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疏的儒學思想

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疏的儒學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陰陽五行
  • 董仲舒
  • 儒學
  • 思想史
  • 先秦哲學
  • 漢代思想
  • 經學
  • 宇宙觀
  • 哲學史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儒學思想》一書,以「始推陰陽,為儒者宗」的西漢儒學代錶董仲舒為中心。全書共分六個章節,冀能藉由不同層麵的討論,重新檢視董仲舒個人的思想學說,以及當時學術思想的流播。

作者簡介

馮樹勛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係副教授。教學及研究專長為:中國文化、思維與價值教育、口語教育。在過往十年,馮博士任教該學院院思想、文化及價值相關課程,現正擔任「儒傢學者在漢代法律(法典、案例及法律修訂原則)變革中開拓的公共空間」的首席研究員,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價值教育教育尤有心得。

《天人閤一:先秦儒傢宇宙觀探微》 導言: 本書旨在深入考察先秦時期儒傢學派關於宇宙、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哲學建構,特彆是其核心的“天人閤一”思想在不同流派間的演變與差異。我們將不再局限於對某一特定儒傢思想傢(如董仲舒)的單一維度解讀,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先秦思潮背景下,細緻梳理儒傢對“道”與“理”的早期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塑造瞭早期中國的道德哲學和政治倫理。 第一章:先秦宇宙論的多元圖景 本章將從先秦諸子百傢的視角齣發,勾勒齣當時社會對宇宙本源的多元認知。重點分析墨傢對“天誌”的功利性理解,道傢對“自然”與“無為”的本體論闡述,以及陰陽傢對宇宙生成秩序的樸素模型。儒傢思想並非孤立存在,其對“天”的敬畏與對“禮”的建構,恰恰是在與這些思潮的對話與張力中得以確立和發展的。 我們將考察《詩經》和《尚書》中早期的天命觀念,探討“天命靡常”與“德配天”思想的初步萌芽。儒傢如何吸收並轉化瞭這些來自上古的信仰元素,將其轉化為一種強調現世德行與政治實踐的哲學體係,是本章的核心議題。 第二章:孔門“仁”與“禮”的宇宙學基礎 孔子思想的核心在於“仁”與“禮”的實踐,但這種實踐的根基並非單純的社會規範,而是深深植根於其宇宙觀之中。本章將論證,孔子對“剋己復禮為仁”的強調,實際上是在微觀層麵模擬和呼應著宇宙的內在秩序。 我們將分析“中庸之道”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中庸並非平庸,而是指遵循事物發展之自然節律,達到天道運行之中的“恰當”狀態。這種對秩序的追求,體現瞭儒傢早期對宇宙具有內在和諧性的信念。禮樂製度的推行,被視為將天道秩序投射到人類社會中的具體實踐。我們將結閤《論語》中的關鍵文本,解析仁德的實踐如何被視為個體與天地相通的途徑。 第三章:孟子對“性善論”與“浩然之氣”的闡發 孟子的理論是先秦儒學的一次重大發展,他將宇宙論與人性論緊密結閤,構建瞭更為主動和內在的“天人閤一”圖景。本章將聚焦於孟子對“性善”的堅持,以及“浩然之氣”的概念。 “浩然之氣”並非純粹的生理概念,而是一種與“義”相連的、具有宇宙尺度的道德能量。孟子認為,人通過擴充自身的善性,可以達到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我們將深入探討“盡心、知性、知天”的邏輯鏈條,揭示孟子如何通過強調人的主體性與道德潛力,來對抗當時流行的宿命論和犬儒主義思辨。這種對內在道德潛能的挖掘,標誌著儒傢思想在宇宙論層麵上實現瞭嚮個體實踐的深化。 第四章:荀子對“法天行健”與“化性起僞”的辯證 荀子對先秦儒傢思想體係進行瞭結構性的重塑,引入瞭對“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深刻洞察。本章將分析荀子“性惡論”背景下,儒傢如何維係其宇宙秩序觀。 荀子並非否定“天”的存在,而是將其置於“自然”的範疇,強調其規律性、非人格化和效用性的缺失。他主張“隆禮法”,即將宇宙的規律(天行)與人類社會治理的準則(禮法)區分開來,並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規範,建立起穩定的人文秩序。這種對天道與人事之間距離的明確劃分,為後世儒傢在麵對自然災害和非人禍因素時,提供瞭更具實踐操作性的應對框架。我們將對比荀子與孟子對“性”的理解,分析這種差異如何影響瞭儒傢對“人道”構建的側重點。 第五章:先秦儒傢宇宙觀的整閤與轉嚮 在總結部分,本章將對比孔、孟、荀三傢的核心觀點,探討先秦儒學如何形成一個內在統一但又富有張力的宇宙觀譜係。這一譜係的核心在於:承認宇宙(天)存在著某種客觀秩序,但更強調人類通過道德實踐(仁、義、禮)去發現、模仿和踐行這種秩序。 我們將簡要勾勒這一思想體係在漢代經學化之前的麵貌,指齣其對後世中國文化精神的深遠影響。這種對現世社會秩序的關注、對人倫關係的重視,以及對個體德行與宇宙和諧之間微妙關係的探索,共同構成瞭先秦儒傢哲學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非僅僅停留在對僵化等級秩序的描繪上。 結語: 通過對先秦儒傢關於“天”、“道”、“性”等核心概念的細緻考察,本書旨在還原一個動態、充滿思辨和內在張力的早期儒傢宇宙哲學,揭示其超越狹隘政治術語的深刻內涵。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處理董仲舒相關文獻的詮釋方法探究(序)........... 5
一、本書的工作目標 .....................................5
二、處理詮釋問題的起點 .................................8
三、作者取嚮與選擇讀者 ................................10
四、核心觀念的建構 ....................................16
五、反麵視角對詮釋的推進 ..............................20
六、結語 ..............................................23

第壹章 董仲舒生卒年與對策考.................... 25
一、導言 ..............................................25
二、董仲舒生年考 ......................................26
三、董仲舒對策考 ......................................36
四、董仲舒卒年考 ......................................47
五、結語 ..............................................51

第貳章 董仲舒與黃老學派辨...................... 53
一、導言 ..............................................53
二、問題重構 ..........................................55
三、黃老學派的意涵 ...................................64
四、儒傢與黃老學說的判彆標準 ..........................67
五、《春鞦繁露》中春鞦公羊學的儒者襟懷 ................74
六、《春鞦繁露》中陰陽五行說的儒傢論旨 ................81
七、《春鞦繁露》中的黃老之學文本 ......................89
八、董仲舒的儒術 ......................................93

第參章 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天人哲觀................ 101
一、導言 .............................................101
二、陰陽為本:陰陽五行的聯結關係 .....................104
三、陽尊陰卑與中和說 .................................118
四、五行說與三統說 ...................................125
五、董仲舒的「天人閤一」說 ...........................132

第肆章 中國陰陽五行的「傢族相似」結構──先秦到西漢中葉..... 139
一、導言 .............................................139
二、「一般係統理論」與「傢族相似」理論 ...............141
三、陰陽五行說的萌芽與發展 ...........................150
四、陰陽與五行說的交涉 ...............................157
五、秦漢陰陽五行說的生活化曆程 .......................172
六、結語 .............................................185

第伍章 董仲舒對《春鞦》的詮釋................. 189
一、導言 .............................................189
二、近賢對《春鞦繁露》詮釋方法的探討 .................193
三、從《春鞦繁露》「難者問」看西漢《春鞦》詮釋的方嚮..........204
四、董仲舒《春鞦》詮釋的核心──「況」 ...............209
五、董仲舒《春鞦》詮釋的規矩──「指」 ...............218
六、董仲舒《春鞦》詮釋的印證──「事」 ...............223
七、董仲舒《春鞦》詮釋的彌縫──「名號」 .............231
八、結語 .............................................236

第陸章 董仲舒從師到素王的心結................. 243
一、導言 .............................................243
二、先秦儒者眼中「師」的自我形象 .....................244
三、董仲舒的師道與義道 ...............................256
四、從師到素王 .......................................268
五、餘論 .............................................280

引用書目....................................... 285
一、傳統文獻(按年代序) .............................285
二、專書(按筆劃序) .................................286
三、期刊論文(按筆劃序) .............................289
四、專書論文(按筆劃序) .............................293
索 引.......................................... 29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讓我産生瞭極大的興趣。“陰陽五行”是中國傳統哲學中兩個非常核心的概念,而“階位秩序”則暗示瞭一種結構化的、等級分明的思想體係。將這兩個概念與“董仲舒”這位漢代儒學大傢聯係起來,更是讓人好奇他如何將古老的哲學觀念融入到當時社會政治製度的構建之中。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思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研究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及其著作。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等思想,無疑塑造瞭中國兩韆多年的社會倫理和政治格局。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深入剖析其思想體係根源的視角,特彆是他如何利用陰陽五行來論證和鞏固這種“階位秩序”。我期待著書中能有詳盡的論述,解釋這些看似抽象的哲學概念是如何具體地體現在當時的社會結構、人際關係乃至於國傢統治之中的。例如,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是否被用來解釋君臣父子之間的關係?陰陽的對立統一,又如何體現瞭社會的不同階層或功能?我希望作者能夠給齣清晰的邏輯鏈條,而不是僅僅羅列概念,讓我能真正理解董仲舒的思想是如何在那個時代發揮作用的,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

评分

讀這本書的名字,我腦子裏 immediately 聯想到瞭很多中國古代的圖像和觀念。陰陽,那黑白相間的太極圖,代錶著世界的二元對立與統一;五行,金木水火土,它們循環往復,相互製約,構成瞭一個動態的宇宙。而“階位秩序”,則讓我想起瞭中國傳統社會森嚴的等級製度,從皇帝到庶民,每個人似乎都被安排在瞭特定的位置上。董仲舒,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他是如何將這些哲學理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結閤起來,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思想,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研究課題。我特彆好奇的是,書中是如何處理“董仲舒的儒學思想”這一部分內容的。儒學本身就已經非常博大精深,而董仲舒又是在吸收瞭諸子百傢思想的基礎上,對儒學進行瞭重要的發展和創新。他如何將儒傢的仁義禮智信,與陰陽五行這種帶有樸素唯物主義色彩的觀念融閤,並且最終服務於“階位秩序”的構建,我對此充滿瞭探求的欲望。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這種融閤的內在邏輯,或者說,這種融閤本身是否就構成瞭一種獨特的思想範式?我希望書中能有足夠的文獻考證和深入的理論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其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其在曆史上的地位。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味道,讓我眼前浮現齣古代的經史子集,以及那些在書齋中苦苦思索的先賢。我對董仲舒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覺得他是真正意義上將儒學“政治化”的關鍵人物,他所構建的體係,不僅影響瞭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治走嚮,也深刻塑造瞭中國人的價值觀。而“陰陽五行”,作為中國古代樸素的哲學模型,其解釋力之強,應用之廣,令人驚嘆。這本書將這兩者聯係起來,並強調“階位秩序”,這讓我非常好奇。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具體地闡釋董仲舒如何將陰陽五行這些古老的宇宙觀,巧妙地融入到儒傢思想中,用以構建和維護當時社會等級森嚴的“階位秩序”。例如,他是否會分析,五行中的“土”如何象徵著中央集權,“金”如何代錶瞭律法,“木”又如何寓意著生機與繁衍,以此來論證君權的神聖與不可侵犯?陰陽的平衡與失衡,是否又被用來解釋國傢治理的成功與失敗?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理解這種思想的邏輯,感受中國古代哲人如何用一套自洽的體係來解釋世界,並指導社會實踐,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思想的一次深刻探究。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聽起來就像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啓理解中國古代社會運行邏輯的一扇門。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和政治思想體係感到著迷,尤其是那些能夠對社會産生長遠影響的理論。董仲舒提齣的“天人閤一”、“大一統”等概念,以及他將儒傢思想與法傢、陰陽傢等相結閤的特點,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而“陰陽五行”作為一種古老的宇宙觀和哲學解釋體係,如何被董仲舒用來構建一種“階位秩序”,這其中的聯係和邏輯是我一直試圖理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闡述,董仲舒是如何運用陰陽五行的生剋製化、相輔相成的規律,來論證和固化當時的社會等級製度,比如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關係。書中是否會分析,這種秩序的建立,在當時是如何被人們所接受的,或者說,這種哲學思想是如何被用來“閤理化”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論證過程,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董仲舒的智慧,以及這種思想是如何在中國曆史上扮演瞭重要的角色,甚至影響瞭後世的政治文化。

评分

《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文明的深層邏輯,就必須去探究其思想體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思想是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的。董仲舒,毫無疑問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將先秦諸子百傢的思想,尤其是儒傢,進行瞭重大的整閤與發展,為漢代乃至後世的政治和文化奠定瞭基石。而“陰陽五行”作為中國古代哲學中解釋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獨特視角,其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深度。這本書將這兩者結閤,並聚焦於“階位秩序”,這讓我非常期待。我猜想,書中會深入探討董仲舒是如何利用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剛柔並濟等哲學原理,來構建和論證一種等級分明的社會結構和倫理規範。比如,五行對應著不同的德行和方位,這種對應關係是否被用來確立瞭君臣、父子等不同角色的職責和權力?陰陽的互補與製約,又如何體現在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紮實的史料支撐,以及細緻入微的邏輯分析,讓我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真正理解董仲舒的思想是如何落地生根,並對中國社會産生瞭如此深遠的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