣,都是「理性」與「客觀」的。不知國仁兄以為然否?是為序。
曹興誠
2010 12 30
自序
近十多年來,颱灣爆發極多掏空公司案,如力霸案、博達案等,也頻傳上市櫃公司負責人涉足內綫交易案,如颱開內綫交易案等;但最令國人意外、驚訝的是,發生我國建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總統貪汙、洗錢等弊案。
公司老闆自己或內外勾結搞內綫交易、掏空公司等,如同傢賊;而國傢的元首涉及貪汙A錢,更是匪夷所思,真是傢賊難防,人心難測。
一個新聞工作者長期觀察社會,恭逢其盛,一點都沒有興奮的感覺。
聯電的曹興誠先生,嚮有「梟雄」之稱,可是,和艦案在偵、審階段讓他身陷司法泥淖5年多,有一天,他在高等法院發飆,他說:「司法像絞肉機!」
我國的司法在進步,有目共睹,但仍有待努力改革,法律的正義,纔能更符閤人民的期待。
阿扁以總統之尊,捲入貪汙、洗錢等弊案,醜聞臭到全世界,讓國人濛羞,卻也成為一部活生生的公民法治教育史。這個始料未及的結果,也可能是促進法院體係與檢察機關往前推進一步的動力。因為,不分黨派,全民都在看檢察官、法官,怎麼透過這件事的處理過程與結局,給予人民最最印象深刻的一課法律教育。
這本書能夠付梓,首先要感謝工商時報的執行副總編輯葉玉琪女士。如果不是她鼓勵一個「資深記者」寫齣所見所聞,並且不吝在工商時報「經濟教室版」闢齣版麵,就不會有「法窗內外」的專欄,更不可能3年不到就刊齣132篇文章。本書從所刊載的文章中,挑齣4大類相近性質的文章76篇集結成冊,希望對讀者能夠提供一點參考作用,就感萬幸。
其次,要感謝商訊文化公司總經理魯惠國先生。某日遇見這位老同事、老長官,提及商訊應該可以為報社同仁齣版一些書籍時,竟然一口答應,他說:「商訊是工商時報的子公司,就是要為同仁及讀者服務,如果記者們願意將心得寫下來,商訊樂於幫大傢齣版。」報社與魯總如此厚愛與照顧同仁,夫復何求,隻能在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
最後,要感謝周慧如女士,她是工商時報財經要聞組主任,本人的頂頭上司。倘若沒有她讓我略有空檔可以寫作專欄,否則新聞都跑不好,哪有機會發錶拙見。對於曾經協助過我完成採訪與查證工作的所有長官與朋友,謹緻上「感恩」,由衷錶達謝忱!
張國仁
於2010.11.01
《傢賊難防》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杯溫熱的白開水,樸實無華,卻能潤澤心田。作者沒有使用花哨的詞藻,也沒有刻意營造懸念,而是用一種極其自然、平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我喜歡這種“慢熱”的風格,它給瞭我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去體會。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節奏有點慢,甚至有點擔心會看不下去。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作者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都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他對人物的塑造,不是那種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一點點地勾勒齣來。我能感受到人物的成長,也能感受到他們的變化。書中的場景描寫,也十分生動,那些老房子的格局,老街的景象,都仿佛呈現在我眼前。我甚至能聞到那種久違的,帶有潮濕和煙火氣的氣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忘記瞭時間的流逝,也忘記瞭自己身處何地。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這本書中的一個角色,在默默地觀察著一切,感受著一切。
评分我拿到《傢賊難防》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現在的書太多瞭,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真的不多。但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不小的驚喜。作者的文風,很有一種獨特的質感。它不華麗,不浮誇,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我喜歡他寫人物的方式,不是簡單地把他們歸類,而是讓他們在生活中,展現齣各自的復雜性。我常常在讀到一些描寫,比如某個角色在午後慵懶地曬太陽,或者某個場景的寜靜祥和時,會覺得心裏特彆平靜。書中的故事,也不是那種跌宕起伏的,而是像生活本身一樣,有平淡,也有波瀾。作者並沒有試圖去製造戲劇衝突,而是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地發生。這種真實感,反而更能打動人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環境的描寫,那些老房子的韻味,老街的市井氣息,都寫得格外傳神。
评分《傢賊難防》這本書,從封麵設計我就覺得很有意思。那種有點復古又帶著點神秘感的色調,就像是颱灣老一輩人傢的窗花,透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感。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瞭幾頁,那時的心情,就像是小時候在閣樓裏翻齣長輩的舊箱子,裏麵藏著什麼驚喜,又帶著點小心翼翼。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紮實,開篇就勾勒齣瞭一個生動的場景,不是那種直接拋齣情節的寫法,而是像在慢慢鋪陳一幅畫,讓你先感受氣氛,然後再慢慢走進去。我尤其喜歡他對環境的描寫,那些老宅子的雕花、老街巷的氣味、甚至是某個清晨陽光穿過窗欞的模樣,都寫得格外細膩,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讀著讀著,我腦子裏開始不由自主地浮現齣我小時候住過的那個老房子,還有周圍的鄰居們,那種親切又熟悉的感覺,一下子就被勾起來瞭。書中的人物對話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刻意為瞭推動劇情而生硬的對話,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會心一笑,覺得“欸,這不就是我跟XX說話時常有的樣子嗎?”。這種真實感,我覺得是很多書都很難做到的。所以,盡管我還沒深入到故事的核心,但光是這份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瞭。我個人對這種描寫生活氣息的文字特彆有感覺,總是能從中找到共鳴,也更能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
评分讀《傢賊難防》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衝突,但它帶來的觸動,卻是那麼的深刻而持久。作者的文筆,不華麗,但卻有一種樸實的力量,像是在跟你娓娓道來一個關於生活、關於人性的故事。我常常在讀的時候,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話,或者某個詞語,感覺作者好像能看穿我的心思,寫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書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點,有自己的掙紮,也有自己的軟肋。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他們就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某個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人物,也不是臉譜化的反派。我常常會代入其中,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去思考他們麵臨的選擇。有時候,我會為他們的遭遇感到心疼,有時候,我也會為他們的堅持而感動。我覺得,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能讓你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不一樣的光芒。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義。
评分拿到《傢賊難防》這本書,我本來隻是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畢竟書名聽起來,似乎有點俗套。但沒想到,一讀進去,就徹底被吸引住瞭。作者的筆觸,很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不是那種劈裏啪啦寫故事的風格,而是更像是在描繪一幅畫,或者是在吟唱一首詩。你需要在字裏行間,慢慢地去體會那種情感。我喜歡他寫人物的方式,不是簡單地給你貼標簽,而是讓你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自己去感受。那些人物,都有著各自的復雜性,他們的情感,也並非黑白分明。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他們就像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書本上的符號。我常常在讀到一些描寫,比如某個角色在夜色中沉思,或者某個場景的細微變化時,會覺得作者好像能看到我內心深處的情感。那些情緒,那些感受,都被他捕捉到瞭。
评分《傢賊難防》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它沒有驚天動地的開頭,也沒有轟轟烈烈的結尾,但它卻能在你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作者的文字,樸實而又真摯,像是在跟你分享一個陳年的故事。我喜歡他寫人物的方式,不是把他們塑造成完美的英雄,也不是把他們貶低為卑微的小醜,而是讓他們在生活中,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有自己的缺點。我常常在讀到一些描寫,比如某個角色在默默地付齣,或者某個場景的溫暖細節時,會覺得心裏暖暖的。書中的情節,也不是那種為瞭製造衝突而製造衝突,而是順應著生活本身的邏輯,緩緩地展開。這種自然而然的推進,反而更能打動人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或者小小的動作,都可能在故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评分《傢賊難防》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閱讀的寜靜感。作者的筆觸,很細膩,很溫柔,就像是在輕撫你的心靈。它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也沒有刻意去製造懸念,而是用一種平緩的敘述,讓你慢慢地沉浸其中。我喜歡他寫人物的方式,不是把他們塑造成遙不可及的偶像,也不是把他們描繪成可憎的反派,而是讓他們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掙紮,也有自己的光輝。我常常在讀到一些描寫,比如某個角色在默默地為傢人付齣,或者某個場景的溫馨互動時,會覺得心裏特彆感動。書中的情節,也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而是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雖然沒有驚濤駭浪,但卻自有它的韻味。作者並沒有試圖去給故事添加不必要的波摺,而是讓一切都順應著生活的軌跡。這種真實感,反而更能打動人心。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會太慢熱。畢竟現在很多書都追求快節奏、強衝突,生怕讀者沒耐心。但《傢賊難防》不一樣,它就像是那種慢火熬煮的雞湯,雖然不至於一口氣喝完,但每一口都帶著濃鬱的滋味,越品越有勁。作者在前麵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鋪陳,像是把一本書的底色一點點地染上,然後再開始勾勒細節。我個人很欣賞這種“慢工齣細活”的寫作方式,它給瞭我足夠的時間去認識人物,去感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去理解他們行為的動機。不像有些書,上來就給你扔一堆信息,讓你應接不暇,反而抓不住重點。在這裏,我感覺自己像個旁觀者,看著一群鮮活的人物在我眼前上演著一幕幕的生活劇。有溫情,有無奈,也有一些細微的波瀾。作者的筆觸很溫柔,即使是寫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也帶著一種淡淡的疏離感,讓你不會覺得壓抑,反而能更冷靜地去觀察。我尤其喜歡那些看似不經意卻充滿深意的細節,比如某個人物無意識的小動作,或者某個看似普通的場景,都可能在後續的情節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伏筆的設置,不是那種生搬硬套的,而是自然地融入到敘事當中,讓人在讀的時候感覺不到刻意,但事後迴想起來,又會驚嘆於作者的巧思。
评分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捧著《傢賊難防》開始閱讀的。窗外雨聲淅瀝,室內昏黃的燈光,配上這本書,竟然有種莫名的契閤感。作者的文字,很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它不是那種大刀闊斧的講述,而是細水長流的描繪。你不會在第一時間就被激烈的衝突吸引,但你會被那種靜謐而又深沉的氛圍所包裹。我常常在讀到一些描寫,比如某個角色在窗邊發呆,或者某個場景的細微變化時,會覺得作者好像看到瞭我的內心。那些情緒,那些感受,都被他捕捉到瞭。我喜歡這種細膩的筆觸,它讓我覺得,即使是再普通的生活,也蘊含著不為人知的深情。書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有各自的煩惱,也有各自的無奈。但作者並沒有把他們塑造成悲劇人物,而是讓他們在生活的洪流中,努力地尋找自己的方嚮。這種對人性的深刻理解,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更是在講述一種人生的態度。
评分《傢賊難防》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作者的文字,不張揚,不煽情,但卻能直擊人心。我讀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他沒有試圖去教導你什麼,也沒有去評判誰對誰錯,隻是默默地展現著生活本身的樣子。那些人物的對話,都充滿瞭生活氣息,不是那種刻意為之的精彩,而是充滿瞭日常的瑣碎和智慧。我常常會跟著他們的對話,陷入沉思,去體會他們話語背後的含義。書中的情節,也不是那種大起大落的,而是像一條平靜的河流,緩緩地嚮前流淌。但就在這平靜的流淌中,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它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被深深地打動。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環境的描寫,那些老房子的陳設,老街的燈光,都寫得格外傳神,仿佛能讓你身臨其境。這種細節的刻畫,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真實可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