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一段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短暂,至今却仍时常被提起──郑氏王朝。
郑芝龙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个商人,长大以后,他以灵活的手腕与精准的眼光,让明朝官员和欧洲人都对他甘拜下风。他的后代郑成功和郑经,继承郑芝龙在东南沿海的商业实力,将贸易版图拓展至台湾、英国等地。他们还接力建设台湾,将台湾开拓成为一块乐土。因此我们说郑氏家族是十七世纪纵横中国东南海域的王者,一点也不为过。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还在为了某些原因迟迟不敢踏出脚步往前迈进吗?现在就翻开这本书,看看郑氏家族的勇气和视野,你就会知道,这个广阔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或许,下一个传奇主角就是你喔!
作者简介
林佩欣
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曾参与国史馆、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教育部历史文化学习网等文案撰写工作,现任台湾师范大学侨生先修部人文社会科兼任讲师。认为历史不应是独门事业,将艰深的史料转换为通俗、有趣的素材,让读者阅读时发出会心一笑,是最有成就的事。着有三民书局「世纪人物100」系列《悲剧英雄:项羽》、《开疆辟土:汉武帝》等书。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大航海时代的台湾》这本书,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太多了,而且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像是在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不是在写一篇枯燥的论文。他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台湾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变迁。书中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策略、与原住民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汉人移民的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入的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荷兰人描绘成侵略者,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台湾的种种努力与尝试,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同时,他也毫不掩饰地揭露了殖民统治的残酷与不公,以及原住民所遭受的苦难。这种客观、公正的视角,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台湾身份认同的思考。在那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台湾人民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认同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台湾人深思。
评分《风中的蒲公英:17世纪台湾的漂流者》这本书,读起来像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语言,讲述了17世纪台湾的移民故事。书中描写的那些从大陆漂流到台湾的汉人,他们怀揣着梦想,渴望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却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要克服语言障碍,适应新的环境,还要与原住民、荷兰人打交道。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移民描绘成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们中有的人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失败了,最终客死异乡。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台湾先民的缩影。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台湾,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漂流者的地方。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他们的故事,是台湾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这本书也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将台湾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评分读完《消失的王国》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并非单纯的历史纪述,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17世纪台湾的样貌,一点一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一直对这段历史充满好奇,课本上寥寥数笔的描述,无法满足我对那个时代台湾的想象。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刻意美化或丑化,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姿态,还原了当时多元文化交织的复杂图景。荷兰人的殖民统治,原住民的抗争,汉人的迁徙与拓殖,日本人的短暂涉足,各种力量在这里碰撞、融合、冲突,最终塑造了今日台湾的雏形。作者对于细节的考究令人惊叹,无论是服饰、饮食、建筑,还是风俗习惯,都力求真实还原。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地标签化,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内心的挣扎与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透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台湾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他们的勇气、智慧与无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关于身份、关于认同的深刻思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台湾的过去,也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岛屿的形塑:17世纪台湾的社会与文化》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学研究。作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分析了17世纪台湾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他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例如,荷兰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汉人移民是如何融入台湾社会的?原住民的文化是如何在殖民统治下得以延续的?这些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解读,以及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析,展现了17世纪台湾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书中对于当时台湾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书中对于台湾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指出,17世纪台湾社会存在着多种社会阶层,包括荷兰殖民者、汉人地主、原住民首领、以及各种职业的平民。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复杂性,也为台湾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评分读完《福尔摩沙的记忆》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时光旅行。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台湾历史书籍,它没有过多地关注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的叙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普通人。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口述历史,还原了17世纪台湾社会的生活图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信仰观念。书中对于原住民的文化、汉人移民的社会组织、以及荷兰人的生活方式,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原住民的描写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将他们简单地视为“野蛮人”,而是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精湛的工艺技术、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的多元文化是台湾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也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台湾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台湾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