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文坛长青树的爱亚对于饮食记录的看法:「许多人旅行、游走、晃荡时以景像、色彩、声音为记录,而我另外要加上嗅觉与味觉,否则便会感到不完美。」《味蕾唱歌》,正是爱亚将嗅觉与味觉的纪录酝酿为文,芳醇地飨宴同样爱吃的读者们,与她一起让味蕾大声唱歌。
本书汇集了爱亚多年来的饮食小品文,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细腻情思,她对饮食特别的品味与深长的过往记忆,全都融揉在《味蕾唱歌》之中。
全书共33篇小品文,分为三章:吃及吃之杂、味蕾之歌、那些旧时味。
「吃及吃之杂」收录爱亚对饮食独特的喜好、特殊的饮食奇遇,以及因饮食而触发的情感。独特的喜好,一如〈大隐〉、〈逛小菜场〉、〈买呀!买呀!办年菜〉,透露爱亚独钟逛菜市场;饮食奇遇,如因老豆腐而与江湖人交心而将客人当成亲人的独居老板娘;因饮食而触发的情感,如〈生素情事〉,爱亚以生食蔬果追忆起她过世的丈夫。
「味蕾之歌」收录爱亚吃食过的各种美食,以及烹调的方法,如〈罗东春明饼〉,是黄春明带爱亚一行朋友去吃的一种美味的无名素饼;〈重庆麻辣菜〉介绍了真正四川的麻辣菜,是如何又麻又辣却不伤身;〈味蕾之歌〉是爱亚写澳门美食之旅中,那些被她评为「A」级的山珍海味。
「那些旧时味」,有她个人对童年的怀思,也有对历史的回顾。如〈亲爱的饭包〉怀念从小到大,「便当」扮演的角色;〈金萝银萝〉回忆小时候家中腌白萝卜的趣事;〈红枣生南国〉介绍台湾客家人的迁台奋斗史;〈加比山〉介绍云林古坑乡种植咖啡豆的历史。
作者简介
爱亚
是个爱吃米食的北方人。本名李丌(ㄐㄧ),祖籍松江,出生于重庆璧山,幼时住过北京,少时居于新竹,20岁后定居台北,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广播电视科毕业。做过广告影片企画,编过报纸儿童版,制作主持过广播文学节目,担任过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写作三十余年,作品以散文、小说为主,出书约三十余本。主要着作有散文《喜欢》长篇小说《曾经》小小说《爱亚极短篇》,2009年获吴鲁芹散文奖。
喜欢世间俗事;涂画、写作、针黹、烹饪、巷弄行走、宝爱儿女、宠溺猫狗。
最喜欢:和平、智慧、爱情、亲情、好人,以及好东西、买东西、吃东西。
现专事写作,并辟有〈爱亚小坊〉工作室,带领读书会及指导写作班。
序
吃及吃之杂
大隐
深泽豆腐
食谱是什么东西
旅行之食
奋起湖哇莎必
逛小菜场
人日七样菜
吃及吃之杂
海关
与狗一起
买呀!买呀!办年菜
生素情事
味蕾之歌
竹筴鱼
荤腥加素意
饮酒作乐
这些那些好吃的饼
白果(火靠)菜
重庆麻辣菜
别客气,请用家常菜
罗东春明饼
说饺子
味蕾之歌
那些旧时味
梅桃李杏
红枣生南国
金萝银萝
看傅培梅烧菜
葡萄红与白
打粄
那些旧时味
饮一杯咸茶
加比山
亲爱的饭包
煮饭
自序
母亲很爱提起关于与我的初相见。
护士为初出生婴儿洗过澡后,会以方形包被将婴儿身体、手脚都包在包被里,裹成只剩下一张小脸的小包袱,因为一个被角就衬在小脸后方,整体看来像只蜡烛,称为蜡烛包。
护士将蜡烛包的我抱给母亲时,母亲见到一个张着小嘴努力啃吸包被的红咚咚小家伙!
已然把包被吮吸湿了的初出生的我,彰显了我之所长──饿、馋、要吃。
几个月大、一岁、两岁、三岁,我没有什么聪颖表现,只是饿、馋、要吃。
三岁前我对居住的北京略有印象;天寒地冻,大院里泥地黄硬,树枝空楞着没有树叶,穿过黑色铁栅门,我和二姐穿紫红布面棉袍蹒跚地随着奶奶去巷口小铺买核桃,我们各自撩着棉袍前摆兜几个核桃一步步回家。另一桩是奶奶蒸了红豆馅的面佛手,放在大盆里大桌上待凉,我走过,身高只够露出盆面一层的佛手,于是,那一层好多个面佛手都变做空心,红豆馅都被某人抠走吃净了。
这样的人一路成长一路好吃很正常吧?吃任何东西都能吃出心得吃出道理也很正常吧!
唸小学时便四处逛小菜场,城里的逛完走乡下去,做家庭主妇时逛,不做家庭主妇也逛,当逛小菜场是日常功课。
许多人旅行、游走、晃荡时以景像、色彩、声音为记录,而我另外要加上嗅觉与味觉,否则感到不完美。
我不是爱写吃食,是无意之间发现自己竟然写了七、八篇,十七、十八篇,二十七、二十八篇……怎么都在说吃啊……
就出一本食书吧!
就,有了这一本《味蕾唱歌》。
我们一起,让我们的味蕾唱歌吧!
爱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