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标准」与「尺度」?
文坛大师朱自清在新旧交替时代
对文学和教学「旧标准」与「新尺度」的独到见解
标准通常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自觉的,一是自觉的。不自觉是指我们接受了传统的标准,应用在衡量人事物上,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怀疑,并不衡量,只是照单全收;自觉的则是修正传统标准,以及採用外来的部分。朱自清将不自觉的种种标准称为「标准」,而种种自觉的标准称为「尺度」。而这些分别不只用在道德部分,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不断地有着新的变革,朱自清所处的年代正值五四运动,大家拥戴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努力实践打倒礼教,反封建的工作。文学上越来越多人採取新的标准和尺度,加深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正因为如此,朱自清谈论着文学和教学的意义,带给当时的知识分子一个重新思考的通路,对现代人而言,也有着提醒和反思的作用。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蒐集了作者所处四○年代中期发表的杂文,共二十二篇,其中大多涉及文学与语言问题。此外亦有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但是大都关涉了标准与尺度问题,是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时代对于「旧标准」与「新尺度」的回应,同时也可见出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到见解。该书文字简练,见解通达,对于今日读者启益良多。
作者简介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为自清,字佩弦。幼年受传统的古典教育,大学时代即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发表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爆发后,曾与叶圣陶合着《国文教学》。享年五十一岁。民初散文家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叶圣陶则说:「现代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见朱自清在当代受到推崇的程度。作品尚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有着作二十余种,约二百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