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廖文潭
1963年生於颱中,現為綠竹畫會指導顧問,颱灣陶瓷刻畫協會理事,北京金輝鴻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兼高級藝術顧問及教授、北京人民畫院副院長、四川巴蜀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高級藝術顧問,並為專業畫傢及美術教授。曾任日本文化藝術聯盟颱灣副總會長,颱灣墨緣畫會會員。
12歲始習中國水墨畫,16歲學西畫,20歲首次個展,至今個人畫展二十餘次。
作品廣受颱灣公傢機關及個人收藏,國外收藏遍及南非、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大陸、英國、美國、香港、澳門、伊朗。現為跨國企業經紀代理畫傢,專業中國水墨畫、油畫、雕塑創作。
自序 創作意涵
──創作觀、創作元素、賞畫提示
序 隱逸中的內在山水情境/徐天福
──讀著名山水畫傢廖文潭先生作品有感
序 清幽古逸 筆墨精妙/魯惠國
──廖文潭精筆山水畫
廖文潭精筆山水作品賞析
第一篇
廖文潭隨行筆記之一
名傢介紹/邱綿春
名傢介紹/李惠正
1 幸福之居
2 黃昏溪岸
3 溪山到處有芳林
4 湖畔人傢暮色
5 村野小景
6 山中亭話禪
7 雨後山泉齣
8 古寺鍾聲
9 山中小泉
10 避世山村
11 君為一葉舟
12 茂林泉韻
13 童年山中記憶
14 竹林石橋
15 山中密林有人傢
16 古寺暮色
17 溪水無情似有情
18 林中隱居
19 山道觀瀑
20 遊山玩水
第二篇
廖文潭隨行筆記
名傢介紹/廖原基
名傢介紹/十方有餘.藝術古玩
21 聽泉
22 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村
23 大坑山居
24 河岸夕照
25 山林月色
26 水綠山青春日長
27 綠野春曉
28 村居小景
29 山中老屋
30 林深泉幽
31 開荒南墅際.守拙歸園田
32 鬆風泉聲
33 野林暮色
34 麯水春煙
35 山傢晨曉
36 觀霧
37 浮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38 山澗鳥鳴
39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40 湖山清遠
第三篇
廖文潭隨行筆記之三
名傢介紹/廖俊鴻
名傢介紹/陳國欽
41 浮香繞麯岸
42 山濃欲染衣
43 雲起榖全晴.雨時山復明
44 竹岸鳥飛
45 傢在山中雲霧間
46 濛濛之湖
47 溪畔民居
48 山色韆尋常聳翠
49 山列韆重靜.河流一帶明
50 望愛春泉響翠微
51 我以手為眼.天地萬物皆吾師
52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53 空山四月雨晴後.濃綠到人眉目邊
54 山野獵鷹
55 簾幕蕭蕭竹院深
56 塔山林泉
57 釣罷歸來不係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58 嚮晚卻尋芳草徑
59-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
60-石宮春雲白.白雲宜蒼苔
第四篇
廖文潭隨行筆記之四
名傢介紹/曉雲
名傢介紹/林永利
61 昨夜山中宿雨晴
62 晚風搖竹影.斜日轉山陰
63 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
64 斜陽冉冉春無極
65 日齣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66 遠山籠宿霧.高樹影朝暉
67 泉清林影見.林密鳥聲幽
68 路危行木杪.身遠宿雲端
69 宿雲亭
70 一川木葉明鞦序.兩岸人傢共夕陽
71 遠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72 鋤禾日當午
73 雨後空林生白煙.山中處處有流泉
74 奇峰齣奇雲.秀木含秀氣
75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
76 春晚綠野秀
77 柳隄春曉
78 樹密泉清
79 雲藏遠岫
80 山水清音
第五篇
廖文潭隨行筆記之五
名傢介紹/江來盛
名傢介紹/周德軍
81 暮春煙景人瀟灑
82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83 朝齣白雲東.暮臥白雲西
84 高山雲鬆
85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86 雨過山色清.風微笛聲遠
87 山居春耕
88 颱灣竹林小景
89 後山兒時記事
90 颱灣中橫公路印象
91 天梯
92 登山漫遊
93 山隨平野盡
94 田園日暮
95 日映嵐光輕鎖翠
96 寒來韆樹薄
97 溪岸野趣
98 月映山溪
99 野溪清韻
100 溪頭大學池
廖文潭精筆山水作品創作觀
心靈之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
當你單獨沉靜的往內心看時
便能進入內在的淨土神遊其境……
我命名為──避世山!
你呢?
在避世山裏有山水絕境
是我居住的地方
在那裏你會找到我
也會找到你的桃花源
避世山人 廖文潭
廖文潭精筆山水作品創作元素
以颱灣山林為素材(山林生態結構長期觀察)
以心靈造境為構圖(日常生活內在感懷的統閤)
以傳統筆墨為錶現(曆代繪畫用筆用墨的技巧)
以純粹東方為追求(以東方繪畫傳統格式紙、墨、毛筆)
廖文潭精筆山水作品賞畫提示
純粹性的創作((如喝黑咖啡不加奶精、糖,慢慢品味純咖啡),細細玩味……
畫作創作於過去與未來之間每一筆皆是當下,每一劃皆是畫傢生命的片刻存在的一個點。
當你欣賞畫作時,將是你我生命的接觸點,在裏麵你會找到自己,注意覺察內在感受,那是你找到自己,而非畫作給予,它隻是一麵鏡子。
我一直對颱灣本土的藝術傢和他們的作品充滿好奇。《廖文潭山水畫集》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這份好奇,並且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整體風格,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厚重”。不是說畫麵有多麼復雜,而是說它所蘊含的筆墨功力和對自然的深刻理解,是經過長時間沉澱而形成的。我尤其欣賞廖老先生在處理山石紋理方麵的功力。他所用的皴法,既有傳統的痕跡,又充滿瞭個人特色,使得畫麵中的山石既有質感,又不失靈動。而且,他對於墨色的運用也非常到位,層次分明,能夠營造齣深遠的空間感。我常常在一幅畫前反復觀看,試圖從中捕捉到他用筆的軌跡,感受他下筆時的心境。與許多當代畫作追求的“新意”不同,廖老先生的作品更注重“意境”的營造。他筆下的山水,總是那麼寜靜、悠遠,仿佛能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沉浸在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畫麵中看似不經意的留白,這些留白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瞭想象的空間,讓人在其中感受到雲霧的飄渺,或者山間的空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與自然和藝術的深度對話。
评分每次翻開《廖文潭山水畫集》,我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土地的溫度和力量。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藝術,是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而廖老先生的山水畫,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的整體設計非常樸素,沒有過多的修飾,卻傳遞齣一種迴歸自然的純粹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山水之間光影的描繪。他能夠巧妙地運用墨色和筆觸,錶現齣光綫在山體、水麵、樹葉間的穿梭,那種溫暖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光影,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而他筆下的水,更是活潑靈動。無論是奔騰的瀑布,還是靜謐的溪流,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能聽到水聲的潺潺。我發現,廖老先生的山水畫,不僅僅是對景物的描摹,更是他對生活、對情感的一種寄托。那些畫麵中看似簡單的筆觸,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我常常在這些畫作中看到自己曾經走過的山路,曾經看過的風景,那種熟悉感,讓我覺得廖老先生仿佛與我的生活有著某種奇妙的連接。這本畫冊,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熱愛生活。
评分我一直相信,好的藝術品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而《廖文潭山水畫集》,恰恰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感動不已的作品。我最先被吸引的是畫冊封麵的設計,一種素雅的色調,一種淡淡的墨香,瞬間就將我的思緒拉迴到瞭那些寜靜的午後,獨自一人在山間漫步的日子。當我翻開第一頁,那撲麵而來的山野氣息,讓我仿佛聽到瞭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看到瞭雲霧繚繞的山巒。廖老先生的山水畫,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他沒有刻意去追求那些奇險的山峰,或者繁復的景緻,而是選擇瞭他眼中最純粹、最動人的自然之美。那些筆觸,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厚的功力。他對於墨色的運用,更是齣神入化,能夠錶現齣山巒的層次感和空間的深度。我尤其喜歡他對光影的處理,即使是在最簡單的畫麵中,也能感受到光綫穿透雲層,照耀在山體上的那種溫暖。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他對自然深刻理解的體現。每一次翻閱,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細節,新的感悟。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次與自然的對話,一次與藝術的深度交流。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期待。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山水畫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總覺得那些畫作離我太過遙遠。直到我遇到瞭《廖文潭山水畫集》,我纔真正開始領略到山水畫的魅力所在。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質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裏麵承載著的是一份厚重的藝術。翻開畫冊,我首先被吸引的是那些畫麵所營造齣的意境。廖老先生筆下的山,不是孤立的山,而是與水、與雲、與樹木相互映襯,構成瞭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他對於筆墨的運用非常講究,每一筆都仿佛是用心在經營,既有傳統山水畫的韻味,又融入瞭他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我特彆留意到他對水麵的描繪,那流暢的綫條,那豐富的墨色變化,仿佛真的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感受到水流的動態。而且,他筆下的樹木,也不是簡單的點綴,而是充滿瞭生命力,或蒼勁,或挺拔,或秀逸,都與山體相互呼應,共同營造齣瞭一種自然和諧的美感。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在這本畫冊裏,我找到瞭很多似曾相識的颱灣山景的影子,那種親切感,讓我對廖老先生的作品産生瞭更深的共鳴。這本畫冊,讓我看到瞭颱灣山水之美,也讓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评分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藝術畫冊,不應該僅僅是圖片的堆砌,更應該能夠引導讀者去理解和感受藝術傢的創作理念。而《廖文潭山水畫集》,正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作品。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用心,每一幅畫作都經過精心選擇,並且配有簡練而富有深意的說明。我尤其欣賞廖老先生在描繪山石時的功力。他能夠通過不同的皴法,錶現齣山石的質感和年代感,讓畫麵充滿瞭厚重感。而他對雲霧的運用,更是齣神入化,能夠營造齣虛實相生的意境,讓畫麵充滿瞭想象的空間。我注意到,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一種“靜”的氛圍。即使是描繪奔騰的瀑布,也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寜靜和緻遠。這種“靜”的力量,在我看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它能夠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寜。我曾嘗試著去模仿他的一些筆法,但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需要長年纍月的積纍和對自然的深刻感悟纔能做到。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山水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對我而言,一本真正觸動人心的藝術畫冊,應該是能夠喚醒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對生活、對自然的思考。《廖文潭山水畫集》恰恰就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炫技,卻透露齣一種迴歸自然的真誠。我尤其喜歡廖老先生筆下的山巒,它們雖然沒有極盡的險峻,卻有一種踏實的厚重感,仿佛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而他對於墨色的運用,更是巧妙絕倫,層次分明,能夠營造齣深邃的空間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我注意到,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對於光影的處理非常到位,即使是簡單的山石,也能在光影的 interplay 下顯得生動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廖老先生的山水畫中,總有一種“靜”的力量。這種“靜”,不是死寂,而是生命的寜靜,是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它能夠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喘息,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這本畫冊,讓我對颱灣的山水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它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滋養。
评分我不是科班齣身的藝術評論傢,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讀者,但《廖文潭山水畫集》帶給我的震撼,卻是我難以用言語完全錶達的。我記得第一次在書店的角落裏瞥見它,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安靜瞭下來。畫冊的封麵設計就極具考究,一種低飽和度的色彩,一種古樸的質感,仿佛預示著即將展開的非凡旅程。當我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頁,眼前的景象立刻把我拉入瞭一個遙遠而又熟悉的世界。他筆下的山,不是那種程式化的堆砌,而是充滿瞭骨骼和靈魂。你可以感受到岩石的厚重,可以想象山體的巍峨,甚至能體會到山巒之間風的流動。而水,更是他畫中不可或缺的靈魂。無論是奔騰的瀑布,還是靜謐的溪流,亦或是浩渺的煙波,他都能捕捉到水的靈動與生命。那飛流直下的瀑布,仿佛聽得見轟鳴聲;那蜿蜒的小溪,仿佛能看到水珠在陽光下閃耀。我常常在一幅畫前駐足良久,試圖從中讀齣更多的信息。我開始思考,在廖老先生的心中,山水究竟代錶著什麼?是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是人內心的情感寄托?我更傾嚮於後者。他的畫,不僅僅是對景物的描摹,更是他對人生、對情感的一種抒發。那些雲霧的運用,更是齣神入化,它們時而遮掩山巒,時而又巧妙地勾勒齣山體的輪廓,營造齣一種虛實相生的意境,讓人迴味無窮。
评分初次翻開《廖文潭山水畫集》,心髒就好像被一股熟悉的山風吹過,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雨後的清涼。雖然我從未親身踏足過廖老先生筆下的每一寸山水,但那種親切感卻是油然而生的。畫冊的裝幀設計就如同踏入一處幽靜的山林,厚實的紙張傳遞著歲月的沉澱,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匠心。目錄翻頁時,那細緻入微的描繪,仿佛能聽到溪水潺潺,看到雲霧繚繞。我尤其喜歡他對山石紋理的刻畫,每一筆都像是用指尖撫摸過粗糙的岩石,那些嶙峋的石塊,那些蜿蜒的山脊,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經過瞭億萬年的風雨侵蝕,纔有瞭如今的模樣。而樹木的描繪更是生動,老鬆的遒勁,嫩竹的秀逸,每一棵都仿佛有瞭自己的故事,在山水之間默默生長。即使是那些看似簡單的筆觸,也蘊含著深厚的功力,讓人不禁猜測,廖老先生在創作時,是否真的置身於那片山林,感受著萬物的氣息。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去探索那片屬於心靈的風景。每一個畫麵都像是一個窗口,透過它,我看到瞭久違的寜靜,感受到瞭大自然的壯麗,也反思瞭自己身處繁華都市中的渺小與浮躁。這是一種深刻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與自然的連接,也讓我對廖老先生的藝術造詣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颱灣的藝術愛好者,我一直對本土的山水畫發展頗為關注。《廖文潭山水畫集》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去深入瞭解一位當代山水畫傢的獨特視角和藝術追求。書的整體風格非常沉穩大氣,不像一些當代畫作那樣追求錶麵的浮華,而是更注重內在的韻味和筆墨的功底。我特彆欣賞廖老先生在處理空間感方麵的能力,他的畫作往往能營造齣一種深遠遼闊的意境,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廣袤的山河之中,能夠感受到天地之大,而人自身之渺小。這種對“大”的把握,在我看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同時,他也並非一味地強調宏大,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比如山間的一草一木,或者溪邊的一塊石頭,都充滿瞭生命力和趣味性。我注意到他對於筆墨的運用非常靈活,既有傳統的皴法,又融入瞭自己的創新,使得畫麵既有厚重感,又不失靈動。尤其是在描繪水麵的時候,他所使用的墨色變化豐富,能夠錶現齣水麵的不同質感和光影效果,這一點讓我非常著迷。我曾嘗試著模仿他的一些筆法,但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需要長年纍月的積纍纔能領悟。這本書帶給我的,不隻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藝術上的啓迪。
评分我一直相信,好的藝術作品,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對話,能夠帶來啓迪和思考。《廖文潭山水畫集》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深感共鳴的書。我並非專業人士,隻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普通讀者,但這本畫冊的魅力,卻讓我無法抗拒。我首先被吸引的是其整體的風格——一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美。廖老先生筆下的山,不是那種驚心動魄的險峻,而是透露著一種安詳和穩重,仿佛經過瞭億萬年的沉澱,纔有瞭如今的從容。而他對於水墨的運用,更是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濃淡相宜,虛實結閤,營造齣一種極具層次感和空間感的畫麵。我尤其喜歡他對雲霧的描繪,它們時而纏繞山腰,時而又飄渺無蹤,為畫麵增添瞭幾分神秘和詩意。每次翻閱,我都能從中讀齣不同的感受。有時候,我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壯麗,有時候,我感受到的是內心的寜靜。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更加深邃的世界。它讓我反思自己身處現代社會中的浮躁,也讓我更加珍惜與自然連接的時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