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

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
  • 两岸
  • 现代汉语
  • 语言学
  • 工具书
  • 参考书
  • 教学
  • 学习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崃两岸血脉相连,具有难以分割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然经五十载的隔离,早期思想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别、政治制度互异,造成文字繁简分岐,而在各自常用的语汇系统之中,清楚反映出平日措辞用语的差别,容易引起沟通上的误会。其间影响大者诸如外语汉译中的科学名词,医药用语、人名地名等多有不一,于两岸交流互动,或进而国际学术文化融通时,形成彼此了解合作的无端障碍。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两岸和平统一之前,先整合语汇文字,实是最基础也最迫切的工作。

  中华语文研习所与北京语言大学两单位负责人以坚定信心,运筹擘画,精选人才参与编辑小组,并调派精锐,分别于北京、台北组成词典编辑室,按进度展开工作,编撰字条词条完成初稿并进行交互审查。有关本词典撰写内容与工作进度经两岸编辑委员会商后所得结论说明于后:

  一、编纂宗旨:
  由于方言及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两岸使用的普通话或国语,在音、义一些专用名辞及用法上产生某些差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也给学习使用中文的外国人带来诸多困难和资讯处理上的麻烦。因此「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辞典」本着求同存异的编纂宗旨,除记录现代汉语语汇之外,同时反映两岸客观存在的差异,方便两岸交流,并为其他汉语地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提供帮助。

  二、辞典规模:
  本辞典为一部中型现代汉语辞典,原拟收七千个单字字条,三万六千个多字词条,但为反映两岸辞汇的差异,以及将异词同义的词语分列条目对照,因此增加到四万六千多个词条,共二百六十万字数,其中两岸特有词各约有二千三百条。

  三、性质特点:
  本辞典将以描写性、通用性、实用性规定其性质,显示其特点,并以两岸合作编写、相互审定的做法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以通行的字体、标音形式的先后次序及叙述文字文本等方面作台湾、大陆两个版本。
  1. 描写性:以描述性为主,不以规范为目的。
  2. 通用性:兼收两岸通行字体、读音及语词意义和用法。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将从实际出发,求同存异。例如:
  a. 字形、词形上,将充分考虑两岸目前汉字使用的现状,凡有差异的字头和词形,採用并列收录两岸通行字体的办法。如:「体∕体」,「体育∕体育」之并列。
  b. 字音上,在共同读法之外,凡有相异之处,分别记录大陆和台湾的不同读音。标音亦採用注音符号与大陆汉语拼音并列的办法。如:穴 穴xue;学 学xue;下跌 下跌xiadie;爹 爹die之并列。
  c. 语词收录及释义上,除字形、字音、字义皆同的常用词语之外,特别关注两岸的差异性词语,如:
  ※ 异词同义:录影机∕录像机、雷射∕激光、计程车∕出租车之类。
  ※ 同词异义:公车、高考、高工之类。
  ※ 有同有异:紧张、刮胡子之类。
  ※ 大陆有台湾无:灰色收入、彩电之类。
  ※ 台湾有大陆无:法拍屋、红唇族之类。
  3. 实用性: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而以方便两岸交流及海外华侨、外国人学习汉语为目标。本辞典将以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两岸同胞和具有较高中文程度的外国人为其读者对象。

  这部词典集合了两岸专家学者智慧进行长达十年扎实严谨的工作,实为华语文学界一项重要学术成就。

  这部整合了两岸语汇文字,由两岸极具代表性、重量级语文学者专家集中力量、凝聚智慧所共同编纂,从词典的编制背景与编写过程足以了解,编着群集思广益、审慎稳健的做法,将使这本经典之作成为一部真正权威的两岸工具用书,绝非坊间商业取向所谓「对照字典」所足比拟。

  本书出版见证两岸逐渐缩小的语言文字岐异,尽扫五十年来种种分离间隔,对世界华人和国际友人在寻根溯源认同上,更能产生莫大助益。欣幸此辉煌巨典将为国家、社会与中华民族克尽历史性的文化使命,谨此对于所有参与词典编纂的语文教育学者专家、相关工作同仁多年来的支持尽责与劳心劳力,敬致由衷谢忱并欣见两岸终能共同完成此一历史性的任务与使命。

本书特色

  一、本词典以记录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汇为主,同时反映两岸客观存在的差异,其编纂是以正体字与简化字、国语注音符号与大陆汉语拼音并列的方式,方便两岸交流并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提供帮助。

  二、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条46000余条,含8000个以上汉字。大陆通用的有1300条,台湾通用的有1000条,加起来只占总词条的5%。46000个条目中有42700条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93%的条目是共同的、一致的。

  本词典在选词、释义、举例等方面,以趋近两岸民间常用语为原则,使之更方便为两岸交流服务。

  三、本词典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而以方便两岸交流海外华侨、外国人学习使用汉语为目标。

  四、本词典不以规范为目的,但有两岸语言文字规范专家学者参与,如李行健、 李鍌教授等。同时它也在规范与协调之间扮演仲介的角色,以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其最大特点是如实反应两岸汉语在字形和语汇上的异同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期待这份成果能对全球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并为两岸文化交流沟通奠定坚实基础。

  五、本词典促进两岸文化对等交流,双方汉语专家学者能够达成共识,化解两岸语文差异、加速双方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平及人民感情具重大意义,更肩负划时代历史性使命。

作者简介

中华语文研习所(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

  为一专责辅导国际人士来台研习华语文具五十年国际声誉的教学机构,多年来从事汉语研究,接触两岸语文交流关系最多,感受深刻,自1990年8月词典召集人何景贤博士首次受邀出席北京「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后,即多次奔走两岸,致力于台湾海崃两岸语汇文字的协调沟通,期能建立一个中国人的共识,不但可使向往学习华语的外籍友人不再混淆,有所依归,且对加速中国统一,促进两岸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质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是全球汉语推广及对外籍人士进行汉语教育为主要任务具国际声望的中国重点大学,并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训工作。蜚声国际的「HSK对外汉语水准考试」就是创办于该校。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北京语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独具特色。教育教学品质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

  在两岸相关单位赞助支持之下,中华语文研习所终于1994年3月排除万难,在台北邀请两岸三地汉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廿五位,举行为期二日的「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热烈研讨,充分发表意见,所获结论以共同努力,迈向「用简识繁、求同存异」的理想目标。接着于次年(1995)6月,由北京语言学院(Beijing Language Institute—北京语言大学前身)与中华语文研习所联合邀请两岸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在北京举行「两岸汉语语言文字合作研究学术座谈会」。经三日密集会议,由何景贤博士提议终于获致结论,组织两岸汉语文教育菁英学者,共同编撰一部中型汉语文词典,由中华语文研习所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执行。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将完全不涉及“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内容。 --- 《百年烽烟: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录》 作者: 张志远 出版社: 鸿儒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字数: 约65万字 定价: 128.00元 ISBN: 978-7-5678-9012-3 --- 内容简介 《百年烽烟: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录》是一部气势磅礴、细节丰富的历史巨著,它以宏大的叙事视野,深入剖析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近一百一十年的风云变幻。本书并非简单的年代史罗列,而是聚焦于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动因、关键人物的抉择及其深远影响,力图还原一个充满矛盾、挣扎与转型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图景。 一、 时代序幕与开端:屈辱、探寻与觉醒(1840-1895) 本书开篇详述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中如何逐渐步入深渊。作者没有止步于对条约签订的简单叙述,而是细致描绘了清廷内部保守势力与开明士大夫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上的分歧与博弈。从林则徐的禁烟抗英,到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停滞,再到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被置于当时的全球格局中进行审视。特别是对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覆灭的分析,不仅关注了军事层面的失利,更深入探讨了体制僵化、决策失误以及社会心态的深层病灶。 二、 救亡图存的探索与激荡(1895-1911) 戊戌变法无疑是本书浓墨重彩的一章。作者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政治理想、行动策略以及与守旧势力的殊死较量,展现了改革派试图自上而下推动变革的努力与失败的必然性。随后,笔锋转向对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的描绘。本书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同盟会内部组织结构、筹款策略,乃至海外留学生群体在推翻帝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辛亥革命的爆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无数次武装起义、舆论宣传和政治运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 共和的阵痛与军阀的混战(1912-1928) 民国初建,共和之梦随即遭遇“帝制复辟”的反复考验。本书深入分析了袁世凯称帝的政治逻辑、各派系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及“二次革命”的失败对民主进程的沉重打击。随后的军阀割据时代,被描绘成一个群雄逐鹿、社会秩序瓦解的混乱时期。作者通过对直系、皖系、奉系等主要军阀集团的兴衰史的梳理,揭示了地方军事强人如何利用列强干预和内部矛盾壮大自身,以及普通民众在战乱中的艰难生存状态。 四、 思想的熔炉与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至大革命) 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思想文化领域却迎来了空前的解放与碰撞。五四运动被视为一个转折点,本书详细探讨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引进,以及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传播的过程。接着,对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特别是北伐战争前期的社会动员,进行了细致的还原。作者强调了工农运动在这一阶段所展现出的巨大能量,以及最终“四一二”事件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五、 革命的深化与战争的阴影(1928-1949) 本书的后半部分,重点聚焦于国民政府的“训政”尝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进程。在抗战部分,作者摒弃了简单的英雄叙事,转而关注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民众的抵抗意志,以及大后方在经济、社会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结束,被置于战后国际秩序重组和国内社会矛盾的总爆发的背景下进行论述。作者力图呈现出国民政府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以及共产党如何通过正确的土地政策和军事部署,最终赢得民心,完成历史性的变革。 学术特色与价值 《百年烽烟》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史料的广度与深度。作者广泛征引了中、日、英、美等国的第一手档案、回忆录和学界前沿研究成果,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书中对军事史、外交史的梳理尤为精湛,同时对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变迁亦有细致的描摹,避免了纯粹的政治史叙事。本书不仅适合专业历史研究者,更是一部能够帮助普通读者清晰、立体理解中国近现代命运轨迹的权威读物。它以冷静而饱含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华民族在剧变时代中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1
凡例    3
字音检字表说明   9
字音检字表    10
音节表 53
部首检字表说明 59
部首目录 60
检字表 62
正文 1~1980
增补词条 1981
附 2056
附录 2058
1.1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威妥玛式注音法对照表 2058
1.2 两岸标点符号对照表 2061
1.3 大陆部分地名生僻用字更改情况表 2062
1.4 大陆部分地名汉语拼音的拼写形式 2063
1.5 两岸外国国名及首都名对照表 2064
2.1 我国历代王朝世系表 2076
2.2 两岸常用姓氏表 2077
2.3 化学元素表 2085
2.4 计量单位表 2089

图书序言

  海崃两岸的同胞,原本都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有其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渊源;但是由于政治的因素,使两岸隔离了五十多年,彼此的语言文字产生了不少的差异。其中有些属于地理方言的,如「土豆」,台湾话是指「落花生」,大陆则是「马铃薯」;有些是出于新事物或是新概念,如台湾直接译(Laser)为「雷射」,大陆则意译为「激光」;台湾称「录影机」的,大陆称为「录像机」之类。至于文字方面,大陆用的是规范的简化字,台湾用的是标准化的正体字,二者之间歧异颇大。而两岸的字音,虽然各自经过审慎的审音,却还是存有若干的差异。于是造成两岸的文化交流,商业来往,乃至海外华侨与外籍人士学习汉语,都感到十分的不便。为了因应时代的需求,减少沟通的障碍,增进两岸的交流,凝聚民族的情感,编写一部能够适用于两岸的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实属必要。

  一九九四年三月,两岸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华语文研习所(台北)与北京语言大学,为此在台北举行「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并于翌年六月,在北京举行「两岸汉语语言文字合作研究学术座谈会」,获得结论,决定组织两岸学者,共同编写一部以描写性、通用性、实用性来规定其性质,显示其特点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

  所谓「描写性」,即从形、音、义各方面客观描述民族共同语及两岸的差异,不以规范为目的,不以整合统一为前提;「通用性」,即考虑两岸语言使用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求同存异,异中求通;「实用性」,即以方便两岸交流及海外华侨、外籍人士学习、使用汉语为目标,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

  本词典的编纂,採双轨并行、交错互审的方式,选词如是,释义亦复如是。先由两岸分别聘请专家学者,组成编纂小组,各自选词,然后送交对方,输入电脑,相互比对;再将比对结果,经人工筛选,凡双方共有的词目,全部收录;一方独有者,则依选词原则重行筛选,务必双方认同而后可。

  编写工作自1996年3月开始,至2001年台北编纂小组已将词典全稿校订完毕,但送至北京校订时,却延迟至2003年9月,台北小组召集人中华语文研习所董事长何景贤博士,访问北京语言大学词典编纂小组主编施光亨教授时,始确定大陆方面的最后校订已全面定稿,于是此一历史性的任务终告完成。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質量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平常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文字處理,對詞語的精準度要求非常高。過去,我常常需要翻閱多本工具書才能確定一個詞的準確用法,耗時耗力。自從我開始使用這本詞典後,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它不僅收錄了豐富的常用詞,而且在釋義上力求精煉準確,避免了模糊不清的表述。最令我稱讚的是,它對詞語的引申義和比喻義都有非常詳盡的闡述,這對於我進行寫作和翻譯工作時,能夠準確地把握詞語的深層含義,選擇最貼切的表達方式,避免出現生硬或不自然的翻譯。此外,它對一些常用成語和俗語的解釋也非常到位,並補充了一些與之相關的典故和出處,這讓我在理解這些詞語時,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化淵源。這本詞典的出版,對於專業的文字工作者來說,絕對是一件利器,能夠幫助我們在文字的海洋中更加從容地航行。

评分

我是一個對語言細節非常敏感的人,常常會對一些詞語的細微差別感到好奇。在這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中,我找到了很多令我滿意的答案。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彙查詢工具,更像是一部關於現代漢語的百科全書。我特別喜歡它對同義詞、近義詞之間的辨析,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它們之間的語意差異,以及在不同語境下應如何選擇使用。例如,對於一些表示「開心」的詞,它會細緻地解釋它們的程度、場合以及情感色彩上的區別,這讓我在表達情感時能夠更加精準和豐富。而且,它還會收錄一些比較少見但卻非常有用的詞語,這拓展了我的詞彙量,也讓我對現代漢語的豐富性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本詞典的編纂非常用心,能夠看到編者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努力,這對於我們讀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作为一名对语言有着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出、既嚴謹又實用的漢語詞典。過去我試過不少,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我遇到了《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做「相見恨晚」。首先,它的編纂體例非常清晰,讓我一眼就能找到我想要的資訊。每個詞條的釋義都非常準確,並且提供了豐富的例句,這些例句不僅貼合現代生活,而且多樣化,能夠展示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這點對我學習和運用語言非常有幫助。更讓我讚賞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詞語解釋,而是會深入探討一些詞語的詞源、演變,甚至是一些文化背景的連結,這讓我在學習詞語的同時,也對漢語的豐富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容易混淆的詞語進行了辨析,這對於糾正我長期以來的一些誤用非常有益。這本詞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最精準、最恰當的指引。它的出版,無疑是我們這些語言愛好者的福音。

评分

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對語言有特別研究的專業人士,我買這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初衷,只是想讓自己的中文表達更清晰、更準確一些,尤其是在與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溝通時,能夠減少一些尷尬。令我意外的是,這本詞典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易懂,即使是像我這樣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最喜歡它的地方在於,它會提供很多生活化的例句,讓我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這些詞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而不是乾巴巴的理論解釋。這讓我在學習詞語時,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滿了樂趣。而且,它對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詞語的解釋也非常到位,例如一些常用的副詞、連接詞,它都能給出清晰的定義和用法提示,這讓我在寫作和說話時,語句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容易上手的詞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想要提升中文表達能力的讀者。

评分

這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出現,簡直像是在我學習漢語的道路上點亮了一盞明燈。之前,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兩岸用詞的差異,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感到困惑,不知道哪個用法更為規範,或者在與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交流時,因為詞語的差異而產生誤解。這本詞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清晰地標示了兩岸在詞語使用上的異同,並提供了詳細的解釋和例證,這對於我這樣需要頻繁與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進行學術和工作交流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而且,它收錄的詞語範圍非常廣泛,很多我之前在其他詞典中找不到的詞,在這裡都能找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一些較為新穎的網絡詞語和流行語也有收錄,並且進行了準確的解釋,這讓我能夠更好地跟上時代的步伐,理解當下年輕人的表達方式。整本書的設計也很人性化,排版清晰,易於翻閱,我甚至會隨手帶著它,隨時查閱,這在過去是很少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