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寻僧去

落花寻僧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禅家眼中的山河大地   与你我有何不同?

  书中的种种主要缘于这些年在大陆、日本的游历,尽管所遇不一,却都有着生命的触发,也印证了过往所契的真实与虚妄,而无论所写是人文、是禅思,更都不离那如斯面对的行者基点,也愿有心人在看似抒情的笔调中仍可体得这宗门如实锻鍊的本质。

  禅家的生涯叫云水,云水指的是卷舒自如、随缘自适,正是悟者一派自在的风光。

  悟者云水,未悟者也须云水,这云水是让自己不留恋于一事一物,让自己「闯尽丛林叩尽关」。

  「闯尽丛林叩尽关」,是因不同丛林就有不同锻鍊,学人一来可寻到对应自己生命情性的修行,二来更因无明幽微,只有透过不同禅关的叩应,才能让自己的罩门现形。

  这样的云水其实就是行脚。

  行脚是禅家修行锻鍊的重要手段,它是直对禅关丛林的扣问参访,但禅关何只在丛林,行脚,更可以就是直让山河大地现前。

  山河大地现前,不仅因山色实相、溪声广长,还因我们脱离了惯性的生活,眼前种种就有一分新意,而到此,行脚也就不须如一般想像的,风尘仆仆,孜孜矻矻。   ??〈如斯行脚〉

作者简介

林谷芳

  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台北书院山长。

  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走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在禅与艺术外,一九八八年后又以海崃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着有《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画禅》、《归零》、《落花寻僧去》、《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如斯行脚

一、江湖无限意
生命修行原是「行脚句亲,默有余味」之事,只有透过江湖无限的锻鍊,才能造就云水不二的生命,没有芒鞋踏破的功夫,就无彻底透脱的一天。

二、长调的唿唤
面对无垠的天地,最宏亮、豪迈的歌声,也只能在草原中随风形成一缕抖不落的寂寞线条。而你真懂得了它,心中也总会兴起那天地不仁的不忍。

三、摩梭的悲歌
如果没有这层骄傲,绝美的山川、纯朴的民风乃至母系的习俗,摩梭,对我这行脚的人而言,都只能是天地间的另一种存在。

四、落花寻僧去
我在傍晚拾级而上,苔映屐痕,一片幽然,及至山巅,与山僧饭罢,在一灯如豆下听隔室僧人鼓琴,信步走至庭外,月挂中天,桂花飘香,竟就是千百年前的风流景象。

五、曹源一滴水
那超越时空的不动之姿更直接让我们警觉所有概念诠释的多余,这无言的说法更胜似百万经论,原来,眼前的「平常」才是历史中最大的「不平常」。

六、高原上的谦卑
青藏高原正是将人的感觉、处境逼到极处的一个地方,高原反应的不可测,让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敢在此有些许的自大,也让那可被测量的世间成就尽成假相。

七、丝路.黄沙
浪漫若只是一种纯然的想像,面对实然,常就幻灭,但浪漫更可以来之于实然,真正的浪漫合该是实然的超越,人,就因有无常这实然的观照,乃有生命解脱的追寻。

八、俱往矣!滚滚长江
只须坐在船头或船尾,在黄昏或清晨,让两岸的山?一座座自前迎来或离己远去,你就有无尽的苍茫,一座座山,就像一页页历史,在你眼前翻过,走过三崃,于是就走过千年。

九、大风起兮
英雄因不拘小我,乃能成其大我,道人则更因无我,也才能超越那人间英雄因仍有我,所为乃常反噬自身的局限。

十、崑崙之颠
身在天地,你是谁?你如何自许?种种都将回到更澄彻的原点。它是一种洗礼,让你回到谦卑如实的原点再次观看事物。

十一、枫.杉.道场
谈起落,枫红固为极致,示不动,古杉就在此直陈;论有言,枫姿态万千、世情万种,说无言,古杉无有姿态、即此屹立。

十二、茅蓬七千
佛性人人本具,只看你是否观照,而无情说法,大道现前,山河大地本处处是道场,问题只在行者能否回到那了死生的原点返观自照。

十三、体露金风
静观,让花自开、叶自落,尽管仍有洒扫,但人既不直接游居其中,就不直接伤春悲秋,就有一种离于起落的当下。

十四、真山真水
所谓山不在高,就因有生命情性的对应,而若无这等山水的放怀,中国这深受儒家影响的文化,又如何在绵密规矩的人际网络中有唿吸吞吐的空间?

十五、忍将神韵断瑯玡
笛家从山涧清流写到氤氲云气,在古寺山景中寄託了最核心的生命情怀。这首乐曲以意境取胜,开头几个不起波澜的长音直扣寂然,却在这寂然中让人感受到山泉、云气的去来。

十六、孤?顶上的一转
根本在禅,禅者识得本心,应缘而发,乃无入而不自得,禅画因此多为无心的创作,一有作意就落于下乘,同样,真正的剑,也必须不执于一处。

十七、一方天地
禅者的生涯是云水,云水是为了不拘,由此乃能随处安顿,而尽管台北一方天地的主人多的是只就一处安顿,但一处处安顿的连接就形成为生命可随处安顿的场景。

十八、人生四事
道艺一体是直指艺术的完成必要连接于生命的完成,这生命的完成是小我的消溶,也是谈艺、行履、游艺、志道的勘验。

图书序言

落花寻僧去
人一生中总会经过许多驿站,驿站有大有小,有时我们在这里伫足,有时又匆匆而过,也有时我们则一再往返,而二十多年来的大陆行中,江南正就是我那一再往返的地方。

一再往返,当然是因为江南美,地理的独厚,让江南成为人间的天堂,尤其在暮春三月,「杏花、烟雨、江南」不只是文化的意象,还更是生活的实然。有一回,我从杭州过建德到千岛湖,一路烟雨,两旁尽是被清溪环绕的山峦,山坡上又总有一片片淡淡的桃红,也总有几只白鹭点缀其间,那时才知张定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竟只是江南的一点白描。

江南美,还不只因为自然,少了江南,中国许多的风流韵事、历史传说都将不在。连续几年,我带了研究所里的专业戏曲演员乘小舟游西湖,在湖上唱着〈游湖借伞〉,一霎时,那古老的传说竟就成为眼前的真实,而那一唱再唱、唱得不可再熟的故事与曲调也第一次在这些演员身上活了过来。又一回,我们走进了绍兴的沈园,刚一瞧见壁上陆游的《钗头凤》,我发觉妻已泪流成行。

自然与人文交织成无可替代的江南,这无可替代,是因为它极致,而且是美的极致,到了江南,触目皆是文章,生命情性正好自在挥洒。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宋的文采风流在历史熠熠生辉,明清两代谈文人文化,所指的更就是江南。在不少人心中,江南俨然就是中国文化的代称。

台湾文化界的许多朋友正是如此,江南的庭园、美食,江南的崑剧、评弹,总让他们流连,在台北,谈中国文化,多的是明清江南的韵致,却少那宋之前,从六朝到隋唐的风流与开阔。

会这样,除了江南在明清的历史地位外,也与一九四九年来台的文化人属性有关,台湾文化人一再往返于江南,就因台北在文化氛围上有一定浓度的江南色彩。

有关,所以一再造访,造访更因为有些东西非亲炙不可,而真亲炙,才发觉那原生态的事物果真取代不得。

取代不得,不只是更浓的文化氛围、更美的极致风光,对我而言,还更因那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的根本所在。

江南之所以是江南,的确拜地理之赐,温带型的气候何只让四季分明,某些季节里,甚至每日有每日的变化。我总喜欢暮春时节到江南,每年时间因有稍许先后的不同,乃可以看到日子冷清萧疏时,最初柳枝被抹上一层淡绿,而随着时间,这绿则一天天转浓,不多时你便见到了清晰可辨的柳叶,再过几天,垂柳拂着湖面,柳絮扑面,竟就是一派暖风薰得游人醉的风光。

这样的变化是亚热带气候的台湾看不到的,在江南,美不只是极致,它更是过程,自然与生命的流动,点点滴滴就是如此清楚。

从这点点滴滴的清楚,你看到了另一层次的江南,江南的细致幽微由此而发,江南特殊的感伤也因此而来,江南秀丽却难撑起生命的永恆,伤春自怜竟成为此地文人的生命基调。

江南与日本很像,四季分明,但日本岛小人多,有它贫瘠困顿的一面,樱花与枫叶那种如真似幻的美与璀璨,让日本人成就了独特的死亡美学,「生命既不能永恆,那就在最璀璨的时候殒落」。江南不同,虽然也拥有至美,却缺少了贫瘠困顿,这美,似桃如杏,虽有更多的繁华,但既少了那点如真似幻,生命的流动乃只能成为一种感伤。

感伤当然有它的文化背景。中国战乱多,却有着一套生之哲学,在民间,它坚韧随缘,总以为岁月尽管催人老去,但春去秋来,明年依然有极致的风光;不过,文人不同,感时兴怀是中国文人的生命基调,在日日位移、却又有着人间极致的江南,生命自然会有更深的喟然。

所以说,谈江南,从民间看,固是鱼米之乡,从文人看,就有生命的不堪。在这里,崑剧是个典型,它美得没话说,但生命却没有一点畅然,我自己出过当代崑剧青衣祭酒张继青的《寻梦》音乐光碟,在家却几乎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将它听完,原因无它,只因不忍卒听。

崑剧的极致与历史有关,明代阉党乱纲,文人只能寄情唯美,幽微细腻,尽往内心深处走去,无以论及生命的开展,所以连江南人都说,建都在此,只能亡国,虽似戏言,却属实情。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