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蜘蛛(3版1刷)

试管蜘蛛(3版1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在〈试管蜘蛛〉里描述一个在中学教物理的魏老师,在他的实验室里想要创造一种不必靠蜘蛛网就可以捕抓猎物的蜘蛛,因为当蜘蛛编织好了那个八阵图般的网之后,牠自己也被困在自己创造的枷锁里无所遁逃。我想写的不止是求生存,还有属于哲学上的思考。一个读完生物系的二十多岁文艺青年总是爱胡思乱想,我没有想到的是,蜘蛛也会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演化出新的品种……

作者简介

小野

  本名李远,原本学的是分子生物,曾任国立阳明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教。就读师大生物系时开始创作,出版《蛹之生》、《试管蜘蛛》等书,成为七十年代的畅销作家。后来工作横跨不同的传播媒体,如电影、电视、广告、文学和教育。担任过中央电影公司制片企划部副理兼企划组长、台视节目部经理、华视公共化后第一任总经理、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北电影节创始第一、二届主席。

  文学作品及电影剧本创作超过一百部,对于青少年及儿童的成长及教育特别感兴趣。得过联合报小说比赛首奖、英国国家编剧奖、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小野童话得过金鼎奖最佳着作奖、中国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奖,并被德国国际青年图书馆列入向全世界推荐优良儿童读物(White Ravens 1993- 1994)。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新版序〉我带着二十五岁的自己去流浪
棉花糖的滋味  17
我就是那个秦菲菲  47
斜塔与蜻蜓   67
咖啡里的月亮 83
天堂失眠症   107
流浪者与影子 123
西撒老矣 141
哈姆雷特的血液 177
男孩与女孩的战争  195
试管蜘蛛 229

图书序言

自序

我带着二十五岁的自己去流浪

1  五纹鬼蛛

  某天的清晨我从住家旁的山上走下来,见到一个魁梧的中年男人正驻足在姑婆芋和观音座莲蕨之间拍照。

  我请教他想要拍什么,他指了指在姑婆芋和观音座莲之间,一个像卫星接收器一般立体的蜘蛛网。蜘蛛主人并不在蜘蛛网上面,牠把自己很巧妙的藏在不远处用两片叶子所搭的防空壕之间,蛛网和防空壕之间另外有两三条相连接的丝路,整套设计实在太精密了。

  「这是五纹鬼蛛。」中年男人边拍边说:「牠猎捕食物的方式经过了演化,更有效率了,牠不必死守在蜘蛛网上面守候猎物。因为牠本身也是别的动物要猎捕的对象。小的如蚂蚁,大的如蜜蜂。有一种蛛蜂也最爱吃蜘蛛。」

  果然,一场生死存亡的残酷战争就在我们眼前上演了。一只苍蝇误触蛛网,五纹鬼蛛立刻从防空壕顺着丝路熟练的爬上蜘蛛网,牠迅速的将苍蝇带回到两片叶子里处理。中年男人继续解说:「你看,牠会吐丝将苍蝇打包,然后分泌一种物质将猎物软化。也许牠现在不饿,但是要先预备粮食。」

  才说完,叶子上来了一只工蚁 ,牠发现了五纹鬼蛛,牠立刻通知了其他蚂蚁,不久就来了一群工蚁,然后更大只的兵蚁也赶到现场。鬼蛛立刻带着打包好的苍蝇逃生去,牠顺着丝路又回到蛛网上。蚂蚁越来越多,整片叶子上佈满了工蚁和兵蚁,大伙议论纷纷。「刚刚还在。」「发现者」很无辜的向「伸援者们」解释着,「伸援者们」纷纷抱怨白跑一趟,过了五分钟,不耐烦的「伸援者们」纷纷离去,只有「发现者」不甘心,苦苦守在叶面上等待着。只有牠相信刚刚和蜘蛛的一面之缘。

  五纹鬼蛛以为天敌走了,牠快快回到防空壕里,因为蜘蛛网并非久留之地,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当鬼蛛回到了防空壕,「发现者」立刻冲向牠,鬼蛛立刻带着苍蝇又爬回了蛛网。心想,这家伙还在啊?

  陌生的生态摄影家不但给我补上了一堂生物课,也上了堂人生的课程,当然,我也会想起自己的第二本小说集《试管蜘蛛》。我在那篇同名的小说里描述一个在中学教物理的魏老师,在他的实验室里想要创造一种不必靠蜘蛛网就可以捕抓猎物的蜘蛛,因为当蜘蛛编织好了那个八阵图般的网之后,牠自己也被困在自己创造的枷锁里无所遁逃。我想写的不止是求生存,还有属于哲学上的思考。一个读完生物系的二十多岁文艺青年总是爱胡思乱想,我没有想到的是,蜘蛛也会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演化出新的品种,就像是五纹鬼蛛那样还有像防空壕般的密室,真正徒劳无功的反而是人类吧,就像是我小说里的魏老师。

2  二十五岁的影子

  就在我发现了五纹鬼蛛的演化后,我的第二本小说《试管蜘蛛》要继《蛹之生》「三十週年纪念版」之后也要用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版发行了。原来以为就像过去那几次改版重新出版一样,都是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忙,我只等着看旧书如何变新装就好。通常我是最配合的作者,对封面、版型、字体、美术很少有意见,说好听点是「尊重专业分工」,真正的原因是我都把精力放在继续「生产」中了,我总是慌慌张张的向前冲,最好有一堆人在我后面协助收拾善后,将我生产出来的产品好好包装一下。

  结果我这次踢到铁板了。我的编辑曾淑正刚好忙完大辞典编辑校对的浩大工程,她用编辞典的态度逐字逐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重新校对着我三十六年前的旧作,除了将错字改正外,凡是遇到她觉得文法上有点问题的,或是可能有更正确的用字的地方都做了记号,当她将书稿寄给我修改时上面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蓝色贴纸。我想起刚进大学时□普通生物的施何老师,为了要让我们这些大学新鲜人知道什么是生物报告,将百分之九十五的报告退还给我们重写重画,他说:「你们以为是在画素描啊?又不是美术课。」后来才知道他要的报告是将细胞慢慢用小点小点的点出来,把大家点的头昏眼花。

  当我接到这样一份经过非常仔细的校对过后的旧稿,内心真的充满了感激和羞愧。感激的是,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愿意这样有耐心的逐字逐句的读着我这份大概早被世人遗忘的旧作。羞愧的是,我好像听到老师在对我说:「喂,你是一个着作等身的作家耶?竟然可以这样鱼目混珠的,也可以混那么久?何况这本书已经卖掉了不知道多少本了?真是误人子弟啊。」

  从此以后,我就将这份校对过后的书稿放在我随身的包包里,让它跟着我搭捷运、开会、旅行。这份书稿正是二十五岁的我,也就是〈流浪者与影子〉里的那个如影随形的跟着人的影子。影子对我说:「原谅我吧,我久随你的足踵飘游,我们都失去目标和归宿。但我仍是你最好的影子,凡你坐着的地方我也歇着了。」我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面对着这本贴满蓝色贴纸的书稿,面对着二十五岁刚刚有点名声的青年作家,看着他全身上下的千疮百孔,有点支离破碎的骨架,蓝色的贴纸彷彿就是黏贴在魂魄上的平安符。是啊,那时候的我,刚从大学毕业就顶着一个「青年作家」的光环,踏进了一所台北近郊的国中当实习老师,一年后入伍服兵役当救后护车连的预官排长。永远记得在入伍训练时,有个嘻皮笑脸的医科学生知道我的身分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啊,如果我是你的话,要好好的多上几个马子。你上过几个?」我忘了自己当时尴尬僵硬的表情,难道我是从古墓里爬出来的无情剑客吗?我连女生的手都不敢碰。

  那就是二十五岁的我,像一个来到这世上除暴安良的冷血侠客,对于爱情,内心渴望又向往,却又摆出不屑的模样。是的。我是一个还没修练好的剑客就下山了,而且就已经闯进了一场又一场的械斗中。我几乎无法交出这份三十六年前写的书稿,直到曾淑正来信提醒最后的日期。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请教她在校对这份书稿时的「真实感觉」,她的回答很正面温和。她说还是很好看,让人回味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于是我才敢交出自己仔细修改过的书稿。

3 梦在冰河

  《试管蜘蛛》在《蛹之生》出版后的第二年(一九七六年)紧接着出版,对出版社而言这是打铁趁热、趁胜追击,我作品的发表园地也从当时鼓励新秀作家出头的「中央副刊」转进了当时只有知名作家才能登堂入室的「联合副刊」和「中时副刊」,在创作上无形中有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努力阅读许多当代的小说,在文字上也力求创意大胆。《试管蜘蛛》就像是《蛹之生》的弟弟,虽然哥哥长得高大挺拔舞步轻盈讨人喜欢,但是他却不想模仿哥哥的样子,他努力的想走出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他选择了难度更高的舞步,连滚带爬的惊险万分,结果他的表现竟然也获得相当大的掌声和共鸣。许多人都很惊讶的问着,这不像是同样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呀。

  来自同一个创作者,所以《试管蜘蛛》的命运和《蛹之生》几乎一样,文豪版的《试管蜘蛛》在印了三十三刷后,和《蛹之生》一起加入远流的「小说馆」,我为这一个新的版本多写了一篇小说〈我就是那个秦菲菲〉,淘汰了两个短篇,还写了一篇很长很长的序〈如果还有爱情〉,封面是迷蒙翠绿的叶子有蓝紫色的花,那是一九八九年年初的事,后来在一九九六年的远流「风格馆」重新出版也沿用这个版本,封面充满了童趣还多了根试管。三次改版发行却换了四次封面,原因和《蛹之生》的理由相同,就是我最崇拜的画家陈庭诗对于封面的印刷感到非常不满意,最初的文豪出版社用套色的方式处理他的画作,偏偏他的版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些大色块的层次和厚薄如拓碑的感觉,套色不但无法呈现画作原来的色彩,还破坏了色块边缘像拓碑般的层次感。

  陈庭诗是在《试管蜘蛛》出版后连同前一本《蛹之生》一起发飙的。所以六年前远流出版公司要为《蛹之生》发行三十年纪念版时,我特别取得了陈庭诗文教基金会的同意,将最初的那幅画作重新用最精致的彩色印刷让他当年的原图《日与夜》重现江湖,以弥补我内心深深的愧疚感。我创作和出版《试管蜘蛛》的那两年,陈庭诗正好受邀访问美国,在美国停留两年从事新的创作,他从美国寄来几张幻灯片给我挑,虽然最后是用了红黑色块的作品《火炬》,但是在我印象中比较偏好他给的另一张《梦在冰河》,我永远记得那种像是淡蓝色的天空倒映在冷冽的冰河上的那种天蓝色,透明、清脆、干净、无声、空灵、无瑕,这是他更早开始的另一个系列。于是我决定用他的作品《梦在冰河》当成这一版的封面。

  今年(二○一二年)是陈庭诗先生逝世十週年,在台中的国立美术馆将会有一次非常完整的陈庭诗作品的展览。我希望《试管蜘蛛》借由这次的重新出版,从里(内容文字)到外(封面设计)都能焕然一新,彷彿经过焚香沐浴后重新面对读者,也将这样的一本书献给在天上的陈庭诗伯伯,并再次为自己当年粗鲁的共犯行为再度三鞠躬。前尘往事如烟如雾,如梦在冰河。

二○一二年一月六日 台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