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標準」與「尺度」?
文壇大師硃自清在新舊交替時代
對文學和教學「舊標準」與「新尺度」的獨到見解
標準通常有兩個意思。一是不自覺的,一是自覺的。不自覺是指我們接受瞭傳統的標準,應用在衡量人事物上,但是我們本身並不懷疑,並不衡量,隻是照單全收;自覺的則是修正傳統標準,以及採用外來的部分。硃自清將不自覺的種種標準稱為「標準」,而種種自覺的標準稱為「尺度」。而這些分彆不隻用在道德部分,在文學方麵也是如此。
中國文學自古以來不斷地有著新的變革,硃自清所處的年代正值五四運動,大傢擁戴著德先生和賽先生,努力實踐打倒禮教,反封建的工作。文學上越來越多人採取新的標準和尺度,加深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正因為如此,硃自清談論著文學和教學的意義,帶給當時的知識分子一個重新思考的通路,對現代人而言,也有著提醒和反思的作用。
本書特色
本書是硃自清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蒐集瞭作者所處四○年代中期發錶的雜文,共二十二篇,其中大多涉及文學與語言問題。此外亦有論文、論事、論人、論書,但是大都關涉瞭標準與尺度問題,是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時代對於「舊標準」與「新尺度」的迴應,同時也可見齣作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獨到見解。該書文字簡練,見解通達,對於今日讀者啓益良多。
作者簡介
硃自清
原名自華,號實鞦,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新詩,一九二三年發錶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發生瞭很大的影響。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嚮散文,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曾與葉聖陶閤著《國文教學》。享年五十一歲。民初散文傢鬱達夫曾說:「硃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傢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瞭。」葉聖陶則說:「現代大學裏,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硃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見硃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作品尚有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等,有著作二十餘種,約二百萬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